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上册)
3259000000012

第12章 秦国名相范雎

范雎是魏国人,他想用自己的才学帮助魏国成为一个大国,但是因为家境贫寒,没有人引荐,只好投奔魏国的中大夫须贾,希望有朝一日出人头地。

一天,魏王派须贾到齐国拜见齐襄王,范雎随行。到了齐国,齐襄王先把须贾狠狠地数落了一番,因为魏国曾经与燕国一起攻打齐国,须贾唯唯诺诺不敢回话。站在一旁的范雎挺身而出,极力替主人解围。

不过结果出乎范雎的意料,须贾并没有因此而感激他,反倒是齐襄王看上了这个能言善辩的人才。齐襄王很想把范雎留在齐国,就派人送给他黄金十斤、牛和酒。身为正使,备受冷落,而随从得到如此待遇,这让须贾心里很不是滋味。

回到魏国后,须贾越想越生气,就把范雎在齐国受到齐襄王优待的事情告诉了丞相魏齐。魏齐认定范雎通敌卖国,派人把他打得遍体鳞伤,肋骨都折断了好几根。范雎只好假装死去,直挺挺地躺在血泊中一动不动。仆人向魏齐报告时,他喝酒正喝得尽兴,就挥挥手叫人把范雎用席子裹起来扔进厕所里。这还不够,他还让家中的宾客轮番向席子上撒尿侮辱范雎。

等到天色暗下来,范雎悄悄睁开眼睛张望,见只有一名卒吏看守,便对他说:“我肯定活不了了,希望你能把我送到家,改天一定让家人用重金感谢您!”卒吏见他可怜,又贪图钱财,就把他送回了家里。回到家后,他的好友郑安平帮忙把他藏了起来,还给他改名叫张禄。

后来郑安平听说秦国的使者王稽来到魏国,就把范雎推荐给了他。几天后,王稽完成使命后偷偷地把范雎带回了秦国。

不过,秦昭王对这些所谓的“名士”并没有好感,认为他们都是凭着一张嘴混饭吃的,所以范雎一直没有机会与秦昭王讨论国事。范雎见自己不受重视,便写了一篇针砭时弊的文章上呈秦昭王,这才引起了秦昭王的重视。

秦昭王召他进宫面谈。范雎来到宫门口,看到秦昭王从对面过来,丝毫没有躲避的意思。旁边的宦官急忙上前说:“大王来了怎么不回避?”范雎故意提高声音说道:“秦国哪里有大王,只有太后和穰侯!”原来当时的朝政都是由太后和她的弟弟穰侯把持。虽然是讽刺秦昭王,但是也说到了秦昭王的痛处,于是秦昭王就把范雎领进密室秘密商谈国事。范雎着重分析连横策略已经过时,远攻齐国尤其大错特错,指出秦国的外交方针应该是“远交近攻”。他对秦昭王说:“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到一寸土地则王之寸也,得到一尺土地亦王之尺也。”秦昭王采纳了范雎的策略,同时拜他为相。因为范雎的辅佐,秦国在外交上由近及远,慢慢向东方推进;在内政上则把穰侯赶出朝廷,让他回乡养老,太后也被禁止干涉朝政。这些措施让秦国日益强大,君主的话也越来越有分量。范雎还为秦昭王使出反间计,使秦国在长平之战中大获全胜。秦昭王在范雎的辅佐下,势力越来越强大,因此对范雎十分信任。

范雎做了秦国的相国,还被秦昭王封为应侯,但仍然自称张禄。魏国听说了秦国“远交近攻”的方针,准备攻打韩、魏两国,急忙商议对策。第一步就是派人去贿赂秦国国相张禄,请求停止对魏国采取军事行动,而这位使者正是当年迫害范雎的须贾。

须贾来到秦国,应侯范雎身穿破衣去见他。须贾惊奇地说:“范叔你还是很好啊!”然后留下范雎吃饭,又拿出一件丝棉袍送给他。范雎便为须贾驾车前去丞相府,到了丞相府,范雎说:“我先去通报一声。”便进去很久也没有出来。须贾感到奇怪,便问丞相府的守门人。守门人回答说:“没有什么范叔,刚才进去的就是丞相张先生。”须贾大惊失色,知道自己落入圈套,只好用膝盖跪行进去谢罪。范雎坐在上面,怒斥他说:“你之所以还能不死,是我念你赠送丝袍还有一丝照顾故人的旧情!”于是大设酒宴,招待各国宾客,令须贾坐在堂下,放一盘黑豆、碎草之类的喂马饲料让他吃,然后命令他回国告诉魏王:“快快砍下魏齐的头送来,不然,我就杀尽魏都大梁城的人!”须贾回国,把这番话告诉魏齐,魏齐只好逃奔赵国,藏匿在平原君赵胜家里。秦昭王知道范雎曾经受过魏齐的侮辱,发誓为他报仇,就设计把平原君骗到秦国扣了下来,要求赵国用魏齐的首级来换,走投无路的魏齐只好自杀了。

虽然范雎睚眦必报,但是别人的恩情他也没有忘记过。他向秦昭王推荐了曾经救过他的郑安平和王稽。但是这两个人能力有限,很给范雎丢脸。郑安平领兵打仗,竟然兵败后投降敌军,范雎为此感到内疚。秦昭王为了保护范雎,颁布命令:“不许任何人提郑安平的事情,否则按叛国罪论处。”

范雎为秦国立了大功后选择功成身退,是难得的得享善终的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