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下册)
3259100000014

第14章 大意失荆州

自刘备攻取益州以来,关羽一直坐镇荆州。荆州包括南阳、南郡、江夏、武陵、长沙、桂阳、零陵七个郡,是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必争的战略要地。赤壁之战后,曹操还占据着南阳郡和南郡的北部,孙权占据着江夏郡和南郡的南部,其余四郡被刘备所“借”。孙权曾多次派人接手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都被拒绝。孙权大怒,派吕蒙率领两万兵马用武力接收这三个郡。吕蒙夺得长沙、桂阳两郡后,刘备急忙亲率五万大军下公安,派关羽带领三万兵马到益阳去夺回那两个郡。孙权也亲自到陆口,派鲁肃领一万兵马驻扎在益阳,与关羽相持。东吴的军队和关羽的军队都在益阳扎营下寨,形成对峙。

孙、刘两家都知道曹操是势力最为强大的敌手,于是双方讲和,把荆州分为两部分,以湘水为界,湘水以西归刘备,湘水以东归东吴。刘备处置好荆州的事情后,无后顾之忧,便集中力量对付曹操。刘备令诸葛亮坐镇成都,亲率大军向汉中进兵。得知刘备进犯汉中,曹操当即组织兵力对抗,并亲自赶往长安指挥战斗。双方在汉中战场相持一年多,最终蜀军主将黄忠斩杀魏军主将夏侯渊取得胜利,刘备由此成为汉中王。

为了实现诸葛亮和刘备在《隆中对》中所筹划的跨荆、益二州,待时机成熟时荆州军队直下宛、洛,完成统一大业的计策,关羽一直虎视襄、樊。在西北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后,刘备派荆州军北攻曹操。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关羽令糜芳驻守江陵,傅士仁驻守公安,以解决后顾之忧,然后亲率大军向襄阳、樊城进发,很快将襄阳、樊城包围起来。樊城守将曹仁抵挡不住关羽军队的进攻,于是坚守不出并向曹操求援。曹操从汉中撤军到长安后派遣平寇将军徐晃率军支援曹仁,屯于宛城,之后又派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率领七支人马前往救援,屯驻于樊城以北地势低洼的罾口。

关羽长期坐镇荆州,对荆襄一带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了解。在得知于禁驻军在低洼地区后,关羽命人打造战船,并调集水军。八月,暴雨一连下了十多天,汉水泛滥,平地水积数丈。关羽命人堵住缺口,然后水淹七军。于禁等魏军将领登高避水,又遭到荆州水军的围攻,死伤惨重。无路可逃,于禁只得投降。魏将庞德拼死顽抗,被关羽所擒,因为不肯投降而被杀。

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然后乘胜进攻樊城。樊城进水,多处城墙崩塌,魏军将士惊恐不安。有人建议曹仁在被包围之前弃城而逃,汝南太守满宠则建议曹仁坚守,他说:“洪水来得快,去得也快,大都不会滞留很久。据说关羽已经派别的部队至郏下,许都以南百姓混乱不安。关羽之所以不敢再向前推进,是顾虑我们攻击他的后路。现在如果我军退走,那么黄河以南地区将落入他人之手。”曹仁认为有理,将白马沉入河中,与将士们盟誓,合力坚守樊城。关羽迅速将樊城包围,后又派遣另一支兵马包围襄阳。一时间,许多曹军纷纷向关羽乞降,关羽的威名震动整个中原。

曹操得知战报,想迁都以避开关羽的锋芒。谋士司马懿建议:“于禁等人战败,是因为大水淹没,并非因为攻战失利,对国家大计没有构成大损害。刘备和孙权从外表看关系密切,实际上很疏远,关羽得志,孙权必然不愿意。可派人劝孙权威胁关羽的后方,并把江南封给孙权,这样樊城之围自然就解了。”曹操采纳了司马懿的意见,派使者前往江东,与孙权结成联盟。

当初为了安抚结交关羽,孙权曾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提亲。关羽目中无人,认为虎女不能嫁给犬子,拒绝两家通婚,并侮辱孙权的使者,孙权因此大怒。曹操派使者前来结盟时,本就想夺回荆州的孙权答应与曹军合击关羽。吕蒙向孙权献计说:“关羽征讨樊城,却留下很多军队防守,一定是顾虑我们从后面进攻他。我经常患病,可以以治病为借口撤走一部分兵力。关羽知道后,必定会撤走防守的军队,全部调往襄阳。到时我们率军沿江而上,趁他防守空虚时袭击,关羽必定为我所擒。”孙权采纳其建言,将吕蒙从前线调回。

吕蒙退出前线后,推荐陆逊接替自己。当时,陆逊年少多才却毫无名望,任定威校尉。陆逊到任后,派使者给关羽送去礼物和一封信,信上恭维关羽水淹七军,功过晋文公的城濮之战和韩信的背水破赵,还撺掇关羽继续发挥神威,夺取彻底的胜利。关羽见陆逊是个无名晚辈,对自己又如此恭敬,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就大胆放心地把荆州大部分军队陆续调到樊城。

趁关羽后防空虚,吕蒙命士卒穿着商人的衣服隐藏在船中,让百姓摇橹,沿江而上。因为沿江的守兵全被捉住,所以关羽对吕蒙“白衣渡江”一事一无所知。渡江之后,吕蒙令人写信招降糜芳、傅士仁。两人素来不满意关羽轻视自己,又因供应军用物资一事得罪关羽,于是向吕蒙投降。

关羽得知南郡失守后,立即将围攻樊城的兵力撤回,南下救援,曹仁则率军追击。关羽腹背受敌,败走麦城,最后被吕蒙部将擒获,一代英雄就此殒命。

陆逊:字伯言,三国时期吴国人,著名政治家,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是吴国周瑜之后最富谋略的军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