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上六,系用徽缰,于丛棘,三岁不得,凶。
《象》曰:上六失道,凶三岁也。
——《易经·坎》
【释义】
《坎》卦上六爻说:拘系罪人用拧成的绳索,投入牢狱,很多年仍不得免,凶。“三”在此是虚指,“三岁不得,凶”指多年都不能实现一个愿望,这其中定有缘由,会带来损失。
《象传》说:上六爻失去出险之道,孤立无援,凶险将会持续很多年。
上六爻的要义有两点:一是要抓住当前,做事不可拖延太久,不然轻则生变,重则有灾;二是要让事情为人服务,不要让人为事所累。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不要把今天的事推到明天去做。”我们做任何的事情都必须有预设的大概期限,绝不能把事情无限期地拖延下去。要知道,任何的事情拖久了都会发生变化,甚至是导致失败。
人生处世,就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而时刻准备着,绝不可拖延任何的时机。这样你才能在人生中获取更多的主动权。做事也要有当断则断、从不拖延作风,还要有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的策略,两者完美的结合才是成大事者的选择。
【事典】
故事一:班超当机立断
公元73年,东汉班超出使西域到了鄯善国,鄯善王对十分礼遇对,但不久态度就发生了变化。班超对属下人说:“鄯善招待我们的态度有所改变,这一定是匈奴派使者来的缘故,所以鄯善王犹豫不决。如果让鄯善俘虏了我们,送给匈奴的话,我们很可能就会葬身在豺狼的口腹之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唯一的办法就是借着夜色,火攻匈奴的使者,不让他们知道我们有多少人,他们一定会惊慌失措。匈奴使者一旦被灭,鄯善自然被吓破胆,大功也就告成了。”
于是班超率领属下,奔向匈奴使者的营地,当晚恰好刮起了大风。班超便下令十个人带鼓,藏身在匈奴使者房舍的后头。约定看到信号然后击鼓、叫喊。匈奴使者的营地大乱,班超杀了三人,属下则杀了匈奴使者及其手下三十余人,其他的也都被火烧死。
第二天,班超面见鄯善王,拿匈奴使者的首级给他看,鄯善国王惊恐非常,愿意和汉朝建立良好的关系,于是交出王子作为人质,以表忠心。
这是古代军事斗争中当机立断而大功告成的例子。在现代变化纷繁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活动中,也会有情势危急的情况出现,此刻更应该做到果敢决断。优柔寡断,决心难下,只能是因痛失良机而遗憾终生。
故事二:项羽的优柔寡断
秦朝末年,刘邦攻进关中,占领了咸阳。但是没想到项羽很快也出现在关中,当他听说项羽准备来攻打自己时,十分的震惊。从目前的状态来看,刘邦不可能打败项羽的军队,于是就请项羽的叔父项伯居中进行调解,并约好亲自去项羽处谈判。
在鸿门宴上,范增屡次使眼色示意项羽杀沛公,又举所佩带的玉做杀状来暗示项羽,连做三次,但项羽始终默然,毫无反应。范增看情形不对,便起身来到外面对项庄说:“项王为人心肠太软,不忍亲自下手。你进帐去,借向沛公敬酒、舞剑之机刺杀他。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你们都将会被诛灭九族。”
项庄于是入帐向刘邦敬酒。敬完酒便对项羽请示说:“君主和沛公饮酒,军中没有什么可供娱乐,请准卑将表演剑舞,用以娱乐嘉宾。”
项羽说:“好!”项庄于是拔剑起舞,项伯看出了项庄的用意,也拔剑起舞。在二人舞剑的时候,项伯不断用身体掩护沛公,项庄才没有机会刺杀沛公。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有勇无谋,鸿门宴上坐失良机,让刘邦逃脱。结果,刘邦有机会壮大自己的力量,迫使项羽在乌江边自刎而亡,从而顺利地建立起西汉政权。
古人常说的两句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和“快刀斩乱麻”,讲的都是决策的问题。在重大的局势面前,决策须慎重,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当三思而后行,在时间紧迫之际应有当机立断的魄力,“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故事三:袁绍多疑失良机
曹操东征刘备时,人们的意见不一,担心出师后袁绍会从后方袭来,使得曹军进不能战,退又失去了依据的地盘。曹操说:“袁绍生性迟钝而又多疑,不会迅速来袭击我们的。而刘备是新起的势力,人心还未完全的归附于他,我们如果抓紧时间快速的攻打他,他必败无疑。这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绝不可丢失时机。”于是,决心出师东征刘备。
而袁绍手下的谋士田丰果然劝袁绍说:“老虎正在捕鹿,熊进入了虎窝而扑虎子。老虎进不得鹿,退又得不到虎子。现在曹操征伐刘备,后方必定空虚。将军拥军百万,骑兵千群,可以率军直取许昌,捣毁曹操的老窝。战场变化在须臾之间,战鼓一响,胜利在望,曹操听到我们攻下了许昌,必然会丢掉刘备而返回许昌。我们占据了城内,刘备在外面攻打,反贼曹操的脑袋一定会悬挂在将军的旗杆上啊。如果失去了这个机会,待曹操归国之后,休养生息,积存粮食,招揽人才,就将会是另一种情况了。”
可袁绍不听谏言,以儿子有病推辞起兵之事。田丰用拐杖敲着地叹息道:“遇到这样好的机会,却因为婴儿的缘故而失去了,可惜呀可惜!”
曹操的预见力和判断力都远胜于袁绍,这是二人在战争中成败得失不同的根本原因。“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在,又或是将来,这一真理永远都不会改变。
故事四:鲁迅“要赶快做”的座右铭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他第一次使用了“鲁迅”这个笔名。当好友问及“鲁迅”二字有什么讲究时,鲁迅回答说:用这个名字的原因是取愚鲁而迅速之意。他认为自己比较笨拙,无论在对学问或是做事情上,效率都赶不上天分较好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更加的勤勉,做事迅速,才能在一定时间内达到和别人一样的效果。
鲁迅的写作经验就是“马上”。鲁迅在《马上日记》中写道:“……然而既然答应了,总得想点法;想来想去,觉得感想倒偶尔也有一点的,干时接着一懒,便搁下了,忘掉了。如果马上写出,恐怕倒也是杂感一类的东西,于是乎我就决计:一想到,就马上写下来,马上寄出去,算作是我的画到簿。”
他在逝世前的一个月,写了一篇叫《死》的文章,说在生命里产生了“为先前所没有的”,对一切事情“要赶快做”的想法,“因为在不知不觉中,记得了自己的年龄”。鲁迅带给我们的经验可贵,就贵在“马上”和“要赶快做”上。
做事喜欢拖延是一种很坏的习惯。对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拖延具有巨大的破坏性,也是最危险的恶习,它能使人们丧失了进取心。一旦开始做事拖延,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坏习惯。所以我们要积极地行动起来,做事果断,摆脱懒惰与拖延的恶习。
【易经心解】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出这样的话:“我要再等等看,情况也许会好转起来的。”能说出这种话的人,就表明他已经陷入惰性之中。而对于这些人来讲,似乎已经成为了他们习以为常的工作方式。他们总是“明日复明日”,因而生命也就在碌碌无为中虚度了。
如果做事习惯拖延,那你就绝不是一位优秀的人。如果一个人存心来拖延、去逃避,那么他就能找出成千上万种的理由来辩解事情为什么无法完成。如果你发现自己也经常因为没做完某些事而制造借口,或是想出千百个理由来辩解的话,你就要警醒了:现在正是面对现实,动手去做事的时候了。
我们要把握住当前,做到“今日事,今日毕”。现在做就意味着成功,将来再做很可能就意味着失败。我们在做任何的事情时,都必须要有个明确的时间计划安排,更要珍惜分分秒秒的光阴,心中要秉着“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态度。如果做事总是拖拖拉拉,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注定了结果是失败的。克服顾虑的方法之一就是马上去做!行动可以影响到你生活的各个方面。它能帮助你抓住宝贵的时机,帮助你去完成那些不想做而又必须要做的事情。而这些时机一旦失去后,就绝不会再回来。
在每个人的生命长河中,最宝贵的就是“现在”,抓住了“现在”,就等于抓住了时间,做事情才可能取到成功。事情拖久了可能会发生变故,甚至还会有灾难。所以我们需要想尽一切办法不去拖延,要在积极的想法一出现在脑海中时就马上的采取行动,让惰性没有乘虚而入的可能。
行动不一定能带来满意的效果,但不采取行动就绝无结果可言。因此,如果你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先从开始行动做起,当你养成了“现在就动手做”的好习惯时,你也就掌握了人生进取的精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