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上册)
3259000000045

第45章 昭君出塞

王昭君原名叫做王嫱,出生在长江三峡附近一个叫做秭归(今湖北兴山县)的地方。她只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子,但是体态婀娜,面容姣好,家里的人都对她十分宠爱,而且秭归生活着这样一个美女的说法早就传遍了整个地区。

后来汉元帝刘奭征召天下美女来补充后宫,王昭君自然早就被当地官员列入名单之中。当时的汉元帝已经四十多岁,身体日渐衰弱。而王昭君在宫里虽然吃得好穿得好,但就像笼中的小鸟和池塘中供人观赏的小鱼一样,没有自己的生活,每天能做的就是等待着被皇上召见。但是命运随着匈奴单于呼韩邪的到来改变了。

早在汉宣帝时期,匈奴就发生了内乱,五个单于各自为政,彼此之间征战不休。其中呼韩邪单于被别的单于打败后,走投无路,只好逃到汉朝朝见汉宣帝。

因为呼韩邪单于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匈奴单于,所以汉宣帝十分重视,亲自到长安的郊外去迎接他,并且举行了盛大的宴会来招待他。这位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的一个多月中,不仅得到了皇上的礼遇,而且官员贵族也对他很尊敬。呼韩邪单于回匈奴的时候,汉宣帝派出两个将军带领着一万多士兵把他送到了漠南。这时候,匈奴正在闹粮荒,知道这件事情之后,汉宣帝马上派人给呼韩邪单于送去三万四千斛的粮食。呼韩邪单于对此十分感激,而西域的其他国家看到汉朝皇帝对呼韩邪单于这么好,也纷纷与汉朝接触,希望能够建立友好的关系。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来到汉朝,向汉元帝提出了和亲的请求。“和亲”最开始是汉高祖时期提出来的,但是当时因为吕后只有一个女儿,舍不得把她嫁到遥远的塞外,所以一向是从刘氏宗亲中挑选一个女孩作为公主前去和亲。可是这次,汉元帝决定赐给呼韩邪单于一个宫女。当时的局势下,匈奴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强大,相对而言,汉朝要比匈奴有实力得多,所以没有必要选皇亲国戚嫁出去。

打定主意之后,汉元帝就派人到后宫传话,说可以让一个宫女出去。宫女们一听可以出宫的消息,都开心地笑了起来,因为皇宫中的生活并没有想象的那般奢华,如果不能得到皇上的宠爱,就只能在宫里熬着等死,有些宫女甚至一辈子都没有见过皇帝。所有的宫女都唧唧喳喳地说自己想要出去。但是派来的官员又说:“这次出宫是去和亲,要去匈奴。”听到这话,宫女们一下安静了。这时候,一个坚定的声音响了起来:“我去!”大家抬头望去,原来是平时自视甚高的王昭君。大家都纷纷劝她:“你可要想好,去了匈奴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对呀对呀,听说他们那里的习俗是丈夫死后还要嫁给儿子!”昭君犹豫了一下,还是坚定地点了点头,她觉得与其在宫中做个白头宫女,还不如为汉朝做些事情。

呼韩邪单于临行之前,皇帝召见和亲的女子,他看到王昭君之后,一时不敢相信后宫竟然还藏着一个如此美貌之人,顿生悔意,很想把昭君留在身边,但是又不想失信于人,只好放昭君远去了。昭君临行之前,汉元帝赏赐给她很多精美的布匹和黄金美玉,并且亲自送出长安十多里。

王昭君在车马和士兵的簇拥下离开了长安,出了雁门关,过了一年多才到达漠北。刚到漠北,她就受到了匈奴百姓的热烈欢迎,并且被封为“宁胡阏氏”,意思就是匈奴有了汉朝的女子做阏氏,从此匈奴的安宁就有了保障。

王昭君到匈奴后,呼韩邪单于对她百般迁就,生怕她不习惯匈奴的生活,两人的生活倒也幸福美满,后来王昭君为呼韩邪单于生下一个儿子,这个儿子被封为右日逐王。三年后,呼韩邪单于去世。随后大阏氏的长子雕陶莫皋继承了王位,按照匈奴的习俗,王昭君改嫁给雕陶莫皋做妻子。昭君是幸运的,这位年轻的单于对她也很怜爱,后来昭君又生下两个女儿,这两个女儿长大后嫁给了匈奴的贵族。昭君出塞之后,汉元帝按照她的请求,把她的两个兄弟都封为侯爵,他们多次作为使者出使匈奴;而昭君的两个女儿也曾经到长安,还进宫侍奉过太皇太后。

第二任丈夫死了之后,昭君没有再嫁,却积极地参加匈奴的政治活动,为匈奴和汉朝之间的关系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不过后来王莽改制使得匈奴不再尊重汉朝,边疆地区又开始混乱起来。

看到自己苦心维持的和平遭到破坏,昭君最终在绝望中死去,被葬在大黑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南岸。传说入秋之后塞外的草都会变得枯黄,只有昭君墓上的草保持着郁郁葱葱的绿色,所以人们又把她的墓地叫做“青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