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文化掂量:王蒙最新演讲录
3631400000002

第2章 文化自信与文化定力(2)

正是因为五四时期吸收了这么多新名词、新观念。我们考证一下,我们现在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我们也经过了一个很长的过程,到十八大所提出的那些词,有很多是中国传统文化里所没有的。“民主”,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吗?“自由”,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吗?“平等”,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吗?“法治”,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吗?还有许许多多的。所以,正是五四运动,引进了许多新的文化。虽然它激烈一点,虽然有些具体的说法和做法现在不可能按它那个办。但是,它赋予了中国文化以新的生命,激活了中国文化那些最积极的部分,它推动了中国文化的重生。

谈到中国文化,我有一个小学同学,他后来也是到台湾去了,那是我的小学同学,好像班级还要比我低一点,他和我同岁,但是因为我上学早,我后来又跳了班。这个小学同学叫林毓生,他长期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执教。他提出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他这个说法和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底在曲阜的说法是衔接的,是可以对接的。就是中国的文化具有一种进行创造性转化的可能。(整理者注:2014年2月,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那么,这里我就谈到第四个观念,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对接。这是可能的,不是不可能的。不要认为中国文化是一个封闭的文化、僵死的文化,是一个生硬的、呆板的文化,不是。中国文化从来不拒绝吸收外来的影响。山东我不够熟悉,起码在北京,北京的语言吸收了满语、蒙古语、阿拉伯语、波斯语,很多人现在都不知道。北京有很多说法,管“犄角”叫“旮旯”,这是满语。到现在,我估计山东也一样,因为全中国都是这样。赶着牲口,赶马车,往左拐是“咿咿咿”,往右拐是“哦哦哦”,这是满语,“咿”是左,“哦”是右。北京人喜欢吃的一种点心,叫萨其马,我不知道山东有没有?“萨其马”是蒙古语“狗奶”的意思,至于现在它是不是用狗奶来做是另外一个问题。就跟我们说英镑指的是一磅黄金,现在它哪里有一磅黄金啊。北京话还吸收了大量的阿拉伯语。回民认为人死了变成罗汉,罗汉就是阿拉伯语“roh”,与佛教的“罗汉”无干。就是精神、灵魂。每周五,伊斯兰教徒要去祈祷,回民要去祈祷,那个周五叫“主麻日”,“主麻”是阿拉伯语。芫荽,是一个怪词,这两个字没有别的讲法,是专门造的字。一个“草”字头一个“元”字,一个“草”字头一个“妥”字,这两个字必须连在一块儿用。“芫荽”是阿拉伯语,是从西域来的。我们抽的烟叫“淡巴菰”,就是tobaco,是来自印第安语的发音。前年在银川举行书博会,银川的朋友跟我讲,他们那儿有一个清真寺重新翻修,是由穆斯林捐款修起来的,他们不叫“捐款”,叫“nietai”(乜贴),就是“动机”“心意”,这个词来自阿拉伯语“尼亚提”。这个多了。至于吸收西方的各种语言更多了,有的在八国联军以后才流行起来。比如“看看”说“”,就是“look”,沙发就是音译“sofa”。还有一大批是从日语转过来的,是日本用日文当中的汉字翻译外文的词,包括“共产主义”,这是日文的翻译,“社会主义”,这是日文的翻译,“动员”,这是日文的翻译。我说不了那么多,我们本身从来不是不开放的。

另外呢,中国文化确实是非常大,非常广,里面有很多本身就互相不完全一致的东西,各种悖论都存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是中国文化,但是“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这也是中国文化呀,流氓文化呀,贫民文化呀,游民文化呀,也不能说它没有啊,这不算中国的,算外国的?《水浒传》里面的文化就和《论语》里面的文化不一致啊,它上哪里一致去啊?所以,中国文化有很多的丰富性。“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父要子亡,子不敢不亡”,这是中国文化。但是《三国演义》里没完没了地抓着降将就说“良禽择木而栖,良将择主而事”,就是可以双向选择,你一样可以选择你的老板。有的就变成了一种叛徒哲学,你“择主而事、择木而栖”。但有的也转变了,以后对人民做了好事,如果你原来是共产党员你投降了国民党了,就是叛徒;但你原来是国民党你投降了共产党了,这起义将领啊,爱国人士啊,对伟大祖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呀。所以这个东西,我们这个文化它包容性非常强,互相都接着。

最主要的是,中国文化有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最古老的《易经》上,它就给你来一个“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个不得了的呀,这就是中国文化能够和现代性衔接的阳光大道。《尚书》上讲“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中国还讲“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鼓吹改革的呀,中国人的脑筋不死。

中国人的辩证法,辩证得全世界都跟着头发晕。中国人一分析起来,怎么干怎么对,你绝对是对的。这个就和另外一批东方文化不太一样。东方文化里有一种保守的、静止的、停滞的,甚至于是懒惰的这样一些东西。我也碰到世界上一些很有趣味的文化现象,就是我在三个国家,三个地区听到了同一个故事,基本版本一样,具体细节可能有不一样。第一次我看到联邦德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因里希·伯尔的一篇小说,小说的题目莫名其妙——《一个关于降低劳动生产率的故事》,这题目都像咱们写的汇报或论文。然后我在印度听到了这个故事。第三次,我在中非的喀麦隆又听到这个故事。三次三个故事一样,什么意思呢?一个渔夫在那里捉鱼,捉鱼那天鱼汛,大量的鱼。渔夫都快累死在那里了。他一看旁边的树下有一个很棒的小伙子在那里睡觉。他就把他叫醒:“帮我捉鱼,帮我捉鱼!”小伙子说:“我帮你捉鱼干什么呀?”“你帮我捉鱼,劳动能创造财富,我给你大量的钱。”“我钱多了干吗呀?”“你钱多了以后可以去旅游,享受幸福生活。”小伙子说:“如果说幸福的生活,我现在风和日丽,树下安眠,我正在享受幸福的生活。是你打搅了我,使我不能享受幸福的生活。我要你那个挣完钱才去享受幸福生活?不挣钱我享受得更好!”然后接着睡。三个国家都有这个故事。你遇见这个难办,可中国不太会。中国要求勤俭,反对懒惰。中国关于勤和懒的故事不计其数。讲学习也是这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所以中国的文化是可以往现代性上走的,虽然现代性本身又带来很多新的问题,这我另说。中国经历了这么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看到中华文化的古老,看到中华文化的不够用,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中华文化的适应性,它的自我调整和自我更新的能力,它的汲取和消化外来影响的能力。因为什么东西到了中国都要变样,被称之为本土化。比如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或者叫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1998年,我被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一个大学请过去一个学期。那个时候我就谈过这么一个观点,我说所有的外来影响到了中国,它就要发生变化。譬如可口可乐,以大陆为例,改革开放以后,可口可乐来了,一开始不成功。何以见得不成功呢?在北京,可口可乐刚来的头一年,出现了喝一杯可口可乐赠送一个杯子或给一个盘子的这种优惠措施,可见它卖不出去,滞销。现在呢,喝的人越来越多了,但是到了中国它会变样。当时我说这话并不知道情况,我在那里说完,回到北京,立刻就发现,北京人已经把可口可乐当成了解表的中药。小感冒,可口可乐煮姜丝,餐馆都可以提供。因为它有一点咖啡因,喝了你的精神会好一点。原来鼻涕邋遢的,喝完这个也觉得舒服一点。然后更伟大的发明,台湾的三杯鸡。三杯鸡是什么呢?一杯可口可乐、一杯干红(把法国也消化进去了),再来一杯酱油,就这三样煮鸡,煮出来味道不错。它到了中国是变的。只有无可救药的教条主义者才没完没了地抠那些字眼儿。

马克思说过:“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没错,马克思主义到了中国,物质的力量忒大了。但也有另一面,当群众掌握了理论,群众不太在乎理论,群众在乎的是自己的利益、自己的追求。哪里有群众掌握了理论之后还查本原的呀。群众掌握了理论后就群众化了,就本土化了,绝不可能是原来的样子,原来的样子成功不了。

前边都是谈历史,对历史的回顾。现在我们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对传统文化的热情,这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国家有了巨大的发展。因为我们国家和过去相比,已经抬得起头来了,挺得起胸来了。因为我们国家已经对自己的前途有了自信,所以才有了文化自信,你如果连对你自己的前途都没有自信你还谈什么文化呀?对旧中国、旧文化的否定,孙中山比毛泽东还要厉害,因为孙中山说的话特别地刺激。孙中山一再讲,在旧中国,中国人民已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这话太厉害了。国家都亡了,你这种都没了,全都消灭,或者让别人给打一针,全部换成别的DNA。孙中山还爱说中国是“次殖民地”社会,次殖民地是什么呢?印度是殖民地,伊朗是殖民地,阿尔及利亚是殖民地。中国还不如它们,因为中国混乱,乱成一团。那些老老实实的殖民地反倒是被英国或者法国掌握着,起码社会秩序比你好。毛主席说中国是半殖民地,孙中山说是次殖民地。孙中山还爱说什么?在国际上,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他说的都比毛泽东刺激,但是现在大家都没有这种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