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上册)
3259000000051

第51章 大树将军

冯异是刘秀的得力大将,战功卓著,被列入“云台二十八将”。冯异为人谦恭,当刘秀手下的其他将领争述功劳的时候,他总是在大树下靠着休息,从不参与其中,因此得到“大树将军”的美名。

冯异最初在新莽朝任职,为王莽守父城。刘秀率绿林军攻打父城,久攻不下。一次,冯异出城巡视所属各县,被绿林军捉住。当时刘秀的部下中有人了解冯异的才能,便将冯异推荐给了刘秀。刘秀召见冯异,与之交谈,冯异见刘秀举止不凡,说:“冯异一介匹夫,不足以左右强弱。我的老母亲还在城中,如果让我回去,愿意以五个城池前来归附。”冯异回到父城之后,与一起守城的将领商量归降一事,商量已定,可刘秀已经率兵而去,此事只得作罢。之后,绿林军十几拨将领轮番攻打父城,都遭到冯异的顽强抵抗。后来刘秀再次经过父城时,冯异当即开城迎接。

归附刘秀后,冯异多次献计,先是帮助刘秀脱离更始帝的控制,使得刘秀得以巡河北。到达河北后,刘秀又听从冯异的建议,大力体恤百姓。之后在刘秀被王郎悬赏捉拿而陷入困境时,冯异一直跟随左右,并在刘秀饥寒交迫的时候奉上令其终生难忘的豆粥和麦饭。因此,冯异深得刘秀的信任,而最让刘秀仰仗的,还是冯异出色的军事能力。

公元25年,刘秀在河北鄗城的千秋亭登基称帝,定都洛阳,建立东汉政权。此时,赤眉军拥立傀儡皇帝刘盆子,督兵三十万攻打占领关中的绿林军。更始帝调兵遣将,严阵以待,但是仍没能抵挡住赤眉军的进攻。不久之后,更始帝请降,绿林军由此覆没。起初,刘秀得知绿林军和赤眉军两支势力最大的起义军激战,立即派大司徒邓禹领兵进入关中,以观时变。赤眉军击败绿林军后,开始向长安的邓禹发动攻击,迫使其退出长安。

邓禹和赤眉军屡战不胜,声望逐渐降低,许多归附他的人都渐渐离他而去。邓禹对赤眉军无能为力,只得退出长安。于是,刘秀任命冯异为征西大将军,去关中接替邓禹讨伐赤眉军。冯异接受命令,率军西入关中,一路上传播威望和信誉,许多盗贼纷纷归降。

冯异率领的军队在华阴遭遇赤眉军,两军对抗六十多日,激战几十个回合,双方均无大损。邓禹因为自己肩负重任却没有建立任何功劳,感到非常羞愧,多次率领疲惫的士卒勉强对赤眉军发动进攻,但总是吃败仗。于是他率领车骑将军邓弘与冯异会合,要求一同攻打赤眉军。冯异说:“我与贼军对峙已经有几十天,虽然多次擒获敌将,但贼军余众尚多。可以用恩德信义逐渐瓦解他们,很难凭武力一举将他们打败。皇上现在派遣诸将屯扎在黾池扼住敌军的东面,而我则率军攻击敌军的西侧,定能一举荡平贼军,这是万全之计。”

邓禹、邓弘没有接受冯异的建议。为抢军功,邓禹令邓弘出击赤眉军,赤眉军佯装败退,丢弃辎重而逃。但这些辎重上装载的全是土,只是在最上面覆盖了一层豆子。邓弘的士兵饥饿,见到豆子,争相收取。这时赤眉军杀了个回马枪,邓弘溃败。幸得冯异与邓禹合兵救援,才使得赤眉军稍微退去。冯异认为士卒饥倦,应当暂时休整,邓禹不听,又与赤眉军交战,最终大败而回,死伤三千多人。此战之后,邓禹只带着二十四骑逃回宜阳;冯异则抛弃了战马,只带着几个人爬上回溪,和几个部下逃回营寨。此后,冯异坚守不出,聚拢散卒,召集各营寨人马数万,与赤眉军约期会战。

在会战的前一天,冯异令手下壮士把眉毛染成红色,并穿上赤眉军的衣服乔装成赤眉军,预先埋伏在道路两侧。会战当天早上,赤眉军用一万人的部队攻击冯异前部,冯异分出一小部分兵力救援前部。赤眉军见冯异军势弱,于是集中兵力攻打冯异。到了下午,待赤眉军气势衰减,伏兵加入战斗,因为装扮一样,赤眉军不能识别,都惊散溃逃。冯异率兵追击,在崤底大破赤眉军,收降男女八万人。余众尚有十多万,向东逃到宜阳,又陷入刘秀重兵的包围中。赤眉军几次发起进攻,始终不能突围,赤眉军首领樊崇等人在粮尽力竭的情况下投降了刘秀。

战后,刘秀下玺书犒劳冯异:“赤眉得破,众将士劳苦功高,开始虽然在回溪折戟大败,可最终能在黾池一战中奋起,可以说是早上失去的,在晚上收回了。”

击败赤眉军后,冯异率军平定关中,经过三年的治理,关中地区一片繁荣景象。有人上奏刘秀:“冯异威望崇高,深得民心,恐怕会在关中称王。”刘秀毫不理会,将奏章交给冯异。冯异看后惶恐不已,刘秀安抚他说:“我和将军,名为君臣,情同父子,我们之间还有什么嫌疑呢?将军不必惧怕。”后来冯异从关中到洛阳朝见,刘秀对着众臣说:“我刚起兵之时,冯异当我的主簿,后来为我披荆斩棘,平定关中。当初我在河北陷入绝境时,冯异为我进献豆粥和麦饭,这些深情厚意,我到现在还没有报答!”冯异叩头拜谢,在洛阳逗留十多天后返回关中。为了彻底消除冯异的疑虑,刘秀让冯异的家眷一同前往关中。

云台二十八将:汉光武帝刘秀麾下的二十八员大将。汉明帝时期,明帝追忆当年随其父皇打江山的功臣宿将,下令绘制二十八位功臣的画像供奉于洛阳南宫的云台,所以他们被合称为“云台二十八将”。他们是邓禹、吴汉、贾复、耿弇、寇恂、岑彭、冯异、朱佑、祭遵、景丹、盖延、铫期、耿纯、臧宫、马武、刘隆、马成、王梁、陈俊、杜茂、傅俊、坚镡、王霸、任光、李忠、万脩、邳彤、刘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