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多融入社会
由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一些孩子常常会由于缺少同龄伙伴,或是接触面比较窄,产生不喜欢和同伴玩、性格敏感、多疑等问题。专家们指出,要想帮助孩子改变这种状况,就要让他们融入社会,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一个开朗、活泼、乐于与人相处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和大人的喜爱,而且也容易适应新环境。所以,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为孩子创设交往的机会,同时也要教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这样才能够培养孩子的无障碍交往。
首先,父母要给孩子创设更多的与他人交往的机会
有的父母害怕自己的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会被欺负,或是会学坏,所以总是尽量避免让孩子和别的孩子接触,把他关在家里;有的父母还用威胁的手段阻止孩子之间的正常交往。这样一来,孩子的交往需求就逐渐减少了,会形成孤僻、不合群等不良的性格。
因此,父母要尽可能地创设孩子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比如,休假的时候带孩子去公园、亲戚朋友家里玩,鼓励孩子不断地适应新环境,多与他人交往,也可以让孩子邀请伙伴来家里做客或是去朋友家做客。父母要做到对待孩子的朋友热情、礼貌,给他们提供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不要嫌麻烦和吵闹。父母的这种行为也会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良好的待人接物的方法。
愉快的交往经验往往会增加孩子交往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促进孩子进一步主动与人交往,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使孩子在交往中和不同性格的孩子接触,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其实,孩子就是在与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待人处世应有的态度,培养了社交技能,发展了社会性行为,学会了互助合作,成为受欢迎的人的。
有一位母亲很担心她的女儿,因为孩子性格腼腆,不爱说话。到了上学的年纪,母亲更加担心了,因为她总是不爱与同龄的孩子交往,也没有知心朋友。不过,她对年龄小一些的孩子很热情而且满怀爱心,而且她的学习成绩也很好。于是在这位母亲和邻居的安排下,这个女孩开始给邻居家的小孩辅导学习。由于方法得当,那个孩子的成绩提高得很快,周围其他的邻居听说以后,也都来找女孩帮助。时间久了,她的身边时时有一些同伴的身影,而且她也变得开朗活泼起来,因为她的成功以及孩子们的“崇敬”大大增加了她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在与孩子们交往的同时,她感到了一种以前没有体验过的乐趣,所以,她慢慢地就从原来有些孤僻的心理中走了出来。
其次,父母可以教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能
孩子之间会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他们喜欢在一起玩,但是在游戏中他们又经常会出现一些矛盾和争执。这是由于孩子年龄小,又缺乏社会交往的经验,不懂得如何与朋友交往造成的。
所以父母要教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方法,比如教孩子要礼貌待人,要求孩子在见到师长、同伴的时候主动问候,待人接物时要用礼貌用语,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自己做错了事情要主动道歉,当朋友做错事情的时候要坦诚地指出,并且以宽容的态度原谅他们等。还要鼓励孩子主动去交往,比如鼓励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图书拿出来与朋友一起分享,与伙伴们商讨游戏的玩法等。在孩子之间出现矛盾的时候,家长不要以仲裁者的角色出现,而是应该指导孩子自己去分析,通过换位思考等方法想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学会在交往中谦让,有同情心,关心和理解别人。
再次,要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
要想帮助孩子克服社交的压力,父母先要了解孩子心理上有什么压力、压力是从哪里来的。所以,必须多听听孩子的倾诉,要抽出时间和孩子面对面地交谈,认真地听他说话。只有父母肯把心交给孩子,孩子才肯把心交给父母。这样,才能了解孩子心理压力的真实情况,才能够针对问题帮助他。
最后,要关心孩子的成长
父母要鼓励孩子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这对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是大有裨益的。平常最好不要强迫孩子去学这学那,应该多听听孩子自己的意愿。父母要付出爱心,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并适度地关心孩子所交的朋友,多关心孩子的所想和所做。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能够及早发现并且加以恰当的引导,孩子就不会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就能成为一个与他人很好地交往的人,轻松愉快地度过少儿时光。
引导孩子交好朋友
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和成功的人士为伍,和他们在一起会学到很多有益的东西,会养成好的习惯,会少走许多弯路,会让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成功。事实上,同一些道德水准比较高,注意生活光明面的人们刻意交往,将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收益,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这条定律对孩子来说也很实用。孩子交上了好朋友,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许多事实证明,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力有时会大于父母和教师的力量。所以父母要引导孩子交好朋友,也就是说要交那些品质好、学习好、习惯好的朋友。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让孩子与好孩子交往呢?德国家庭教育专家卡尔·威特曾说过:“好孩子的好习惯如果能传给坏孩子,这当然是很好的事,但遗憾的是,这种事根本就不可能发生,多数情况是只有坏孩子的坏习惯非常快地传给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孩子学习好习惯需要很努力并具备很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而坏习惯却无需任何努力就会沾染上。
有一位老师说:“我曾经教过的学生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他们在上小学期间,品质比较好、学习也不错,但是到上初中以后,他们就开始结交一些不好的朋友,从而沾染上了很多坏习惯,然后就开始打架斗殴、中途辍学,或者迷恋网络游戏,有的孩子甚至就此荒废了学业,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
“张强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小学的时候,他年年是三好生,在老师和同学眼里,他是一个很优秀的孩子。上了初中以后,他家附近的一个孩子常和他一起上下学,这个孩子的父亲去世了,母亲改嫁了,由奶奶照顾着,奶奶年纪大了,管不了他。于是这个孩子就与社会上的一些人来往,学了一些坏毛病。张强认为自己和他是同学,应该多帮助他,于是两个人就走得比较近。可是,一段时间过后,张强非但没有把那个同学影响,反而让他影响了自己。从抽烟开始,张强渐渐地也开始改变。到后来,那个成绩优秀的张强慢慢不见了。”
由于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不同,身边的社区环境也不同,这就使每个孩子的性格、习惯、思想等方面都不同,有的孩子身上好的东西多一些,而有的孩子身上坏的东西多一点儿,这都是事实。父母应该如何让自己的孩子与好孩子交往呢?
首先,父母要教育孩子明辨是非
父母要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教育孩子,最好是用身边的例子来说明,不能只是进行空洞的说教。要让孩子知道在学校里应该和什么样的同学交往,不应该和什么样的同学交往。
其次,父母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行踪
父母对孩子的关心要遵循“4W”法则: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即Who)在一起玩,在什么地方(即Where),在做什么(即What)以及他什么时候(即When)回家。父母一定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注意观察孩子和哪些同学来往,千万不能让孩子交不好的朋友,包括懒惰的朋友、玩乐的朋友、口蜜腹剑的朋友等。
另外,父母要定期到学校和孩子的任课老师做交流,以此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交友情况。如果父母发现孩子交上了不好的朋友,一定要采取巧妙可行的方法,引导孩子逐渐疏远那些不良朋友。
在这里给父母提供一些让孩子多交好朋友的方法:
(1)要培养孩子为别人着想的精神。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最容易存在的问题就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孩子很容易自私,而一个自私的人是无法交到真正的好朋友的。在家里,父母应该经常教孩子多采用“换位思考”,要让孩子多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教会孩子认识到这一点:只有你多给别人爱心,才能获得别人的爱。
(2)为孩子找一两个同龄伙伴,并和他们的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休息日可以经常让他们一起玩耍。在这一点上,父母要注意在选择玩伴方面多给孩子作指导,好的朋友的相互影响力是很大的,所以对玩伴的选择也很重要,千万不能放任孩子,要时刻注意他们的动向。如果孩子能有几个固定的好朋友,而且相处得很好,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有利的。
(3)父母一定要向孩子解释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要让孩子明白,围着自己转的不一定是朋友,要让他尽快确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作为父母,要在适当的时候帮助孩子把把关。
(4)培养孩子活泼的性格。事实说明,内向会影响孩子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甚至会影响孩子以后的生活。作为父母,在这方面一定要多和孩子交流,多带孩子参加有趣的活动(比如旅游等),这样可以逐渐地改变孩子的性格,对提高孩子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总之,任何人不可能孤立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父母一定要引导孩子交到好朋友,从而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个性健全的人。
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按照通俗的说法,一个拥有正确金钱观的孩子,能够明白金钱的含义,也能了解金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而且是来之不易的;他们在花钱方面会量力而行,懂得勤俭节约,不会攀比和浪费。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孩子却表现出不良的金钱观,最常见的就是炫耀家庭的富裕,以此赢得尊重和崇拜的孩子和互相攀比、铺张浪费的孩子。
张军和李林是一个班的同学。张军的父亲在一个单位当领导,家境富裕,于是张军在同学面前一直很有成就感,常常会请三五个好友一起去吃丰盛的美食,有时候也会带同学们出入一些大的酒楼。李林是转学来到这个班的,他的父亲经营着一个私营企业,家庭条件又比张军好一些。刚刚来到这个新的集体,李林怕大家看不起他,常常出手阔绰,就这样赢得不少同学对他的拥护。
张军对此很不服气,于是同学们常常看到他和李林明里暗里相互攀比,从而在班里形成了一股比吃、比喝、比穿戴的风气,让老师很头疼。老师常告诫他们两个,要把心思多用在学习上,而李林和张军对老师表示,自己家里有的是钱,这些都是小意思……
父母要如何培养孩子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呢?
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超出我们想象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而现在一些父母有时铺张浪费,喜欢炫耀、爱慕虚荣,孩子看在眼里,无形中也就养成了这些坏习惯。因此,父母首先要学会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才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金钱观念。
其次,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要适时地指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
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多,父母普遍都溺爱孩子,有时会给孩子很多零用钱,孩子可支配的钱多了,就可能会乱花钱。因此,一方面,父母要了解孩子的消费需求,再给孩子适当数目的零花钱;另一方面,父母要教会孩子管理自己的零花钱。比如,孩子过年收到的压岁钱,家长可以把钱都留给孩子,但是要和他一起计划一下如何花这些钱,在尊重孩子意见的同时要指导他学会管理自己的零用钱。
最后,父母要多跟孩子交流,教孩子正确地交友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也会去交朋友。交什么样的朋友,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更会影响他的健康成长。在许多时候,孩子分辨是非能力比较差,因此,父母要多关心孩子,了解孩子的交际圈子。这样一方面可以跟孩子交流从而增进感情,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另一方面,父母可以了解孩子对身边朋友的看法,了解孩子是否交了铺张浪费、喜欢高消费的朋友。这样,父母就可以及时地杜绝那些不良朋友的影响,从而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金钱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