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文化掂量:王蒙最新演讲录
3631400000003

第3章 文化自信与文化定力(3)

前所未有的,我们所说的文化自信就包括了对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优秀方面的自信,就包含了我们对自己发展模式的自信,也包含了我们对自己文化的这种汲取能力、选择能力、消化能力、调整能力、本土化能力,以及识别能力、分析能力的自信。

我们的文化不是一个脆弱的文化,不是手指头一捅就破一个窟窿的,捉襟见肘、岌岌可危的文化。我们的文化是一个能够和世界对话,能够和世界打交道,是能够既保持自己的种种特色,又不拒绝任何外来的有益影响的这样一种文化。

如果有这样一种观念,简直是不得了的事情。这个太了不起了,太伟大了,我们太应该有这种观念了。很多东西一开始是不可思议的,想一想我们现在所接触的文化现象、文化产品、文化观念,和二十年以前、三十年以前、四十年以前相比,我们已经有了多么大的开拓和进展。

有些很小的事情,我觉得不是什么大事,可是当初这都不得了啊。20世纪80年代我刚从新疆回来的时候,李谷一唱了一首《乡恋》,用的气声,《人民日报》上都有权威写文章批判她。邓丽君就更不用说了。现在我都觉得有些电视台纪念邓丽君都纪念得过了,好像全世界伟大歌唱家中国就只知道一个邓丽君似的。

我们精神生活的空间确实是在不断地扩展,包括一些名词,我们放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里边的,那比过去不知道宽广多少。“以人为本”,过去也是不能讲的啊。五十年前你讲“以人为本”试试?弄不好,你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我们接受了许许多多的东西,但是接受完了以后呢,我们仍然是中国的文化,我们该选择的,我们照样选择;我们该拒绝的,我们照样拒绝;我们不能按你的意思做的,照样不能按你的意思做。

我是一个写小说的人,所以我谈文化,带有文人谈文化的特点。我还告诉各位,我有一个独特的体会,因为有一阵西方世界谈要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中国对这个也很紧张,老怕被别人和平演变了。我最近怎么体会到我们中国也有能力给洋人和平演变了呢?现在很多洋人到中国,你去他家的时候,他弄一大盘生菜,两片面包就算是请你吃了午饭了。可是他要是到你家里,你要是给他这个,他甚至很公开地说,你们家吃饭怎么这么简单呢?搞关系、送礼、变相行贿、许愿,太多了,我不愿意跟大家说太多具体的情况,包括文化人,都已经走中国这个路子了,正式的路子已经行不通了,你根本想不到他还有别的路子,他就办成了。

影响是互相的,所以我谈的文化定力是什么呢?面对外来的影响,我们要有自己的选择,有自己的冷静,不要害怕,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也不要紧张,也不要简单地肯定或者否定。绝不照搬,也绝不简单地就把你否定掉。

钱钟书先生学贯中西,文通古今。他有一句名言:“东学西学,道术未裂,南海北海,心理攸同。”中学和西学,道就是原理,术就是方法。不管是中学还是西学,它的原理和方法并不是可以完全断裂的。那么南海和北海,东西南北各个地方,全世界的心理也是有它的一致性、共同性的。

所以,第一就是要能够选择、调整和理性地对待。第二呢,就是要追求在今天的文化生活中一定的平衡,这个非常重要。现在的文化生活,我们的精神空间都空前地扩大了,可是这个扩大当中需要有一定的平衡。有些休闲型、娱乐性、搞笑性的节目是可以有的。赵本山的节目我也看,小沈阳的节目我也看。潘长江,虽然形象上我有时候感觉遗憾一点,但是他演得好我也可以看。当然很庄严、很郑重、很主流的我觉得也很好,也可以看。

问题是我们要保持一种平衡,我们不能全部都是搞笑的节目。我们不能全是通俗的,只追求收视率或者是发行数,不能全是这种东西。我们要有大众的、通俗的节目。什么达人秀,这样的节目也很好,我也很喜欢看。但是你这里要永远有一些高端的节目,一些高端的产品,你要有一些高端的文化的从业人士,要有文艺的大家,否则,就会出问题。有一个玩笑话,文化部现任的几个领导在一块儿谈话,说中国自古就有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那么到了20世纪、21世纪这一段,咱们什么最发达呢?后来有人就说“手机段子”。如果真这样,你对后世就不好交代啊。现在,很多来自微博上的各种警句,一下子会点击量超过三百万,比你的书发行量大多了!但这是文化的高端精品吗?我现在常常感到糊涂,因为我的心目中,什么人是作家?李白是作家,屈原是作家,曹雪芹是作家,你一辈子写一百万条微博,又该怎么看呢?其实,能够代表人类智慧的高端精神产品毕竟还是太少了。苏联作家爱伦堡说,在文学上,“数量”的意义非常小,一个托尔斯泰,比一千个平庸的小说家还重要。所以我们要通过引导专业化的、有公信力的评论,通过我们的奖励、奖评制度,让文化生活能够达到平衡。

我在《人民日报》上已经多次写过文章,有的地方好像还被当格言一样录下来,我就是说,通俗无罪,通俗不可怕,但是如果只剩下了通俗,这是不能容忍的。我们需要有高端,需要有引领。同样,我们大量吸收外国的东西也无罪,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弘扬我们自己本民族的东西,关键就在这里。

大家现在很关心这个问题,我也很关心这个问题。我在许多报纸上都写过文章。我说咱们现在汉语的水平在降低,已经没法办了。把简体字还原成繁体字以后,笑话百出。“王后”,就是现在这个“王后”,他干脆还原成繁体字双立人那个“後”,就是后边的“后”了,王后成了国王后边的。用错了的字是一塌糊涂。国家语委规定的字,“出妖蛾子”,北京话,我不知道山东有没有。出幺鹅子这是从推牌九上来的。牌九里头有一张牌,就像后来麻将牌里面的幺鸡,它是幺鹅,所以叫出幺鹅子,因此这个幺是一二三的一。可是国家语文委的《现代汉语词典》变成了什么呢?妖蛾子是一个妖怪的蛾子,这完全是西方观念。把一个妖怪变成一个蛾子来叮你来了,这不是开玩笑吗?

我还碰到一个难题,我只好在这里说,因为我已经悲观失望,以至于绝望了。毛泽东主席当年有一个《忆秦娥·娄山关》,很有名的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漫道”就是“莫道”的意思,不要说雄关如铁,我现在要拉着队伍从这头走到那头去,就这么一句话。当时就有分歧,赵朴初先生专门写的一篇文章,就是说“漫道”就是“莫道”,不要说。这“漫”有三种意思可讲,一种当“随便”讲,漫画,漫步,漫步于济南大明湖边。还有一种当“莫”讲,《红楼梦》里头“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你不要认为这种不像话的事是从荣国府出的,真正造衅的开端,出事闹事起头的,起了坏头的实际上是宁国府。这是漫,不要。当然还有一种当漫长讲。但是现在怎么很多人都把“雄关漫道”当成漫长的道路讲。几年以前,是纪念红军长征多少周年,CCTV-1每天在那里播的是《雄关漫道》,这话不通啊,意思是别说雄关啊,就跟别说王蒙一样,王蒙别说,这是什么话呀?他认为是什么呢?雄关,雄伟的关卡,漫长的道路,雄关漫道。我在《光明日报》上就写了一篇文章,我说“雄关漫道”这个话是不通的,结果央视这个作者就找人说情。有人就给出主意,要不你们去看望看望王老,沟通一下,变成一个公关活动。你跟我沟通没用啊,你得跟毛泽东沟通,你得跟赵朴初沟通,你还得跟仓颉沟通,当初造这字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

这话说远了,我说这话的意思是我非常赞成加强汉语学习。但是现在有人一提加强汉语学习就认为是学英语造成的,这个观点我非常反对。英语学得好,汉语就不行啦?谁规定的?我们提一提英语好的人吧,哪一个汉语差?胡适、林语堂、钱钟书、季羡林、冰心、金克木、辜鸿铭,哪一个汉语差?连中文都不好,在家里和老婆孩子说话都说不好,怎么学英语呢?不可能的!它根本就不是互相对立的。

现在的作家里头有几个是英语好的?过去哪个作家英语不好?或者别的外语,鲁迅不是搞英语的,他是日语好啊,巴金,法语、英语、世界语。所以我们在遇到这些文化问题的时候,我们所谓的定力就是我们要看得很全面,不要轻易地制造什么问题,制造什么零和的模式。

第三呢,就是要加强我们的文化整合能力。在中国今天最需要的就是文化整合,因为几千年来我们吸收的东西太多了。孔孟之道,对我们当然是有意义的啊。孔孟,孔子讲做人,讲修身,讲待人接物,有的时候讲得太漂亮了,现在谁也没他讲得好,我们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也需要,如果把马克思主义也丢了,我们还怎么往下混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梦,你得往底下越讲越多。

我是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人,南皮县最有名的名人是张之洞,张之洞临上任之前呢,他请他的老师,姓鹿。老师送他十六个字,这十六个字学问深了:“启沃君心,恪守臣节,力行新政,不悖旧章。”“启沃君心”就是你要对上,“启”就是“启发”,要启发皇上,他这话也够厉害的。“沃”就是“丰富”,丰富皇上,皇上不可能什么事都知道。“恪守臣节”,你启发完了,你按你的规矩办事,你是臣子,不要替皇上办事,替皇上办事你要倒霉,只能把国家弄乱,要“恪守臣节”。“力行新政”,你要推行改革开放。然后“不悖旧章”,太了不起了这个人,但是能够不违反原来的老规矩吗?都要违反,否则你给自己的阻力太大。这就是一种中国文化的整合性,他把新和旧整合到一块儿。

如果我们今天没有这种整合能力,我们随时就会发生文化冲突。民族主义的、爱国主义的、共产主义的、延安作风的、井冈山传统的、什么先进的西方管理方式的、民主自由人权的,因为现在这些东西我们都不能够简单地否定。所以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汲取、选择的能力,消化、本土化的能力,平衡、引领的能力和充分地加以整合的能力,我们在文化上就能够充满自信,就能有更大的定力。

我今天要讲的就是这么点意思。谢谢大家!

逄春阶、杨嘉昕/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