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乾陵文化研究(三)
3561100000002

第2章 纪念武则天入葬乾陵1300周年座谈会专家发言纪要(1)

刘向阳、张鑫根据录音整理

赵文润(中国武则天研究会会长、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首先,我代表中国武则天研究会祝贺座谈会的圆满成功。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一生波澜壮阔,辉煌灿烂。从贞观十一年起,她14岁入宫,当了12年的才人,其后当了3年的感业寺尼姑,二次进宫以后,当了2年的昭仪,28年的皇后,6年的执政皇太后,又当了大周女皇15年。她参政执政的时间怎么算,要研究武则天的历史功绩,这个问题必须解决。两《唐书》明确记载,她是永徽六年(655)当上皇后的,唐高宗显庆五年(660)以后,唐高宗因病,委托武则天处理部分政务,从此参与执掌朝政,从公元660年到她公元705年去世,她参与执政和独掌政权45年,满打满算44年,她独掌政权21年是从公元684年以皇太后身份临朝执政开始到公元705年正月张柬之发动政变下台为止。她为中华民族、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武则天的历史功绩可以概括为:她执掌朝政的时候,政治较清明,经济有发展,文化待振兴,国力很强盛,是为中国历史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一位女皇帝。

武则天当女皇的15年是唐朝国力最强盛的时代(根据两《唐书》和《资治通鉴》),利用比较史学的方法,拿武则天时代和唐朝前期的几位皇帝相比较,标准是自从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之后到唐中期,中原王朝国力是否强盛,主要标准是看他能否牢固地控制西域,使丝绸之路得以畅通。以此标准进行分析,唐朝前期即唐高祖武德年间,618年建唐,624年平定周边叛乱和国内农民起义,626年六月爆发玄武门之变,八月李世民称帝,所以李渊时期不能作为唐朝国力强盛的时代。唐朝国力强盛开始于唐太宗。唐太宗贞观四年派李靖、李积平定北方东突厥,贞观八年派李靖灭吐谷浑。派江夏王送文成公主入藏,采用和亲的办法使吐蕃臣属于唐朝,从此,唐藏和好几十年。贞观十四年派兵平定高昌。唐太宗在西域设置了安西四镇。贞观十九年派兵平定漠北突厥,开拓了北部疆域。贞观十九年太宗亲征高丽失败。太宗时期国力强盛,开创了中华民族在西域的大进军,畅通了丝绸之路。

唐高宗统治年间,显庆二年(657),派兵平定西突厥,668年派兵征服高丽。高宗能平定高丽,武则天功不可没,唐高宗没有亲征,出自武则天的建议,历史证明这个建议是正确的。670年,高宗派兵攻打吐蕃兵败,从此之后,安西四镇陆续落入吐蕃之手,所以高宗虽在军事上有战绩可言,但不能称为国力最强盛的时代。

武则天当女皇的15年,国力很强盛。692年派兵收复安西四镇,702年下令设置北庭都护府,从此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两路,把国土推展到波斯湾,所以说武则天时代是唐朝疆域最辽阔的时代,是国力最强盛的时代,武则天的军事政绩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是中国人民在世界上扬眉吐气的时代。

杜文玉(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武则天一生丰富多彩,在许多方面都有贡献,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这里只就她在文化方面的贡献谈几点意见。我个人认为,武则天在文化方面主要有以下贡献:

一、对宗教发展的贡献。武则天统治时期是唐代佛教发展的重要时期,和唐朝初年相比,无论是佛寺的兴建,还是佛经的翻译,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于佛经翻译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译经的规模较大,有许多大德高僧参与其中;第二,派了许多政府官员参与了译经事业,表明武则天对佛经翻译的重视程度;第三,派着名的高僧主持佛经翻译,如派义净、菩提流志等高僧主持,参与译经工作;第四,由政府提供了译经的场所和经费。因此,在武则天统治时期,佛教的发展比唐高祖和太宗统治时期步伐更快一些。在道教发展方面,过去一些学者认为,武则天出于创建武周政权的需要,对佛教比较重视,对道教一度采取了一些压抑措施,这种看法不十分全面。武则天夺取政权以后,放手发展道教,使道教在唐朝初年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学术界已有专论发表。

二、重视科举取士。第一,加强了科举取士的难度;第二,增加了制举的科目和次数,从公元680年到公元702年间,几乎每年都要举行制举考试,扩大了人才的选拔范围;第三,扩大了科举考试的内容。由于以上这些方面的原因,从而吸引了大量的知识分子云集科场,同时也促进了人们重视知识,热心学习,从而达到了促进文化发展的目的。

三、重视对史书的修撰,也重视发展文学。在武则天时期修成了一些比较大的书,有《唐高宗实录》一百卷,《长安四年十道图》,《尚书考功簿》和《续簿》,编辑大型类书《三教珠英》。在文学方面提倡诗歌创作,从而使武则天统治时期的诗歌创作在唐初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四、在雕塑、书画、乐舞等方面有所发展。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在这几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敦煌千佛洞的洞窟开凿大大增加了,另外就是龙门奉先寺以及卢舍那佛的雕塑等;在书法艺术方面,由于她的大力提倡,对促进唐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绘画方面使得唐朝的绘画水平在唐初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画家和作品;在乐舞艺术方面,比唐朝初年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的变化在:一是对唐初形成的雅乐机构有所调整,唐代的雅乐大概在贞观时期已经基本完成,武则天建立了武周政权后对其作了调整。另外对燕乐的丰富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从民间吸收一些营养成分,对前代的古乐有所发掘和整理。

五、对改变社会习俗做出成就。主要表现在对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努力。武则天颁布诏令,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主张要关爱妇女。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风气更加开放。这一点,从当时妇女服饰的变化以及武则天统治时期妇女对政治的关注等方面可以看出,和以前相比明显有较大的变化。

以上,我从五个方面比较简单地对武则天在文化方面的贡献作了一个简单的发言,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

杨希义(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知名度最高的一个历史人物。影响最大,主要表现在对她的功过是非争议很大,这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够隐讳的。在1300年前的今天,对武则天能不能入葬乾陵这个问题,恐怕都有很大的争议。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同意武则天入葬乾陵,在朝廷里引起很大的反响。在武则天生前、死后,甚至到今天仍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

武则天确实是中国古代一个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她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冲破了几千年来严重控制人们思想的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第一次打破了男性独占地位的一统天下,第一个以女性的身份登上皇帝宝座,以女皇的身份心系当时世界上强大的武周和大唐帝国安危长达半个世纪,真正做到了掌天下于股掌之上,绝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更不是徒有虚名的临朝听政。武则天能够以女皇的身份登上帝位,就是她政治才能表现的结果。武则天以女皇身份登上帝位,政治才能是主要的,姿色是次要的。至于武则天是否有姿色,这个问题大家是毫无异议的。武则天是非常漂亮的,她如果没有姿色的话,绝对不会被唐太宗在贞观十一年纳入宫中立为才人。在一个重要朝代,对于皇妃子来说,姿色应该是第一位的。所以说,武则天确实有姿色,如果没有姿色,高宗不可能第二次把她纳入宫中。但是应该强调一点,武则天能够登上皇帝宝座,她不是依靠姿色,姿色只是条件之一。她当皇后时已经30多岁了,当皇帝时是68岁。当皇后期间已步入老年了,当皇帝时已经年近古稀了,已经没有什么姿色了,所以说武则天的登基称帝,她的才能是第一的,不是姿色,姿色只是在开始的时候有一定的关系。

武则天的政治才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称帝前,一是称帝之后。以天授元年(690)武则天改唐建周为界线。称帝前政治才能主要表现在铁腕统治、铁腕手段,对政敌采取的是铁腕政治斗争手段。利用酷吏政治,告密。她能够善于掌握政治斗争的火候,能够稳稳地掌握政治局势的发展,这是她称帝前的主要政治表现,甚至于不惜矫枉过正,不惜把政治气氛搞得非常恐怖。这种手段对于她当皇帝来说确实是政治斗争的需要,没有这种手段,武则天绝对不会上台,绝对不能称帝。当时朝廷反对她当皇后、反对她当皇帝的势力太大,包括宰相在内都反对,她如果不树立这样一个政治地位,不用这样的政治手段的话,她不可能登基。这些手段就是武则天政治才能的表现。称帝后,政治才能的主要表现就是改变了过去的政治斗争手段,是以慈善之心,殚精竭虑地为国计民生操劳。例如武则天曾经组织人力编写了一本农业科技着作《兆人本业记》,一个皇帝能组织学者编写指导农业生产的科普读物,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是很少见的。武则天改变了过去严肃的政治面孔,变得非常慈善、和蔼,从谏如流。

现在肯定武则天的学者越来越多,否定武则天的学者越来越少。虽然在研究武则天的一些问题上还存在争议,例如说武则天在政治上太残暴,太残酷,在那样一个恐怖的环境中怎么能把政治搞好。还有人说武则天生活作风不正,这些记载确实受到了中国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这个观点不容否定。武则天政治上的残酷暴虐、生活上的不检点在很多皇帝身上都能看到影子。例如唐太宗是一个明君,但他在政治上也杀了很多人,后宫嫔妃很多,但对唐太宗来讲,这些问题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个明君。而到武则天的时候,这些问题就成了她的一个污点,成了一个可以否定她的材料,这种说法是不公正的。我们现在对武则天抛开她的性别不说,她所做的事情对我们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这是不容否定的。武则天的出现不但显示了我们东方女性迷人的魅力,更显示了我们东方女性杰出的政治才能。所以说,她是我们陕西人的骄傲,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武则天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她是一个世界名人。

中国武则天研究会和乾陵博物馆在武则天研究和乾陵文化研究方面确实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是有目共睹的。武则天研究会每年召开年会,是一个国际性会议,在中国学术界影响很大。乾陵博物馆在馆领导的带领下,在武则天研究上取得很大成果,出版了许多科普性着作。在陕西博物馆界,乾陵的研究成果仅次于秦俑馆。对于乾陵文化和武则天研究,我提两点建议:

一、将来对武则天和乾陵的研究能不能把学术研究和科普研究结合起来,在宣传乾陵和武则天的同时,能不能把大家所熟知的、老百姓所需要知道的一些史料变成通俗性的着作,能否再进行一些研究。例如武则天的故事、乾陵的故事等,把这些问题和学术着作做一个调整,花费一些时间去研究。

二、能不能把武则天、乾陵的研究和文化旅游的开发结合起来。近几年,陕西的文化旅游产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西安来讲,几个着名的文物景点、旅游景点的开放,对提升陕西的文化知名度,对反映陕西的历史文化内涵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并且带来了十分丰厚的经济效益。乾陵能否在将来的文化旅游产业的研究方面投入一些人力物力,包括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旅游设施的建设等,在这些方面加大力度,克服现在旅游参观,文化产业发展的不足,对将来的发展会有很大意义。

张再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我今天就乾陵的研究谈两点体会。

一、注重考古工作和考古资料的发掘乾陵在中国的墓葬史、古代帝王陵的建制史上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起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它第一次把“因山为陵”的帝王陵墓制度健全起来。在它以前也有,像昭陵,但从乾陵开始把这个规制完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