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帝师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3523500000071

第71章 读书种子 以身殉道 方孝孺(4)

“这事可不能怪我,我是好心好意辅佐他除掉身边的奸臣,我做皇叔的有这个责任,都是为了朱家的江山社稷,谁知道他竟然自焚而死了呢。”方孝孺步步紧逼:“惠帝死了,你应该立他的儿子,辅佐他做皇帝。现在你倒自己做上了皇帝,哪里像什么周公呀。”朱棣觉得自己比谁都强,小皇帝会误国,就继续耐着性子辩解,以免把话说绝了,不好收场:“他的儿子年龄太小,治理国家要靠有经验的成年人才行。”其实,当时太子死了以后,朱元璋一度想立朱棣为太子,只是因为太子已经有五个儿子,大儿子夭折了,二儿子允炆年龄也不小了。所以朱元璋召开群臣会议,朱元璋说:“国家不幸,太子竟然死了。古人说国有年富力强的君王,才可以造福万民,朕打算立燕王为太子,你们以为如何?”学士刘三吾反对道:“皇孙已经成年,而且还是亲生,皇孙继承大统是古今不变的道理。假如立燕王,把秦王、晋王放在什么地方呢?做弟弟的不能排在兄长前面,依臣之见,不如立皇孙。”于是就决定立允炆为皇太孙。今天,朱棣把父亲的话搬出来,说明自己年富力强有资格。方孝孺寸步不让:“为什么不立他的弟弟。”逼得朱棣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了,就有些不耐烦了。但是,他还是把怒火压了又压,搪塞着说道:“这是我们的家事,不劳先生操心。”

把话说到这份上,方孝孺也感到跟朱棣没有什么好讲的,于是就沉默不语。朱棣看到他顽冥不化的样子,很生气,就说:“今天请先生来,是想让你草拟寡人登基的诏书,先生是当世的大儒,还望先生不要推辞。”方孝孺把头一扭,眼睛看着宫殿的外面。看到方孝孺挺倔强的样子,朱棣再也受不了了,作为一国之君,我哪儿跟别人说过那么多好话呀。于是就命令左右把笔给方孝孺,说:“这次起草诏书,非先生不可。”意思是说,今天你想写也得写,不想写也得写。倔强的方孝孺没有理睬朱棣,拿过笔来,满怀怒火,奋笔疾书“燕贼篡位”四个大字,然后猛地把笔掷在地上,并冷冷地对朱棣说:“万世之后,你也逃脱不了这四个字!”这下子可真地惹恼了朱棣。他一忍再忍的怒火终于爆发了,早就把军师嘱咐的话抛在脑后了。心中暗想:什么读书的种子,简直是顽冥不化的种子,气死人的种子。于是把脸一沉,冷冷地说道:“难道你就不怕死吗?”方孝孺冷笑一声:“我自从被捕以后,就没有打算活着。杀刮存留,悉听尊便。”

真是应了那句话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朱棣一时还真没有办法了,他其实只是想逼方孝孺就范,心想:你不怕死,你的家里人也不怕死吗?你的亲戚不怕死吗?于是又说:“难道你不怕灭九族吗?”方孝孺此时气愤已极,把头一昂:“便是十族,又能把我怎么样?”

接着又大骂朱棣是“逆贼”。朱棣此时把心一横,命人割他的嘴,方孝孺越骂越激烈,满嘴喷血,还痛骂不已。

朱棣看制服不了他,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厉声说道:“我哪能让你那么容易就去死,我要灭你的十族!”

于是,中国历史上的惨剧发生了。

朱棣命人用刀割开方孝孺的嘴一直割到两耳处,恶狠狠地说:“看你的嘴还硬不硬。”然后命人把他投进死囚牢。接着,开始大肆杀戮他们所谓的“奸党”并且施以酷刑。

审讯兵部尚书铁铉的时候,铁铉宁死不屈,不停地大骂。朱棣命人割了他的耳朵和鼻子,又割下肉来烧了,塞到铁铉的嘴里让他吃,还问他:“这肉味道怎么样,香不香啊?”铁铉咬着牙说:“逆贼,忠臣孝子的肉为什么不香!”铁铉至死骂个不停。审讯礼部尚书陈迪的时候,朱棣派人把他的儿子捉来杀掉,并且把鼻子、舌头割下来,塞给陈迪吃。陈迪边唾边骂,最后被凌迟处死,宗族被发配边疆的一百八十多人。刑部尚书暴昭被拔去了牙齿,然后把手脚斩断,还是骂个不停,最后被割断了脖子,绝气身亡。户部侍郎卓敬也是至死不屈,被灭三族。所有的被列为奸党的大臣就这样被残酷地迫害致死,至于被流放、被发配充军的更是不计其数。

为了不让方孝孺这么痛快地死去,朱棣决定最后处死他。让他经受一下丧失亲属的悲痛。朱棣下令搜捕方孝孺的亲属,每捕到一个,就让他看看,然后当着他的面,捆绑杀戮。方孝孺的妻子郑氏和两个儿子,知道在劫难逃,都事先上吊死了;两个女儿投了秦淮河;他的门生卢原质、郑公智、林家猷都因是方孝孺的学生而被杀,以凑足十族之数。方孝孺绝非冷漠无情的人,据说当他的弟弟方孝友被捆绑带到他的面前时,方孝孺泪如雨下,哭着向自己的兄弟说道:“兄弟呀,愚兄对不住你呀,今生今世我没有能给你什么帮助,反而拖累你,让你因我而死,愚兄每想到此事,便心如刀割。我的妻儿有什么罪,让他们也因我而死。我死没有什么,连累了你们,你不会怪我吧。”方孝友从容镇定,安慰他的兄长:“我知道你的个性,一个人为了自己的信念,什么都可以舍弃,我们理解你,兄长不必悲伤,人生天地之间,早晚必有一死。”然后又随口吟诵了一首诗安慰兄长:

阿兄何必泪潸潸,

取义成仁在此间。

华表柱头千载后,

旅魂依旧回家山。

在这次杀戮中,方孝孺的亲戚、门生,被处死的一共八百七十三人,被流放的或者发配边疆的数不胜数。

就连他们的后代也遭了殃,有的世代为奴,有的世代在边疆。

朱棣把他的亲族杀了以后,最后把方孝孺绑赴法场。

行刑的那一天,观看的人山人海,人们都为这位以身殉道的大儒愤愤不平,为他的死而悲伤。虽然围观的人很多,却很安静。但见方孝孺满脸血污,头发凌乱,在微风中飘动,好像在为死难的亲人招魂。自己的十族被朱棣所灭,该死的人都已经死了。方孝孺反而平静了不少,唯一遗憾的是没能为国锄奸。想到这里,仰天长叹,做了一首绝命词:

倔强的方孝孺没有理睬朱棣,拿过笔来,满怀怒火,奋笔疾书“燕贼篡位”;四个大字,然后猛地把笔掷在地上。

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

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

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

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

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

做完之后,随即被乱刀砍死。时年四十六岁。

其门人德庆侯廖永忠的孙子廖镛和弟弟廖铭,感慨方孝孺一家死得惨烈,就收拾了他的遗骸,葬于南京聚宝门外山上(今雨花台西侧山麓),死于宁海县城的方氏族人由义士收残骸投入井中,后称“义井”。他的著作当时被禁止流传,门人王徐暗辑为《缑城集》密藏,后文禁松弛以后,有《逊志斋集》、《秋崖集》在世间流传。

方孝孺的死,在朝野上下引起很大的震动。人们都为方孝孺不平,仁宗即位以后,就下诏以平民的身份对待方孝孺的后人,诏书上说:“惠帝的各位大臣,已经受到大量的杀戮。他们的先辈是官的,应该宽仁地对待,还给他们田地;发配到边疆的,留一人在边疆,其余的放还。”万历十三年三月,释放因为方孝孺案受牵连的人的后代,包括浙江、江西、福建、四川、广东各地共一千三百多人。

因方孝孺对汉中教育多有贡献,所以汉中人对他非常崇敬,在当地名宦祠中设位祭祀。到明万历初年,在文庙、学署的东面建专祠祭祀。康熙二十年郡守李仲颗重修。后来年久失修,乾隆四十五年,知县郭嵩重修。

以表示对方孝孺的怀念之情。方孝孺的祠堂经历明、清、民国,直到汉中解放后依然存在,20世纪50年代被拆毁。

据老人们回忆,方公祠有两幅楹联,一幅是:

做事效周公,试问成王安在;

殚忠侔卓敬,不负太祖相知。

另一幅是:

在当时称为正学先生,如公不愧;

问今世犹有读书种子,是谁之功。

方孝孺,作为一代大儒,在理学发展的历史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他为汉中的教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他坚贞的品格和他宁死不屈的人格精神至今令我们敬仰。诛灭十族,千古奇冤。朱棣的暴戾行为令人发指,永远逃不脱历史的舆论的制裁。但是方孝孺受时代的局限,有愚忠的思想。他的那一套修身治国理念,也有封建的糟粕。方孝孺不仅对教育多有贡献,在其他方面,如哲学史、文化史,他都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他那宁死不屈的精神,是我们人格精神的宝贵财富。我们还是用古人的一首诗作为结束吧:

瞻仰仪型感慨深,

勿看白日惨秋阴。

祠荒残碣苔重合,

木落空斋鸟自鸣。

仗节一身甘赤族。

褒忠千古见丹心。

西风遮莫吹双泪,

怕染缑城血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