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人类历史未解之谜全集
3379200000034

第34章 名人疑案(4)

提比略为什么要选择卡普利埃岛作为他的流放地呢?他又为什么自我流放呢?提比略会选择这个岛是因为卡普利埃岛交通比较方便,风景旖旎、气候温暖,更重要的是由于这里是流放罪犯的地方,一般人都不能随便接近,这就给提比略提供一个十分安静的空间。提比略在卡普利埃岛通过书信控制国家政治。据说,在这11年里,提比略只有几次想返回罗马城,但是都没有回去。有一次,他只遥望了一下罗马城就返回了,没进罗马城。此后,提比略经常独自漫步在罗马城郊外,但是他却从来没有进去过,直到在卡普利埃岛孤独地死去。

许多学者都纷纷猜测提比略自我流放的原因。罗马史学家塔西佗认为,提比略是担心住在罗马城总有一天会让想谋夺皇位的谢雅努斯杀死,所以他才离开罗马,来想办法除掉谢雅努斯。但是在谢雅努斯被处死后,提比略却依然生活在卡普利埃岛,并达6年多。因此塔西佗认为,提比略自我流放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出于己意,“目的是想借此来掩盖那由于他的行动而昭彰于世的残酷和淫乱。”苏托尼乌斯则认为提比略是因为他的几个儿子不幸地在叙利亚和罗马死亡,所以他的心情十分郁闷,想找一个地方独自呆着。也有人认为是由于提比略老年时对自己的长相很敏感。他长的比较高,却又瘦的出奇,脑袋是秃顶,脸上长满疮和贴满膏药。当提比略隐退后已经害怕与人们相见,所以他就干脆一直生活在那里不出来了。还有人说提比略出走是由于他母亲的专横性格导致的。他不能容忍和母亲一起共掌大权,但又不可能除掉她。

无论如何,提比略是在卡普利埃岛过完余生的。我们不知道他出于何意要自我流放。是出于某种政治考虑,还是他本身有心理疾病,想逃开这个世界,也许只有找到更加确切的证据才能得出答案来。

苏拉为什么隐退

导言:苏拉是古罗马军事统帅和政治家。公元前93年任大法官,公元前90年参加同盟者战争,公元前88年任执政官,为争夺平叛本都国的反叛,与当时十分有势力的马略激烈竞争,相互仇杀,但最终获得胜利。公元前82年,彻底消灭了马略派,进入古罗马城颁布《公敌宣言》,残杀政敌,并且任终身独裁官。同时,恢复元老院的特殊地位。公元前79年,苏拉隐退,次年病死。人们都不知道苏拉为何在权力最强大时期宣布隐退。苏拉是古罗马执政官。他出生于一个走向颓废的贵族家庭,他的祖辈都曾做过执政官,因为违背了罗马法律中不能私藏金银器具的条款,而被罗马元老院严厉惩罚,从此苏拉的家族迅速走向衰败。到苏拉时,甚至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苏拉只好和一个被释放的奴隶居住在一起。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去做当时比较受人白眼的演员和小丑。虽然他在这方面创造出了一些成绩,但也使苏拉看清了罗马社会。他发誓要改变命运,成为一个可以呼风唤雨的人物。

但直到30岁以前,苏拉还是一无所有,这让他几乎陷入绝望。而这时,苏拉认识了一个比他大20岁的妓女,于是苏拉用感情投资换来了妓女的信任,妓女临死前将财产都留给了他。另外,苏拉还得到了继母的宠爱,继母死后,苏拉又继承了一大笔财产。这些钱让苏拉彻底告别了贫穷,一夜之间变成了腰缠万贯的富人。也是从这时起,苏拉正式迈向政治舞台。因此有人说苏拉是站在两个女人的肩膀上才获得成功的。

公元前111年至公元前105年,罗马征服的努比亚国掀起了反抗罗马的朱古达战争。这一场战争持续了7年之久,让罗马头疼不已,而且罗马在战争中没有占到任何优势。为此,罗马派出执政官马略去平叛,苏拉随马略出征。他利用一个合适的机会,同朱古达的岳父交上了朋友。朱古达与其岳父有矛盾,苏拉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一举生擒了朱古达,迅速结束了这场令罗马人厌恶的战争。苏拉也因此被罗马人当作英雄来崇拜,这使得苏拉地位大增。

后来苏拉又认识了罗马实权人物大祭司之女麦特拉,并娶她为妻,使他网罗了更多的罗马上层势力。

苏拉50岁那年,本都国发生反叛,罗马准备出兵平叛,但在军队统帅人选上,苏拉与马略竞争激烈。后来苏拉借助麦特拉及贵族派的支持,终于当选为执政官,同时取得了军事的统帅权。但当他一离开罗马,马略便控制了元老院,杀死了包括苏拉女婿在内的许多苏拉拥护者。苏拉听到后,连忙返回,虽暂时夺回了控制权,但在苏拉重新去平叛时,马略又一次推翻了苏拉的势力。苏拉结束平叛后,率领4万大军向罗马压境,与马略开展了一年半的血战,有10多万人死于这场战争,最后,苏拉胜利,马略逃走。但是苏拉也赢得了千古恶名。

夺得罗马之后,苏拉被罗马元老们授予了可以无限期连任的执政官,集所有大权于一身。苏拉为了维护统治,还颁布了恐怖政策来镇压敢于反对他的人。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苏拉在当了3年的执政官后,突然宣布隐退。权利和财富是苏拉一生追逐的目标,他从社会最底层费尽全力才爬上这个至高无上的权利。

为了这个位置,他不惜以道德的沦丧、国家的灾难和人民的生命为代价,但就在他的权利达到最高峰的时候,却莫名其妙地宣布隐退,这着实让人费解啊!

据说,当苏拉决定隐退的时候,他曾发表过一次演说。在演说中他提出,如果有人问他隐退的原因,他将愿意回答。但由于所有人都害怕这位执政官,所以没有人敢问。

后人在分析苏拉这一行为时却形成了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苏拉对罗马进行独裁统治3年后还能将政权还给罗马人民,这是急流勇退的明智之举。有人认为苏拉是对他颁布的大量改革措施的结果感到失望,认为他根本没有能力建造他想象中的罗马,于是退隐了。也有人认为苏拉在实现权力欲望的过程中,早已厌倦了战争、政治争斗,他向往田园的安静生活。还有人说苏拉得了严重的结肠溃疡,腐烂的肌肉里甚至长出可怕的虫子,这种状况让苏拉无法管理朝政,最终只能隐退。

据说,苏拉是在公元前78年因肠出血死亡。这似乎更加验证苏拉是因为健康情况不得不辞去执行官的说法。随着苏拉的死去,就被蒙上了厚厚的一层沙土,人们也无法探知真相了。

伊凡雷帝杀死儿子

导言:俄国画家列宾创作过一幅名为《伊凡雷帝杀子》的油画:被伊凡雷帝杀死的皇太子伊凡虚弱地靠在父亲的胸前,伊凡雷帝抱着自己的儿子充满悔恨,儿子则用绝望而宽恕的眼睛望着衰老的父亲。整幅画充满着浓烈的悲哀气氛。伊凡雷帝是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沙皇。他生性残暴,曾毫不留情地屠杀所有反对他的政敌,镇压叛乱、绞死主教,传闻他最终失手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

俗语说:“虎毒不食子。”伊凡雷帝却被怀疑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子,这是为什么呢?

人们说伊凡雷帝之所以被怀疑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子,主要是伊凡雷帝的性格非常残忍,据说他还是个孩子时就经常把捉住的小鸟一刀一刀地杀死,或是站在高高的墙上,将手中的小狗摔死,从而发泄心中的不满。在他13岁的时候,就放出豢养的恶狗,将执掌朝政的皇叔伊斯基活活咬死,暴尸宫门。而当他刚登上皇位后,为了加强皇权,就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恐怖政策,惩罚反对皇权的大贵族,也不可避免地杀害了许多无辜的平民,用尖桩刑、炮烙、活挖人心、抽筋剖腹等酷刑处死了数万人。这些与他成长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伊凡雷帝3岁就继承了莫斯科和全俄罗斯大公位,17岁亲理朝政。以前的岁月可以说是生活在一片黑暗中。先是他的母亲倒行逆施,接着她不明原因的暴亡,然后是贵族们为了争权夺利而每天火并厮杀,没有人顾及到年幼的小沙皇的教育。从这种尔虞我诈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伊凡四世,过早地目睹了宫廷生活的黑暗和丑恶,在他的性格中埋下了暴戾多疑的种子。

本来,伊凡雷帝的这种暴戾性格在他娶了年轻美貌、温柔善良的皇后之后有所改变,她能理解他,开始以自己的爱温暖着沙皇那颗受伤的心灵,总是像天使一样地抚慰着他。可是,1560年,皇后被疾病夺去了生命,失去了皇后之后,童年时期养成的性格又激发出来了。到了晚年,孤独的伊凡雷帝性情更加乖戾、喜怒无常,他总是疑神疑鬼,总觉得有人要谋害他。但是,对于他的长子、未来的皇位继承人,他还是宠爱有加的,时常让他跟随在自己左右。可以说,除了这个儿子,他已经不再相信任何人了。可是这位皇太子却死在伊凡雷帝的前面,上演了一场父子残杀的人间悲剧。

皇太子到底是怎么死的呢?在法国传记作家亨利·特罗亚关于伊凡雷帝的著作中写道:伊凡雷帝虽然很信任皇太子,但是后来伊凡雷帝却开始怀疑皇太子有争夺王位的企图,于是这对父子的关系开始紧张。一天,伊凡雷帝因为皇太子的妻子不守俄国穿衣惯例,只穿了一件单薄的裙子在宫中行走而发怒,并动手打了她,导致皇太子的妻子惊吓流产。因此,伊凡与父亲大吵一架,伊凡雷帝失手用铁头权杖打死了儿子。

但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伊凡雷帝只是在儿子的身上敲了几下,并没有给皇太子造成致命伤。而皇太子自小身体瘦弱,经历了丧子之痛,引起了癫痫和其他并发症的发作,才导致了他的死。也就是说皇太子是病死的,而不是伊凡雷帝杀死了自己的儿子。

在各国的封建历史上,手足相残,父子反目成仇已是皇家或宫廷经常上演的悲剧。伊凡雷帝有没有“虎毒食子”,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也只有让历史慢慢揭开真相了。

林肯总统遇刺之谜

导言:一个伟大的领袖虽然做了现代人视为十分正确的事情,但在当时却会因为这个“正确的事情”失去生命。美国总统林肯就是这样的命运。但由于凶手被当场打死,所以我们至今不知幕后的真凶身份。林肯是美国解放黑奴,结束美国南北战争的一代领袖。然而就在美国刚刚结束南北战争恢复和平的时候,林肯却遭到了反对分子的袭击,于1861年4月15日,抢救无效死亡。

遇刺的当晚,林肯正在剧院观看演出。凶手是悄悄混进他的包厢后开枪杀死他的。得手之后,凶手立即跳窗逃跑,但是凶手的脚受了伤,警察寻着他脚上留下的血迹找到了他。在双方冲突的时候,凶手被警察当场击毙。

据说是因为林肯在内战中领导北方人民战胜了南方分裂分子,因而招来了他们的嫉恨。战后,他们曾多次恐吓说要杀死总统。

被击毙的那个人叫布思,由于他反对林肯在内战中对南方叛乱者的镇压,多次表达过想杀死林肯,也好为自己扬名。官方认为这就是凶手杀人的动机。可令人不解的是,既然凶手已经找到,为何不抓住他审问,以求事件真相,却要当场击毙他,最后弄得死无对证?而且在后来的缉拿凶手的报告中,却写道:凶手死于自杀。他们这样做究竟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目的?从推测看来,暗杀林肯总统的应该有主谋。那么,这个背后主使究竟是谁?

一般认为林肯遇刺的原因是他的政策对南方不利,激怒了南方反对党,而且他在南北战争中,打败了南方,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南方分裂分子更对他恨之入骨,恨不得杀了他。1861年3月4日,林肯准备到华盛顿宣誓就任美国第十六任总统。当他从家乡前往华盛顿时,美国南方联邦派出的特务便计划在路上刺杀他。

但林肯因为得到情报,而避免了这一次暗杀。林肯连任后,南方分裂分子多次想置林肯于死地,但林肯都表现得镇定自若。虽然,他早已做好心理准备,但还是在战后被人刺杀了。据说去剧院的当天,总统亲自指定的警卫推辞有事不去,并换了个一贯表现糟糕的警卫,而且这个警卫还是总统夫人亲定的。事后证明总统自己指定的警卫当晚根本就逍遥无事。一连串的疑问让人怀疑这是一个巨大的阴谋。

1926年,林肯的儿子罗伯特·拖德·林肯离开人世,他去世之前,把父亲的一些私人文件付之一炬。他告诉朋友,他把那些文件毁掉的原因是这些文件里有内阁成员犯叛国罪的证据。现在人们已无法得知他所说的情况是否是真的,罗伯特为什么将那些文件毁掉呢?为什么不向世人公开呢?有人说,正是因为这些文件的存在,才让那些曾出卖国家情报的人担心,总有一天会被公之于众,于是他们就派人杀了林肯,然后说凶手是拥护南方反叛分子的人。然而这只是一种猜测,林肯被杀的原因还是一个谜。

肯尼迪总统遇刺之谜

导言:美国总统的宝座上似乎被下了诅咒,因为在这个位子上遇刺的人的几率很大,比如林肯、肯尼迪。令人奇怪的是,两位总统遇刺的事件,有许多惊人的巧合。约翰·肯尼迪总统是在1963年11月22日,乘坐轿车在大街行驶时,被子弹打中后脑,倒在血泊中死去的。经过调查,美国官方认定刺杀总统的凶手名叫李·哈维·奥斯瓦尔德。据称,他是站在楼房房顶上射杀肯尼迪总统的。在他杀了肯尼迪3天后,被一个夜总会老板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