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索罗斯传
3575500000017

第17章 勇者无畏,成为投资界的千面圣手(5)

墨西哥总统文森特·福克斯在接受《商业周刊》记者采访的时候,曾经这样说道:“《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为墨西哥经济的发展打开了一扇希望的大门。”他非常高兴地表示,在签订了这份协议之后,墨西哥的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生产总值已经上升为5940亿美元,在世界经济体排行榜中高踞第九位。正如他所言,《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的确给墨西哥带来了莫大的好处,不仅使墨西哥国内的经济再次腾飞,同时也遏制了动荡混乱的政治局势。许多墨西哥人都开始支持高度开放的市场,而且还纷纷要求政府施行开放的经济制度。在大多数人的眼中,这项协议的签订确实是墨西哥经济的福音,并且让墨西哥从此走上了民主的道路。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可以完全改变墨西哥的命运,索罗斯就是持有这种看法的人之一。他表示这项协议的签订虽然可以暂时让墨西哥摆脱当前的困境,但却依然不能完全解决墨西哥国内经济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如果墨西哥政府因为当前经济形势出现好转就放松了警惕,而不积极去完善本国经济的指导方针,那么一场金融危机的爆发将是不可避免的。索罗斯得出这个结论并不是没有任何根据的,他是在对墨西哥的经济形势进行大量的分析和研究之后才大胆地作出了这个判断。索罗斯指出,人们对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产生的作用作了过高的评价,把它当做了一把无所不能的万能钥匙,但事实上它并没有这么大的作用。那些认为只要和美国保持紧密的经济往来就能迅速改变墨西哥落后的经济形势,并能使其成为一个现代的经济体的想法是幼稚而可笑的。

从表面上来看,《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确实让人们对墨西哥未来经济的发展充满了希望。自从1989年以来,外资就开始不断涌进墨西哥,到了1993年,流入墨西哥的外资已经达到了308亿美元。而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订以后,更多的外资源源不断地进入了墨西哥,这些资金绝大多数都投资于证券市场以及货币市场之中。虽然不能否认这些外资对于推动墨西哥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但同样应该看到的是,如此庞大的外资,尤其是短期投机资金的大量流入,反而动摇了墨西哥的整个经济体系。

1990年,墨西哥的经济发展速度十分迅猛,由于墨西哥政府执行高汇率的货币政策,所以导致大量外资进入了墨西哥。据统计,每年流入墨西哥的外资高达300多亿美元。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墨西哥政府非但没有出台政策抑制外资的流入,反而一再提高货币汇率,这就导致了其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下降,使得墨西哥每年的国际收支赤字都要增加230亿美金。与此同时,墨西哥国内的储蓄率也开始逐渐降低,许多正在投资生产的计划也不得不停工。对于墨西哥政府将外商投资的大量资金都用在国内花销上的做法,外商们感到非常不满,他们认为墨西哥政府是在肆意浪费他们投资的基金,于是外商决定撤回其投资在证券市场中的资金。于是,在1994年,墨西哥流失了大量外资,其中仅从证券市场中流失的资金就多达180亿美元。外资的流失使墨西哥的财政赤字变得愈加严重,其外汇储备也不断减少。1994年12月16日,墨西哥的外汇储备仅仅只有112亿美元。

经过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后,索罗斯意识到墨西哥将爆发一场空前严重的金融危机。索罗斯派人四处搜集和墨西哥经济相关的一些资料。在分析研究这些资料的时候,索罗斯察觉到了墨西哥经济体制中存在的重大隐患,而这也更加坚定了他原来的观点。他认为墨西哥的经济改革速度过快,从而导致了经济体制的不平衡,使得宏观调控的作用下降,而这正是非常严重的经济隐患。

索罗斯还在一些资料中发现,在1985年到1987年这段时间里,墨西哥政府把商品入境的配额限制以及进出口贸易凭证制度取消,并且逐步减少了关税,施行金融市场高度开放和单边的贸易自由化政策。而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之后,墨西哥政府为了解决国内存在的通货膨胀问题,也为了大力促进经济发展,于是有意地加快了国有企业私有化的脚步,并且对其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很大的调整。索罗斯表示,国际自由贸易政策的实施,让墨西哥国内大部分企业都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因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纷纷宣告倒闭。在索罗斯看来,墨西哥政府施行的那些经济政策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拥有雄厚资金的大型企业,其次则是金融以及服务等和对外贸易有关的行业,而众多的中小企业在这些新政策出台后都遭受了灭顶之灾。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墨西哥政府过快地推动国有企业私有化的进程,这就让大多数企业都面临着倒闭的危险,并且导致其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有的比例急剧地下降。这样一来,不但墨西哥政府对经济宏观调控的能力下降,而且一些社会矛盾也由此被激发出来。

另外,索罗斯还认为墨西哥政府过于依赖外资发展本国经济,也给经济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墨西哥是一个极度缺乏内资的国家,自有资金根本保证不了其经济的快速增长。墨西哥的内资储备只有14%左右,投资率也只有20%,因此外资成为了墨西哥政府维持经济增长的法宝。甚至在墨西哥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时候,大多都是依靠外部资金的流入。索罗斯在经过调查之后发现,尽管《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为墨西哥带来了很多外资,但这些外资之中真正用于建设性投资的只有20%,其他80%的投资都进入了回报率非常高的证券市场,而且其中还有大部分属于投机性的短期证券投资。从表面上看,大量外资的流入为墨西哥提供了非常充足的外汇储备,但同时也给墨西哥带来了许多不稳定因素。索罗斯坚信,墨西哥经济的虚假繁荣很快就会现出原形,这个国家的金融界在不久之后必将陷入恐慌之中。

除了上述这些因素之外,索罗斯认为墨西哥国内存在的社会问题也会造成其投资市场以及政治局势的混乱。由于国内经济结构长期处于畸形状态,导致墨西哥国内的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而贫富差距的加大以及一些不公平的社会政策也激化了社会矛盾。自1990年以来,墨西哥便频频爆发罢工风潮,国内政治形势动荡不安。而在1994这一年中,墨西哥还发生了两次重大的政治事件:第一件就是1月1日在恰帕斯州发生的农民暴乱,另一件则是3月23日墨西哥革命组织党推选的总统候选人科洛西奥遇刺事件。两者相比而言,第二起事件对墨西哥政治局势造成的影响要更大一点。这是墨西哥几十年以来首次发生总统候选人遇刺事件,这一事件的发生不仅对墨西哥的总统大选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使得众多国外投资者对在墨西哥进行投资的安全性产生了一些怀疑。与此同时,墨西哥政坛的混乱局势也让其他国家开始质疑他们的信誉度。

在索罗斯看来,一旦墨西哥在外国投资者心目中的形象坍塌,那么就会有更多的外资撤出墨西哥。不久,索罗斯的这一预言也得到了证实。由于墨西哥的信誉受到了外商们的质疑,所以大量外资迅速撤离了墨西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墨西哥政府又决定发行国库债券。尽管这一措施暂时稳定住了墨西哥国内经济发展的局势,但是不久之后墨西哥政坛上再次发生了变动,而金融市场的局势也更加恶化。

为了解决巨大的贸易逆差以及外部资金流失的问题,墨西哥政府宣布将比索汇率下调15%。这也就是说,原来1美元可以兑换到3.4712比索,现在1美元则可以兑换到4.0016比索。可以想见,当比索贬值的消息传到墨西哥国内金融市场的时候,金融市场会出现多么混乱的局面。在索罗斯看来,一旦比索开始贬值,那么墨西哥的外汇储备也将因此而减少,国内经济局势也会更加恶化。于是,索罗斯果断地决定大量抛售手中持有的比索,进而再购入美元。他的这一做法更加快了比索贬值的速度,如果墨西哥政府没有很好的对策,那么不久之后其外汇储备就将损失殆尽。

1994年12月,在索罗斯连番的进攻之下,墨西哥政府渐渐难以招架,他们被迫宣布继续调低比索的汇率。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在墨西哥国内引发了一片恐慌。此时的索罗斯依旧在抛售手中的比索,而其他投资者也开始跟随索罗斯抛售比索,大规模的投机活动变得猖獗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墨西哥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已经起不到什么作用了,他们只得缴械投降,宣布恢复比索的正常浮动。在这场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墨西哥比索汇率下降了40%,而墨西哥的股市受此影响也狂跌了70%。

在这场金融风暴中,墨西哥一共损失了大约700亿美元,这不得不说是一次灾难。据某项调查结果显示,次年墨西哥国内生产总值也下降了6.9%,通货膨胀率为52%,而所欠贷款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700亿美元。

墨西哥发生的经济危机也影响到了美国,美国在墨西哥的年销售额出现了大幅下滑,从而导致美国贸易赤字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在经过分析后,索罗斯认为美国一定会挽救处于危机之中的墨西哥,只有这样才能缓解本国贸易赤字的问题。为了赚取更大的利益,索罗斯采用了反向操作的手段,当墨西哥比索疯狂下跌的时候,索罗斯一边向外界宣传墨西哥比索会继续疯狂下跌,一边却在暗地里大量买进比索,计划在美国帮助墨西哥的时候再出售这些比索,以此来获得更多的收益。

果然不出索罗斯所料,不久之后美国政府提供了200亿美元贷款来援助陷于危机之中的墨西哥。在美国的鼎力相助下,墨西哥比索的浮动逐渐趋于正常。索罗斯此时趁这个好机会大量抛售手中持有的比索,并且因此又赚得了一笔丰厚的利润。

这场由索罗斯引发的货币之战,让墨西哥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而他则从中得到了惊人的财富。在1994年年初连续在投资市场中遭受了挫败之后,索罗斯终于又获得了久违的成功。这次成功不仅让索罗斯得到了大笔的财富,同时也让索罗斯再次向世界证明了自己顶级投资大师的非凡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