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众多的河流、漫长的流程,都是天然的启示:一个文明古国的历史是多灾多难而又源远流长的。
现在,我们要叙述黄河、长江以及中国的众多的河流。
在这之前,却不能不略说作为世界最古老文明发源地之一的、这块土地的几乎是全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此种环境所带给人的冷峻及荒凉的感觉。中国的北面是寒冷的西伯利亚荒原,西部是阿尔泰山、喀喇昆仑山以及浩瀚的大漠、戈壁,西南是喜马拉雅山,东面则是浩瀚的大海。
高则高矣,寒则寒矣,荒则荒矣。然而文明的发生以及流出,却似乎是正好居其高而临下,因其寒而严谨、得其荒而博大,若黄河、若长江。
中国大地上如果只是流淌着黄河、长江,便仍然是干渴的,更谈不上气象万千,文明也将是瘦弱的且难以为继。
中国境内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万余条,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580条,大于10000平方公里的有78条。其中的长江与黄河不仅是亚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巨川,分别名列第三和第五位,而澜沧江与黑龙江也在世界十大河流之列。中国的陆地面积与欧洲和美国相近,大河的数量却远多于欧洲和美国。就连面积为中国两倍多的北美洲,长度超过1000公里的人河的数目也仅为中国的三分之二。中国天然河流的总长度为43万公里,倘以诗人的想像河能牵水可绕的话,则可绕地球赤道十圈又半。
我们该怎样感激造物主呢?
在这片有着那么众多的大河流水的土地上,华夏先民才能于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并且延续几千年未曾中断,史称奇迹。作为巨大的文化遗产,她带给炎黄子孙的不仅是庄严的自豪,而且是一样庄严的思考。任何古老文明辉煌的另一面便是灾难,一个地域的文明的创造史也就是此一地域的人群的救荒史。文明是智慧的硕果也是灾难的积累,一个文明的流出在经过几千年的消耗之后,如不加以悉心的爱护,那么可持续的前景就不能说是十分明朗的了。
奇迹不可能是永远的——黄河对我如是说。
《水经注》称黄河为河、大河。《汉书.沟洫志》谓:“中国川原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也就是说,黄河被尊为百水之首,四渎之宗是很久很久的了。
我们的前人曾经怀着对黄河的敬畏,一次又一次地寻找它的源头,并一次又一次地误入歧途。
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即公元7世纪上半叶,有人提出卡日曲是黄河的正源,但颇多争议。公元1280年元朝的都实、1704年清朝的拉锡,为探索河源曾到达星宿海,星宿海为黄河之源的说法便流传了很久。1952年8月,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河源考察队,又把约古宗列曲作为黄河正源,此说存在了二十多年。直到1978年夏天,再次组织河源考察队,在河源地区实地查勘后发现,有三条河流汇人星宿海,它们足扎曲,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其中,扎曲流程最短、水量又小,只能算是约古宗列曲的一条支流。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相比,卡日曲的流域面积多700平方公里,长近30公里,水量也高出二倍多,因此认定卡日曲为黄河正源的依据比较充分。这样结论又回到了公元7世纪上半叶,人们争论的不少问题古人是早有定论的,我们总是不明白,我们只能生活在历史中。
卡日曲发源于巴颜喀喇山北麓的各姿各雅山,海拔4800米。山脚下有平静的小湖泊,几个泉眼溢出的清水便是“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黄河的最初水流。
源头都是平静的。
最初都是单纯的。
黄河从河源以降,沿途汇合、集中了四十多条主要支流及千万条溪涧沟川,始得波涛澎湃、浪拍长空,并终于有了强劲的推动力,穿过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流程全长5464公里。
黄河流域西起青藏高原,东至渤海之滨,南抵秦岭,北及阴山,为75.2443万平方公里。包括河南、山东两省沿黄地区在内,共有耕地3亿亩,人口1.2亿。
从河源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的河口镇,为黄河上游。这一段河长3472公里,落差3846米,上部足高山草原区,下部是峡谷区和宁蒙平原,流域面积为38.5966万平方公里。
观察黄河这一段流出的行程,其声势浩大、高差悬殊,已是初见端倪了,同时,你也将会发现,黄河其实并不自由,大自然给定的某些不可更改的条件,使它不得不绕道、弯曲,奔突。
最初的流出之后,黄河曾经是从容宁静的,黄河水一点也不黄不浊,清清冽冽,有时甚至呈青蓝色。
河源区的星宿海:是黄河流经两山夹峙间的开阔川地,不是前推后涌的波浪,而是人迹罕至的草滩上的水塘,大小不一,星罗棋布。天高云淡,月色清朗时便闪闪烁烁,恍若群星,星宿海由此而得名。
这是另外一种形态的流出。
黄河过星宿海东流到扎陵湖、鄂陵湖,这足黄河流域现存的两个最大的湖泊,总面积约1400平方公里。扎陵湖是浅显的,平均水深约8米;鄂陵湖深达20米,水呈青蓝色,典雅而庄重。
黄河流经上游第一个县城玛多以后,绕积石山南麓,向东南而去,艰难险阻的行程由此开始。流过500公里的高寒山区之后,黄河受岷山阻挡折向西北,穿过若尔盖草原北部,与白河、黑河汇合,到达甘肃省玛曲县。玛曲以下至宁夏青铜峡,黄河进入峡谷河段,龙羊峡、刘家峡、黑山峡等著名的峡谷有二十多个。黄河在峡谷中奔突,直到出青铜峡,地势豁然开朗,宁夏平原与内蒙河套平原上,河道平缓,流速较小,它西面的贺兰山阻挡着沙漠,北面的阴山屏障着西伯利亚寒流,远在西汉时代,这一带便成了黄河上游开发最早的农业区域之一。
从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的河口镇,到河南郑州桃花峪,是为黄河中游河段,黄河过得河口镇以后,仿佛骤然得到某种指令,峰回路转,急速南下,开出一条峡谷,把黄土高原一劈两半,成为陕西和山西的天然分界。峡谷两岸,千沟万壑,黄河在这一段流程中,先是左右逢源洋洋得意,接纳了从黄土高原腹地突围而出的众多的大小支流,呼唤、奔突、汇合,颇有王者风度。但,在这之后,黄河很快感觉到了流转的沉重,黄土高原仅剩的表土几乎是一层一层地被冲涮到黄河中了,黄河水在这中游确切地说应该是黄泥浆水,把如此巨量的泥沙送到下游的动力,又来自何方呢?
仅以不大的支流窟野河为例,其流域面积不足9000平方公里,水量仅8亿立方米,平均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却为1.3亿吨之多,比兰州以上河道的全部输沙量多出一半,平均每年从1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上刮走15700吨泥土,亦即每年剥去15厘米厚的地皮,如此之大的侵蚀力,可谓举世无双。其它如无定河、泾河等支流每年平均含沙量也高达每立方米舍沙138公斤至171公斤,真个是:1斤水,6两沙,一处波涛万姓家,从此浪迹向天涯。
黄河的泥沙绝大部分来自黄土高原,西起日月山,东至太行山,北达阴山,南抵秦岭的黄土高原面积为58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一片黄土地带,其中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区为43万平方公里。黄土的特性是颗粒甚细,孔隙甚多,含钙,垂直节理发育。干旱时坚如石块,一旦雨浇水浸则变成烂泥、流泥。黄土高原的内在因素便是无时无刻不期待着流失,如有流失的机会,则毫无眷恋之意潇洒而去。太行山、吕梁山、秦岭一带是我国北方的暴雨中心,夏秋时节,暴雨落地便成洪流,在没有植被保护的黄土高原上,这洪流锋利如刀如锯,或切或割或剥,所向无敌,把黄土高原切割成千沟万壑、形销骨立。
如果把黄河中一年冲走的16亿吨泥沙铺在水土流失严重的43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沟壑区,厚度约为1.5毫米至2毫米,成年累积,以五千年计,则为7.5米,以一万年计,则为15米,以十万年计,则为150米了!
我们的黄土高原曾经是丰厚的。
我们的黄土高原曾经是翠绿的。
我们的黄土高原曾经是肥美的。
黄河沉重而疲惫地流动时,从河口镇到孟津,恰好是中国地形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段,倾斜的地势,巨大的落差,提供给黄河强大的动力条件,居然重新浩浩荡荡。河口镇至龙门,行程725公里,河底落差600米,平均每100公里的流程就要降落近100米。巨人的落差,使挟裹了数以十多亿吨泥沙的黄河,声威不减,若咆哮的巨龙呼啸东去。
如果说黄河因为黄土高原各支流的输送,不得不泥沙俱下的话,那么含沙量如此之大的浊流又凭借地势的落差,所造成的对河床的侵蚀,使中游河段崖陡壁立峡谷森森,则是黄河雕塑而成的真正的巨大杰作了。且以天桥峡为例,峡长20公里,两岸山如屏障,河心是盘石屹立,水流激荡,浪花飞溅。出天桥峡,400公里后是壶口断岩,黄河水从十多米的高处倾泻,坠落,是为著名的壶口瀑布。
壶口而下是龙门,龙门又称禹门,相传为大禹治水时一开凿而成,两岸断壁如门,黄河浪则前仆后继夺门而去,直叩华山脚下的潼关口由潼关转向东流,又进入豫西峡谷,其中以三门峡为最著名,黄河水分成三股,在右边的入门、中间的神门、左边的鬼门间相拥相挤,人神鬼一概视而不见,三门之下一座高出水面二十多米的石峰矗立河心,是为“中流砥柱”。
黄河流经华北平原时,理当感慨万千的。
华北平原是中国第二大平原,西起太行山,伏牛山,北依燕山,东临渤海和黄海,南部和长江下游平原相接壤,31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寸土都是风水宝地。
华北平原原先不是平原,在遥远的地质历史时期,它是一片浅海,山东丘陵是海中岛屿。黄河、淮河以及从燕山、太行山上流出来的一些小河流水,先注入这个浅海再最后归宿大海。由这些河流带来的大量泥沙逐渐沉积,终于使浅海的海底露出水面成为陆地。在华北平原形成之前,海河并不存在,浅海由泥沙淤积成陆地后,海河才发育而成。
即便在华北平原形成之初,因为地势低洼,黄河两岸并无大堤,因而黄河水是自由自在地四处漫流的,颇为放荡不羁。华北平原上便有了难以计数的水泊,往往是在一处流过同时泥沙淤积,便转而流往另一处。后来为了农业生产及农民定居的用水与安全,才筑堤束水,挖渠导流,到处淤积的泥沙只能悉数淤积在河槽之内,使河床不断升高,堤岸也随之升高,日积月累,河底高出堤外平地,黄河之为“悬河”、“天河”由此而始。高高在上的黄河,其实内心里并不舒畅,因为既无支流汇入,也无水量补给,更无流域面积,再也不能随意地挥洒在华北平原了,充其量不过是借得一条路而已。
从郑州桃花峪到山东垦利县,是黄河的下游。水势已经平缓,河道淤积散乱。黄河两岸全靠大堤作为屏障,有的高出地面2~5米,有的达到10米。北岸自盂县以下,南岸自郑州以下的两岸犬堤间一般宽达10公里,河南长垣大车集竟相距20公里。
这一段流程的黄河水合纵连横左右晃荡,流向紊乱不定,滩岸变化无常,是黄河决溢最多的河段。
这个时候的黄河已经浑浊不堪了。
泥沙混杂的黄河进人下游之后,因河底比降很小,浑水比重极大,便减缓了流速,甚至可能短暂地停止流动。但,只要上游不断有浑水流来,出量堆积便促使暂停流动的浑水又开始流动,如是停滞——流动——又停滞——又流动的规律,被称为浆河现象,是高含沙水流条件下淤积过程的展示,足载不动太多泥沙的沉重的提醒,也是黄河万不得已而只能断流的前奏。
黄水太浑浊。
黄河太沉重。
就在黄河竭尽所能地奉献,同时又不得不把中游带来的16亿吨泥沙中的4亿吨沉积在下游的河槽中,而把另外12亿吨送进渤海之前,它本身也已经毫无遮掩地向人们坦露着了——它的疲倦、它的沉重、它所隐伏的灾难——仅一百年来,如今的入海河道中便淤积有400亿吨的泥沙了!
渤海是一个不大的内海,由于海底地形和岸线的影响,渤海潮汐要比外海弱小很多,再加上黄河悬得太高,潮汐对河流的影响便小了很多,感潮河段不足三十公里。黄河的人海流量已经不多,只是因为居高临下,浊流浑沌,仍然涛声如雷,轰隆作响。黄水在海面上渐次扩散,如是洪水季节,浊流可以深入渤海几十公里,一时渤海大有变黄之势。到底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从清浊不分到清浊交融到还浊于清,渤海仍然是渤海。
亲爱的读者,但愿我的叙述能使我们一起看见并体验到了黄河的流出之初、流出之中和流出之末——这流动的过程。
黄河并非是从来就黄的。
黄河并非是流程开始就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