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上册)
3259000000037

第37章 监狱里走出来的皇帝

汉武帝的儿子刘据因“巫蛊之祸”不得不起兵造反,汉武帝一怒之下杀了太子刘据和他的家眷,但是有一个孩子幸运地活了下来,这个孩子就是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

刘据有一个儿子叫做刘进,刘进的母亲姓史,所以历史上也把刘进称为“史皇孙”。后来这个史皇孙和涿郡的一名女子生下了刘病已,这个孩子被大家称为“皇曾孙”。皇曾孙出生后没有几个月,就发生了“巫蛊之祸”,刘据和他的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以及所有的妻妾都被汉武帝下令杀掉,最后只剩下皇曾孙一人,不过皇曾孙也因为连坐被关进了监狱中。后来汉武帝生病,有人对汉武帝说长安的监狱中隐隐有天子之气,恐怕是这个原因才使得汉武帝久病不愈。汉武帝非常恼怒,于是下令,“监狱里的人,无论罪行轻重,格杀勿论”。管理监狱的官员丙吉拼死拦住前来执行命令的使者,对他们说:“皇曾孙在这里,无辜的人被杀尚且违背天意,何况是血脉相连的曾孙子呢?”双方相持不下,一直到天亮,使者仍未能进入监狱行刑,无奈之下,只好回宫复命,并且希望汉武帝能够免去丙吉的职务。听完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汉武帝说:“这是天命啊,由他去吧。”

几年后汉武帝查清了事实,知道太子刘据是被人陷害被逼造反,不禁后悔不已,下诏由掖庭抚养刘病已,并且把他登记到皇族家谱中。

担任掖庭令的张贺曾经是刘据的宾客,备受礼遇,张贺感念太子的恩情,又觉得皇曾孙身世可怜,于是对这个少年尽心尽力,不仅让他吃饱穿暖,还教他读书写字。刘病已不负众望,成长为一个有上进心、学识过人的优秀青年。看着刘病已如此优秀,张贺就想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他,不过张贺的弟弟劝阻了他:“刘病已是废太子的后代,如今还能活着被国家养大已经是天大的好事,你还指望他取得什么功名呢?以后不要再提嫁女之事了!”

但是看着刘病已日益长大,张贺还是想帮助他建立一个家庭,于是他就对掖庭的一个小吏许广汉说道:“皇曾孙拥有皇族血统,将来最差也是一个关内侯,把你的女儿嫁给他你也不亏。”许广汉应允了这门亲事,他的女儿便是后来的许皇后。

刘病已成家之后,不再是一个孤苦无依的人,他凭借许广汉兄弟和祖母娘家史家的支持,四处游学,学识和胆气都得到了提高。而这段在民间的生活让他对下层社会的丑恶和官吏的好坏十分了解,很理解老百姓的疾苦。

此时,汉昭帝刘弗陵因病去世,因刘弗陵没有子嗣,就选定昌邑王刘贺做了皇帝。这个刘贺不学无术,仅仅做了二十七天皇帝就干了上千件荒唐的事情,所以汉武帝的托孤重臣霍光与太后商量之后废掉了这个皇帝。正当大家为确定皇位继承人议论纷纷的时候,当年那个管理监狱的官员丙吉上书给霍光,推荐皇曾孙刘病已作为皇位继承人。经过考察,霍光认为这个皇曾孙很有学识且品行端正,于是这个当年被关进监狱的孩子幸运地继承了皇位,是为汉宣帝,许氏理所应当地被册封为皇后。

不过这引起了一个人的不满,就是霍光的妻子。原来霍光的妻子一心想让自己的小女儿成为皇后,于是她和宫中一个女医官勾结,毒害了刚刚生下孩子的许皇后。迫于霍家的势力,汉宣帝下令不追查此事。第二年,霍家的小女儿顺利地成为皇后。

汉宣帝清楚地知道霍氏家族的势力庞大,所以在霍光在世的时候,他一直言听计从,百依百顺。公元前68年,霍光病逝,汉宣帝开始亲政。从那时候开始,他逐渐剥夺了霍家人的权力,这让霍家人十分害怕,最后铤而走险,企图发动政变。计划败露后,霍氏家族遭到灭顶之灾,霍皇后被废。

汉宣帝长期生活在民间,深知民间疾苦,甚至为了让百姓更容易避讳自己的名字,把名字改成“刘询”,因为“病”和“已”这两个字太常用了。汉宣帝在位期间,勤俭治国,进一步确立了儒家思想的地位。他对大臣要求特别严格,亲政之后,整个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他不仅消灭了腐败的霍氏家族,还诛杀了一些地位很高的贪官污吏。此外宣帝还在未央宫设置讲堂,召集当时有名的儒生讲述“四书五经”,而他做这些的目的就是为了巩固皇权、统一思想。对于周边的少数民族,汉宣帝采取“软硬兼施”的政策,在他统治时期,匈奴单于入朝称臣,宣帝完成了汉武帝未竟的功业。历朝史书都对宣帝大为赞赏,认为他的统治是“孝宣之治,信赏必罚,文治武功,可谓中兴”。史学家把汉宣帝和前任汉昭帝刘弗陵的统治并称为“昭宣中兴”。

掖庭:即永巷,汉武帝太初元年改称“掖庭”。为宫中宫女居住的地方,由掖庭令管理。

关内侯:关内侯不是正规确切的侯爵,只是表明受封者的侯爵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