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清晨,一位先生在洛杉矶郊外一所旅馆的餐厅里准备就餐。在等待的时候,他发现有3个黑人孩子在附近的餐桌上埋头写着些什么,样子很认真。他很好奇就走过去并且得到允许加入他们。在看到孩子们写的东西时,他才明白,3个孩子在给母亲写感谢信。孩子们说,这是他们每天必做的功课。这位先生仔细看了孩子们写的内容,有“园子里的花开得真漂亮”、“昨天吃的比萨饼很香”、“昨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等。原来他们写给妈妈的感谢信并不是专门感谢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是记录下生活中让他们感到幸福的一点一滴。或许他们幼小的心灵还不知道什么叫做恩德,只知道对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应该心存感激。他们对许多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那位先生感慨道:“只要我们细心地观察,用心地体会,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种幸运。无论是天崩地裂,还是斜风细雨,一花一草、一颦一笑,都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
故事中的几个孩子能把生活的点滴都记录下来,说明他们的父母平时就是那种对生活懂得感恩的人。
再次,要教会孩子变态度为行动
一所中学给学生们布置了感恩作业,并要求每天都要完成。学校的老师说,给学生布置感恩作业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反思,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加强自律,学会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培育学生的健康心态,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其实,近年来,许多学校都有过类似的做法,比如让孩子帮父母洗脚等,这些都是将态度化作实际行动,教孩子从爱父母做起。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可以模仿这个方法,教孩子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逐步学会感恩。
最后,要让孩子形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理
父母可以让孩子去关注社会上还有一些没房屋住的家庭,或者丧失劳动力的家长,或是那些本身残疾的人。孩子在看过他们艰辛的生活以后,对自己舒适的生活又会是另一种体会。还可以让家里的老人给孩子多讲一些过去的事情,忆苦思甜,这对现在的孩子是有一定教育意义的。
感恩本身是一种高级的情感,这种情感不是仅限于一种表面化的感谢或者报恩,它更应该是一种很深层次的理解和反省,然后是一种拥戴。心怀感恩的人,也是活得幸福的人。不论我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要心怀感恩,这也是父母要教会孩子的必修课。
帮助孩子更好地交友
生活中有一些这样的孩子:他们在学校里表现得很乖,但是他们不懂得与其他同学交往。一些父母会认为,这是好孩子的表现。其实孩子渐渐长大了,天性里都喜欢交一些朋友,学会与朋友、同学良好相处是人际交往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据有关调查发现,容易在心理或者行为上出现问题的孩子往往是身边没有朋友的孩子。
一位专家接到过一个女学生的来信:
“我妈妈真的很烦人!我交朋友要经过她的批准才行。她总是说:小婷太爱玩了不能交,小君不讲卫生也不能交,小玲的学习不好不能交,那些男孩子更是不能交,有些男孩是很坏的。
“她这样管着,我根本交不到好朋友。其实我真的很羡慕小婷,她的父母都不管她,她爱怎么玩都行。我妈妈太专制了,真讨厌……”
同样,一些父母也遭遇过这样的窘境:孩子交上了自己不喜欢的朋友,去控制,孩子的逆反心理强;但是不管,又担心对孩子有什么不良的影响,该怎么办呢?
对此,专家们指出:父母越是重视孩子,越是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孩子顺利健康地成长。当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可以掌控他的世界,孩子吃的、玩的、用的,甚至说什么话等,父母都可以控制。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孩子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的时候,父母的控制变得不那么随心了,同时,管得太多会导致孩子叛逆。孩子在成长中,有时候会质疑和抗拒自己的父母,这是他想证明自己有独立性的一种表现。
我们不妨来看看孩子希望父母如何对待他的交友。
第一,孩子希望父母尊重自己挑选的朋友,这其实也等同于尊重孩子本身。
在交友方面,孩子其实都很反感家长管得过严,甚至把自己的喜好和标准强加在孩子身上。如果他的朋友遭到家长的冷落、责骂和不尊重,孩子会感到受了伤害。能否自己做主交朋友,也是孩子建立自尊、自信的基础。
第二,在交友方面遇到困惑,孩子希望家长能给出适当的指导。
孩子在学习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的。比如和人发生争执、打架、受骗等,再加上社会的复杂性,孩子可能会交到一些笔友、网友等。而在孩子遇到困惑的时候,他知道家长能够处理一些自己不能处理的情况,所以希望能得到家长善意的提醒和引导。
“强扭的瓜不甜”,在孩子交友方面,如果父母干涉太多,他也会有这样的想法。那么作为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呢?
(1)每个人交朋友都有自己的喜好、兴趣和乐趣,对于孩子结交什么样的朋友,父母要让他自己来作决定。如果家长不喜欢孩子的朋友只是凭自己的喜好、直觉和主观判断,并采取反对的态度和行动,孩子可能会反抗或私下交往,这样家长更无法了解孩子的交友情况了。
(2)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交友的条件。可以让孩子邀请朋友到家里来或到户外去玩,还可以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父母也要为孩子建立友谊创造机会;父母也可以认识孩子的朋友和了解他的交友情况,这样父母能更好地进入孩子的世界并有机会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
(3)父母不要随意批评孩子的朋友,但作为长辈,可以适当地给出一些引导。事实上,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一些优点和缺点,因为有了缺点,才是真实的孩子。比如孩子的朋友不守承诺、撒谎,比如他们会吵架、打架或者摔玩具等,父母注意不要去批评和禁止他们。对于孩子朋友身上的一些优点,父母要鼓励自己的孩子去学习,从而可以让他们共同进步;对于孩子朋友身上的缺点,父母可以用讲故事、比喻等形式让孩子反思,如孩子听到朋友撒谎以后,父母就可以给孩子讲“狼来了”的故事,让他吸取一些正确的观念。
(4)在孩子选择朋友的过程中,父母要教育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把孩子犯的错都归结于交友的影响,也不能把责任归咎于他人,因为这样并不能帮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并发展的,实践就存在着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成功了,孩子有了朋友;但是失败了,就会受朋友冷落。父母要告诉孩子,这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并要引导孩子去反思,在交往中有什么做得不恰当的地方,或者有什么误会要去处理,也可以引导孩子去思考该怎样处理,并且要鼓励他不丧失交往的信心,相信所有的伙伴都能成为自己的朋友。
父母在教育中遭遇的棘手问题就是孩子的叛逆,如果孩子拒绝与父母沟通,那是最令人头痛的。父母可以是孩子的老师,也应是孩子的朋友,父母要有足够的能力去帮助和指导孩子处理与他人交往中的困难,也要去关爱和鼓励孩子,让孩子敞开心扉,自己能够做出正确的决定。如果父母处理得好,可能会少操一些心,而孩子也会成为一个更成熟、更自立的人。
给孩子的承诺一定要兑现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往往很容易忽视自己的一些行为规范,从而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行为规范就是承诺。父母平常答应了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否则孩子就会生气和闹情绪,更糟糕的是孩子也会照样学样,以后就不诚实了,这是一种很严重的后果,会影响他的一生。
有一位父亲为了哄自己的小孩听话,就随随便便地说了一大堆事情,比如他说会带孩子去坐过山车,带他去看海……孩子一听有这么好的事情,马上就变乖了,然后就一直等父亲兑现承诺。可是,这位父亲平时比较忙,而且他自己说完以后也不记得了。但是过了很久,儿子依然记得清清楚楚。就这样反复了几次以后,儿子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了。孩子想:你不是说了要带我去的吗?怎么我等了很久都没有兑现呢?于是,孩子开始闷闷不乐了,继而大闹情绪,到后来,他也学会经常说谎了。
其实父母天天要上班,又要处理很多家务,在忙碌之余,更多的时候就是为了哄孩子高兴,他们自己跟孩子说过的话大多是记不住的。而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他总是在期待父母给他的承诺早点儿兑现,他也最专注于这件事情了。所以父母不能兑现,后果怎样就可想而知了。
故事中这样的情况在生活中也是比较普遍的,所以父母要好好反省关于下面的几点自己做得怎么样。
第一,就算是再忙,也要抽时间陪孩子,尽量兑现自己的承诺。
第二,尚在计划中但没有时间把握的承诺,最好先不要告诉孩子。
第三,每次只承诺一样东西。
第四,要让孩子明白,要得到先要付出。
第五,父母要明白,短时间内要兑现孩子的承诺,最多一到两天就要兑现,如果不能做到,干脆就不要承诺。比如,本来打算周末和孩子去公园,但现在刚是周一,那最好是在周五左右跟孩子说比较好,因为过长时间的承诺,孩子等得太久了,容易认为大人不想兑现,也容易忘记。
其实孩子的心思很简单,只要父母够细心,就不难了解。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父母成长的过程,父母要有意识地去改变一些不良的行为规范,才能给予孩子正面、积极的影响。
孩子总会对父母有所要求,因此,父母就免不了对孩子有所承诺。承诺得当,可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促进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承诺不得当,会使孩子形成讨价还价、索求无度的毛病。那么,父母怎样对孩子承诺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父母不要许诺
父母对孩子的许诺要把握一些分寸,不该答应的事情一定要坚持原则。比如,吃饭、穿衣等自我服务性的劳动,或者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这是孩子应该承担的义务,父母不要包办。还有的父母不太了解劳动的目的,认为只要孩子做了就应该奖励,所以对孩子许诺:“你帮妈妈把雨伞拿过来,妈妈回来给你买巧克力。”这样做的后果是滋长了孩子斤斤计较的毛病。
2。父母就目前能力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许诺
有的孩子提出了一些父母能力范围内办不到的事情,比如要求带他去野生动物园玩,父母因为忙碌,暂时做不到,就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是不可能的。有的父母为了暂时缓和与孩子的矛盾而答应他一些事,但事后又做不到,会使孩子认为父母在哄骗自己。
3。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不要许诺
有的父母由于一时兴起,往往喜欢对孩子说:“你要什么,妈妈都答应你。”这时孩子就会随心所欲地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有的孩子还会在大庭广众之下以撒泼的方式来要挟父母,父母一旦答应了,孩子以后就会得寸进尺。对这种情况,解决的办法是对孩子许诺要有前提和条件,比如在与孩子上街或走亲访友的时候,要与孩子约法三章,如果孩子违反了,就要取消孩子的一项权利。
4。父母一旦做了承诺,就要做到
“曾子杀猪”的故事告诉我们,答应孩子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如果父母对孩子失去了信用,孩子以后就会不尊重、不信任父母,甚至怀疑父母,而且自己也会在以后的为人处世方面没有信用。
5。不要经常给孩子物质的许诺
父母如果常给孩子物质方面的许诺,容易使孩子养成奢侈浪费的习惯,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其实对孩子的许诺不一定非是有形的,在不忙的时候,可以给孩子讲一个故事,教孩子一首童谣等,重要的在于父母守信用,而不是给孩子许诺了什么东西。
我们一再说,诚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格,而孩子会不会信守承诺,多数的时候取决于父母的引导和言传身教。父母在要求孩子的时候,自己先要做一个信守承诺的人,这对孩子的品格养成有很大的好处,而且也是必须的。
才艺学习,让孩子自己选择
有的父母有一个奇怪的习惯,就是在孩子尚小,没有明确的选择意识的时候,父母偏偏让他自己去做主,比如让刚满百日的孩子“抓周”等;等到孩子长大了,渐渐有了自己的意愿,想自己做主的时候,父母又不同意了。
而一些父母从小就尊重自己的孩子,重视给孩子个人的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作决定,独立地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拿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冲突——选择兴趣班这件事来说,有些家长不会强制孩子学什么,而是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不管孩子选择学什么乐器或有其他兴趣,父母总是给予支持、鼓励和指导,或者请家庭辅导教师,或者支持孩子上技能培训班。
现在,很多父母在为孩子选择兴趣班的时候,能够倾听孩子的意愿。但是,还有不少父母对已经上学的孩子的选择指手画脚,并且替孩子做出一些不是他本意的选择。其实,在孩子还小,不能自主选择的时候,父母可以替孩子做出符合他要求的选择;但在孩子长大有了自己的主张的情况下,这种做法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
其实,父母要做的首先是教孩子学会自主选择,培养孩子的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