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上册)
3259000000021

第21章 巨鹿之战

当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时,项梁和侄子项羽正在吴中避难。项羽少年时,跟从叔父学习读书写字,没有学成就放弃不学了,然后又学习剑术,同样也是半途而废。项梁非常生气,责备项羽不争气,项羽却说:“读书写字,只要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行。剑术再好也只能敌对一个人,要学就学能够敌对万人的本领。”于是项梁就教项羽兵法。开始,项羽非常高兴,但是在粗略地学习了兵法大意后就不肯再继续学下去。长大后,项羽身长八尺,力能扛鼎,才能和气度都超过常人。

陈胜首先向秦王朝发难,会稽郡守殷通想要发兵响应陈胜,命令项梁和桓楚指挥兵马。项梁指使项羽斩杀殷通,夺得郡守印绶,郡守卫兵暴乱,一百多人被项羽斩杀,于是郡内官吏慑服。项梁随即征集郡内丁壮,得精兵八千人,响应起义。项梁担任郡守,年仅二十四岁的项羽为副将。

项梁率领八千江东子弟反抗暴秦,队伍逐渐壮大。陈胜牺牲后,项梁召集各部将领商议大计,其中包括刘邦。年逾七十的谋士范增前往劝说项梁:“秦国兼并六国,楚国最无辜。楚怀王被骗入秦国,楚人现在还怀念他。所以楚南公说:‘楚国即便只剩下三户人家,灭亡秦国的也必定是楚国。’不如拥立楚王的后代为王,这样可以得到民心。”项梁听从建议,找到楚怀王的孙子,立为楚王,同样号称“楚怀王”。

此后,项梁领导的楚军声势更为浩大,先在东阿击败秦将章邯,又在定陶大败秦军,项梁逐渐骄傲自大。宋义规劝说:“骄兵必败,现在士兵已经有些懈怠,而秦兵却日益增多,我替您担心啊!”项梁不听,将宋义派去出使齐国。宋义在途中遇到齐国使者,便对他说:“我料定项梁必定会失败,你慢点去可以免遭一死,否则就有丧命的危险。”果然,楚军在定陶败于章邯,项梁战死。

项梁死后,章邯认为楚军不再构成威胁,于是北上攻打赵国。邯郸被破,张耳与赵王歇逃入巨鹿城,秦军以重兵围困巨鹿,赵王向楚军求援。这时候,齐国的使者已经到达楚地,对楚怀王说:“宋义料定项梁必败,没过几天就应验了。还没有开战就能预料到结果,可以说是懂得兵法了。”于是楚怀王召来宋义商议,对他非常赏识,任命他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领兵去援救赵国。

援军到达安阳后,宋义传令按兵不动,这样一直待了四十六天。项羽忍不住责问宋义:“赵军形势危急,应当火速救援。楚军与赵军内外夹击,秦军必败无疑,为什么要停止不前呢?”宋义回答说:“现在救援,还不如先让秦军和赵军相斗。秦军即使战胜赵军,也会疲惫,那时候我们就可以趁机发起攻击;如果不能战胜,我们就更能轻易击破秦军。披坚执锐,冲锋陷阵,我不如你;但是运筹帷幄,制定策略,你不如我。还是再等等吧!”并在军中下令:“有不服从指挥者,一律处斩。”

项羽私下召集将士,说:“我们本来是要合力攻打秦国的,现在却长久按兵不动。现在遭遇荒年,军中没有存粮,应当迅速赶往赵国,取用赵国的粮食,与赵军合力破秦。秦国强大,新建立的赵国必败无疑,赵国被攻占,只会增强秦军的实力,到时候又哪里会有可乘之机?况且我军刚刚吃了败仗,需要有一仗来重振军心。”项羽与众将士谋划好,第二天来到宋义的帐中,斩下宋义的首级,然后向军中发布号令说:“宋义想要反楚,楚王密令我杀了他!”军中将领都畏惧项羽,没有人敢反抗,一致拥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

项羽杀了宋义之后,威震楚国,被楚王任命为上将军。取得指挥权后,项羽当即派遣英布领兵两万前往救援巨鹿。楚军加入后,战事立即出现转机。楚军首先截断秦军的粮道,然后项羽率领全军渡过黄河。渡过黄河后,项羽命令将士凿沉船只,砸坏炊具,烧毁营帐,只携带三天的口粮攻击秦军,以示死战之心。

楚军一到巨鹿,就迅速包围秦军,与秦军经过九次交锋,终于大败秦军,秦将章邯被迫领兵撤退。其实在项羽到来之前,就有许多支诸侯军前来救援,但是大家一直观望,不敢轻易出战。等到项羽击败秦军,章邯败走之后,他们才敢出来追击秦军。

项羽率领楚军与秦军交战,楚军士兵凶悍善战,无不以一当十,各诸侯军将领看得心惊胆战。等到击败秦军后,项羽召见前来救援的各路诸侯军将领。这些将领进入项羽营帐的时候,都跪着用膝盖前行,不敢仰视项羽。从此以后,项羽成为各路诸侯的上将军,是各路反秦起义军的首领。

项羽破釜沉舟,斩杀二十万秦军,使秦军遭受重创,而章邯率领的另外二十万大军不久也被迫向项羽投降。巨鹿之战中,项羽率领五万楚军击败秦将章邯、王离所率领的四十余万秦军主力。

范增:项羽的主要谋士,被项羽尊为“亚父”,曾多次劝说项羽及早除掉刘邦,但均未被采纳。后来,陈平用计离间项羽和范增的关系,范增因此被项羽猜忌,于是告老辞官,归乡途中病发而死。

英布:因为年轻时受过黥刑(即脸上被刺字,然后用墨炭涂黑),所以又被称作黥布。最初跟随项羽,是项羽最为依仗的大将,被封为九江王。后来叛楚归汉,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最后被告谋反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