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下册)
3259100000013

第13章 火烧赤壁

曹操占据江陵以后,谋士贾诩建议利用荆州丰富的资源,休养军民,巩固新占地区,然后再东下夺取江东。但是,一向慎于谋略、善于纳言的曹操这次有些浮躁。他觉得自己轻易赶走了刘备,使刘备“几无可立锥之地”,占据了富饶险要的荆州,又收编了刘琮的军队,补充了自己的水军,获得了大量军资,兵力更加强大,刘备、孙权都不在话下。因此,他没有认真考虑贾诩的建议,迅速挥兵东下。

在夏口的刘备得知曹军日益逼近,心中很着急,每天派人探听孙权方面的消息,后来终于得到报告说孙权已下令抗曹,并派水军前来会合。刘备非常高兴,忙派人去犒劳孙权军队,并亲自乘船迎接周瑜。两军会合后,马上西上迎敌。

曹军在赤壁(今湖北嘉鱼,在长江南岸)与孙刘联军相遇。曹操的先头部队被孙刘联军打败,退到北岸的乌林,与主力会合,双方在赤壁一带隔江对峙。诸葛亮、周瑜在分析曹军情况时指出曹军虽然势大,但发挥不出很强的战斗力。果然,曹操的军队初到南方,水土不服,军中发生瘟疫,许多人生了病,战斗力大大削弱。同时,曹军多半不习水性,受不了江上风浪的颠簸,有的连站都站不稳,根本不能对敌。于是,曹操下令用铁索将战船连在一起,上面铺上木板,以减少船身的摇晃。但是,这样做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不灵活。

周瑜的部将黄盖看出这一点,就对孙权说:“现在敌多我少,如果长期相持,对我们很不利,必须赶快设法破敌才行。如今曹军用铁索把战船连起来,首尾相接,我们可以用火攻的办法打败他们。”

周瑜也正有这个想法,但实现火攻的条件是在敌人不防备的情况下接近他们,否则难以奏效。周瑜跟黄盖商量,决定采用诈降的办法深入曹营。黄盖派人到曹营去投书,表示要投降。降书说:“黄盖在江东深受孙氏厚恩,担任将帅,待遇不薄,理应效命。但是从天下大势看来,用江东六郡兵力,抗拒中原百万之众,寡不敌众,这是所有人都看得到的。江东的将吏,不论智愚,都知道不可交战,唯独周瑜、鲁肃褊狭浅薄,不明大势。现在黄盖归顺曹公,是真心实意。周瑜所领之军,是容易打败的。等到双方交锋之日,我愿意利用担任前锋的便利,相机行事,以报效曹公。”

曹操得到降书后,开始有些怀疑,但信中说得合情合理,再加上他过分自信,便对黄盖深信不疑,并同送信人约定黄盖投降的时间和信号。公元208年十一月的一天,黄盖带领十艘大船,船上装满干草,里面浸上油液,外面用布幕裹好,插上约定的旗号,又在每艘大船的后边拴上机动灵活、便于攻战的小艇——走舸。黄盖借归降靠近曹船,之后命令十艘大船的士兵同时发火,冲向曹军水寨,然后跳上小艇退走。这时正刮着猛烈的东南风,火借风势,风助火威,顷刻间曹军战船燃烧起来。曹操下令解开铁索,无奈火势太猛,水寨很快淹没在火海中。接着,烈火又蔓延到岸上曹军营寨,曹军大乱,孙刘联军乘机发动猛攻。曹军本来多为陆军,不习水战,又有病在身,加上突如其来的火攻和对方精锐水军的猛烈攻击,被杀得落花流水,伤亡很大。

曹操见大势已去,忙带领残兵败将,从陆路经华容(今湖北监利东北)向江陵逃去。道路泥泞,战马陷入泥中难以行进,曹操派兵寻找枯枝杂草填在路上才勉强通过。一路上败逃的士兵争先恐后,自相践踏,死伤无数。刘备、周瑜率领联军水陆并进,一直追赶到南郡。曹操留下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自己率部回北方。赤壁之战以孙刘联军的胜利和曹操的失败告终。

赤壁之战后,孙、刘双方都进一步发展势力。周瑜率兵攻打江陵的曹仁,取得了江陵及其以东的大片土地。刘备则乘胜向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都在今湖南境内)发展势力,占据了荆州江南部分。

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重要战役。战后,曹操退回北方,一时无力南下,便向关西(潼关以西)发展势力。刘备以荆州为根据地,向益州地区进军。孙权稳定了在江东的统治,得以向岭南地区扩张。这样,三国鼎立局面便逐渐形成了。

后来,曹操在北方建立魏国,孙权在江东建立吴国,刘备则在四川建立蜀国,三分天下。这与诸葛亮、鲁肃这些人的想法不谋而合,三国各自图强,发展经济,开发边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大大加强,为中国历史书写了绚丽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