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新诗观止
4727600000016

第16章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情,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的京里去,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

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婆

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宇,

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蓍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这是大堰河所不知道的:

她的醉酒的丈夫已死去,

大儿做了土匪,

第二个死在炮火的烟里,

第三,第四,第五在师傅和地主的叱骂声里过着曰子。

而我,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当我经了长长的飘泊回到故土时,

在山腰里,田野上,

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1这,这是为你,静静的睡着的大堰河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

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

呈给你吻过我的唇,,

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

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

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

呈给大地上一切的,

我的大堰河一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

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大堰河,

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

你的儿子,

我敬你

爱你!

1933年1月日雪朝

【作者】艾青,浙江金华人,原名蒋海澄,生于1910年。从1932年起发表新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代表作,开创了他的以散文美为特征的主要风格。他先后发表20多部诗集与文集,曾多次访亚、非、欧、美、拉,写了不少国际题材新诗。

【浅识】艾青是崛起于30年代的一位重要诗人,《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之一。艾青诗作,以沉静探刻的抒情见长。诗人雄霸诗坛数十年,其深刻的思考力和高超的表现力是世所公认的,但是艾青诗作,贵族气氛较浓,从而使表现力有所减弱。此首诗作低沉、哀婉而激愤的情绪,对劳动阶级真挚而又执着的恋情,赢得了大量读者,产生了长久的影响。深刻的人民性不能不说是此诗取得影响的重要原因。这首诗作,似是一首诗歌式的祭文,记叙了一位农村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以及抒情主人公对她的哀悼怀念与感恩之情。诗中记叙了大堰河对他的养育和照护,记述了他长大后回到了生身父母家中那种反常的心情(这里面已经透露出哲理的味道了,这种思辩后来构成艾青诗作的基本抒情方式,但由于后来的诗作感情上的冷处理,从而使这种长处反而不见其长),记述了大堰河之死,记述了诗入此刻身陷囹圄,在冷酷的世界面前,怀念大堰河温暧的怀抱的情景。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浅识】这是一首流传广泛和交相传诵的名篇。它的结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不断地为人们所引用,所默诵,几至成为有口皆碑的名句。

诗人将自己比为一只鸟,以此托兴,表达其对土地的深刻恋情。以鸟儿在风暴中永不停息的歌唱,即便死了,羽毛也化作泥土来表现一位诗人的使命感。结尾两句,则脱离虚拟,以抒情主人公的口吻直接道出,由于有了前面形象化的虚拟,由于这两句警僻而真挚,所以读来,不显直白,倒觉有力和深刻。

北方

一天

那个科尔泌草原上的诗人对我说:

北方是悲哀的。

不错

北方是悲哀的。

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

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与时曰的光辉

——片暗淡的灰黄

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

那天边疾奔而至的呼啸带来了恐怖疯狂地扫荡过大地》

荒漠的原野

冻结在十二月的寒风里,村庄呀,山坡呀,河岸呀,颓垣与荒冢呀都披上了土色的忧郁……孤单的行人,

上身俯前用手遮住了脸颊,

在风沙里困苦了呼吸一步一?步地挣扎着前进……

几只驴子

——那有悲哀的眼

和疲乏的耳朵的畜生,载负了土地的痛苦的重压,

它们厌倦的脚步徐缓地踏过北国的

那些小河早已枯干了河底也已画满了车辙,

北方的地和人民在渴求着

那滋润生命的流泉啊!

枯死的林木与低矮的住房稀疏地,

阴郁地散布在灰暗的天幕下天上,

看不见太阳,

只有那结成大队的雁群惶乱的雁群

击蓍黑色的翅膀叫出它们的不安与悲苦,

从这荒凉的地域逃亡逃亡到

绿荫蔽天的南方去了

北方是悲哀的而万里的黄河汹涌着混浊的波涛给广大的北方倾泻着灾难与不幸

而年代的风霜刻画着

广大的北方的贫穷、饥饿啊。

而我

—这来自南方的旅客却爱这悲哀的北国啊。

扑面的风沙与入骨的冷气决不曾使我咒诅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一片无垠的荒漠也引起了我的崇敬——我看见我们的祖先带领了羊群吹着笳笛

沉浸在这大漠的黄昏里;

我们踏着的

古老的松软的黄土层里埋有我们祖先的骸骨啊,.—这土地是他们所开垦几千年了他们曾在这里

和带给他们以打击的自然相搏斗

他们为保卫土地从不曾屈辱过一次,

他们死了

把土地遗留给我们——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与宽阔的姿态,

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坚强地生活在大地上永远、不会灭亡;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

—这国土

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

1934年2月4日潼关

【浅识】以《北方》为题的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北方以及时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深沉的感情。诗人动用了大量的篇幅,表现了北方的荒凉、空旷和贫穷,继而又展现了它的古老和光荣的过去。大凡诗人,多少不等都是忧伤的,这种忧伤与其说是来源于对大自然的感悟和对生存的忧虑,还不如说是对生命运动过程本身的迷惘和忧患。诗人要表现自己的这种人生理解,于是找到了具象——悲哀的北方。(我们不能单纯地从实用主义角度,依据创作年代来理解这首诗的含义。)如果简单地从以上的角度理解,还是不够的。诗人更深一层地,以忧伤而深情的口吻,礼赞了北方,礼赞了这悲哀的国土,这国土之上生生不息的种族和人民。抗日战争爆发后,诗人曾从东到西,由南而北在广阔的国土上流徙,一方面,他看见了人民的苦难,另一方面,他又感受了这个古老种族生命深处那种强壮的坚韧不拔的力。于是由衷地发出他的赞美和感慨,并且寄托了自己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