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目 此法可以增强眼珠光泽和灵敏性,能祛除内障外翳,纠正近视和远视。具体做法:早晨醒后,先闭目,眼球先顺时针方向,再逆时针方向,各旋转10次;然后睁目坐定,用眼睛依次看左右,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反复四五次;晚上睡觉前,先睁目运目,后闭目运目各10次。
2.远眺 用眼睛眺望远处景物,以调节眼球功能,避免眼球变形而导致视力减退。在清晨,休息或夜间,有选择地望远山、树木、草原、蓝天、白云、明月、星空等。注意不宜长时间专注一处,否则反而有害。《备急千金要方·七窍病》把“极目远视”同“夜读细书,月下看书”以及“久处烟火,泣泪过多”等,并列为“伤明之本”。
二、按摩健目
按摩是古人保养眼睛的一项重要措施。现介绍如下几种方法。
1.熨目《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上》说:“摩手熨目”,“即用两手侧立摩掌如火,开目运睛数遍”。其作法是:双手掌面摩擦至热,在睁目时,两手掌分别按在两目上,使其热气煦熨两目珠,稍冷再摩再熨,如此反复3~5遍,每天可做数次,有温通阳气、明目提神作用。
2.捏眦 即闭气后用手捏按两目之四角,直至微感闷气时即可换气结束,连续作3~5遍,每日可做多次。《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上》指出:“常欲以手按目近鼻之两眦,闭气为之,气通即止,终而复始。常行之,眼能洞见”,说明捏目四眦有提高视力作用。
3.点按穴位 用食指指腹点按丝竹空、鱼腰,或攒竹、四白、太阳穴等,手法由轻到重,以有明显的酸胀感为准,然后再轻揉抚摩几次。《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上》说:“常以两手按眉后小穴中,二九(即十八次),一年可夜书。”此法有健目明目,洽疗目疾的作用。
4.捏耳穴 每晚临睡前,端坐床上或仰卧,用双手拇、食指指腹按耳垂中心的眼穴,用力适中,以稍有痛感为宜。此法能调整经气,养肝明目。
5.抹眼睑 睡前平卧,微闭双眼,用两中指指腹分别横置于两眼上眼睑,无名指分别横置于下眼睑,由内向外轻抹至眼角处20次,再由内向外轻揉眼睑20次。此法可健目明目,防止眼周皱纹。
6.揉太阳 用两拇指分别按放在太阳穴上,顺时针揉按30次,然后再逆时针按30次,每晚1次。此法能活血理气明目,对头痛、眩晕有防治作用。
7.推颈项 以两手四指并拢,中指置于脑后风池穴上,反复揉按,局部产生酸胀感后,四指指腹由上而下,分别沿脊柱两侧推至肩部,为1次,共30次,每晚1次。此法舒筋通络,行气活血,对远视、近视、两眼发花、干涩等有防治作用。
在古代眼保健的基础上,近代创造了不少新的眼保健法,如“眼保健操”,对青少年的视力保健,预防眼睛疾病,有积极意义。
三、闭目养神
历代养生家都主张“目不久视”“目不妄视”,因为久视、妄视耗血伤神。故《素问》言:“久视伤血”,《养生四要》指出:“目者,神之舍也,目宜常瞑,瞑则不昏”。目之神应内守,才有益于形神协调。《老子》云:“五色乱目,使目不明。”因此,《类经》强调:“心欲求静,必先制眼,抑之于眼,使归于心,则心静而神亦静矣”,说明养目和养神是密切相关的。在日常生活或工作、学习中,看书、写作、看电视等时间不宜过久,当视力出现疲劳时,可排除杂念,全身自然放松,闭目静坐3~5分钟;或每天定时做几次闭目静养。此法有消除视力疲劳、调节情志的作用,也是医治目疾的有效辅助方法。
此外,随时注意眼睛的保护,不要在光线昏暗处或强光下看书读报,不可在卧床和乘车时读书。在夏季烈日下或冬季在雪地中长时间行走时,宜戴深色眼镜,以保护眼睛。
四、饮食健目
饮食保健对增强视力是至关重要的。一般而言,多吃蔬菜、水果、胡萝卜、动物的肝脏等,对视力有一定保护作用,切忌贪食膏粱厚味及辛辣大热之品。同时,还可配合食疗方法,以养肝明目。如草决明、菊花粥等。
五、药物健目
中药健目分外用和内服两类,具体方法很多,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运用。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石斛夜光丸等,亦可选择应用。
第五节 耳的保健
耳为肾之窍,通于脑,是人体的听觉器官。耳的功能与五脏皆有关系,而与肾的关系尤为密切。故《河间六书》谓:“肾热者,……必身瘦而耳焦也”,“肾水过少,不能润泽,故黑干焦枯也”。同时,耳之功能受心神的主宰和调节,耳的听觉能力能够反映出心、肾、脑等脏腑的功能。因为“耳通天气”,是人体接受外界音响刺激的重要途径,外界环境因素对耳的影响很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的高度发展,导致听力下降和耳聋的原因越来越多,噪音污染、环境污染和药物的副作用等都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听力。先天性耳聋、噪音性耳聋、中毒性耳聋、外伤性耳聋、感染性耳聋、老年性耳聋等都较常见,而且治疗起来也很棘手。另外,耳的外形不仅与肾关系密切,而且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禀赋强弱。一般而言,耳郭宽大厚实,润泽红润,耳垂肥厚垂者,多健康而长寿;耳郭瘦小晦暗而薄,耳垂小和不能下垂者多病夭。由于耳与十二经脉联系紧密,又是整个人体的投影,是人体与外界信息传递交换的窗口,因此,可根据耳廓的变化对全身疾病进行诊断,又可通过刺激耳穴防治全身疾病。
一、一般保健
1.耳勿极听
极听有主动和被动之分。前者是指长时间专心致志运用听力去分辨那些微弱、断续不清的音响;后者为震耳欲聋的声响超过了耳膜的负荷能力。《淮南子·精神训》谓“五声哗耳,使耳不聪”,《老子》说“五音令人耳聋”,极听损伤人的精、气、神,从而影响耳的功能。特别是长期在噪声环境中,对听力会产生缓慢性、进行性损伤,久而久之,可发生听力下降或耳聋。因此,在有噪音环境中工作和学习应做好必要的保护性措施,如控制噪声源,做好个人防护等。孕妇和婴幼儿尤应注意避免噪音的影响。
2.切忌挖耳
俗话说:“耳不掏不聋。”挖耳是很不好的习惯,容易伤及鼓膜,引起耳膜穿孔;还可能将脏东西带进耳内;引起化脓性感染,轻则出现耳道疖肿,重则引起化脓性中耳炎等。如果耳朵进水,不要用布、棉等擦试,应以吹风机吹干。若耳垢塞耳,可先滴几滴医用酒精,然后用吹风机吹干,不要掏耳。若有昆虫入耳,千万不要用硬物探取,最好的办法是用双氧水滴入耳内,每次3~5滴,断续增滴,直到虫出为止。一般活虫会自行退出,死虫会漂露可见,然后轻轻用镊子夹出,不要伤及耳道皮肤。虫取出后,可用吹风机将耳内水吹干即可。必要时去医院就诊。
二、按摩健耳
按摩保健是健耳的一个重要方法。摩耳功法可分如下几步。
1.按摩耳根 用两手食指按摩两耳根前后各15次。
2.按抑耳轮 以两手按抑耳轮,一上一下按摩15次。
3.摇拉两耳 以两手拇、食二指摇拉两耳廓各15次,但拉时不要太用力。
4.弹击两耳 以两手中指弹击两耳15次。
5.鸣天鼓 以两手掌捂住两耳孔,五指置于脑后,用两手中间的三指轻轻叩击后脑部24次,然后两手掌连续开合10次。此法使耳道鼓气,以使耳膜震动,称之为“鸣天鼓”。
耳部按摩可增强耳部气血流通,润泽外耳肤色,抗耳膜老化,预防冻耳,防治耳病。
三、防止药物过敏
据临床报道,因使用药物不当而引起耳聋占有相当的比例,特别是耳毒性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托布霉素、万古霉素、多粘霉素等。此外,还有柳酸盐类药、氯霉素、奎宁、氯奎,以及治疗肿瘤的化疗药物,如氮芥、长春碱类等都有一定的耳毒作用。目前,已发现的耳毒性药物已达百种之多。如这类药物使用不当,会损伤内耳听器,产生听力下降、耳鸣、眩晕、口唇发麻等症状,甚至引起耳聋。因此,临床应严格控制耳毒性药物的使用,注意严格遵守用药禁忌,避免引起听觉损伤而造成耳聋。
此外,平时也要注意对耳的保护,例如,纠正不良习惯,不要经常清洗耳朵,以免将耳朵里的保护层冲掉;飞机下降时可嚼食口香糖,因为咀嚼时的肌肉运动有利于打通耳咽管;游泳时应注意带耳塞。由于肾虚容易影响耳的功能,所以应注意节制房事,适当服食补肾之品,对防治中老年耳鸣、耳聋亦有好处。
第六节 鼻的保健
鼻是呼吸道的门户,助发音,司嗅觉。《内经》指出:“肺气通于鼻”,故鼻为肺系所属。古代医家还认识到鼻为五脏六腑之缩影,能反映五脏六腑的生理状态和病理变化。鼻有“颜面之王”的称谓,鼻的形态与人的容貌也有密切的关系。鼻从生理结构上讲,外与自然界相通,内与很多重要器官相连接。鼻腔上部与颅脑相近,在下鼻道内有鼻泪管与眼睛相通;后鼻孔的鼻咽部与咽喉相接,气管与食管在此分道;中耳与两边耳咽管相连。因此,鼻的很多疾病常影响相邻器官的健康。从鼻的作用来看,鼻是呼吸道的出入口,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之一,又是防止致病微生物、灰尘、脏物等侵入的第一道防线。鼻腔内有鼻毛,又有黏液,故鼻内常有很多细菌、脏物,有时会成为播散细菌的疫源。因此,鼻的保健十分重要,应从多方面着手。
一、“浴鼻”锻炼
鼻与外界直接相通,增强鼻对外界的适应力,才能提高其防御功能。所谓“浴鼻”锻炼就是用冷水浴鼻和冷空气浴鼻。若一年四季坚持不懈锻炼,可有效地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增强鼻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能很好地预防感冒和其他呼吸道疾患。
二、按摩鼻部
1.鼻外按摩 鼻的保健按摩分擦鼻、刮鼻、摩鼻尖三个动作。用两手大拇指的指背中间一节,相互擦热后,摩擦鼻梁两侧24次;用手指刮鼻梁,从上向下10次;分别用两手手指摩擦鼻尖各12次。本法可增强局部气血流通,使鼻部皮肤津润光泽、润肺、预防感冒。
2.鼻内按摩 将拇指和食指分别伸入左右鼻腔内,夹住鼻中隔软骨轻轻向下拉若干次。此法可增加鼻黏膜的抗病能力,预防感冒和鼻炎,又能使鼻腔湿润,保持黏膜的正常。在冬、春季,能有效减轻冷空气对肺部的刺激,增加耐寒能力,还可防治萎缩性鼻炎。
三、气功健鼻
健鼻功出自《内功图说》,分三步进行锻炼。两手拇指擦热,揩擦鼻头36次,然后静心意守,排除杂念。二目注视鼻端,默数呼吸次数3~5分钟;晚上睡觉前,俯卧于床上,暂去枕头,两膝部弯曲使两足心向上,用鼻深吸清气4次,呼气4次,最后恢复正常呼吸。本法可润肺健鼻,预防感冒和鼻病,还有健身强体的作用。
四、药物健鼻
平常鼻腔内要尽量保持适当湿度,若过于干燥易使鼻黏膜破裂而出血。在气候干燥的情况下,可配合药物保健,如在鼻内点一些复方薄荷油,或适量服用维生素A、维生素D等,以保护鼻黏膜。平时注意多食新鲜水果,如西瓜、苹果、橘子、桃子、猕猴桃等;多吃新鲜蔬菜,如西红柿、黄瓜、菜瓜等。此外,鼻部的外形如“红鼻子”(酒渣鼻)对容貌影响极大。为了避免引起“红鼻子”,平时应注意饮食清淡,不饮酒或少饮酒,不要过食辛辣和肥甘厚腻之物。
另外,要养成正确擤鼻涕的习惯,即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子,用力排出鼻涕。不可压住一侧擤鼻涕,这样会使另一侧鼻腔内鼻涕吸入体内。克服挖鼻孔、拔鼻毛或剪鼻毛等不良习惯。鼻毛和鼻黏膜是鼻功能的主要结构,损伤之后,不但伤害鼻腔,还可导致其他疾患。
第七节 四肢、手足保健
四肢、手足是人体运动的重要器官,机体生命力的强盛与否,与四肢、手足的功能强弱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四肢发达,手脚灵活,则人体的生命力旺盛;若四肢羸弱,手足行动迟缓,说明生理机能、生命力低下。故历代养生家都十分重视四肢手足的保健。
一、上肢和手的保健法
人类在劳动、学习、生活和娱乐中,几乎样样事情都离不开上肢和手的功能。在人的感觉器官中,双手与外界直接接触的机会也最多,被污染的机会也最多;手又是手三阴经脉与手三阳经脉交接之处。因此,做好上肢和手的健康保护和卫生保健,对于防病健体是非常重要的。
(一)以动为养
上肢经常运动,就是最好的保健方法。运动的方法比较多,如摇肩转背、左右开弓、托肘摸背、提手摸头等。平常我们所进行的运动保健,大多都须有上肢的运动才能完成。这里介绍一种甩动法:双手轻轻握拳,由前而后,甩动上肢,先向左侧甩动,再向右侧甩动,然后两肢垂于身体两侧甩动,各24次。本法有舒展筋骨关节、流通经络气血、强健上肢的作用,可预防肩、肘、腕关节疾病,还可调节气血,防治高血压。
(二)按摩保健
手部按摩和上臂按摩结合在一起做。
1.擦手 又名干洗手。双手手心相对,合掌互相摩擦搓热,一手掌面紧握另一手背面用力摩擦10~20次。然后换另一手重复。
2.捻指 用右手拇食指指面捻左手五指自指尖至指根,再从指根至指尖为1遍,每指3~5遍。然后换左手拇指捻右手指次序同上。
3.按揉手部穴位 擦手背后用右手拇指指尖掐十指尖(十宣),按揉外劳宫、神门、合谷等穴,然后做握拳动作,一松一紧为1次,做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