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告诉你如何脱颖而出
3340600000010

第10章 别让自卑害了你(3)

现在,她知道该怎么去做了。自己所能够努力的、能够发挥的,是这件事的过程,没有“过程”而去谈“结果”,这无疑是空谈。她很详细她排好了这个“过程”的许多细节:先给公司的总经理写了一封自荐信;三天后,在这位总裁收到信的时候,王娟又打去了电话终于,她与公司总经理见面了。总经理不但亲自接待了她,而且还很详细地看了她带去的资料,问了她的情况,总经理还说:

“像你这样找上门来自荐担任这样重要职位的,没有规定的学历和资历,而且又是个农村青年,这在我们这个小城是不多见的。”

停了一会儿,总经理说:“我还得与公司其他领导成员商量一下,不过现在基本是可以定下来的,我看你下周一就来上班吧。”

“这是真的?这是真的?”

“这当然是真的了!”

如今,她已成为两个驻沪机构的负责人,从山西小城进入了大都市北京,开拓着事业的新天地一个本来属于别人的机遇,别人不经意地放弃了,而王娟却如获至宝地紧握在手中,并努力地将它实现,这是人生的一大收获,其意义已远远地超出了事件本身。在此之后的人生中,每每遇到艰难曲折之时,它都会化作一股神奇力量,支撑着王娟一步步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主动和陌生人交朋友

很多人都知道,在人际交往中朋友的重要性,但是有自卑的人天生不爱说话,见了陌生人更是张不开嘴,即使心里想说,一时也找不到话题,不知该说什么好,甚至手足无措,脸红脖子粗。这类人,心里也希望和别人交流,很愿意走近他人,但就是脸皮太薄,总觉得不太好意思。

其实,你只要稍微迈出一小步,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和别人成为朋友。

中国有句古话说:“人情卖给熟面孔。”给面子往往是熟人之间的事。因此,聪明人与陌生人拉关系、套近乎,要善于讲究方法,讲究步骤。只要能打开突破口,就要毫不放松,接二连三她贴上去,日久天长,双方的关系就会扯到一起。

一个人对自己身体四周的地方,都会有一种势力范围的感觉,而这种靠近身体的势力范围内,通常只能允许亲近的人接近。如果允许别人进入你的身体周围,就会有种已经承认和对方有亲近关系的错觉,这一点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相同的。

北京某报刊登过这么一则标题,就是“手放在你的肩膀上,我们已是情侣”。的确,本来一对陌生的男女,只要能把手放在对方的肩膀上,心理的距离就会一下子缩短,瞬间就在心理上产生双方是情侣关系的感觉。销售员就常用这种方法,他们经常一边谈话,一边很自然地移动位置,挨到顾客身旁。

所以,只要你想及早促成亲密关系,就应制造出自然接近对方的机会。

一个成功的销售人员,会经常到顾客家中去,被认为是和主顾熟悉的要诀之一;尤其是以“我到附近来办事,顺便来看看你”这种说法,更能让对方觉得你们是熟人,更能抓住顾客的心。像这样习惯于亲近的方法,在心理学方面被认为和学习一样。一般对学习的看法,认为集中学习不如分散学习更有效。

比如我们要用10小时学习,那么一天用功2小时,而连续一个礼拜,要比一口气熬夜念10小时更加有效。此外,到驾驶训练班学习驾车,一天的练习时间也都有一定的限制,绝不会让你超出时间,也就是利用这种分散学习的方式而产生良好的效果。

在人际关系方面,使对方产生亲近感,是给予对方好印象的基本条件。而要满足这项条件,利用这种“分散效果”,可说是给对方强烈印象的科学的方法了。

天天在一起喝酒的朋发,和长时间交往的朋友相比,乍看之下好像前者的人际关系较牢固。但实际上,这种关系如不加以持续,交情就会越来越淡,这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有人问你:“你和某人的关系怎样?”

而你回答“我见过一次”和“偶尔会见面”,那么给人的印象就不同了,而和“常见”这个回答又更不同了。道理显而易见,见面的次数和两个人之间的亲近度是成正比的。所以,我们在与对方交往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这一法则。

这个法则就是“一回生,二回半生不熟,三回才全熟”。也就是要采取分散渐进的方法,而且是长期的、对方不知不觉的。

第四节该开口时就开口

在与人交谈时,说完几句话就慌慌张张,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继续寒暄,不知道再说什么好,接着便使双方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偶尔蹦出的几句话,双方也只是笑笑而已,然后仍然是沉默。这种交谈的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要想避免这尴尬,就得“该开口时就开口。”

主动开口说话

通常情况下,我们无法自在地与陌生人交谈,假如你能鼓起勇气和超市店员或不太熟识的邻居说声“你好”,你就会发觉自己越来越习惯面对陌生人说话了。因此,在任何场合,你都要积极把握和别人交谈的机会,试着与他人闲聊、寒暄,从中学习说话技巧,建立自信。

我们看那些成功的人,表达总是那么地流利自如,好像就是天生的一般,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成功的推销员、演说家并非一开始就非常出色。一名成功的推销员很可能在历经多次失败之后才学会说话的技巧,著名的演说家也是从无数次演说经验中才掌握了演讲的技巧,才能赢得满堂喝彩。第一次的尝试总是比较艰难,但是一回生二回熟,熟能生巧。

只要不断尝试,你也可以成为健谈者。

许多人不善言辞,主要是因为他们习惯了只与熟悉的朋友或同事交谈。与熟人聊天可以使用暗语和不为外人了解的私语等,当他们必须适应陌生环境所特有的谈话习愤和风格时,就一筹莫展了。

顺利进行沟通的关键只有一点,那就是及早与对方建立“相识的关系”,接着逐渐加深彼此的亲密度,发展出气味相投的关系。

第一个步骤是先开口说话,问候对方。

要想达到上述效果,必须做到主动与对方搭讪,然后可由天气等无关紧要的话题说起,逐渐加深话题力度,密切留意对方所关心的话题。

和对方谈话时,应尽量由对方说话,自己则当个称职的听众。

实际上,只要当个好听众,就可以成为口才好的人。因为唯有仔细倾听对方吐露的心声,才能说出符合对方心意的话。而当对方感受到你耐心倾听的诚意,自然就会对你产生信赖感,并进一步同你交谈。如此一来,说话者也将会说得更起劲,因为这表示对方很重视你。

大家常常可看到以下情形:工作得筋疲力尽的丈夫回家之后,妻子便开始诉说家庭中的要事、琐事,先生却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到报纸或电视上。不久,太太见先生总是不搭腔,也就停止唠叨,紧接着就是一片沉默。

一般说来,这是先生不热心的态度造成的。这样下去,难保夫妻间的疏离感不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没话聊。当然,太太也有责任,应该等先生稍作休息后,再开始和先生聊天,同时也应稍微选择一下聊天的内容。

只要当事人能意识到交谈方式和内容的重要性,这种情形就很容易改善了。若是采取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态度,是不太可能培养起彼此良好的信赖惑的。因此,与人沟通时必须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让对方了解,这样你们的谈话才有意义。

打开你的话匣子

有自卑感的人在与人交谈的时候表现紧张,说话语无伦次或者干脆就是保持沉默。这不仅会影响双方谈话的效果,甚至还可能会对自己的形象造成影响。要避免这种现象发生,除了要增加勇气,敢于打破沉默,还应注意谈话的技巧。

从眼前的事物谈起假如你在车站、码头上与人初识,一时没有话说,这时最方便的办法就是从眼前你与对方同时看到听到感到的事物中找出几件来谈。在车站,在码头,耳目所及,也许是巨幅广告,也许是外国游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