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知海泛舟
3341400000051

第51章 政治军事(8)

目前能自行研制防空导弹的国家有10多个,已研制出来的型号有120多种,现役装备的约95种。防空导弹的问世极大地扩展了防空作战空域,在现代防空中,防空导弹已成为主力拦截武器。随着空袭方式的改变,防空导弹的发展方向已逐步转向反导系统。新一代的防空导弹更加强调突出反导能力、电子对抗能力和快速机动能力。

空对地导弹

空对地导弹指从空中平台发射,攻击地面目标的导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将V—1导弹装在飞机上发射,从而使其成为现代空对地导弹的先驱。战后各国积极研制并装备的空对地导弹已历经三代,且种类繁多、用途各异。按其作战使用可分战略空对地导弹和战术空对地导弹。前者携带核弹头,主要装备战略和战斗轰炸机,执行二次核打击任务,后者系指装在战斗轰炸机、攻击机或直升机上,对地面目标实施战术攻击的导弹,是各国战术空军对地攻击的重要突击武器。战术空对地导弹包括反辐射导弹、空对地反坦克导弹、一般空对地导弹和制导炸弹。反辐射导弹专门用来攻击地面和舰载的各种雷达;一般空对地导弹则主要用以执行战场压制、遮断以及攻击重要目标的任务。

空对空导弹

空对空导弹是由飞机发射并攻击空中目标的制导武器,是当前世界各国使用的主要空中格斗武器。自1944年德国首先研制了X-4有线制导空对空导弹以来,各国研制的型号已将近70种,已经历了三代的演变。它们分别是:1956年前出现的第一代近距导弹;1966年前出现的第二代中距拦截导弹;1967年后出现的近距格斗、中距拦截和远距拦截的第三代导弹。

目前研制和开始列装的是能攻击多个目标、打了不用管,既能超视距拦截、又能近距格斗的第四代导弹。英国研制的.ASRAAM“先进近距空对空导弹”和美国研制的AMRAAM“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是第四代空对空导弹的代表。

反舰导弹

反舰导弹分空对舰、舰对舰、潜对舰和岸对舰四种,按其飞行特点属巡航导弹,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研制,1985年苏联首先装备。1967年埃及用苏制“冥河”导弹击沉了以色列的驱逐舰,开创了反舰导弹实战应用的先例。迄今已发展到第四代,装备70多个国家,达80多种型号。反舰导弹配用穿甲、破甲和爆破战斗部,目前开始向远程、隐身及复合制导、热成像制导、“智能”制导方向发展。反坦克导弹

反坦克导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研制成功的小型制导武器,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法国率先投入使用,继而众多国家也掀起研制热潮。它的问世标志着反坦克武器从“无控”时代进入“有控”时代。历次局部战争,特别是海湾战争表明,反坦克导弹是目前最为有效的反坦克武器。

半个多世纪以来,反坦克导弹经历了“四代”发展与完善,战术技术性能显著提高,已成为世界各国反坦克武器的主体。第一代导弹需要射手同时瞄准目标并控制导弹,已被淘汰;正在服役的主要是第二、第三代及其改进型,它们只要射手瞄准目标或以激光器照射目标即可;第四代绝大多数正处于研制中。

步兵战车

步兵战车是供步兵机动作战用的装甲战斗车辆,在火力、防护力和机动性等方面都明显优于装甲人员输送车,并且车上设有射击孔,步兵能乘车射击。步兵战车主要协同坦克共同作战,其任务是快速机动步兵分队,消灭敌方轻型装甲车辆、步兵反坦克火力点、有生力量和低空飞行目标。

步兵战车通常可以分为履带式和轮式两类,1967年首次出现,目前装备的国家和地区达30多个,其中以俄罗斯装备数量最多,美国和西欧次之。步兵战车的发展趋势是:增大车载机关炮口径,进一步提高火力;采用特种装甲和稳身技术,进一步提高战场生存能力;增大发动机功率,进一步提高机动性。

主战坦克

主战坦克是装有大威力火炮、具有高度越野机动性和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主要用于与敌方坦克以及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用以摧毁反坦克武器、野战工事、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目前世界各国装备的主战坦克,几乎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计的产品。主战坦克根据生产年代和技术水平可分为三代,20世纪60代末至90年初生产的属于第三代,代表车型有苏联的T-72和T-80、美国的M1、M1A1、英国的“挑战者”、法国的“勒克莱尔”,德国的“豹2”等。第三代坦克装有1门105-125毫米坦克炮,发射尾翼稳定式脱壳穿甲弹,直射距离1800-2200米;配备热成像瞄准具和先进的火控系统,具有全天时作战能力;采用复合装甲或贫铀装甲,有的还披挂反应装甲,防护力比第二代坦克提高1倍;全重一般在50吨左右,最轻的35吨,最重的62吨;越野速度45千米一55千米/小时,最大速度达75千米/小时;装有陆地导航设备,能大纵深运动而不迷航。

轻型坦克

重量较轻,装甲较薄的坦克称轻型坦克。轻型坦克装有直瞄武器,战斗全重不超过25吨,包括侦察、空降、水坦克和坦克歼击车等,主要用于侦察、警戒、巡逻、空运和两栖登作战以及反坦克作战等。

轻型坦克发端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经历了昌盛——衰退——再崛起的马鞍形发展过程,目前处于第二个发展高峰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了加强快速部署部队的作战能力,满足局部战争的作战需要,各国都十分重视研制装备新一代高机动、大威力的轻型坦克。美国为提高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而大力推行的装甲火炮系统计划,其实质就是一种轻型坦克发展计划。

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简称“航母”、“空母”,是一种可以提供军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军舰。中文“航空母舰”一词来源于日文汉字。

航空母舰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只。现代航空母舰及舰载机已成为高技术密集的军事系统工程。

航空母舰一般总是一支航空母舰舰队中的核心舰船,有时还作为航母舰队的旗舰。舰队中的其他船只为它提供相应的保护和供给。依靠航空母舰,一个国家可以在远离其国土的其他地方、不依靠当地的机场而施加军事压力和进行作战。

航空母舰按其所担负的任务,可以分为攻击航空母舰、反潜航空母舰、护航航空母舰和多用途航空母舰。按其舰载机性能又分为固定翼飞机航空母舰和直升机航空母舰,前者可以搭乘和起降包括传统起降方式的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在内的各种飞机,而后者则只能起降直升机或是可以垂直起降的定翼飞机。按吨位分,有大型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6—9万吨以上)、中型航空母舰(3—6万吨)和小型航空母舰(3万吨以下)。按动力,可以分为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和核动力航空母舰。

巡洋舰

巡洋舰是在排水量、火力、装甲防护等方面仅次于战列舰的大型水面舰艇,拥有同时对付多个作战目标的能力。历史上巡洋舰一开始是指可以独立行动的战舰,而驱逐舰则需要其他船只(比如补给船只)的帮助。但是在现代这个区分已经消失了。

巡洋舰的排水量一般在0.8万吨一2万吨,装备有导弹、火炮、鱼雷等武器。有些巡洋舰可携带直升机。

动力装置多采用蒸汽轮机,少数采用核动力装置。随着海军航空兵的崛起,巡洋舰的地位已经日渐衰落。在现代战争中巡洋舰实际上已经消失了,基本被驱逐舰取代。

世界上比较著名的巡洋舰有:美国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以及苏联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

潜艇

潜艇是一种能潜入水下活动和作战的舰艇,又称潜水艇,是海军的主要舰种之一。潜艇在战斗中的主要作用是:对陆上战略目标实施核袭击,摧毁敌方军事、政治、经济中心;消灭运输舰船、破坏敌方海上交通线;攻击大中型水面舰艇和潜艇;执行布雷、侦察、救援和遣送特种人员登陆等。

潜艇按作战使命分为攻击潜艇与战略导弹潜艇;按动力分为常规动力潜艇(柴油机一蓄电池动力潜艇)与核潜艇(核动力潜艇);按排水量分,常规动力潜艇有大型潜艇(2000吨以上)、中型潜艇(600—2000吨)、小型潜艇(100—600吨)和袖珍潜艇(100吨以下),核动力潜艇一般在3000吨以上;按艇体结构分为双壳潜艇、个半壳潜艇和单壳潜艇。

核武器

利用能自主进行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总称。其中主要利用铀235或钚239等重原子核的裂变链式反应原理制成的裂变武器,通常称为原子弹;主要利用重氢或超重氢等氢原子核的热核反应原理制成的热核武器或聚变武器,通常称为氢弹。

生物武器

所谓生物武器,就是由生物制剂和施放装置组成的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生物武器只能伤害人畜或植物,对无生命的生产资料、建筑物、武器没有影响,所以更符合侵略者掠夺财富的目的。生物战使用的致病微生物要求是传染性很强的,在适合条件下短时间即能引起瘟疫,而且作用范围很大持续时间也很长。当然,生物武器也有缺点,首先是必须在使用前要让自己的队伍及本国人民能够获得免疫能力,而这一点是很难保证的,尤其不利于保守机密。同时使用时对自然条件要求很高,大风、强烈日光或暴雨可能使生物武器完全失效。

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是以毒剂杀伤有生力量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是一种威力较大的杀伤武器。其作用是将毒剂分散成蒸汽、液滴、气溶胶或粉末状态,使空气、地面、水源和物体染毒,以杀伤和迟滞敌军行动。其特点是杀伤途径多、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其缺点是受气象、地形条件影响较大。

化学武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逐步形成具有重要军事意义的制式武器的。按毒剂的分散方式,化学武器可分为:爆炸分散型、热分散型、布撒型。AK47步枪

AK47型突击步枪,是由苏联枪械师卡拉斯尼夫设计的。卡拉斯尼夫于1942年设计出自动步枪,1947年这种自动步枪被确定为苏军制式装备,命名为AK47突击步枪。AK47的含义如下:A代表自动枪,k是卡拉斯尼夫名字的第一个字母,47代表1947年定型。

AK47有两种型号:折叠枪托型和固定枪托型。发射苏联7.62毫米M43中型枪弹,可进行单、连发射击。

该枪结构简单、火力猛、勤务性好、故障少、坚实耐用,非常适宜士兵乘车作战。在风沙、泥水等恶劣环境下,仍能正常射击,是世界上最著名、流传最广的武器,也是世界六大名枪之一。

十八般兵器

十八般兵器,是对我国古代各种兵器的通称。有些史料中按九长九短分,九长为:枪、戟、棍、铖、叉、锐、钩、槊和环;九短是:刀、剑、拐、斧、鞭、锏、锤、棒和杵。在《坚瓠集》中记载有:山西李通,武艺十八事皆通,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挝、十四殳、十五叉、十六爬头、十七绵绳、十八白打(手搏、打拳)。说法不一,大致相同。实际上,古代冷兵器超出了十八种。

四、军队兵种

我国武装力量

我国武装力量分为: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和预备役部队。

陆军,以担负陆地作战任务为主,既能单独作战,又能与海、空军协同作战,是战争中彻底消灭敌人,决定最后胜利的重要军种。陆军按集团军、师、旅、团、营、连、排、班的序列编制,主要装备有步兵武器、坦克、装甲车、火炮、导弹、直升机和其他专业器材。陆军具有强大的火力、突击力和高度的机动能力。

海军,以舰艇部队为主体,主要在海洋上执行作战任务的军种。目前已形成包括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航空兵、岸防兵和陆战队等兵种以及各种勤务保障部队组成的合成作战军种。

空军是以航空兵为主体,主要是执行空中作战任务的军种。我军空军由各种航空兵、高射炮兵、防空导弹兵、雷达兵、空降兵等兵种及其他专业部队编成。空军的主要装备包括各种机型飞机和地对空导弹、雷达等,具有高速机动和猛烈突击的能力,是空中作战和从空中对敌地面目标实施突击的主要力量,也是地对空作战的重要力量,既能独立作战,又能协同其他军种作战。

第二炮兵是地地战略导弹部队的代称,是以地地战略导弹为基本装备,实现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重要核反击力量。由地地近程、中程、远程、洲际等导弹部队及各种保障部队、院校和科研试验单位等组成。其基本任务是独立地或协同其他军种打击敌人的重要战略目标。

1982年6月19日原来由人民解放军担负的地方内卫任务及其执勤部队移交给公安部门,与公安部门原来实行义务兵役制的武装、边防和消防三个警种,重新组建成一支新型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以下简称武警部队)。主要担负维护国内社会治安的任务。

预备役部队是国家平时保持的以预备役人员为基础,以退役军人为骨干,按规定的体制编制组成的部队。

预备役部队经动员可快速转为现役部队。预备役部列入解放军编制序列。

另外,民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

俄罗斯战略火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