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的智慧(全集)
3516600000102

第102章 摒弃心浮气躁的缺点——浚恒,贞凶,无攸利

【原典】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

《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易经·恒》

【释义】

《恒》卦初六爻说:掘进不停,占卜有凶险,没有什么好处。

《象辞》说:掘进不停之所以有凶险,是因为冒险求深,必遭崩塌之祸。

做人也要注意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如果深求恒久之道,想一蹴而就,结果只能是欲速则不达,只会有凶险而无益处。

《吕氏春秋》说:“圣人之行事,似缓而急,似迟而速,以待时。”意思是说圣人在时机不成熟时,就等待时机。从外表看似乎是缓慢和迟延的,而实际上是最快的。因为时机未到,随意的妄行,势必吃亏上当,延缓事业的进程,这就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事典】

故事一:吴炳新盲目扩张致恶果

1994年8月,三株公司总裁吴炳新提出公司的经营目标是:“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第二年保三争五,第三年保九争十六。”可是1995年之后,三株公司的目标却突然放大了上百倍,在《人民日报》上刊出的“五年规划”中,吴炳新提出的目标是1995年达到16亿~20亿,发展速度是1600%~2000%;1996年增长速度回落到400%,达到100亿元;1997年回落到200%,实现300亿元;1998年回落到100%,实现600亿;1999年增长速度达到50%,实现900亿元。正是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三株公司从机构组织到人员的使用上都极度的膨胀起来。

三株公司在鼎盛时期,在全国所有的大中城市注册了600多个子公司,在县、乡(镇)设立了2000多个办事处,各级营销人员总数超过15万人。吴炳新曾豪言:除了邮政网以外,在国内没有比我的网再大的了。仅1997年上半年就兼并了20多家制药厂。与此同时,管理队伍也出现了超常的膨胀。短短四年内,母公司、子公司的管理人员扩大了100多倍。

然而,这样的“巨人”没能支撑多久便垮台了,在“巨人”倒下之后,史玉柱曾经在总结经验时说:最大的失误就在于失去了对风险的控制。而吴炳新则对史玉柱说:“天底下黄金遍地,一个人哪能全得?因此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贪念啊。”

史玉柱和吴炳新的经验总结,无非是说做事情要有控制,要经得起诱惑。无论是人还是企业,往往都会倒在最为辉煌的时候,所以结果也更令人惋惜。

故事二:郭广昌把握平衡的节奏

复星集团的老总郭广昌曾经说过:“快与慢不是外界评判出来的,标准在于自身对平衡感的把握。”节奏和平衡是郭广昌谈话中最频繁提及的两个词汇。

郭广昌非常热衷于自行车运动,在大学里他的两件“成名之作”都和自行车密切相连:第一件是在1987年暑期,他一个人不声不响地骑自行车沿大运河考察到了北京;第二件是在1988年的暑假,他组织十几个同学搞了个“黄金海岸3000里”的活动,骑车沿海进行考察,一直骑到海南。

“经营企业和骑自行车的道理很相似,自行车比赛有两种,一种是比快,一种是比慢。速度快了有危险,速度慢了也会摔跤。所以不能太快,但是那种认为越慢风险越小的观点也是片面的。”

既然速度不会被放弃,不同的只是侧重的方面。2004年,复星集团总裁郭广昌就提到:“除了四大主业之外,我们选择淡出。根据上半年的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的情况,调整自身的发展节奏,以使集团发展得更加平衡。”郭广昌还说复星将会更加看重对主业的发展,对进入新的行业会更加的谨慎和敏感。

故事三:拿破仑讲求循序渐进

小时候的拿破仑就在他居住的小岛上做起了“将军梦”。他每天拿把大尺子,在岛上量来量去,嘴里还念叨着:“在哪里布阵,在哪里冲锋”,自己忙得不亦乐乎。

他还把小伙伴组织起来,扮成红、蓝两军进行对战,他“亲自”制定“作战方案”和指挥“作战”。后来表现出的军事才能,和这样的“训练”有密切的关系。从士兵到将军,拿破仑的成功鼓舞了许多平民出身的青年人。

做人切不可心浮气躁,要能够从小事做起,逐步做大。乐于做“小人物”,愿意做“小事情”。不管是小人物、小事情、小产品、小生意、小项目、小收获,只要用心去做。积少成多、循序渐进,都可能把事情做大,才会在不经意间与成功“不期而遇”。

故事四:丘吉尔的耐心和定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和德国独裁者希特勒举行会面,两人在花园中边走边谈。来到一个水池边,丘吉尔突然提议两个人来打赌,看谁能不用钓具先将水池中的鱼捉起来。

希特勒心想这还不容易!马上拔出手枪朝池中的鱼射了几枪,可惜一发都没有击中。希特勒只好无奈地说:“我放弃了,看你的吧!”

丘吉尔不慌不忙地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小汤匙,把鱼池中的水一匙一匙地舀到水池外面。

希特勒大喊道:“这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捉到鱼啊?”

丘吉尔笑着回答说:“这个方法虽然慢了一点,但最后的胜利必然是属于我的。”

有希望的时候,人就会有耐心。而当绝望的时候,耐心也会失去。人的运气由坏变好的转折点也仅仅是把绝望一点点的再变为希望,把无奈变为有耐心。乌云过后是蓝天,不管乌云挡住视线有多长的时间,只要你相信有蓝天在,就总会有云开日出的时候。

【易经心解】

我们在做事情时要掌握好速度的问题,做事并非越快越好。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都证明了这一点,这就要把握好节奏和平衡的“度”。

比如开车,当汽车以平稳的速度行驶的时候,它会完全在我们的控制之中,是平稳和安全的。但是当速度提高了以后,虽然看上去短时间内效率提高了,但是出事故的概率也会随之被提高。

比如经营企业,业务发展速度比较快,相对的企业管理和控制能力提高的速度就要加快,因为它是一个知识、经验、人才,以及文化逐渐积累的过程。而当业务发展的速度过快的时候,管理如果跟不上,就会出现管理失控的局面,企业就会出现大的漏洞。

所以从长远来看,高速度不一定能带来高效率,结果很可能是“欲速则不达”。实践证明,真正的高效率是长期保持住一种稳定、合理的速度。就好像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没有节奏的音乐是一堆破烂的音符。做事情也要处理好速度与安全的关系,做到张弛有度才能避免失败。

俗语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毛泽东也曾有一副对联:“苟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莫过一日暴,十日寒。”认准一个目标,只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终究会有所成就,事实也的确如此,恒心是达到目的地的最近通道,只要我们不断地努力,一定会迎来胜利的曙光,这样所获得的幸福才能长久的处在“保鲜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