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忠诚创造卓越
360500000009

第9章 履行职责就是最大的忠诚 (3)

又过了两个月,彼得被叫到一间办公室接受一个部门经理的面试。面试他的经理年纪比较大,对他说:“我从事这个行业已经40多年了,你是我发现的为数不多的每天都要求自己进步、日益把工作做得更加完善的人。从这个公司成立开始,我一直从事外贸这项工作,也一直想物色一个得力的助手,但是因为这项工作涉及的面太广,工作又劳累繁杂,尤其是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否则一个小小的差错也会使公司蒙受巨大的损失。这项工作最大的要求就是员工要把工作做到毫无差错、尽善尽美,我们认为你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尽管彼得对这项业务一窍不通,但是他凭着对工作不断钻研、学习的精神,让自己的能力不断提高,凭着那股尽职尽责的认真劲,半年后他已经完全胜任这份工作并做得相当出色。一年后,他接替了那位经理的工作,成为公司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部门经理。

英国著名艺术评论家罗斯金说:“来到这个世界上,做任何事都要全力以赴。”

即使是最卑微的职业,也能从中体验到快乐与满足。例如,有一些非常擅长做家务的主妇,不管她们是烤面包、铺床,还是擦洗家具,都是一副乐在其中的专注神态。她们以积极的心态做这些事,并从中享受到乐趣。看着她们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做事,看着她们那发自内心的满足,真是一种享受。她们使家庭的氛围变得温馨、舒适,使人的心灵得到慰藉,使生活更为美好。

但另外一些家庭主妇,她们把家务活当成天下最乏味的事,只要稍有可能,她们就会拖延或干脆省掉那些家务劳动,即使是被迫做了一些,结果也不能令人满意,甚至一片狼藉,整个房间乱成一团,毫无舒适感。在这样的家庭里,心灵怎么会得到满足呢?只会让人觉得一切都是乱七八糟。换句话说,她是以三心二意的手艺人的心态在做事,而不像前面提到的那位把家务做得很好的家庭主妇,完全以一种艺术家的心态做家务。

即使是补鞋这么低微的工作,也有人把它当做艺术来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不管是打一个补丁还是换一个鞋底,他们都会一针一线地精心缝补。另外一些人则截然相反,随便打一个补丁,根本不管它的外观,认为自己只是在谋生,根本没有热情来关心工作的质量。前一种人热爱这项工作,不是总想着从修鞋中赚多少钱,而是希望自己手艺更精,成为当地最好的补鞋匠。

马丁·路德·金曾经说过:“哪怕你是一个注定要扫大街的清洁工,你也要对自己的工作全力以赴,就如同米开朗琪罗作画、贝多芬作曲、莎士比亚创作戏剧那样投入地工作。倾注全力所取得的清洁工作成就,让每个人都为你驻足赞美,称你是一个杰出的清洁工。”不论你的工作报酬是高还是低,都应该保持这种良好的工作作风。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一名杰出的艺术家,而不是一个平庸的工匠,应该带着热情和信心去工作,在工作中享受由专注、创造所带来的深深的喜悦。

很多年前,有一位住在罗德岛的老人,他殚精竭虑,砌了一堵石墙,就像一位大师要创作一幅杰作一样,其专注程度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翻来覆去地审视着每一块石头,研究这些石头的特点,思考如何把它放在最佳位置。砌好以后,从不同的角度,再细细打量,像一位伟大的雕刻家,欣赏着由粗糙的大理石变成的精美塑像,其满足程度可想而知。他把自己的热情都倾注在了每一块石头上。

每年,到他的农庄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他也很乐意解说每一块石头的特点,以及自己是如何把它们的个性充分展现出来的。

你会问砌一堵石墙有什么意义呢?这堵围墙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这就是最好的回答。

对于尽职尽责的人来说,卓越是唯一的工作标准。他们不会对自己说“我已经做得够好了”,而是要求自己在每一份工作中都做到尽善尽美。在工作中习惯于说自己“做得够好了”的人是对工作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每个人的身上都蕴含着无限的潜能,如果你能在心中给自己定一个较高的标准,激励自己不断超越自我,那么你就能摆脱平庸,走向卓越。

一位资深的职业咨询师说过:“你是否能够让自己在公司中不断得到成长,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如果你仅仅满足于现在的表现,凡事都做到‘差不多’或者‘将就’的程度,那你在公司的地位永远都不能变得更加重要,因为你根本就没有作出重要的成绩。”

当老板赋予你一项重任时,一定要作出超越老板期待的业绩,千万不要满足于得过且过的表现,要做就做到尽善尽美。在追求进步方面,不要做到适可而止,一定要做到永不懈怠;在知识能力方面,不要满足于一知半解,一定要做到精益求精——只有如此,才能确保自己能够高标准地完成老板交代的任务,尽到自己应尽的职责。

要将责任融入自己的工作标准,我们在工作之余不妨试着反省一下自己的工作:

如果你能在规定期限的前一天完成任务;

如果你能把每件普通的小事处理得漂亮至极;

如果你能把上司交代的事情做得既周到又完美;

如果你能把那些别人可以做到合格的事情做到优秀,把别人可以做到优秀的事情做到卓越;

如果你能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再替上司处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果你能把一件超乎想象的重任做得恰到好处。

如果在以上内容中,你能做到不止一项“如果”,那么你就能够成为老板眼中为数不多的有责任感、能够担当大事的员工。

履行职责就是最大的忠诚

认真履行职责,对忠诚者来说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履行职责给了每一个员工实现忠诚的机会,因为每个人都有履行职责的机会,而履行职责又是忠诚的体现。除此以外,履行职责也是对每一个想成为忠诚员工的一种激励:你不必惊天动地,也不需要有丰功伟绩,你就可以成为老板心目中的忠诚员工。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一名海军陆战队士兵和他的战友一起冲锋在枪林弹雨中。在他失去了一只眼睛时,队员要求他撤回去,他没有;接着,他失去了左边一条胳膊,但依然向前冲;再后来,他失去了半条右腿,不能冲了,但他爬着向前,一面还在端起枪射击;最后,一颗子弹打穿了他的胸膛,他再也无法前进了。当战友试图转移他时,他摆了摆手说:“我履行了我的职责。”说完,他闭上了眼睛。

这位士兵最后的话,和很多士兵最后的话都不一样。他没有表达对生命的眷恋,没有表达对死亡的恐惧,没有对后事作出托付,而是表达了心中的一种欣慰,更道出了海军陆战队的一个行为准则:履行职责就是最大的忠诚。

履行职责,就是要出色地做好每一件事,每一件事都主动去做,每一件事都努力去做,把每一件事都做得非常出色。

要履行职责就要和那些不愿意履行职责的人划清界限,不要被他们拖下推诿、逃避、寻找借口、拖拉的污泥潭。

我们不能说每一个人都不愿意履行职责。事实上,有很多年轻学生在踏入社会时,曾经满怀激情,打算要好好工作,做一番成就的。可惜的是,他们往往在进入某个办公室不久,就被办公室里原来那帮不求上进的家伙同化了,或者说带坏了,最终与他们同流合污,或者说被拖下了污水潭。

一个忠诚的员工必然是维护公司利益的,忠诚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前提和基础。毫无疑问,一个公司更倾向于选择忠诚的员工,哪怕其能力在某些方面稍微欠缺一些。一个公司固然需要精明能干的员工,但再有能力的员工,不以公司利益为重,仍然不能算一个合格的员工。

一个人无论什么原因,只要失去了忠诚,就失去了人们最根本的信任。不要为自己所获得的利益沾沾自喜,其实仔细想想,失去的远比获得的多,而且你所获得的东西可能最终还不属于你。

当忠诚由生活态度成为工作态度时,工作对于自身的意义就不仅仅是赚钱那么简单,也就不会因为公司的规定而觉得自己的自由受到了羁绊,更不会做出违背公司利益的事。

曹达是一家IT公司的销售部经理。一天,他去一家信誉与关系都比较好的公司商量首批的订量。

不巧的是,同他一直保持密切业务关系的那家公司的老板不在。当他提起即将推出的新品时,一位负责接待他的员工冷冷地说:“我不是负责人,做不了主!”

曹达继续把厂家准备如何做该款新设备的宣传,需要经销商如何配合进行渠道开拓的设想向这位接待人员讲解,试图得到理解和回应。但是,令他失望的是,那个销售人员根本不听他的解释,只用非常简单的一句话搪塞:“等主管回来了再说。”

曹达没有任何办法,只好悻悻地走了出来。

他来到有业务联系的第二家公司。不巧的是,这家公司的老板也不在。虽然很失望,曹达还是想试一试,看能否说服接待他的人。

接待他的是一位新来不久的女青年,不仅面容姣好,惹人怜爱,工作也特别有热情。当得知曹达是来自一家著名的IT公司的销售经理的时候,她立即表现出了一个公司员工应有的热情,马上倒了一杯水给他,还主动介绍了公司的情况。

曹达向她说明了来意,她以自己刚刚学到的营销知识,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不错的商机,无论如何不能因为老板不在就让它白白溜走。她主动要求第二天就给他们公司送货,其他具体事宜等老板回来以后再由老板定夺。

结果很清楚,第二家公司在老板不在的时候,由于那位女员工的热情接待,为公司促成了一桩生意,这款产品在当地整个市场上只有该公司一家经营,不到一个月就销售了近3000台,为老板净赚了6万多元。

曹达后来把这件事告诉了第二家公司的老板,老板当然非常高兴,对他招聘的这名新员工很是满意,不仅在公司全员大会上表扬了她,并且对她进行了奖励,鼓励她继续努力。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履行好职责的,事实上,很多学生在踏入社会时,都曾满怀激情,决心要好好工作,做出一番成就。可惜,在他们进入某个企业之后,就被办公室里原来那些不求上进的人同化了,最终变得安于现状,不愿意努力工作。曾有人对办公室职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过研究,发现工作最主动、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工作态度最认真的,往往都是新来的员工。

那些几十年如一日待在办公室某个角落里,干着微不足道的事情,拿着可怜的薪水,他们已经陷入了一种叫做“职场道德风险”的漩涡中,而且越陷越深,最终走向了灭亡。这些人在工作中尽量不犯错,但是也不努力工作,力求做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他们不知道不履行职责其实也是一种“过”,终有一天会被老板辞掉的。

一个不能创造价值的人,在企业里待得越久,企业损失就越大,这样的“忠诚”宁肯不要。聪明的老板会不断地给企业“换血”,补充新鲜血液,减少老员工的数量,而且他们每次换下来的都是那些不够忠诚,不认真履行职责的人。而那些对企业忠诚,勤奋敬业的员工是不可能被换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