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人类历史未解之谜全集
3379200000048

第48章 古老的文明(8)

印加人的太阳神崇拜与祖先崇拜有关。印加人广为流传的印加起源神话保留着祖先崇拜的痕迹。印加起源神话认为印加人的祖先是神,印加王朝是“太阳之子”阿亚尔四兄弟和玛玛四姊妹开创的。这四男四女是从库斯科东南35千米处帕卡坦普里地方(起源之地)出来的。他们决定寻找一块肥沃的土地,来建立代表他们的父亲和保护人的太阳王国。这四兄弟的名字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阿亚尔·曼科是首领之意,阿亚尔·乌丘象征生长胡椒的国土,阿亚尔·奥卡是反叛和抗拒权威的人,阿亚尔·卡奇则象征有盐滩的海岸。四姊妹的名字也有不同意思:玛玛·沃利奥是生殖力旺盛的母亲和照料家庭的主妇,玛玛·瓦科代表有男子气概,勇于承担责任的妇女,玛玛·科拉是生长在印加文化的发祥地秘鲁东部森林中一种野草的名称,玛玛·拉瓦代表安第斯山区种植最多的农作物玉米。兄弟姐妹八人都将去瓦纳考里,在那里播种太阳赐予的玉米。神话传说认为,阿亚尔·卡奇是力气最大的人,他一路上用单刀开山劈岭,他的兄弟们因妒忌他的巨大力量,设计陷害他。起初,卡奇中计被引进一个山洞里,接着一块巨石滚落下来,封住洞口。卡奇痛斥他兄弟对他的陷害,并祈求创造天地之神来援救他。后来,创造天地之神把他变成神鹰,让他从山洞中逃出,飞往瓦纳考里山顶上,还把他变成岩石。这岩石就是印加青年崇拜的最神圣的瓦卡之一。另一个兄弟阿亚尔·乌丘由于亵渎圣物而被变成石头。这样,只剩下曼科和奥卡去库斯科了。他们有一根太阳神赐给的金杖,是开辟通向库斯科之路的圣物。在去库斯科途中,曼科多次试图把金杖插进地里,但毫无成效,并引起奥卡对曼科的蔑视和反叛。曼科耐着性子,任印加文化中的太阳神嘲弄,直到这根金杖插进了地里,这就是适于人们生活和植物生长的湿润之地——库斯科。后来,曼科从地里拔出金杖,打破了奥卡的头颅,迫使他服从太阳神和曼科的意志。最后,阿亚尔·曼科同他妹妹玛玛·沃利奥结为夫妻,曼科成为库斯科的祖先和印加王朝的统治者,沃利奥则成为印加王朝的女祖先。印加起源神话通过库斯科的发现过程,展现了太阳神崇拜同祖先崇拜的密切关系。

印加人的太阳神崇拜与自然力崇拜也是紧密相连的。对于生活在安第斯山地区的人们来说,初升的旭日会创造出无比美丽的晴空,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也会发出无限的光和热,给人们送上光明和温暖,这正是印加人祈求的赐予;黄昏时,太阳的余晖往往沉入浩瀚的大海,这十分自然地引起印加人依依惜别的心情。印加人希望大地永久处在璀璨的阳光照耀之下,所以,印加人崇拜太阳是十分自然的选择。

印加人庆祝太阳神有四个宗教节日。第一个节日是春分时举行的叫“拉伊米”,是王室祭神之日。第二个节日叫“西图西”,在秋分时举行。这一天,克丘亚人半夜起床点火,然后去洗澡赎罪。第三个节日叫“拉伊米·因蒂”,是在夏至时举行。这天,全国都要供奉太阳神。清晨人们等候日出,并向初升的太阳欢呼致敬。仪式由印加王主持,朝臣、祭司和居民都要参加,并用羊驼肉和玉米酒举行盛宴。最后一个节日,叫“阿莫拉伊”,冬至时举行,向太阳神献祭。拂晓时分,国王穿着太阳使者的服装,右手拿着印加军队统帅的标志——金长矛,从萨克萨瓦曼堡出发,跑下山坡,来到中心广场。在那里,四个王子挥舞长矛迎候他,并等国王发布赛跑的命令。四个王子每人在一条通向一个行政区的道路上赛跑,跑完1千米多的路程后,把长矛传递给别人,这样依次传递,直到30多千米路程像接力赛一样跑完。最后一人把长矛插进地里,象征驱除邪恶。

此外,印加人还崇拜一些被认为是神圣的草、木和动物。动物主要有美洲豹,还有南美兀鹫、大鹰和猿。植物的宗教化身,首先是玉米神和马铃薯神,这两种农作物在印加人的生活中起了重大作用。瓦卡崇拜也是最为普遍和较原始的宗教,意思是崇拜圣地或圣物,或者说是崇拜能引起人们崇敬之心、能使人联想起传说中的历史事件的地点。库斯科附近的一个岩洞也被当作瓦卡崇拜,因为,它是传说中印加首领曼科·卡帕克的出生地。有些瓦卡崇拜已成为一种习俗而保持至今。印加人还热心于对自然力的崇拜。各种星辰和星座都被看作是神。印加人同样崇拜地球和海洋。大地母亲崇拜影响深远,根深蒂固。大地母亲叫帕查·玛玛,在奇楚亚语中,帕查就是土地。

然而,这些崇拜都有共同的属性,都是地方性的原始宗教,都不如太阳神崇拜来得彻底深入而广泛、无所不及。

太阳神环绕着光芒和火焰,面朝东方,放射出万道金光,它的辉煌和荣耀,至今仍照耀着古印加帝国的后人。

玛雅人为何创造了辉煌的文明

导言:玛雅人时期是古印第安文明的高峰,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前,美洲自玛雅人神秘失踪后,再也没有达到那时的文明程度。这让诸多科学家迷惑不解,看法也各不相同。是什么原因让美洲文明的链条断裂了呢?玛雅古城的发现者斯蒂芬斯说:“每一个终点就是一个起点,当玛雅人神秘消失的时候,这个奇特的文明就注定要在后世人的心中刻下烙印。”

对玛雅了解得越多,我们越是迷醉于它那些与我们的文化传统判若鸿沟的文明要素——玛雅人的科学知识、技术水平、宗教思想、宇宙观、艺术创造等等方面,都达到了现代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而且自成体系,圆满无缺。

玛雅文明遗址玛雅地区包括今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恰帕斯和塔帕斯科两洲的大部分地区、今伯利兹、今危地马拉大部分地区、今萨尔瓦多和今洪都拉斯西部地区。这一区域总面积达32.4万平方千米。根据自然地理特征和文化发展状况,这一区域从南到北分为三个地区,太平洋沿岸平原和山麓地带、高原(分为南部高原和北部高原)和低地(分为南部低地、中部低地和北部低地)。

玛雅人归属于蒙古利亚人种。公元前2000年前后,他们的祖先先后在玛雅地区的海边、高原谷地和平原低地定居,繁衍生息,从今墨西哥地区引种玉米及其他作物,从事农耕活动。根据摩尔根、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揭示的民族形成历史发展过程,从部落到部落联盟,公元前1000年前后形成为一支民族,出现了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公元前1000年前后,玛雅文明开始进入发展的历史过程。其历史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早期阶段(约前1000-公元250年)、中期阶段(250-1200年)和晚期阶段(1200-1500年),也有人把玛雅文明的三个发展阶段分别称为前古典期、古典期和后古典期。

玛雅文明早期阶段同时兴起于太平洋沿岸、高原地带和中部低地。生产不断发展,物资日益丰富,出现了远距离贸易,增加了与外部的接触,同时密切了内部联系。各地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文化特色。太平洋沿岸和高原的文化集中反映在大型石碑上。石碑上雕刻着历朝历代统治者的形象、在位时间和一些用象形文字说明的历史事件,主要文明发展中心是伊萨帕和卡米纳尔胡尤。中部低地的文化特色广泛体现在大型石料建筑物(如金字塔和城市的卫城)、大型石铺广场和堤道上,主要文明中心是纳克贝和埃尔米拉多尔。

中期阶段,太平洋沿岸和高原地带文明发展中断,中部低地文明转移到了蒂卡尔、帕伦克、博南帕克和南部低地的科潘等地。这些中心的文化成就不仅反映在建筑、雕刻、绘画等文化艺术上,而且反映在政治制度上。城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至高无上,一统天下,君主统治体制得以强化。

玛雅文明遗址晚期阶段,北部低地和南部高原兴起了新的发展中心。1200年左右,玛雅潘城邦兴盛,征服了9世纪以来一直称雄北部低地的奇琴·伊扎城邦,其自身得已蓬勃发展。15世纪中叶,乌斯马尔城邦摧毁玛雅潘城邦,称霸北部低地。14世纪,南部高原兴起三个城邦国家:基切(以乌塔特兰为中心)、卡克奇克尔(以伊西姆切为中心)和楚图伊尔(以阿蒂特兰湖南岸地区为中心)。这些城邦国家革新了政治制度,实行议事会集体统治。它们长期不和,相互争战。16世纪,整个玛雅地区被入侵的西班牙人占领,玛雅古文明的发展进程随之中断。

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们对中美洲这个悠久灿烂的玛雅文明的了解还依然是极为有限的。尽管各门学科的专家们已经把数万座金字塔记录在案,已经发现了100多个城市遗址,但是,对于根植于几十万平方千米广袤土地上的神秘的玛雅文化来说,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辉煌、瑰丽的玛雅有太多的未解之谜在等待后人们去破解。

她诞生于美洲大陆的热带丛林,在这片不宜耕作的密林中,玛雅人在既没有金属工具,也没有牵引动物,而仅仅采用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的情况下,创造出了如此灿烂的文明,令人费解。他们留下的高耸的金字塔神庙、庄严的宫殿和天文观象台,以及雕刻精美、含义深邃的纪念性石碑和建筑装饰雕刻,令人慨叹!

玛雅人具有其他印第安民族所望尘莫及的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创造了精确的数学体系(采用20进位法和18进位法)和天文历法系统,以及至今仍有待我们去破译的象形文字系统。他们创造的文化成就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差之大,令人无法想象。

与她奇迹般地崛起和发展一样,她的衰亡和消失也同样充满了神秘色彩。公元800年左右,玛雅文明开始衰落,此后,文字失传,现今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古代玛雅人的后代在文化方面已经退化到新石器时代人的水平,对他们的伟大祖先创造的文化一无所知。古代玛雅文明已成为一段湮没的历史,令人充满疑惑。

在最终破译玛雅之谜之前,它的浪漫与神奇还将陪伴着我们。而等到真正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之时,玛雅文化可能向人们展示更加耀眼夺目、惊心动魄的智慧光芒!

德国学者西拉姆曾说:人类假如想要看到自己的渺小,无需仰望繁星闪烁的苍穹,只要看一看在我们之前就存在过、繁荣过、而且已经灭亡了的古代文化就足够了。

玛雅人的精确历法

导言:事实表明,在同一时代的人中,玛雅人的历法是最科学、最精确的,而且其延伸性已经到了今人匪夷所思的程度,因此启发了今人的无限想象。玛雅人是农业民族,有精密的历法本不奇怪;奇怪的是他们如何达到了那样的高度。考古学家们说,玛雅历法是实际上最为精确的,它的精确程度已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以至于有人怀疑这是来自于外星球的历法。

玛雅人有一套复杂的方法用来记录重要事件的日期,它是以三种不同的计时法——太阳历、太阴历和卓尔金历——为基础。以太阳历来说,他们精确地计算出太阳年的长度,即一年为365.2420日,现代人测算为365.2422天,误差仅0.0002天,就是说5000年的误差才仅仅一天。这是16世纪的欧洲殖民主义者所望尘莫及的。因为那时的欧洲,普遍使用的还是粗糙得多的恺撒历。不仅如此,玛雅人还制定了太阴历,并找出了纠正太阳历和太阴历积累误差的方法。

玛雅文明遗址所谓的太阴历,也叫做金星历,就是指金星环绕太阳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玛雅人费了384年的观察期,算出584天的金星历年(他们发觉金星在八个地球年中恰恰走了五圈,然后再重复循环,便用五除八个地球年的天数——2920,得出584天),而今日计算则为583.92天,误差率每天不到12秒,每月只有6分钟。当时绝对没有沙漏等计时仪,也没有任何天文望远镜或光学仪器,竟然能准确无比地计算出金星历来,实在是件不可思议之事。

除此之外,玛雅人还有一个令我们毛骨悚然的历法,那就是卓尔金历。现在我们知道,太阳历是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太阴历是金星绕太阳运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但在太阳系中,人们并没有发现适用卓尔金历的行星。玛雅人究竟是为哪颗星球“量身定做”了“卓尔金历”?

在尤卡坦半岛,卓尔金的意思是“日子的计数”,它把一年看成是260天的循环周期。这显然无法用自然现象解释:雨季的长度、太阳运行高度角的周期、人类的怀孕期等等都不是260天。这个周期看来是人为的,是两个亚循环周期20和13的排列结果,而20和13在整个中美洲都具有仪式上的和象征上的重要意义。卓尔金历的260天不分月,顺序用20个专名,分别是伊克(1k)、阿克巴尔(Akbal)、坎(Kan)、契克山(Chicshan)、克伊米(Cimi)、马尼克(Manik)、拉马特(Lamat)、木卢克(Muluc)、喔克(Oc)、契乌恩(Chuen)、埃伯(Eb)、本(Ben)、伊希(1x)、门(Men)、克伊伯(Cib)、卡班(Caban)、埃兹纳伯(正tznab)、夸阿克(Cauac),阿华乌(Ahau)、伊米希(1mix)。用1至13顺序与这20个专名互相循环匹配,完成一次循环正好是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