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人类历史未解之谜全集
3379200000035

第35章 名人疑案(5)

对于肯尼迪总统遇刺的原因,大家说法并不一致。美国官方认定肯尼迪是被他的反对者或与美国对立的国家派人暗杀的。他们猜测凶手可能是由前苏联克格勃所指使的。理由是凶手奥斯瓦尔德在前苏联生活过3年,曾娶前苏联妇女为妻,并加入了前苏联的国籍。也有人说奥斯瓦尔德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情报人员,因反对肯尼迪对古巴政策而枪杀了他。据称,在肯尼迪遇刺后,美国相关部门很快就销毁了一切与奥斯瓦尔德有关的档案材料。他们这么急于毁灭凶手的资料是为什么呢?还有人说肯尼迪总统是被美国黑手党所杀,因为肯尼迪曾经打击过黑手党。肯尼迪被杀以后,与案件相关的人员不是失踪就是死亡,这似乎在说是黑手党和美国国家机构联手谋杀了总统,但是这种猜测过于大胆,也没有证据。

事隔数十年后,曾经抢救奥斯瓦尔德的大夫查尔斯·克伦肖披露说,肯尼迪不是被站在楼房房顶的奥斯瓦尔德射中后脑的,而是被迎面射来的枪弹击中的,凶手另有其人。但是弹道专家霍华德·多纳荷指出,肯尼迪是被他的保镖威廉·希基误伤的。多纳荷认为,肯尼迪总统身后的保镖在刺杀事件的一刹那,因轿车突然起动,手指碰触到扳机,导致步枪走火击中肯尼迪的后脑。

奥利阿里和塞摩尔的著作《死亡三角》称:肯尼迪总统死于由中情局支持的南越政府、法国海洛因全球犯罪集团和新奥尔良黑帮的联合阴谋。书中称肯尼迪总统策划并支持了南越的政变,在那次政变中,南越总统吴庭艳和他的两个兄弟被暗杀。美国高层对这一秘密尘封了30多年。另外,他们还说在肯尼迪遇刺的2天内,美国官方曾抓获一名国际杀手,但美国当局并没有逮捕他,还将他秘密地送离了美国。据说,肯尼迪总统枪杀案最重要的证据——肯尼迪的大脑曾有段时间不翼而飞,就是被肯尼迪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肯尼迪派的一位美国海军上将偷走的,为的是阻止政府彻查肯尼迪总统之死。罗伯特这么做的原因是调查肯尼迪的死可能会透露他、总统和白宫的其他一些人制订的暗杀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的计划。

杀死肯尼迪的凶手究竟是谁呢?大部分的美国民众都不相信美国官方的调查结果,但真相如何,却也没有人知道。

历史的巧合:

林肯与肯尼迪都是遇刺身亡,两人都有极多相似的地方:

亚伯拉罕·林肯于1846年进入国会,约翰·肯尼迪于1946年进入国会,相隔一百年;林肯于1860年当选总统,肯尼迪于1960年当选总统,相隔一百年;两人的姓都是七个字母,两人都对公民权有特殊兴趣;两人都在星期五被暗杀;两人都是头部中弹;两人的凶手都是南方人;两人的总统继承人都是南方人,继承人的名字都叫琼森;继承林肯的安德鲁·琼森生于1808年;继承肯尼迪的林登·琼森生于1908年;刺杀林肯的凶手布思生于1839年,刺杀肯尼迪的凶手奥斯瓦尔德生于1939年;两个凶手都是在审判尚未开始时遭人枪杀。

甘地遇刺之谜

导言:甘地是印度国父,是领导印度脱离殖民统治的伟大领袖。1948年,他被枪杀。同样,甘地的死也充满了疑问。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1869年10月2日-1948年1月30日),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甘地。他是印度民族主义运动和国大党领袖。他既是印度的国父,也是印度最伟大的政治领袖。他带领国家迈向独立,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他的“非暴力抵抗”的主张与“不合作运动”,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那些争取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

甘地虽然主张印度教与穆斯林教和平相处,但在20世纪40年代,为了让印度尽快独立,甘地接受了让印度与巴基斯坦分别独立的方案,巴基斯坦脱离印度成为一个独立的穆斯林国家。因此,一些人不满他接受印巴分治法案,拒绝他的非暴力哲学。当印度人和穆斯林人又开始暴乱冲突时,甘地开始了他的第十四次绝食,告示大家直到停战之后他才会进食。他成功地使局势一度稳定。但在1948年1月30日,刚结束绝食的甘地在前往一个祈祷会的途中被一个印度教狂热分子纳图拉姆·戈德森枪杀。就在甘地在摩奴与阿巴的扶持下走向晚祷会场草坪的一刹那,早已潜伏在那里的国民公仆团的头目纳图拉姆·戈德森跑到甘地面前。他先向甘地鞠躬行礼,口中低声说:“圣父,您好!”然后猛然推开摩奴,从口袋里掏出手枪,顶住甘地的胸口连开几枪。甘地随即倒在地上,这位终身提倡“非暴力”的老人就这样死在狂热分子的枪口之下,结束了他充满传奇的一生。凶手打死甘地后并未趁机逃走,反而大声呼喊警察,束手就擒。

凶手纳图拉姆·戈德森是一个狂热的教徒,出身婆罗门。他早年崇拜甘地,投身“不合作运动”,并因此而入狱。1937年,他受沙瓦迦尔的影响,参加了以复兴印度教统治地位为目标的印度教大会,并创办了“国民公仆团”。在法庭上,他说自己是为了印度母亲而向被称作“印度父亲”的甘地行刺,因为甘地对于印度“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

但是甘地之死有许多让人不解的地方。1948年1月20日甘地的比尔拉寓所曾经受到过炸弹袭击,警方逮捕了嫌疑犯并通过审讯掌握了刺杀甘地的计划。一个叫贾恩的教授也曾经向警方反映过凶手的情况,但不知出于什么目的,警方没有采取有力措施来保护甘地,使得凶手完全按照当初的计划成功地刺杀了甘地。另外,在当时,有许多狂热分子都扬言要杀死甘地,而印度当权者几乎都是甘地的信徒,为什么他们对这件事情视若无睹呢?

肯尼迪的遗孀为何要嫁给希腊船王

导言:肯尼迪是美国第三十五任总统,1963年遇刺身亡。而他的妻子,美国前第一夫人杰奎琳仅在4年后就宣布要嫁给已经60多岁的希腊船王。为此,杰奎琳遭到很多人的非议,有人说她是为了钱,也有人相信她和希腊船王有真正的爱情。1968年10月15日,有报纸爆出肯尼迪的遗孀杰奎琳·肯尼迪将嫁给希腊船王、亿万富翁亚里士多德·奥那西斯。这条新闻立刻引起了世界的一阵骚动。这位总统夫人在肯尼迪去世不到5年,就要嫁给一位希腊人了。这让全世界都对这桩婚姻充满异议。

在他们结婚的第二天,就得到了各大报纸的批评谴责。有人说她贪得无厌,有人说她已经变成了国家的叛徒,但也有人说她是作出了一个明智的抉择。

杰奎琳·肯尼迪在肯尼迪总统遇刺后寡居4年多,虽然社交活动比较广泛,但是她都用来纪念亡夫的活动和抚养孩子上。虽然有时候会传出一些恋爱情况,但是她似乎从没有想过再嫁,但突然嫁给了一个60多岁的老头。因此很多人都猜测杰奎琳·肯尼迪这段婚姻的真正意图。

有人说杰奎琳·肯尼迪嫁给亚里士多德·奥那西斯完全是出于金钱的需要。因为亚里士多德·奥那西斯是当时的亿万富翁、世界船王。他在1975年突然死后的遗产一共有10亿多美元。坚持杰奎琳为了金钱而再婚的人罗列下列事实:她自从成为第一夫人以来,就挥霍无度,她买东西从不问价钱,家具、时装、化妆品、室内装潢、古玩、艺术品等是杰奎琳采购的热门货,为此她与肯尼迪总统的母亲长期有矛盾,也曾与总统吵过架。而自从嫁给奥那西斯后,她更是挥霍无度,“10分钟内可能已进出了世界数家豪华商店,花了至少10万美元。”因此法裔艺术家兼作家雅克·哈维认为,杰奎琳和奥那西斯互相选择对方,很可能是出自经济上的需要,杰奎琳可以从丈夫那里得到大把钞票。有人认为他们的婚姻是“亵渎感情的一笔交易”,对杰奎琳而言,奥那西斯的财富迷住了她,所以她才会选择只有160厘米高,既无魅力又不可爱的乏味透顶的老头子。

但赞成这桩婚姻的人认为杰奎琳与奥那西斯结婚并非图财,好莱坞影星伊丽莎白·泰勒认为,杰奎琳找到了一个迷人、和谐、体贴的伴侣,因为奥那西斯喜欢热闹,善于调情,这与杰奎琳孤僻、不好热闹的性情形成映照。奥那西斯富有魅力,特别是对于女人,他是个从不唯唯诺诺的大丈夫,杰奎琳就是喜欢这种永远不会听命于杰奎琳·肯尼迪的、有主见的男人。杰奎琳的邻居拉里也说:“人们都传说奥那西斯给了杰奎琳很多钱,但我看来杰奎琳图的并不是这些,因为他们的确十分相爱。在我看来,杰奎琳找了个吸引人并精通恋爱门道的家伙。”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杰奎琳嫁给希腊船王是为了逃避凶杀,为了自身和儿女的安全。肯尼迪一家是权势地位超人的家族,也是灾难颇多的家庭。肯尼迪遇刺后,她时刻担心自己和子女也被谋杀。1968年肯尼迪总统的弟弟鲍比·肯尼迪参加总统竞选时也遇刺身亡,再次重现肯尼迪家族历史上恐怖的一幕。因此杰奎琳想离开美国。在参加完鲍比葬礼后,悲痛之中的杰姬说:“我诅咒这个国家。如果他们再下毒手,我的儿女无疑将首当其冲。”

就在人们不知道她接下来的打算的时候,她就和奥那西斯打算结婚了。有人分析说这种自我保护意识早已在杰奎琳心中生根,因为自她进入肯尼迪家族以来,她就为这个家族的权势和荣耀而带来的种种灾祸而忧心忡忡。而且在鲍比遇刺后一年,肯尼迪总统的另一个弟弟特迪·肯尼迪出了车祸,这更让杰奎琳害怕的不得了,所以她需要找到一个可以保护她和儿女的人。而希腊船王就有这样的能力。

这场轰动世界的婚礼在1968年1月20日举行,39岁的新娘杰奎琳显得年轻出众,62岁的新郎比她矮了一大截。

杰奎琳为什么要嫁给希腊船王呢?也许只有她自己知道。

丹东犯了通敌卖国罪吗

导言:法国大革命时期,政治极不稳定,各党派之争十分激烈残酷。为了打压排挤,各党派通常将不满他们政权的人扣上“通敌”的罪名,尤其在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更是走上了极端,连雅各宾派的领袖人物丹东也未能逃过劫难,最后被法国以通敌卖国罪处决了。但很多学者认为丹东并没有“通敌卖国”,他是被人陷害的。在法国巴黎地铁奥迪翁车站的附近矗立着一尊青铜像,它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领袖丹东的塑像。在那一段时期,法国国内政治动荡,被推翻的波旁王朝时刻寻找着机会推翻新建立的政权。法国共和政府为了打击奸细,消灭波旁王朝再次死灰复燃的任何机会以及防止国家机密被间谍出卖,他们曾组建了公安委员会和革命法庭,以此来镇压反对共和制的人进行的颠覆共和国的活动。但是,共和国内部的党派纷争也日益尖锐复杂,“通敌”的罪名成为他们相互挤压经常使用的手段。只要政见不同,就有可能被盖上“通敌”的罪名。尤其在1793-1794年的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更是走到了极端,甚至连雅各宾派的领袖人物也难以幸免,丹东就是其中一位。

丹东是一位律师,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被选入议会,是著名的科德利埃俱乐部的组织人之一,曾在吉伦特派掌权的临时政府担任司法部长,与马拉、罗伯斯庇尔一起并称为雅各宾派的“三巨头”。雅各宾派专政建立后,由于丹东反对恐怖活动,被排挤出救国委员会,但不久复出。后来他主张对内实行法治,对外休战议和,提倡实行宽大与法治,并提出成立宽赦委员会。但是他的这些想法却引起了激进派罗伯斯庇尔等人的不满和反对,致使雅各宾派走向分裂。

1794年3月30日夜,丹东与德穆兰等人被救国委员会逮捕,丹东被指控从王室领取贿金,图谋劫持国王路易十六外逃,与可疑的外国人有过接触,个人财产急剧膨胀……面对这些指控,丹东说他对祖国赤胆忠心,他将整个生命都献给了共和国。但是4月5日,丹东仍是以“阴谋恢复君主制颠覆共和国”罪名被送上断头台。

丹东被杀一案可以说疑点重重,他是否真的通敌卖国了呢?这一罪名从何而来?

早在大革命时期,就有传言说当时的英国首相威廉·皮特出钱支持法国流亡贵族和特务从事间谍活动,旨在颠覆法兰西共和国。丹东就是受攻击的一个对象,人们纷纷说他是“英国间谍”、“走狗”等。后来虽经政府发出告示使这些流言暂时地平息了,但是丹东的大批私人财产却始终让人怀疑。因为在1790年,他还欠了一大笔债,但是第二年他就偿还了所有债务,还购置了大量住宅田产,他的财富积累的速度让人瞠目结舌。据说,丹东被捕后,在他的文件中发现了英国外交部给当时在巴黎从事阴谋活动的银行家别尔列格的指令信,要他向信中指定的一些人支付欠款,以作为效忠英国的报酬。人们怀疑丹东即是领取钱款者之一,不然信件怎么会在他手上。据此,人们推测,法国革命法庭在审判丹东时,曾经拿出了他和英国勾结的证据。

1794年“热月政变”后,国民公会为那些在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死去的议员平反时,却没有为丹东平反。这似乎在说丹东的罪名是成立的。曾经有两名保皇党称,丹东曾经参与劫持路易十六外逃的阴谋,并向英国人索取高额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