书城传记史海寻踪:戴逸传
3182800000002

第2章 人生底色(2)

不知不觉就要小学毕业考试了,但令秉衡不能忘怀的还是长衫叔叔的破旧书箱。在知了不知疲倦的鸣叫声中,小学毕业考试成绩单也发了下来,发烫的成绩单蜷缩在书包里,令秉衡犯愁。这天傍晚,秉衡借了一本明末清初的弹词小说《天雨花》回家消遣。功课好几门不及格,秉衡自知自己毕业不了,后来索性连毕业典礼都不去了。父亲的脸色一直难看,秉衡大气不敢喘地缩在房间里,《天雨花》的精彩故事让他暂时忘却烦恼。小说讲的是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随着主人公左维明与权奸郑国泰、魏忠贤激烈的斗争过程,书中再现了明末著名的梃击、红丸、移宫三大案等重大历史事件。秉衡正看得入迷,忽然听得有人在叫着自己的名字。秉衡忙从藤床上跃起,迎了出去,原来是自己的同班同学。这位同学可以说是跟自己同病相怜,都是班上的劣等生,两人都挂了好几门“红灯”。飞步进入秉衡家的同学,高兴地大喊:戴秉衡,快快走,去学校,今天典礼会上宣布要发给毕业证书,咱俩也能毕业啦!秉衡听了喜出望外,母亲在边上关照着:抓紧去学校吧,走路小心点呐!

学校网开一面,给班上两个最差的学生“奉送”毕业证书。毕业这一关是过了,但接下来考初中又是个难关。秉衡这才知道用功,还了手头的小人书,开始秉烛夜读。但终归基础实在太差,生疏的功课临时抱佛脚是指望不了的。县立中学发榜的那天,父亲去看榜,回家后脸色阴沉,一言不发。秉衡知道没指望了,连羞带怕,躲到亲戚家去了。

3.曲折求学路

俗话说: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秉衡没考上县立中学,走在街上抬头低眼都是熟人,自然会问起考试的事,令他很是难堪。同学见面都在愉悦地展望中学生活,唯有他只顾低头走路。雷打不动的是每天去长衫叔叔那里,换书借书,听上一段,再讨论上一番。面对如此聪明可爱的孩子,长衫叔叔也忍不住夸上几句。当得知秉衡没有考上中学,不免长叹一声。长衫叔叔本是读书人,后来因沾上抽鸦片的恶习,终于穷困潦倒,最后才干上了租书的营生。看到秉衡对知识如饥似渴,长衫叔叔鼓励道:孩子,做人要有志气,再温习一年吧,相信你一定能考上中学的,将来可以看很多很多的好书呢!

这些天以来,父亲在家里很少说话,有时跟母亲小声商量着什么,还伴随着叹息声。见此情状,秉衡心知父母是在为自己担心。秉衡姐弟好几个,正逢长身体的时候,家里负担也是不轻的。秉衡有几个堂兄,前几年因为中考失利,后来就去商店当学徒,现在都可以贴补家用了。秉衡脑子里也转过这种念头,不如也去商店当学徒,但长衫叔叔的一番话令他心有不甘。可是基础太差,复读一年又谈何容易。

这一年的知了似乎特别烦人,日子也似乎停滞不前了。这时,却传来“卢沟桥事变”的消息,由于日本人蛮横无理的挑衅和攻击,中国官兵忍无可忍,奋起抗击,打响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此后八年,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中华大地到处燃起了抗日烽火。“卢沟桥事变”后,常熟各界人士联合组成常熟县抗敌后援会,秉衡的父亲担任县抗敌后援会副主任。父亲每天回家都很迟,母亲除了照顾好家里,愈加关切父亲的身体。面对愈演愈烈的战事,父亲跟母亲商量,决定把孩子们送到淼泉亲戚那里躲避一下。

秉衡和姐姐及弟妹住在淼泉,照理说大人不在更加自由了,爱干啥就干啥。可是,这一年夏天整个中国都不平静,连半大的孩子都知道日本人打进中国了。秉衡姐弟一夜间仿佛长大了,神情中多了一点思索。时间一长,孩子们想极了父亲和母亲,秉衡甚至想念起父亲的严厉。每次,碰到从县城里来的人,秉衡都会缠着问这问那。消息传来,8月,日本军舰在县境长江边野猫口外,用大炮轰击、机枪扫射浒浦镇。过了几天,8架日本飞机轰炸县城,投弹后扬长而去。硝烟弥漫中,传来了揪心揪肺的哭喊声。听到这些令人难过的消息,孩子们忍不住哭将起来。夜晚,乡间蚊虫嗡嗡振翅,耳边隐约传来狗吠声,黑暗中秉衡小小的心里忽地腾起一个念头。他推了推身边的大姐姐,耳语道:姐,我想进城看看父亲和母亲!姐姐摇着头小声说:不行不行,太危险了!父亲和母亲关照过的,他们会来看我们的!在弟妹均匀的鼻息声中,姐弟俩小声议论着。

接下来几天,秉衡想进城的念头非但没打消,反而愈来愈强烈,他决定独自进城探望父母。秉衡悄悄地在枕头底下留了纸条,借口到门外玩就沿着去城里的小路跑去。天气炎热,蝉声起伏,一路上几乎没有行人。秉衡在太阳底下疾步行走,虽然又热又渴,但心里想到就要见到父母了,脚步无形中轻快起来。走到离城大约五里的地方,四面八方忽然传来了尖厉的空袭警报声。茫然四顾中,不远处传来什么声响。秉衡一个激灵就撒腿往树林子里跑,趴在隐蔽处往外看。只听得飞机的轰鸣声由远而近,眯眼抬头望去,6架日本飞机从远处飞过来,在县城上空盘旋,随即俯冲投弹。霎那间,呼啸声、爆炸声、哭喊声混成一片……日机在空中施展淫威,它的太阳旗露着狰狞的笑容,大约轰炸了20分钟才扬长而去。伏在草丛里的秉衡亲眼目睹眼前发生的一切,泪水夺眶而出。大地沉寂,秉衡起身紧咬牙关,握紧拳头,瞪视着天空,双眼喷射出仇恨之火。远望硝烟弥漫的县城上空,秉衡想到父亲和母亲不知怎样了,不禁哇哇大哭起来。11岁的戴秉衡目睹日军暴行,惊恐万状之中,泪水满面,急忙忙向城里跑去。刚跑到城门口,惊慌失措的人群哭着喊着,像潮水一样涌向城外。秉衡的身子一下子被撞倒在地,他抱头顺势滾到边上,又爬起来逆着人流往城里走。他跌跌撞撞地奔进城里,沿途满目疮痍,似梦似幻中终于找到了父亲和母亲。一家人紧紧地抱在一起,不相信似的互相看了又看,亲了又亲。经过一天的惊涛骇浪,当一切暂时复归宁静时,孩子终于在父亲的怀里睡着了,嘴角露出了淡淡的笑意……

1937年11月19日,日军在长江边“野猫口”登陆,常熟沦陷。戴良耜全家逃难到了上海,租住了一处老房子。父亲工作总是很忙,母亲照顾着一大家子。抗战的烽火已在全中国燃起,但孩子们因了父母的呵护,内心有着无比的安全感。因为战火而暂时失学的两个姐姐,到上海后进入爱国女子中学读书。

两个姐姐每天早上去上学,傍晚放学回家。秉衡显得无所事事,一天中最盼望姐姐放学回家。邻居的孩子们也在读小学或中学,几乎每天晚上都到戴家做作业。晚饭后,戴家的饭桌又成了书桌,在饭菜的余香中,孩子们在灯下认真温习功课。万籁俱寂中,只听得唰唰的写字声响,碰到问题时,孩子们轻声交流,露出释然的笑容。唯独秉衡搬了小凳,静坐在光影里,看着姐姐和其他孩子做作业。在家闷了一天的秉衡渴望跟大家交流,一肚皮的故事等待释放。但是似乎哪里不对劲,秉衡明显感到进入不了这个读书圈。

白天不上学的秉衡去街上,附近的书场、书店成了他经常去逛的地方。他几乎无所不读,无所不看,《水浒传》一百零八将的绰号与姓名都能脱口而出。听说繁华的“新世界游乐场”经常有场子,这所当年上海摩登的商业楼,可谓是样样齐全。只要花上两角钱门票,就可以玩上一整天。这间当年上海滩规模宏大的游乐场所,内设有近十个场子,演出戏曲、曲艺、话剧、歌舞、杂技、魔术等等。秉衡直往戏场子钻,听京戏,听评书,简直入了迷。剧场的红丝绒帷幕低垂,像夜幕一样神秘,褶皱间透出谜样的气氛。帷幕徐徐拉开,便通往一个陌生而熟悉的神奇世界。锣鼓喧天中,秉衡依傍着冰凉的墙面,对着舞台如痴如醉。有一次,他竟然从下午一直站到晚上,走到外面才感到饿得饥肠辘辘。回到家,只见父亲和母亲围坐在饭桌前,愁眉不展的样子。原来,一整天不归家的秉衡把家人急得四处寻找,看到儿子好好的回家了,父亲和母亲这才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