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天下为公:孙中山思想家剪影
3183800000006

第6章 孙中山西学的知识构成(5)

在经济学理论方面,除去前面提到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和亨利·乔治《政治经济学》之外,故居中还有一批欧美第一流经济学家的经济学专著,如美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N.Kaynes)《政治经济学的范围与方法》(The Scope and Method of Political Economy,伦敦,1897);意大利经济学家庞塔勒奥尼(M.Pantaleoni)《理论经济学》(Pure Economics,纽约、伦敦,1898);英国社会经济学家霍布森(J.A.Hobson)《分配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Distribution,纽约,1900);美国经济学家哈德利(A.T.Hadley)《经济学——私有财产与公共福利的关系》(Economics, An Account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Private and Public Welfare,纽约,1901);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A.Marshall)的《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伦敦,1898)与《工业经济基础》(Elements of Economics of Industry,伦敦,1907);美国经济学家拉弗林(J.L.Laughlin)《政治经济学原理》(The Elements of Political Economy,纽约、芝加哥,1902);荷兰经济学家皮尔松(N.G.Pierson)《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伦敦,1902)等。哈德利的《经济学》一书,重视私人经济发展,强调要确定政府职权范围;皮尔松的著作强调经济发展是改善物质福利的基础;马歇尔是剑桥学派创始人,他以生产成本解释供给价格,以边际效用解释需求价格,是自由经济的坚持者;庞塔勒奥尼是奥地利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对边际效用理论作了出色分析,是自由竞争经济运行机制的热情支持者。从这些可以看出,孙中山非常重视经济学理论新的进展。

垄断资本的出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新的动向。故居中有好几部著作,分析这一现象,如E.V.Halle《托拉斯》(Trusts,or Industrial Combinations and Coali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纽约,1899); R.T.Ely《垄断集团与托拉斯》(Monopolies and Trusts,纽约,1900); H.J.Levy《垄断与竞争》(Monopoly and Competition:A Study in English Industrial Organisation,伦敦,1911)等。孙中山在经济领域的敏锐性于此可见一斑。

故居现存藏书中,1911年前出版的有关美国、法国、英国、德国、瑞士、比利时、意大利、加拿大银行制度、银行法、银行史的著作有40多种。有关财政学、财政制度、货币制度的著作近10种,其中很大一部分也属于这一领域权威性著作。

故居现存藏书中,1911年以前出版的关于发展铁路交通、国有铁路管理、铁路建筑、路桥设计、铁路业务经济学等方面的著作,差不多有30种。孙中山后来之所以力主大量修建铁路、发展铁路运输,和他在这一领域的知识准备显然密切相关。

这一时期孙中山关于经济如何发展的论述并不多,《建国方略》中的《实业计划》直到1918年方才写成。而正是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时期对于经济问题的密切关注和不断思考,为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中国同盟会而言,孙中山不仅是一位思想上、政治上卓越的领袖,而且是一次次武装起义的策划组织者和军事指挥者。同盟会建立后,在中国南部发动的潮州黄冈之役(1907年5月)、惠州七女湖之役(1907年6月)、防城之役(1907年9年)、镇南关之役(1907年12月)、钦廉上思之役(1908年3-4月)、河口之役(1908年5月),都是在孙中山领导下进行的。对于现代军事科学,对于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对于现代战史,孙中山理所当然地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了解到这一点,便不难理解,在故居藏书中,1911年以前出版的关于军事与战争方面的著作为什么多达七八十种。

首先是战史研究著作。其中研究美国南北战争诸战役的著作最多,共有10多种,综合性的著作就有J.D.Cox《亚特兰大:南北战争诸战役》(Atlanta : Campaigns of the Civil War,纽约,1882); M.F.Force《从亨利堡到科林斯(南北战争诸战役)》(From Fort Henry to Corinth : Campaigns of the Civil War,纽约,1898); A.S.Webb《半岛(1862年麦克莱伦战役)》(The Peninsula:McClellans Campaign of 1862,纽约,1898)等。其他研究日俄战争的、研究1813年莱比锡战役和1815年滑铁卢之战的、研究1870-1871年法德战争的、研究1877-1878年保加利亚战役的,都各有一种至数种。

其次,是专门研究战争、战略、战术的著作。这里有克劳塞维茨(K.P.G.V.Clausewitz)3卷本《战争论》(On War,伦敦。1873); V.B.Derrécagaix两卷本《现代战争》(Modem War,华盛顿,1888、 1890); F.N.Maude《近代战略的发展》(The Evolution of Modern Strategy From the Xviii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 Time,伦敦,1905); F.Hoening《未来战术探究》(Inquiries Concerning the Tactics of the Future,伦敦,1899); W.L.Goltz《战争指挥》(The Conduct of War,伦敦,1899)等。

再次,研究枪枝与射击的著作。主要有W.W.Greener《枪与它的发展》(The Gun and Its Development,伦敦,1910); C.Lancaster《射击术阐释论述》(An Illustrated Treatise on the Art of Shooting,伦敦,1898)等。

故居现存军事类藏书中还有一个亮点,就是专门研究海军发展与制海权的一批论著。这里有1901、 1902、 1903、 1905、 1906、 1907、 1908、 1909、 1910、 1911年朴茨茅斯与伦敦出版的《海军年鉴》(The Naval Annual);1906、 1907、 1908、 1909、 1910年伦敦出版的《简氏战舰年鉴》(Fighting Ships); A.T.Mahan《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History,1660-1783,伦敦,1889);同一作者两卷本《制海权对法国革命与帝国的影响,1793-1812》(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the French Revolution and Empire,1793-1812,伦敦,1892);同一作者《美国在制海权方面的利益:现状与未来》(The Interest of America in Sea Power, Present and Future,伦敦,1898); G.Y.Fiennes《海上帝国》(The Ocean Empire;Its Dangers and Defence,伦敦,1911)等。对于海军发展和掌握制海权战略地位的特别关注,反映了孙中山世界视野下的宏大的战略眼光,革命尚未成功,但他已经在思考中国未来在这一方面应当如何部署的问题。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文明的最新成果,经常最先运用于军事和战争。战争中新技术的运用、新战略的形成、新战役的指挥,以及军队新的组织和新的训练,常常是新文明产生的催化剂。现代战争与现代军事,同现代文明、现代性的关系也不例外。研究现代军事、现代战争,应当是孙中山更为敏锐、更为强烈地认同现代文明、现代性的又一动力。

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被迫卷入由西方资本主义所开辟的世界体系之中,也不由自主地卷入了走向现代文明的世界现代化大潮之中。中国如何化被动为主动,既立足中国实际,又能充分吸取世界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各种优秀成果,寻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以推动中国自身走向现代文明,这是一个放在全体中国人面前的历史性课题。面对这一历史性的挑战,孙中山高度自觉地站到了时代的最前列,以其广博的知识、精粹的思想、超强的能力和卓越的成果,为人们做出了表率。孙中山本人也由此成为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今天,当13亿中国人齐心协力,立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文明伟大复兴之际,孙中山的这种气概与精神最值得我们努力继承和大大发扬。我以为,这才是对孙中山最真诚的缅怀和纪念。

(本节内容撰写过程中,重点参考了上海孙中山故居管理处、日本孙文研究会合编《上海孙中山故居藏书目录》〔日本汲古书院,1993年10月〕,并获得上海孙中山故居管理处的帮助,谨此致谢。)

第二节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思想发展学理上的重要准备——新发现的一份孙中山购书清单

1933年春在东京讲学期间,日本女子大学久保田文次教授特来寓处相访,向我展示了由萱野长知后人所保存的一批笔记簿,上面录存孙中山中华革命党时期一组甚为珍贵的资料。其中给第二国际的信件全文,要求对反袁斗争给予积极支持,是研究孙中山与第二国际关系的极重要的文献。久保田教授正在整理,不久将予公布,定会引起研究者浓厚兴趣。久保田教授知我一直在注意了解孙中山所读过的书籍,了解他所吸取的有关思想资料,以考察其学理渊源,在我回国前,特地将这批资料中一份孙中山1914-1915年购书清单复印相赠。返国以来,细加引,并与上海中山故居藏书目录相勘,觉得甚有收获。今略加梳理,予以介绍,以飨同好。整批资料的由来,将由久保田教授专门说明,这里不敢置喙。

这份《孙中山从丸善购入的书籍》,是位于东京日本桥区街三丁目的丸善株式会社历次发货清单整理件的一份,以及1915年5月14日的一封请求付给书款的信件,俱请头山满转交。原件复印共九页。经辨认与校正书写中的笔误,原文如下:

孙中山ガ丸善カラ購入ㄈタ書物

灵南坂ノ頭山家ヌ通ツテ中山ノ许二届

ヶラレタ丸善ノ送状及代全请求書ニヨ

ル宛名[中山樣]トナフテイル

1914年(大正3年)

1/21

Bnock——The Republics of central & South America5.25

Alexinsky——Modern Russia7.5

0Wise——The Making of the Australian Commonwealth (1889-1900)3.75

Leopold——Prestige5.25

Wilson——The New Freedom3.00

Mackay——The Dangers of Democracy3.00

Boyle——Minimum wage and Syndicalism2.00

Goodnow——Municipal Problems3.00

Robinson——The Sprit 〔spirit〕 of Association3.00

Lee——Crowds2.70

James——Principles of Prussian Administration3.00

Sarolea——The Anglo German Problem1.00

A.Riflaman——The Struggle for Bread2.50

Besai——Digest of Gide s Political Economy1.25

大村——支那政治地理誌(上)2.50

1/22

Proffer——The Rapeutics, Materia Medica10.00

2/4

Albert——Parliament0.50

Clayton——Co-operation2.25

Hayes——Public Utilities, Their Cost & Depreciation4.00

Dun——Government Ownershrp of Railways3.00

Mercier——Crime of Insanity0.50

Cecil——Conservatism0.50

Perris——Short History of Worse of 〔Wars and〕 Peace0.50

1914年(大正3年)

2/6

Home University Library of Modern Knowledge14.00

Macgregor——The Evolution of Industry0.50

Barret——Psychical Research0.50

Mair——English Literature : Modern0.50

Soerville——Agriculture0.50Hobhouse——Liberalism0.50

Thomson——Evolution0.50

Hobson——Science of Wealth0.50

Davis——Mediaval Europe0.50

Johnston——The Opening up of Africa0.50

MacDonald——The Socialist Movement0.50

Scott——The Evolution of Plants0.50

Bruce——Polar Exploration0.50

Newbigin——Modern Geography0.50

Hirst——The Stock Exchang0.50

Keitj 〔Keith〕——The Human Body0.50

Bacon——The Making of the News Paper0.50

Moore——Ethics0.50

Gregory——The Making of the Earth0.50

Trent——Great Writers of America0.50

Paxson——American Civil War0.50

Ker——English Literature, Medeaval 〔Medieval〕0.50

Fowler——Rome0.50

Findlay——The School0.50

Holdernes——Peaples 〔Peoples〕 and Ploblems 〔Problems〕 of India0.50

Strechey——Landmarks of French Literature0.50

Thomson——Introduction to Science0.50

Myers——The Dawn of History0.50

Geldart——Element of English Law0.50

28号¥14.00

11/15

Knox——ixation of A Thmospheric Nitrogen1.00

Rvssell——The Philosophy of Bergson0.50

Nietzsche——The Gospel of Superman2.75

Boutroux——Science & Religion in Contemporary Philosophy2.50

——The Rise and Fail of Religion1.75

Hesthermarack——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oral Ideas, 2 vols14.00

11/18

Eucken——Present Day Ethics1.50

Elliss——Man and Woman3.00

11/20

Balsillie——Professor Bergson s Philosophy2.50

Jhones 〔Jones〕——An Interpretation of RudolfEucken s Philosophy2.50

Eucken——The Life of the Spirit2.50

Boutroux——Education and Ethics2.50

Ray——A New Philosoohy Henri Bergson2.50

Eucken——Knowledge and Life2.50

Eucken——The Truth of Leligion 〔Religion〕6.25

2/282分い代金请求书中ニアソ

Sewill——German Invasion & the Real German Peril2.50Bernharch——Germany & the Next War5.25

Chitender——War and Peace1.75

Ogg——Government of Europe

6.00Fiennes——Ocean Empire3.25

Perris——Germany & German Emperer 〔Emperor〕6.25

Freid——Erman Emperer 〔Emperor〕3.00

1915年(大正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