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你早该这么读日本:3000年来剥得最彻底的日本史
450100000001

第1章 【前 言】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在中国古代官方史书中被称为“倭奴国”,据考证,“倭”字有矮人之意,大概是当时奉命来华的日本使节个头不高,所以我国古人才称他们为“倭奴”。时至今日,东汉光武帝赐给当时日本部落酋长的“汉倭奴国王印”还被日本人妥善地珍藏着,见证了中日两国邦交之久远。

我国古代齐威王、燕昭王,乃至秦皇汉武崇信神仙,想采不死之药,于是方士之说炽然而兴。传说东海之中有三岛十洲,三岛者,即蓬莱、方丈和瀛洲, 我国古人又以日本远在带方东南、大海之中,因此又称之为东瀛。后又有日出处名叫“旸谷”,旸谷有木名叫扶桑,故而后人又以扶桑代指日本。近来也有人考证说,中国古代史书中的“扶桑国”并不是日本,而是大洋彼岸的墨西哥, 甚为在理,但以扶桑代指日本,由来渐矣,因不遂改。至于日本人则被称为岛夷,顾名思义,就是生活在海岛上的少数民族。“日本”这一称呼作为对外的官方名称,则始于飞鸟时代的一位圣人,这一节后面的楔子里另有所述,兹不赘论。从日本开始有文字记载时起,直到疾风骤雨的明治维新前夜,日本不但倾心崇尚汉化,而且积极学习,加紧引进,不但使用汉字,阅读汉书,便连衣食住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映射着中国的影子。

在那个时代,判定一个日本人的社会地位、文化修养也往往以这个人认识多少汉字、通览多少汉书为准则。然而到了近代,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愚昧、封闭,原来古老强大的中华帝国被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敲开了大门,一次次的折戟兵败,一纸纸的屈辱条约, 接踵而来,应接不暇,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极大地激起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吞并神州的野望。此时,中国社会在封建社会末期的急剧变革中沉沦。而与此同时,日本则另辟他径“脱亚入欧”,通过改革而跻身列强。强大起来后的日本加紧了扩张的步伐,把矛头指向了朝鲜半岛、中国。对中国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八年侵华战争;继而,一步步地将战火引向了整个第一章远东,不但给本国带来了灾难,也给整个远东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疮痍,在心灵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痕。战后的日本则专注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利用美国人的帮助,在短时间内重振起来,并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NO.2(第二),又一次创造了奇迹。

在客观上,正是这个毁誉参半的岛国日本,强烈地吸引了全世界人尤其是中国人的眼球和兴趣,在中国,希望了解日本、认识日本、研究日本的人越来越多,随着电子、动漫、游戏、影视等文化载体的引入和风靡,更是有星火燎原的势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了解日本、认识日本、研究日本,毋庸赘言,了解日本历史将是不可或缺,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我编撰这本书的目的也正是希望中国的朋友在茶余饭后能够随便地翻一翻、看一看邻邦日本的历史,了解一下日本大文豪海音寺潮五郎所谓的日本四大好故事“源平”“南北”“战国”“幕末” 这些风云突变的时代里都发生了什么惊心动魄的大转折、大历史;认识一下他的得意弟子——日本又一大文豪司马辽太郎——所谓的“日本无英雄”论调下的日本人物,例如先知先觉的圣德太子、不可一世的藤原家族、飞扬跋扈的平家、人才辈出的源氏、翻云覆雨的足利尊氏、足智多谋的楠木正成、运筹帷幄的战国群雄、狂飙突进的幕末志士,看看他们又是有着怎样波澜壮阔的人生篇章;同时,对日本和外国的朋友来说,通过这本书也能知道笔者作为一个中国人对日本历史的一些独到视角和个人看法。

综上,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所以书中难免纰漏舛错之处,高明的读者如果有好意见,可以不吝赐教,彼此商榷为幸!

2011年 1月冬夜于西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