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上册)
3259000000034

第34章 霍去病封狼居胥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他的身世与舅舅卫青相似,也是一个私生子,不过他要比舅舅幸运得多,因为他刚满周岁的时候,卫子夫已经成了皇后。他在大将军卫青的培养下长大,从小就擅长骑马射箭。而且他胸怀豪情壮志,总想到前线跟随舅舅杀敌立功,不想像其他王孙公子那样在长安城里放纵声色,享受长辈的荫庇。

霍去病十七岁的时候,第一次跟随卫青和匈奴作战。在漠南,霍去病旗开得胜。他带领八百人甩开主力几百里,孤军深入寻找战机,斩获匈奴两千多人,还俘获匈奴的相国,杀死单于的祖父,整个部队没有比他更勇敢的人。回国后汉武帝非常赞赏他,封他为冠军侯。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令其率领一万骑兵出塞北击匈奴。霍去病率领一万骑兵在六天之内转战五个王国,越过焉支山一千多里袭击匈奴。此战异常惨烈,汉军损失七千多人,但是斩获匈奴八千九百多人,并斩杀了折兰王和卢侯王,俘获浑邪王的儿子及相国。

此战胜利后,汉武帝想乘胜追击,令霍去病为统帅再次出击匈奴。霍去病又一次孤军深入,取得大胜。这次他斩杀三万多匈奴兵,俘虏匈奴王五人,还有王母、王子、相国、将军等一百多人,降服匈奴浑邪王手下四万多人。匈奴人只得逃到更荒凉的地方,一向作战勇猛的匈奴人也悲伤地感叹:“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这两次战争,匈奴损失非常严重,匈奴单于大为震怒,下令召回浑邪王,准备处死。浑邪王害怕,便打算投降汉朝,派出使者向汉武帝乞降。汉武帝不知道浑邪王是真心还是假意,担心他们想以诈降的手段偷袭边塞,于是命令霍去病去受降。霍去病渡过黄河,与浑邪王的部队遥遥相望。这时,浑邪王的将士改变主意,不愿意向汉朝投降,纷纷逃走。霍去病知道后,立即骑马闯进浑邪王的大营,将企图逃跑的八千多匈奴兵斩杀,然后遣浑邪王单独面见汉武帝,同时让浑邪王的四万部下全部渡过黄河。这件事情之后,霍去病的地位更加尊贵了,和舅舅卫青的地位不相上下。汉武帝还专门下命令说“在汉朝,骠骑将军和大将军的地位是相同的”。

公元前119年,为了彻底消灭匈奴主力,汉武帝命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各领五万骑兵攻打匈奴。霍去病作战勇猛,敢于孤军深入打击匈奴,因此这次令霍去病正面攻击匈奴单于。由于情报错误,霍去病没能遭遇匈奴单于。霍去病率军出塞两千多里,遭遇匈奴左贤王。霍去病以摧枯拉朽之势击败左贤王,擒获匈奴王三人,以及将军、相国等八十三人,在狼居胥山祭祀天神,姑衍山祭祀地神,又登上翰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旁边的山峰眺望,共俘获匈奴七万多人。此战中,汉军共消灭匈奴八九万人,匈奴因此远迁漠北。

论功行赏时,汉武帝增设大司马一职,由卫青、霍去病同时担任,还规定霍去病的官级和俸禄与卫青一样。从此以后,卫青的权势日渐衰落,而霍去病日益尊贵。很多卫青以往的朋友和门客改投霍去病,马上得到了官职。卫青并没有把这些放在心上,霍去病对舅舅的尊敬也丝毫没有改变。在李广自杀后,他的儿子李敢怨恨卫青,出手打伤了卫青,霍去病知道后,射杀了李敢为舅舅报仇。

汉武帝曾经想赐给霍去病一座豪宅,但是霍去病拒绝了,说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意思是说,消灭匈奴的大事还没有完成,哪里有心思住豪宅呢?听了这句话,汉武帝很感动,也更加敬重这位年轻的将军。

不过,天妒英才,霍去病二十四岁就去世了。汉武帝对他的死非常悲伤,调来铁甲军,让他们列成阵从长安一直排到霍去病的墓地,还把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样子,以表彰他的军功。

汉武帝对霍去病年幼的儿子寄予厚望,亲自找老师教导他,去泰山封禅也带着他。不过这个孩子寿命也很短,十岁左右就去世了。

焉支山:又称燕支山、胭脂山,位于现甘肃境内,曾被匈奴占据。山上有一种植物可以用做胭脂,东汉学者习凿齿提到“(焉支山)山下有红蓝,北方人探取其花染绯黄,采取其上英鲜者作燕支,妇人将用为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