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行走中的言说:一个思想背包客的心路历程
3676400000029

第29章 影评(5)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复兴,美国新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经历了由缺乏到突然富足的茫然无措的“垮掉的一代”的意义整体沦陷(金斯伯格的《嚎叫》应该是代表),然后是一些开始觉醒的人踏上漫漫的寻找那些下落不明的意义之途的尝试(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应该算一种表达)。在意义踪迹不明的日子里,我们遭遇了无聊的侵蚀(《等待戈多》应该是这种情绪的宣泄),黑人民权运动的成功,暂时把诸多不明确的意义固定下来。到60年代中后期,积攒起来的虚妄的理想主义与意义一起迸发,然后消散,所有的东西仿佛一夜之间又消失了,混乱再次把意义流放了:革命、性、毒品以及嬉皮士的摇滚,这一切都在越战的背景下,以虚无主义的方式扩散开来,一泻千里,意义再次隐而不显。这是那个年代的特征,把如此多的东西安插在一部电影中,而又条理清晰,谈何容易?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电影很粗糙,这种粗糙更是加剧了一代人的青春下落不明之感!好在,导演把这种困惑表达出来了,至少任务的八成完成了。也正是无数人的努力追忆,意义田野上的失踪者开始陆续归来,这才构成了美国80年代以来的整体复兴的思想根源。

我们这代人也曾经历了相同的意义被剥夺的岁月,我们的青春至今下落不明,有时曾想,我们是否曾有过一个叫作青春的时间段。过早地失去,意味着永远回不来了。没有继承的丢失是我们相互之间漠视与疏远的遗传病,一代人又开始成长起来,他们无可挽回地重复着我们的下落不明,谁又能在我们彻底失落的青春舞台上贴出那个久违了的寻人启事呢?天地悠悠,谁是那个值得期待的歌者?

(20110301)

10.爱,是我们所能拥有的最后一张王牌———评电影《冷山》

春寒料峭说的应该是这个时节,阴冷,温润,不动声色,不知不觉中已经冷到骨头里。此刻,冷的感觉在时间中扩散开来,整个空间都被填满了,感觉身体实在有些顶不住,赶紧站起来活动活动。一天真的做不了多少事情,借着这个由头做点不务正业的事情,对前几日在CCTV6上看过的一个片子《冷山》做一个结构性分析,以此,权当抵抗寒冷的方式。

这部片子的内容大意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一个叫英曼的乡村青年在政治鼓动下与刚刚结识不久的恋人艾达告别,然后狂热地参军,由此奔向了遥远的战场。在一次救助同伴的时候受伤,差点死掉。住院期间,万念俱灰,突然接到故乡冷山那边恋人的来信,请求他回到故乡,回到思念的恋人身边。由此,英曼冒着违反军规,时刻有可能被捕杀的风险,踏上了艰难的返乡之路。其中,故事情节安排得跌宕起伏。在最后时刻,英曼终于见到恋人,喜悦之情还没有消散,就被当地的联防队追查到,经过一场激烈的枪战,所有可恶的联防队员都被杀死,再也不会威胁到他的女友了,激战中英曼也中弹,此刻恋人安全了,他对艾达说:“我终于回来了。”然后放心地死掉。故事的结尾有点喜庆的色彩:几年后,艾达领着他们的孩子,还有朋友露比一家在努力建起来的农场里一起快乐地生活。

这部片子是一部史诗性的电影,导演想通过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揭示出人性中的一些冲突与紧张,在对立与矛盾中,揭示出即便在无比恶劣的环境下,人性中也有温暖与善良的一面,而这样一些东西就是我们苦苦追寻的永恒。这样的故事对于中国人来说一点都不神秘,只不过有些陌生而已。长期的斗争哲学,让我们已经不信任任何人、任何事,甚至连爱的本能都已经萎缩。问题是爱情、返乡这样的主题如何能够在一个基于常识的表述框架下脱俗?这就要看导演的功力了。值得庆幸的是,这部影片的导演是一个准哲学家,他通过结构化的方法很好地展示了人性中诸多矛盾的主题。

千万不要小看这部耗资8300万美元的大片。它的叙事结构是沿着两条线索展开的,在空间的分割中,把一些对立与矛盾的情感彻底揭示出来。明线是英曼的伟大返乡之旅,暗线是艾达的重生之旅。英曼在战场上经历了从生到死再到复活的整个过程,完成了思想的洗礼,那些曾经狂妄、虚幻的想法都被战争彻底击碎,最后只剩下爱,这种力量支撑他完成了返乡之旅,通过爱,他重新发现了人生的意义所在。在暗线那边,艾达本是一个小资情调的富家小姐,在经历生活的诸多磨难后(父亲死亡,生活无着落),逐渐开始适应新的生活,充满野性的乡村姑娘露比的加盟加速了艾达的生活观的转变进程。这苦难的转型期,我们见证了人性中的丑恶与凶残,还有灵魂的堕落(出卖),联防队的残暴与贪婪又暗示了制度的错误导致恶的扩散与变本加厉,也见证了各种爱在艰难的细微处的涌现。总之,这是一部关于爱的电影,其中交叉着亲人之爱(父女)、邻里之爱、友情之爱、善良之爱(英曼逃亡中一个寡妇对他的帮助)、恋人之爱,正是这些时时涌现的人性的微弱之光,让我们在最为痛苦的时候也不至于彻底绝望。正如英曼,从战场上下来时,几乎把所有的梦想都丢掉了,好在他还唯一剩下爱,这种信念在越发困苦的时候,也显得越发坚强。由此想到影片的名字也很有趣,冷山,一个冰冷的地方,它喻指了这个世界的冰冷,然而,故事的主人公又都在默默地坚守在冷山,因为那里普通人的心是温暖的。一个人只要还拥有爱,他就不是贫穷的,而且可能是富有的。最可怕的丧失就是爱的丢失。

哲学家舍勒说,推动世界前进的力量有两种:爱和恨。我相信爱的力量。这部片子也印证了这个假设。对于一个失范的社会来说,培养爱是建立信任的基础,中国社会该反思了。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把爱丢失了?我们又要从哪里开始寻找?课堂上曾对学生们说:“不论你们以后做什么,对社会、对底层保持最起码的爱与尊重,这个冰冻已久的社会就会因此慢慢融化,我们期盼的希望的春水就会从地下冒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世界还是有值得我们为之奋斗的理由的!

(20110311)

11.一个寻找和相信爱与善良的故事———评《千与千寻》

闷热中,从CCTV6上看了一部电影,是日本漫画家宫崎骏导演的动画片《千与千寻》。说实在的,一个为生活挣扎的中年人去看一部动画片,本身就是一件看起来很搞笑的事情。不过看后不得不说,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动画片。

故事情节很简单。一个小女孩随父母搬家到一个新城镇,由于他父亲道路不熟,驾车贸然闯入一个精灵世界:油屋。在一个空无一人的街巷,她父母在一家店里吃了很多东西,结果变成了猪。小千寻没有吃那些东西,到街上转转,看到很多诡异的东西。随着夜晚来临,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恰好这个时候白龙出现了,帮助了小千寻。她告诉千寻,在油屋的世界里一定要劳动,否则会变成猪的,而猪的命运就是被杀掉。然后让她去找锅炉爷爷帮助,让他给她一份工作。在锅炉爷爷的帮助下,千寻找到油屋的老大“汤婆婆”,最后,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一份工作,在澡堂里当服务生。代价是她的名字被汤婆婆省略,变为小千。在这个精灵的世界里,一旦忘掉名字,就再也回不到原来的世界。这个线索寓意重大,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不都在寻找吗?只是很少人去考虑我们到底在寻找什么,对于一个孩子来讲,新的工作并不总是如意的,新来的总是受到欺负,她也不在意,仍然努力工作,无意间,外面下着雨,她看到无面男站在雨里,因此,她把无面男放进油屋。由此故事开始进入高潮,这期间她把腐烂神变回了河神,并从河神那里获得了救命仙丹。

前面说过的那个最初救过她的小白龙(善恶的混合体),由于奉汤婆婆的命,偷了钱婆婆的印章,被钱婆婆追杀,生命危在旦夕,小千冒着生命危险,与锅炉爷爷和小玲等人一起努力救了小白龙,并得到钱婆婆的许多指点与暗示,那个无面男一直跟随小千,最后变成了钱婆婆的助手。无面男也由此完成了自己的人生转变,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故事的结尾,小千救活了小白龙,并帮助小白龙想起了她以前的名字,原来小白龙叫琥珀主(千寻小时候家门口的一条河,在那里琥珀主曾救过小千寻)。最后,小千寻的父母又变回了人类,他们离开了精灵世界。而小千寻则完成了人生的转变,她开始懂得什么是最重要的。

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讲,看这样的片子有如喝一杯清茶,有些苦涩和清淡。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油屋,那里的人们有贪婪,有冷酷,也有冷漠,但也有隐藏很深的善良、丢失的爱、遗忘的友谊与忠诚等。小千寻的胜利很简单,源于她还没有被社会污染,在她的内心里爱和善良都在,在一个特殊场合下被激发出来,而这些东西在任何年代都是最有力的武器。也许令人在灰暗的时光里仍感到温暖的是,爱和善良也是那些沉沦之人的救赎力量。当爱和善良被激发出来以后,自救与骄傲开始成为每个卑微的灵魂通向下一站的车票。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车票并不多,它被藏得很深,以至于我们都找不到它们了。正如钱婆婆所说,没有东西是会被遗忘的。因为,我们把它藏得很深,甚至深得连我们自己都想不起来了,我们需要在内心里去寻找。其实,人这辈子何尝不是一个寻找的过程呢?从简单,到复杂,最终回到简单,可惜有些人从简单出发就再也回不到简单了,这就是人生的悖论。什么原因呢?也许很多人一进入油屋,就忘了最初是想找什么来的,被各种在场之物诱惑,结果就再也回不去了。对于哲学来说,我喜欢说这是一个寻找意义的过程。可问题是,意义的意义又是什么呢?那终极的东西与存在的哪些部分相契合?其实,这些年了,我也在寻找。

我喜欢宫崎骏的这部片子,理由很简单:朴素、干净、直指人心。另外,这部片子的构图我也很喜欢:用干净与纯粹作为背景,这才是思想的深度。联想到前两年中国最热播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实在不知道这部违反常识的片子能告诉我们的孩子什么东西。如果实在要选择,我宁愿选择灰太狼,为了吃羊百折不挠,别的真的说不出什么了。宫崎骏的这部片子是2001年的作品,全世界屈指可数的通过一部动画片获得数亿美元的票房收入,难道这还不是奇迹吗?也许更值得深思的是,十年后我看这部片子仍然感动,扪心自问,是什么东西打动了我,还有这个世界?这难道不是我们的影片需要反思的吗?终极的艺术一定与人性有关。让那些没有人性的东西见鬼去吧!以后我会向学生们推荐这部简单的作品。我们中国人内心里从来不缺乏爱和善良,只是那些美好的东西都被某些东西遮蔽了或者弄丢了。自救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北京的大雨已经证明了这些,那些卑微与陌生的相助与支撑还用怀疑吗?我一直固执地认为,一个总是让秉持美德的人吃亏的社会是一个糟糕的社会。

(2012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