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左右我们生活的28条潜规则
3319700000029

第29章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品牌价值与名人效应(2)

高通、微软、日本6C联盟都是凭借标准制胜市场的典型。CDMA相关技术在高通的运作下成为其所掌握的专利和国际标准,所有生产CDMA相关通讯产品的企业都必须向高通交纳CDMA的入门费和使用费,高通由此一跃成为坐拥标准、日进斗金的跨国企业。星巴克公司品牌资本的马太效应创造了奇迹,在华尔街,星巴克早已成为投资者心目中的安全港,过去十年间,它的股价在经历了四次分拆之后攀升了22倍,收益之高超过了通用电气、百事可乐、可口可乐、微软以及IBM等大公司。是什么创造了星巴克奇迹?将星巴克一手带大的舒尔茨回答:“我们的最大优势就是与合作者们相互信任,问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在高速发展中,保持企业价值观和指导原则的一致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内企业品牌资本的构建日益迫切,企业只有绝对优势的品牌资本,创造持续的价值,推动整合的市场资源,形成有形和无形的巨大财富效应,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积聚品牌资本是顺应企业占领市场最高点的现实需求,品牌资本是目前全球市场消费革命的源动力,不仅涉及到生活领域,还涉及经济、金融领域。人们在追求品牌生活的同时,对金融也必然有品牌的要求。国内的企业如果不培育自己的品牌,将来就难以满足这些日益高新化的需求。

积聚品牌资本是持续创造价值的核心要求。没有价值的品牌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品牌只有具有无形资产价值所具有的特性如制订标准和拥有核心的技术,只有具备向有形资产可转化的价值,只有与资本进行有机的对接,形成绝对的品牌资本优势才能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财富源泉。

品牌是需要营销的,营销可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积聚品牌资本是整合营销,创造财富的必由之路。品牌的形成和确立是一个从认识到认知,再到认同的过程,以致达到认可的目的。整合市场资源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营销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品牌资本的外在表现形式为可量化的价值,品牌资本内在的表现形式为消费者心中的接受程度和评判标准。

◎透过学校教育看马太效应消极影响

马太效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归纳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优势积累,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因此,马太效应对于领先者来说就是一种优势的累计,当你已经取得一定成功后,那就更容易取得更大的成功。强者总会更强,弱者反而更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强者随着积累优势,将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所以如果你不想在所在的领域被打败的话,你就要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头羊,并且不断地扩大优势。当你成为领头羊后,即便你的投资回报率相同,你也能轻易地获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

名人更出名,就会导致某些名人丧失理智,居功自傲,在人生道路上跌跟头,这是马太效应的消极影响。而积极影响是,马太效应也不断鞭策无名者奋发,去追求和超越已有成果。刘翔奥运夺冠,一举成名,打破了原本亚洲田径弱者的地位,可随着成名影响,更多的期待就压在刘翔身上,导致了刘翔在田径场上时好时坏的发挥。

马太效应启示我们:假如你想在某一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再者,当目标领域有强大对手的情况下,就要另辟蹊径,找准对手的弱项和自己的优势。

“马太效应”的消极作用还体现在学校教育中。例如,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校领导称赞他,班主任更是经常表扬他,回到家中他也倍受宠爱,如此优越的成长环境,带给他的却不都是欢乐。同学们给他的是这样的“优待”,风言风语声声:“老师就想着他一个,什么好处都是他的。”“老师就夸他能力强,经常出风头,能力能不强吗?他有缺点,但老师还要护着他。”“什么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和干部,都是他得的,老师就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等等。这类事情在学校并不鲜见,如果不注意这种“马太效应”,那就必然造成只重视和培养少数拔尖学生,忽视和放弃大多数学生,形成少数和多数的隔膜、分化、对立。所以有经验的老师往往这样说:“要偏爱差生,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马太效应”会在教育中形成自傲和自卑的对立,这是马太效应的消极作用。对好学生过分偏爱的教师,其所带的班往往会发生这样的问题:一部分人自负自傲,孤芳自赏,而另一部分人缺乏自尊,或自尊心受损,自暴自弃,上进心减弱。教育中的“马太效应”使得少数学生成为精神“贵族”,多数学生成了受冷落的“被弃者”,我们应该防止这一教育的负作用,用反“马太效应”的方法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在认识了马太效应的负面影响后,在日常工作中应该要求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应该鼓励所有受教育者,调动和促使所有学生不断积极进取,设立相应的奖项,如既要有优秀学生、优秀班干部等奖项,同时也应该设立年度进步奖等,为后进生或具有更广阔跃进空间的学生创造条件,这是由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用来培养人、教育人、改造人的,学校的教育经费很大程度是按照学生人数平均分配的,因此经费的使用也应该面对全体学生。

平时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可对好的学生过于“偏心眼”,相反,要更多地照顾后进学生,给予他们以帮助和温暖。在教育管理上,要追求“大面积丰收”,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怀,要知道,尖子学生的成长,是以学生的总体水平为基础的。

如果我们透过表层去研究内在的东西,请试想这个问题:为什么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喜欢一个学生,那个学生就会得到很多的好处?基本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因为老师有权力(在某些方面可能是独占),是支配者,学生没有权力,是被支配者。二是评价的标准单一,老师(甚至只是某一个老师)的意见就是标准。但是要知道学生的优点和缺点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如果只是按照一个标准来判断,难免不全面、不准确、不公正,而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会有偏好,这样的话难免造成偏爱了。三是老师能力不足,功利心强,试想一下,老师为什么总是偏爱少数几个学生,这不能不说是刻意而为,是因为功利心,进而反应出来的问题是能力不足,因为他不可能把全班所有的学生或者一部分学生都变成最好,他必然要挑自己偏爱的学生。

那么解决这类问题的根本方法是什么呢?首先,建立多种评价机制,不搞单一标准。其次,应该建立民主互动评价机制,不光老师有权,学生也要有权评价同学和老师。最后,安排辅导员专门负责学生的心理问题,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是一项很有专业性的工作,不是谁都能干好的。总之,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照顾每个学生在不同情况下的自尊心,给每个学生以师爱,要树立“手心手背都是肉”的教育观念,不仅在教育领域,在任何情况下都得摆脱“马太效应”的误区,以反“马太效应”的正确的观念,为自己的教育生涯制定完美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