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家庭教育中,人们越来越多地主张父母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孩子。事实上,没有一个人不喜欢被赏识、被表扬,而恰到好处的表扬与赞扬是帮助孩子树立信心的便捷途径。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潜在的长处,以积极的心态来看待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哪怕是缺点和错误也要给予一定的包容,为孩子营造一个快乐成长的和谐环境。 营造欢乐和谐的家庭氛围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曾经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在此,我们可以把这种力量看成是一个孩子成长所必需的家庭环境。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父母自身具备的人格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孩子一出生,首先就是从父母那里学会认识眼中的世界的。父母的言行举止、孩子所处的家庭生活氛围,这些都在每时每刻影响着孩子的情感、行为、道德、个性。也就是说,父母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
父母的人格特点会影响家庭生活中的各个层面,从而使家庭生活染上独特的色彩,继而会影响孩子人格的形成。如果父母是为人热情诚实、做事认真踏实的,往往会融洽家庭的气氛,孩子经常置身于亲朋好友常相往来当中,很容易形成热情、诚实、友爱、善于交往等人格特征;如果父母是心胸狭窄、斤斤计较,又好算计的,孩子长期处于这样的家庭生活氛围中,很容易染上利己主义习气,将来走向社会也易养成投机取巧的陋习。而且父母的教育素质和教育孩子的能力、知识、观念等也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
因此,作为家庭的主要经营者,父母之间要互相尊重、谅解和包容,并且彼此关爱,给孩子营造一个有利于身心生长发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对孩子来说,父亲的臂膀是最宽厚的远山,母亲的胸膛是最温暖的港湾,这些总是会给予他最温情的关爱。作为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更应给予孩子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来培养他健全的精神人格,使孩子获得最好的发展。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多投入精力,做称职的父母。如果孩子的培养教育完全由母亲承担的局面长期不改变,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父亲和母亲共同来努力,对孩子个性的形成和行为的塑造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生活中,父母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首先,将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孩子
好父母应该是在不改变生活规律和不占用正常工作时间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安排好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比如经常带孩子去动物园和游乐场等场所,和孩子一起做游戏,这些活动对成人来说可能没什么兴趣,但对孩子的成长却是必不可少的。在游戏的时候,一家人在一起的和谐气氛有利于孩子人格的培养。
王先生比较注重孩子的成长氛围。他和妻子商量了,尽量坚持每天都与孩子共享一段时光,有时候是讲故事,有时候和孩子一起做游戏,有时候一起看电视节目等。通过这些持续有效的家庭亲子互动,王先生发现孩子本来比较内向的性格慢慢开朗起来,并且通过与孩子之间平等耐心的沟通和对话,他明显感受到孩子从父母的气质、情感和智力等方面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家里来客人的时候要怎么样,出去遇到邻居的时候要怎么样,到了学校怎么和小朋友交往等,在这些方面孩子都比原来要表现得更好。而王先生和妻子平常就是对他人热情随和的。
王先生还说,父母给孩子的时间越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就会越大。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些话一定要告诉他。比如让孩子从小就要渐渐明白做人的原则,什么是自尊、诚信、骨气、宽厚;什么叫有爱心、讲道理、辨是非;什么是好学上进、发愤图强、靠真本事吃饭;什么叫遵纪守法、光明正大、勤俭节约、严于自律等。而这些,没有和谐的家庭氛围是不太容易实现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还应该以身作则,让孩子从自己的行为中看到这些道理。很多时候,父母的行为就是最好的教材,再加上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就更容易去接受了。
其次,父母要多了解孩子的想法
父母要从多方面关心孩子的思想,应该经常抽出时间与孩子谈心,通过谈话使自己了解孩子,同时也使孩子通过父母来了解外面的世界;要从多方面去教育孩子,满足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精神世界。父母还要认真细致地过问孩子的日常生活,更要多关心孩子的人品、个性、能力与爱好,了解孩子的长处与短处,理解孩子的一些想法,在孩子顺利的时候要多提醒,不顺利的时候多帮一把,和孩子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失败的烦恼,引导孩子逐步走上真善美的人生轨道。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并不难,比如在孩子面前夸奖配偶,或在不经意间对另一半微笑,分担家务劳动等。其实夫妻之间在孩子面前的温馨行为,就是给孩子爱的一种有效的方式。现在大多数情况下,在做家务和养育孩子方面,母亲付出的要比父亲多,父亲应自觉地帮助妻子,这样不但会赢得孩子的尊敬,而且能使夫妻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抚养教育孩子,共同研究如何培养孩子。最重要的一点是,家庭氛围越和谐,孩子从父母身上学到的积极的东西就会越多。
乐观进取的孩子最可爱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他的演说中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美国西部的一个家庭里,有一对双胞胎男孩,一个性格悲观忧郁,另一个则很乐观开朗。他们的父母为了让悲观的孩子快乐起来,让乐观的孩子能正视生活中的困难和各种障碍而去求助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为他们做了一个试验:把悲观的孩子锁进一个有各种玩具的房间,把乐观的孩子锁进一个装着成堆马粪的房间。过了一个小时,父母分别打开了两个房间。他们发现悲观的孩子正在屋里放声大哭,他不敢去动那些玩具,因为他怕把玩具弄坏了。而那个乐观的孩子却正在兴高采烈地铲马粪,还对父母说:“有这么多的马粪,我知道在这附近的某个地方一定有一匹快乐的小马驹!”这个乐观的孩子赢得了大多数人的喜爱。
总统说的故事是在告诉人们,乐观就是成功的一半,无论在多么恶劣的环境里,都要朝着光明和乐观去思考、努力,这样就能最终获得成功。而拥有一份乐观心境的人,也是最可爱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总会有逆境和顺境,总会有痛苦和欢乐,面对相同的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和态度。那些悲观的人对事物往往持消极的态度,不经过努力就认为困难无法解决,从而选择回避和放弃,最终一事无成;而那些乐观的人则会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敢于创新,最终他们能获得成功。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面对困境和难题的时候,要为孩子做出榜样。
在生活中,父母是孩子不经意就会模仿的榜样。如果父母是一个乐观的人,孩子多半也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因此,要想孩子有乐观的心态,让大家都喜欢和接受,父母就必须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
父母对孩子的爱可以让孩子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信心。因为父母的爱可以让孩子快乐起来,从而对世界充满兴趣和热爱,这些都是孩子拥有乐观心态的前提。父母要经常把对孩子的爱表达出来,比如搂抱、抚摸孩子和说一些充满爱意的话。
父母要多给孩子创造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尤其是让他们多接触有乐观性格的伙伴,这对孩子乐观心态的养成是很有好处的。而且要多给孩子提供与同龄人交往的时间和空间,比如让孩子邀请伙伴来家中做客,给孩子安排充裕的时间找伙伴玩耍等。
另外,多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也有助于他们养成乐观的心态。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让孩子多阅读一些优秀的童话故事、科普读物、名人故事等,以此来丰富孩子的情感,让他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也可以鼓励孩子结合阅读进行各种制作和表达活动,培养他对艺术的欣赏能力。比如,让孩子制作各种小玩具、讲故事等,让孩子从中体会到乐趣。
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自由地表达喜乐。由于孩子的性格各有不同,他们对情感的表达方式也会不同。父母应多了解和理解孩子,当孩子欢乐大笑或悲伤哭泣的时候,父母不要指责和训斥孩子,而应该通过言语和举止表达出对孩子情感的共鸣。
父母还要注意,一定要让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孩子能保持一颗平常心,无论是对现在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还是对将来在社会上生存都是十分有利的。所谓“平常心”其实就是“心态平常”,换句话说,就是一个常人所应该具备的正常的情绪。大凡那些有着平常心态的人,都能够遇事镇定、有条不紊,成功时不会得意忘形,失败时不会灰心气馁,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坦然应对身边的一切事情。孩子能够慢慢养成这样的心态,也就离乐观的心态更近了。
激励孩子要有勤俭的美德
有一位老人在去世的时候,什么也没给两个儿子留下,除了一块写有“勤俭”的匾外。后来,兄弟俩分家的时候,便把匾从中间锯开,哥哥要了一个“勤”字,弟弟要了一个“俭”字。从这以后,哥哥每日辛勤地耕作,但是不知节俭地生活,最后两手空空;弟弟则一直省吃俭用,却不知勤劳地耕作,结果也是坐吃山空。后来他们经过仔细地琢磨,明白了父亲的意思,于是把匾又合在了一起,勤俭持家,终于创造了丰厚的财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从这则故事可见,勤劳俭朴是一种立身、立家、立业的美德。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谁都必须通过劳动创造出相应的财富和价值,贡献于这个社会,才有可能快乐地生存。那是不是只要有劳动就可以了呢?不是的。劳动是人分内的事情,也是一个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但是人只劳动是不够的,还得勤劳,时刻都有一种对待工作勤勤恳恳、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对一个人来说,越早把自己放在一个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越早通过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就能越早取得成功。
在生活越来越好的今天,大多数人都不缺吃、不缺穿,更不愁没钱花,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创造的财富更多了,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劳动更加辛勤了。那是不是我们创造的财富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被支配或挥霍呢?其实,节俭和创造有时候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所谓“物足其用则可”,节俭可以使我们在最大程度上享受生活,没有必要为了满足自己或他人的虚荣心而任意奢侈浪费。
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可以说今非昔比,现在我们还要不要勤俭节约呢?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父母该怎样教孩子学会勤俭节约呢?
在美国,一些百万富翁的孩子常会在校园里拾垃圾,学校因此会给他们一些报酬。他们一点儿也不觉得拾垃圾会难为情,反而为自己能通过劳动挣钱而感到自豪。有的人家庭经济并不困难,但还是要孩子去打工送报挣零花钱,目的是培养孩子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习惯。当孩子拥有这些能力的时候,父母都会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
美国著名喜剧演员戴维·布瑞纳中学毕业的时候,父亲送给他一枚硬币作为礼物,并嘱咐他说:“用这枚硬币买一张报纸,一字不漏地读一遍,然后翻到广告栏,自己去找一份工作,到社会上闯一闯。”父亲还说过类似于东方人的理念:“有钱难买幼时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后来取得很大成功的戴维在回首往事的时候,认为那枚硬币是父亲送他的最好礼物,是它激励了自己去努力,是它使自己懂得了生活的艰辛、衣食的来之不易。
在教育孩子勤俭的时候,建议家长从下面几点着手:
第一,父母自身要勤俭节约,当孩子有了这方面的表现时,要及时地鼓励。北宋初期,赵匡胤就主张生活要俭朴,反对奢侈。在他的影响下,一时间节俭风气举国盛行。在封建时代尚且能够如此,更何况我们现在。当孩子表现出懂得生活的不易并能适当地做出节俭的行动时,父母千万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这对孩子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第二,父母要指导孩子如何使用零花钱。首先给孩子零花钱要有计划,并且要限制数额,不能有求必应。其次,父母一定要过问孩子的钱花在什么地方,每次给钱的时候可让孩子说一说上次的零花钱用在了哪里。总之,父母要教育孩子既不乱花钱,也不要养成吝啬的“守财奴”性格。
第三,父母要常给孩子讲勤俭持家的故事和道理,让孩子懂得一粒米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人们辛勤劳动换来的。历史上的陶侃由于受母亲良好的教导,一生勤勉俭朴,连造木船剩下的碎块、木屑都要收藏好,以备日后需要,这一美谈流传至今。
第四,父母要帮孩子从小养成节俭的好习惯。比如使用学习用品等要节约,生活上也要节约,衣服破了可以补好了再穿,人离去灯要熄灭,等等。
第五,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利用废旧物品。比如可用易拉罐做个花篮,将旧凉鞋剪成拖鞋,作业纸写完后背面接着用等。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的节俭习惯,又是一种手工劳动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