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30岁生存竞争力:你一定要懂的人际交往心理控制术
3337500000041

第41章 谨慎突破心理防线(2)

研究表日月,人类是一种视觉动物,因为,在生物之中能象人类那样识到颜色的,只有猿猴。的确,从医学角度看,眼睛是人类五官中最灵敏的,其感觉领域几乎涵盖了所有感觉的70%以上。以品尝食物为例,我们绝不会只靠味觉,而是会同时注重食物的色香,以及装盛方式或排列方法等。这些都是视觉影响心理的现象。假使我们在阴暗的房间里用餐,就是知道那是美味佳肴,也会产生不安的感觉,使我们无心品尝,进而胃口大减。反之,在整洁、明亮、灯光柔和、食物装盛器皿精致的餐厅进餐,就会使人产生良好的就餐情绪。可见,视觉位居“五官之王”,足以支配其他的感官。

所以,人们认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于眼神的作用,早在春秋占国时期,孟子也曾作过精辟的阐述,说明眼睛是判断人心善恶的基准。他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于焉;胸 中不正,则眸子非焉。

(1)透过视线活动看心态

初次见面时,先移开视线者,其性格较为主动。另外,谈话中有意处于优势地位的人,认为一个人是否能站在上风,在最初的30秒即能决定。当视线接触时,先移开眼光的人,就是胜利者。相反,因对方移开视线而耿耿于怀的人,就可能胡思乱想,以为对方嫌弃自己,因此,在无形中对对方的视线有了介意,而完全受对方的牵制了。正因为如此,对于初次见面就不集中视线跟你谈话的挑战型对象,应特别小心应付。

(2)透过视线的方向看心态

在交往活动中,通过观察人的视线方向,也能透视人的心态。如果面对异性,只望上一眼,便故意移开视线的人,大都是由对对方有着强烈的兴趣。譬如,在火车.上或公共汽车上,上来一位年轻貌美的女性,所有人的眼光几乎都会集在她身上,但年轻的男性往往会很快把脸扭向一旁。他们虽然也非常感兴趣,不过基于强烈的压抑作用而产生自制行为。假使兴趣欲望增大时,便会用斜视来偷看。这是由于想看清一对方,却又不愿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心思的缘故。

(3)透过眼睛移动的情况看心态

在交往活动 中,眼睛位置移动情况的不同,其心态也大不相同。譬如,当上级与下级讨论工作时,上级的视线肯定会由高处发出,而且会很自然地直接投射下来。反之,作为下级,虽然并未做任何错事,但视线却常常由下而上,而且往往显得软弱无力。这是由于职位高的人,总是希望对下级保持其威严的心理作用。

(4)从眼神看对方心态

事实上,通过眼神来传情达意,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会从微妙变化的眼神里真实地流露出来。

眼神里的心理,是人类的一个广阔领域。这里就两性交往的一些现象,进行阐述。

眼神传递的心理,在两性关系上尤为突出。古时候,当两性相爱时,曾有“心许目成”、“暗送秋波”之词,来表达他们的情花爱果。当今,两性关系较前复杂,使用的词语更丰富。比如“眉来眼去”、“含情脉脉”、“眉目传情”、“一见钟情”等等。因此,眼神虽不是有声语言,但恰似有千言万语随心传播。任何青年恋人,必然闪烁着双双秀美而深邃的眼睛。从中相互窥探会意对方内心深处的奥秘。正如古罗马诗人奥维德所说:“沉默的眼光中,常有声音和话语。”

男女用眼神来传情达意的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对异性只看一眼,就故意将视线移开的人,恰恰表明其渴望与异性交往,这是心理的反向作用。凡是目不转睛注视对方,而不将视线移开的女性,流露出她内心隐藏着某种秘密。男女双方不时地对视,是将对方引导到自己心上,会情达意的交流。在使用眼神上,女性常优于男性,她只要流波转盼,就可以传达“我们可以一起走了”。其含情脉脉,尽在不言之中,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男子长时间观察女子的体形和外表,那是寻找着心理上接近的融点。女子用近似调情的眼神,捕捉着男方眼睛里隐藏着的喜讯。双方深深地注视,瞳孔会迅速扩大,各自为对方的魅力所吸引而激动不已。浪漫的约会,往往是在较暗的地方,以便双方瞳孑L尽力扩张,使两颗爱心得以抚摸、渗透、交织、融合。

4.转移注意,巧设谜局

心理攻略:

在商务谈判中,谈判者常常运用虚实结合、巧布迷阵的策略,放出各种烟雾弹,干扰对方的视线,将对方引入迷阵,从而掌握谈判的主动权,改变对手的谈判态度,取得谈判的胜利。“巧设迷局,请君入瓮”是谈判中经常使用的技巧,这个技巧的最大好处是,即使你处于博弈的劣势,你也可以通过改变这个技巧而改变局面,从而实现博弈的胜利。

李静是一家化妆品公司的推销员。一天,她到一家公司去推销化妆品,这家公司前不久刚从阿里森手中买过化妆品,由于使用不当,超过了正常的使用指标,所以,这家公司的员工一看到她就不客气地说:“李静,你不想让我多买你的化妆品吗?”李静在仔细地了解了情况之后,发现员工的说法是不止确的,但她没有强行辩解,而是决定以理服人,让使用产品的客户自己改变态度。于是她微笑着对这位员工说:“好吧,张小姐,我的意见和你的一样,如果那化妆品成分超标,别说再买,就是已买的也要退货,是吗?”

“是的!”员工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当然,化妆品是化学成分的组合的。但是,你当然不希望它的成分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是吗?”对方又一次地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在得到了两个肯定回答之后,李静开始讨论实质性的问题了。员工说:“但是你们的化妆品却比这个指标高出许多,简直让人无法使用。难道这不是事实吗?”李静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问道:“您平时使用的化妆品化学成分是多少?”李静听了,点点头,恍然大悟地说:“这就对了,化学成分,加上应有室外温度,请问,不会没有反映吧?”对方不情愿地点点头。李静趁热打铁地说:“那么,你以后就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化妆品了。放心,那化妆品成分是止常的。”

就这样,李静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使对方在一连串的“是”的回答 中,不知不觉地否定了自己原来的观点,消除了疑虑。最后,李静在这场谈判中不仅取得了成功,而且还顺带做成了一笔生意。

从这个故事我们不难看出,谈判者谋略的出发点在于巧布迷阵,借以给对手指示某种虚假的动向或暗示的信息,使之具有一定的诱惑力,其目的就在于搜索到对方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掌握谈判的主动权,达到“请君人瓮”的目的。

在商务谈判中,谈判者常常运用虚实结合、巧布迷阵的策略,放出各种烟雾弹,干扰对方的视线,将对方引入迷阵,从而掌握谈判的主动权,改变对手的谈判态度,取得谈判的胜利。

已经60出头的魏德曼先生在商业界仍然非常活跃。他打算从日本引入一套生产线,双方在斯图加特开始谈判。在进行了8天的技术交流后,谈判进入了实质性阶段。日方代表发言:“我们经销的生产线,由日本最守信誉的3家公司生产,具备当今先进水平,全套设备的总报价是330万美元。”日方代表报完价后,漠然一笑,摆出了一副不容置疑的神气。

“据我们掌握的情报,你们的设备性能与贵国某某会社提供的没有任何差异,而我的朋友吏璜先生从该会社购买的设备,比贵方开价便宜50%。因此,我提请贵方重新出示价格。”魏德曼先生缓缓站起身,掷地有声地说。

日方代表听了魏德曼的发言,面面相觑,就这样首次谈判宣告结束了。

离开谈判桌后,日方在一夜之间把各类设备的开价列了一个详细的清单,第二灭报出的总价急剧跌到230万美元。经过双方激烈的争论,总价又压到了180万美元。至此,日方表示价格无法再压。在随后长达10天的谈判斗,双方共计谈崩了30次,由于双方互不妥协,导致拉锯战没有任何结果。

“是不是到了该签约的时候了?”魏德曼先生苦苦思索着,回想整个谈判过程,前一段时间基本上是日方漫天要价。自己就地还价,处于较被动的状态,如果对方认为自己是抱着“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的心态与他们进行压价谈判,要想让他们让步则难如登灭。经过一番冥思苦想后,魏德曼先生计上心来。利用虚虚实实的手段假装和另一家公司做了洽谈联系。这一小小的动作立即被日商发现,总价当即降到170万美元。

单从报价来看,可以说这个价格相当不错了,但魏德曼先生了解到当时正有几家外商同时在斯图加特竞销自己的生产线,魏德曼认为,如果自己把握住这个有利的时机,很可能会迫使对方做出进一步的让价。

双方在谈判桌上的角逐呈现白热化状态。日方代表震怒了:

“魏德曼先生,我们几次请示东京,并多次压价,从330万美元降至170万美元,比原价降了48.5%,可以说做到了仁至义尽。而如今还不签字,你也太无诚意了吧?”说完后,气呼呼地把文件夹甩在桌子上。

“先生,我想提醒你的是,你们的价格,还有先生的态度,我都是不能接受的!”魏德曼先生说完后,同样气呼呼地把文件夹甩在桌上。由于魏德曼故意没有夹好文件夹里的文件,经这么一甩,文件夹里西方某公司的设备资料撒了一桌子。

日方代表看到桌上的资料大吃一惊,急忙拉住魏德曼先生的手满脸陪笑说:“魏德曼先生,我的权限只能到此为止,请容我请示之后,再商量商量。”

“请你转告贵会长,这样的价格,我们不感兴趣。”说完后,魏德曼转身便走。

最后,日方经过再次请示,双方以160万美元成交。

魏德曼在此次谈判博弈获得成功的奥秘,就在于他利用虚虚实实的诡计谋略,巧妙地把日本人引入自己设置的迷宫,使日本方代表慌了脚,最终疑惑动摇,败下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