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乾陵文化研究(三)
3561100000090

第90章 旅游景区中博物馆经营模式之探讨(3)

景区通过不断深化和渗透自己的企业文化来激发从业人员对景区的热爱,所以这种以服务人才为主、企业管理理念为特色的博物馆更具有人性化的特点。因此景区内的博物馆从业人员没有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知识层次高。第二,人员分工不同。前者主要是以研究保护好文物、遗址,尽可能地延长其寿命为目的;揭示文物、遗址背后的文化内涵,注重文化的传播和社会效益。而景区内的博物馆,首先是为旅游景区的发展服务,作为旅游景区的组成部分,更重视景区的经济效益。将固有的博物馆的基本职能进行资源重组,并且延伸了职能范围,在保护和利用的前提下,合理地调配人员,将研究人员和陈列人员合并,加快陈列展览的周期性。讲解人员参与馆内的研究和陈列工作,不断提高讲解质量,同时选派他们参加景区的市场营销活动,形成特色营销,以最优质的服务不断创造景区的品牌效应。通过人性化的服务手段,提升旅游企业品牌,为企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由于分工不同,所以两者之间相比较,景区里的博物馆的人员综合性很强,需要一专多能的人才。同时这种分工也可以有效控制人员的岗位,促进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培养综合人才。第三,研究的方向不同。前者是以研究博物馆内文物、遗址保护和背景为主,揭示文物、遗址背后的历史文化内容,这种学术研究属于纯学术范畴。而景区内的博物馆需要在这基础上,更加重视研究与现代人审美需求结合的历史文化内容,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加快历史与现实的对接,不断为景区的旅游产品开发、景区的发展提供素材和方向,为企业营销出谋划策。要把注意力放在知识转化成产品的环节上,使学术成果尽快转化成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从旅游景区内的博物馆与一般博物馆的生存现状来看,前者的生存空间要比后者大得多,主要是景区博物馆在管理和经营上灵活得多,并且注重人性化的管理,从观众的角度考虑问题,更加贴近市场。但是也有弊端,就是如何协调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如果盲目地追求发展,无限地索取资源,不重视保护,就会破坏景区的文物资源,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同时,一般博物馆也应借鉴景区博物馆在管理和经营上的好经验,走出去,走到市场里去营销自己;合理配制现有的人力资源,作到人尽其才;加强服务,创建自己的特色品牌,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文物保护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景区博物馆科学经营模式的探讨结合景区博物馆的经营现状和管理实践,不难看出这类博物馆确有自身的发展优势,同时也反映出一些不足之处。怎样才能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呢?下面是自己个人结合实际工作对景区博物馆的经营模式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建立科学的经营理念要想做好博物馆的管理工作,首先必须建立适应景区博物馆的经营理念。也许大多数人都认为博物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注重的是社会效益,如果谈经营就是变了味的博物馆管理。其实,“经营”这个理念,适用于很多领域。那么经营的本意是什么呢?

“经”是指历久不变的意思,“营”是谋求的意思。结合起来就是历久不变的谋求寻找之意。这一概念同样也可以运用到博物馆的管理中。只有建立适于博物馆生存的经营管理模式,将经营理念贯穿到博物馆的管理工作中去,才能使其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所以经营博物馆要比管理博物馆更加重要,要根据现实客观条件的不断变化,随之调整经营思路,使经营管理与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不断地进行磨合、改进,谋求一条最佳的生存之路。

同时,博物馆经营理念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每个博物馆所处的环境,以及自身的资源、类型等都千差万别不尽相同,所以他们的管理经营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别。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的文化博物馆,经营成功的范例也不少。河北西柏坡村是临近建国时的党中央所在地。修水库时,原村被泡在了水库下,近年水干,又裸露出来。革命遗址建筑群是挪建的,但这并没有影响它的效果。在旅游发展的高潮中,当地政府又在革命遗址建筑群落旁建起了大型纪念馆,实际上是革命博物馆,形成新的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去参观游览接受革命教育的人络绎不绝。经营不善的例子也很多。一些博物馆,只给博物馆留下了一个空壳,出租场地,不断变换展览内容,甚至改建成商店。这些博物馆已找不到好的卖点,失去了自我。

对于景区博物馆的经营来说,建立科学的经营理念更加重要。在结合旅游景区管理的前提下,保护与利用并重,服务与业务并重,人才利用最大化,走出博物馆管理的围墙,不断营销自己,创建博物馆的特色品牌,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2.设置合理高效的管理机构管理是博物馆工作成败的关键环节。我国大多数景区和博物馆都属于传统型的行政事业管理模式,景区博物馆可以按资源分类,隶属相关部门进行管理,也可以隶属政府部门直接管理。景区和博物馆本来就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资源,使其隶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管理,难免就会造成多头管理,严重制约着景区的发展。因此,对于景区博物馆来说,经营管理权应归属于景区所有,同时在业务管理上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其实,业务管理主要是要协调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这一理念也是《文物保护法》的宗旨,使不可再生的文物遗址得到有效的保护,更大地发挥其价值。这既给景区博物馆解除了体制上的难题,又通过业务管理起到保护景区文物资源的作用。二者之间互相制约又互相协调,得到共同发展。

景区博物馆在做好外部管理的同时,同样也要设置合理的内部管理机构。首先要根据所处景区的实际情况,遵循景区的管理模式,并且吸收其他博物馆成功管理经验,合理科学地设置机构。打破固有博物馆按照职能设置的原则,做到按工作设岗,人尽其才。打破身份的界限,为更多热爱业务懂管理的员工提供展示自身价值的平台。打破业务人员的界限,更大效能地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华清池博物馆为例,1998年隶属陕西旅游集团公司管理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博物馆也在现实中不断地调整思路,探索适合自身生存的发展之路。经过6年多的实践,已经有了很多可以总结和借鉴的经验。如在外部管理上,主要由集团公司进行管理,按照旅游企业的运作模式进行。内部则开始研习依职能设置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这种低效率的管理和企业发展的高效率之间常常不合拍,以至于总是处于被动工作、疲于应付的状态。业务人员也很不适应企业市场营销的要求,基本处于业务停滞的状态,也缺乏工作热情。因此,对于这样的情况,要及时调整机构设置,采取按岗位设置,保留文物保管职能,将研究和陈列合并,文物日常管理由专人负责,扩大宣教职能。并且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激励机制,对于业务突出者、服务明星都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发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促进业务人员自主创新的能力。

所以,景区博物馆要达到合理科学的管理,必须要有良好的外部管理环境和合理的内部设置,并且制定配套的业务激励机制,形成良好的管理态势,才能不断接受市场的考验,得以生存和发展。

3.人力资源的配置首先,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要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化,由参照公务员管理模式向企业管理模式转化。长期以来,博物馆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围绕录用、考核、晋升等具体化的工作,但现在博物馆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看到人的重要性,在人员培训、管理、奖罚等工作上要花很大功夫。

其次,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扩大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和社会的进步、发展,博物馆人力资源管理要求相应增加或减少一些部门,在以前单一的研究、宣教、陈列、保管等科室基础上,增加市场营销、公共关系、人力资源管理等科室。

其三,努力培养一批富有创造性和知识性的从业人员,成为博物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创造型和知识型的干部职工能给博物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是博物馆事业的生命线。博物馆必须意识到,只用人不育人,只把人看作是一种成本而不看作是一种资源或无形资产,在市场竞争中便不具有优势。

同时,人力资源培训方式已实现多样化,由单一的传、帮、带培训方式向“请进来”、“送出去”培训方式转化,这样能够大大地提高培训质量。

其四,要致力于建设学习型的博物馆。博物馆必须具有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博物馆的核心能力。要想成为永久发展的博物馆,唯一的途径就是博物馆成为学习型组织,在动态经营活动中不断塑造和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永不停息地创造和更新知识。人力资本是智力资本的灵魂,博物馆应当引入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可以通过邀请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到博物馆讲学,或不断选送有培养潜力的干部职工到各高等院校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以开阔视野、提高理论与实践水平,使干部职工接受最前沿理论与知识的洗礼,帮助干部职工规划人生,并为每位干部职工提供施展才华的适宜舞台,以实现干部职工个人价值与博物馆的最佳结合。当每一个干部职工真正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博物馆事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的时候,博物馆也就拥有了快速发展最牢固的基石。

其五,注重人才的引进。客观地说,博物馆缺资金等并不是发展的主要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缺乏人才。博物馆要把引进人才作为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主要要素,坚持“求人、用人、育人、敬人、留人”五项原则,并将“敬人”作为博物馆精神的第一条,把博物馆策略与人才策略紧密地结合起来。对此,博物馆领导应当认识到:任何事情能否做好都与人有关,只有把人放在第一位,才能把博物馆搞得更好。

4.在发展中不断拓宽职能景区博物馆因为生存的环境不同于一般博物馆,更贴近市场,所以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职能。结合工作实践,笔者认为,景区博物馆的职能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第一,文物遗址的保护职能。文物遗址不仅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也具有不可再生的特性。对于旅游景区而言,文物资源是构成景区的核心资源,任何对旅游景区的开发和利用工作,都要以保护文物资源为前提,只有使文物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无论是景区博物馆还是一般博物馆都要以保护文物为首要任务。

第二,研究开发的职能。在原有研究职能的基础上,博物馆要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变单纯学术研究为文化研究、旅游产品研究,将无形的文化通过现代的手段和方法转化为有形的特色产品。拓宽研究职能,加快学术成果转变为经济效益的速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市场营销职能。市场营销是每个博物馆经营的必由之路,博物馆在接受市场洗礼的同时,更要学会包装营销自己,也要改变那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局面,将自己的精品文物、特色展品通过媒介宣传出去,走出博物馆。运用先进的媒介,打造自己的品牌,赢得市场的青睐,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第四,宣教职能。就是做好观众的服务宣传工作,同时需要讲解员身兼数职,除了讲解员,还应是景区的导游员、市场营销员,是景区博物馆的形象大使。

第五,配合景区做好企业文化发展的职能。博物馆在做好业务管理的同时,还应协助景区做好文化发展、展示工作。博物馆在深刻研究景区文化历史的成果中,也是对景区文化脉络的整合和梳理,有助于景区找到新的发展道路,协助景区做好品牌挖掘、监理工作。

总之,景区博物馆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不断配合景区的发展,需要不断适应景区管理的大环境,进行合理适度的调整和变化,形成最适于景区发展的管理职能。它不是固定的,具有很强的可变性。

四结论通过对景区博物馆的特点和现状的粗浅分析,可以看出,像华清池这样一个既有文物遗址,又兼有风景园林的自然景观的综合性旅游景区,设置博物馆是景区挖掘景区文化内涵、集中展示景区文化特色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式。与其它博物馆相比具有管理和营销、资源的优势。由于它与景区一起进入市场,所以没有经营上的压力。同时,由于景区的企业运作又使博物馆在把握保护和利用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采取合理科学的管理经营模式,给各种资源以合理的发展空间,采取博物馆的业务管理由政府相关的业务主管部门管理监督、经营由景区管理的方式。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保证景区可持续性的发展。

由于景区博物馆所处的管理环境不同,所以还需要建立与时俱进的经营理念,在博物馆的管理中也注入“经营”的理念,使管理具有更加利于实际、更加能促进员工创新、服务的人性化色彩。随着职能不断地延伸,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博物馆的管理模式要根据市场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随之及时调整,使管理人员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重视博物馆各类人才的培养,建立吸引人才的机制,不断激发员工自主创新的能力,形成高效科学的管理团队,形成运转良好的管理机制,推动博物馆健康快速地发展。

总之,这些是自己从事景区博物馆管理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如何经营好景区博物馆既要借鉴一般博物馆先进的管理经验,又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总结,真正寻找一条适合景区博物馆的发展之路。

注释:

[1]盛桂荣:《景区博物馆的设置与卖点》。

[2]骆希哲:《唐华清宫》,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第13页。

[3]单霁翔:《博物馆管理浅析》,《中国博物馆》1997年第2期。

[4]《中国首座史前遗址博物馆“半坡”缘何陷入低谷》,《北京青年报》2004年3月6日。

[作者:孙树梅,华清池文管所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