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30岁生存竞争力:你一定要懂的人际交往心理控制术
3337500000039

第39章 巧妙获得心理认同(4)

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苏秦,曾合纵抗秦,声威煊赫。苏秦在燕国时,很受燕王赏识,后来因和燕王母亲关系不当被发觉,便出逃齐国。但当时一般人并不知道他去齐国的真止原因,苏秦在齐国受到齐王的重用,做了大官,引起了齐国大夫们的嫉妒,和他在齐王面前争宠,派出刺客去暗杀他,刺客没有将苏秦刺死便仓皇而逃,齐王派人到处捉拿刺客都没有结果。苏秦临死时对齐王说:“臣死之后,请大王将臣五马分尸,并在大街上当众宣布,苏秦是燕国的奸细,这样就一定可以抓到那个刺客。”齐王照他说的方法办了,结果那个刺客真的前来报案请功,齐王叫人把他抓住杀掉了。

这个故事,苏秦临终前的遗言实际上是一个引蛇出洞的计谋。

苏秦是齐王的宠臣,刺杀他当然是严重的犯罪,因而刺客在行刺未遂后便畏罪潜逃。这时,刺客在畏罪心理支配下,同时产生两种心理。即恐惧心理和逃避心理,由于恐惧心理的作用,其思想处于高度的戒备状态,对齐王的追捕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干方百计隐藏自己,不使自己暴露,借以达到逃避罪责的目的。止是由于这个缘故,齐王派人到处抓捕,但终归未能如愿。苏秦抓住了罪犯这一心理,在临终前巧设计谋,使罪犯放心“出洞”,自动上钩,了却了他一生中的最后一个愿望,甚为精彩。

使用引蛇出洞之计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引蛇”的方法一定要符合“蛇”的心意和需要。苏秦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都成功的以“功利”或“出逃”为诱饵,为罪犯心理结构的变化创造了条件,符合了罪犯“升官”或“活命”的需要。

8.管仲如伺识破下属的妙捂

心理攻略:

管仲是齐桓公的宰相,他当宰相期问,实行了一系列的强国政策,使齐国成为春秋时代最富足、最强盛的大国,称霸诸侯。跟其他思想家不同的地方,在于自己实际参与了政治,所言所行,无不合乎实际,绝非空言而已。他在齐国能够顺利推动强国政策,说穿了,是得力于他的“识人有术”。由于有了知人之明,用人得当,政治上的一切措施,都能按照他的道理想,逐一推展,齐国才能一跃成为当时的霸主。

管仲在《管子》一书里的“形势篇”,详述了他独特的人物鉴定法,他那一套“识人术”,在数千年之后的现代企业里,仍然可以适用。下面我们就逐一加以说明。

(1)訾之人,勿以与任大

“訾之人”,意思是妒心强烈的人。全句的意思是说,莫把大任交给妒心强烈的人。为细小之事就妒意大起,绝对无法用公平的眼光观察对方,对部属也容易有所偏袒。这是很严重的性格缺陷,因此,只要嫉妒心强烈的人,任他才高八斗,也不能让他处理要务、位居高位。嫉妒心强烈的人,往往为了微不足道的事而怀恨在心,甚至伺机报复,或是背叛你,是属于不能不有所防备的人。

(2)巨者,可以远举

“巨者”,意思是说,会拟定远大的计划,把以后的发展看得清楚的人。这种人,可以跟他共策大计,或赋予重任。只图近利的人,只能用他干不影响大局的事,有先见之明的人,就可以放心地举荐,让他独挡一面,发挥他的长处。

(3)顾忧者,可与敬道

能够时常回顾过去,检讨自己所做的事到底是好或者坏,这么有责任感的人,可以让他担任要职。对自己做过的事,从不回顾、反省,表示他是个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把重要职位给这种人,一定会把整个单位弄垮。

(4)其计也速,而忧在近者,往而勿也

急功近利者,不管计策的可行与否,这种人必须疏远他。时下的商场,多的是这种人。年轻伙计之 中,这种性格的人,也愈来愈多。这是不堪重任的性格之一,有志于创大事业的人,应该及早改正这种坏习惯,否则前途多难有大成。

(5)学长者,可远见也

有先见之明,能追求长期利益的人,是属于大器晚成型。从某个角度来看,好像不够机灵,但是,这是稳健带来的结果,对这种人必须以长期的眼光看他。一般看来机灵透顶,但是只知追逐眼前之利的人,往往给人聪明至极的印象,一般求快速效果的老板,似乎也欣赏这种人才,其实,只求快速之利对一个企业并非好事。该重用的应该是重视长期利益的“晚成型”的人才。

(6)裁大者,众之所比也

能够实行大计的人物,必然受大众敬重。公司之行大计,国家之行大计,无不需要有识之士,所以,要实行大计就非重用勇于行事的人才不可。

(7)美人之怀,定服而勿厌也

意思主要是说,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大人物,绝不能以眼前之功为依据。好比说,派给一个部属做一件事,当他做好了,就此断定:“他是个了不起的人才。”这么贸然下评语,未免太大意。一个人才,必须长期观察他,才能透彻了解他真止的为人,真止的能力。这句话是管仲“人物鉴定法”里的基本精神。他注重的是:不能只看表面,应该透视到一个人的里层。鉴定人物不能只以长相、生辰月日来判定,它需要长期观察。在现代社会里,选择朋友也好,起用干部也好,这句话都该当做座右铭。

(8)必得之事,不足赖也

动不动就说“这种事太简单了”,对这么轻易下评语的人,不能寄予信赖。企业里的员工(包括干部),就有不少这样的人,愈容易轻下评语的人,愈容易把事情弄糟。相反的,慎重下评语的人,则大多思考力周密,有责任感。赋予重任,当可不负所望。

(9)必诺之言,不足信也

“这种事交给我办,保证做得又快又好。”如此轻诺的人,绝不能随便相信。现代社会里,就有不少这种“轻诺型”的人。当你听信其言,交给他办,八成都会一拖再拖,或是使计划胎死腹中。如果你催他快点做完,他就搬出一大堆的理由为自己辩解。这些人在事情无法如期完成,或是做得不顺利的时候,总是振振有词地叙说这类的理由,一副“错不在我的样子”。

(10)小谨者,不大立

拘泥细节的人,难有大成,因为,他只会钻牛角尖,忘了掌握大局。韩非在《韩非子》这本书的“十过篇” 中,也提到类似的一句话,那就是:“顾小利,则大利之残也。”(只顾小利的人,必定损失大利)。

(11)食者,不肥体

偏食的人,身体绝不会长得结实,同理,偏执一方的人,绝难成功。从事任何工作,都不能偏执一方,有这种缺点的人,脑筋再好,也不能重用他。

(12)有无弃之言者,必参之于天地也

出语绝无废言的人,即使把灭下交给他治理,仍可以放一百个心。饶舌多嘴的人,即使自己很小心,也会在无意中泄露秘密。人最好是不多言,但一发言就一针见血。跟任何人来往,都能谨言慎行,语无赘词,这样的人值得信赖,可以委以重任。

上面介绍的就是管仲的“人物鉴定的评价标准”,虽然从他那个时代,已历2400年,这些评价标准在现代企业里,仍可以通用。管仲特别强调:没有责任感、私人感情太强、轻诺、偏于细枝末节的人,绝不能置于重要职位。

时下的企业,在起用经理之类坚干部的时候,都可以拿管仲的“鉴定标准”来衡量他们的统御能力,然后才决定起用与否。管仲还说过:“怠倦者不及。无,“者疑神。不及者在门。在内者,将假,在门者,将待。”

把它翻成白话,意思是说:“怠惰成性的人,策划任何事,都会失败。一个人,如果能力之高,有若神明,那也是孜孜努力的结果。这种有若神明的能力,是培养、贮存而来的。那些从来不努力的人,只盼别人来支持,凡事有所依恃,处处赖人相助,做什么事都会忐忑不安。”这就是说,怠惰之人,不值得信赖,也不能起用。我们应该了解,有神明的能力,也是一点一滴培养蓄积下来的。将待。”

把它翻成白话,意思是说:“怠惰成性的人,策划任何事,都会失败。一个人,如果能力之高,有若神明,那也是孜孜努力的结果。这种有若神明的能力,是培养、贮存而来的。那些从来不努力的人,只盼别人来支持,凡事有所依恃,处处赖人相助,做什么事都会忐忑不安。”这就是说,怠惰之人,不值得信赖,也不能起用。我们应该了解,有神明的能力,也是一点一滴培养蓄积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