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学点怪诞行为学大全集
5280900000043

第43章 给自己上一个阀门(15)

当然,我们所说的情绪宣泄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那便是不要为了自己的一时之快而伤害其他人的情绪和利益。情绪宣泄是一种较为私密的行为,尤其在公共场合不宜有过激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果需要情绪宣泄时,尽量不要将他人当做“出气筒”,不要将自己的不良情绪转嫁给他人,无端地斥责、谩骂对方。我们可以采取诉苦的方式,这样更容易博得别人的同情,我们的坏情绪也能得到及时的宣泄。此外,我们还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当我们极端愤怒的时候,不妨采取写日记、听音乐、散步等对他人无害的方式。

说话技巧为什么重要?

为什么有些人说起话来如此好听,可是有些人说起话来让人感觉如此刺耳呢?其实这就是说话技巧的高低了。掌握好说话技巧,既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又有利于使你更加靠近成功。

一个好的推销员不会直接跟顾客说“签合同”,而是会想办法让顾客“认可上面的内容”。跟“一场战争”比起来,当人们在听到“一场军事行动”时可能会感觉舒服一些,即使两者的意思是一样的。“友谊之火”跟“我们射伤了自己的战友”比起来,更能让人接受。此外,我们宁可听到“附属损失”,而不是“平民财产和生命意外受到损害”,比起“死亡者”,“伤亡者”这种说法更容易让人忍受。

有时候某个人告诉了你一个消息,你可能会不喜欢,不能接受或是不相信,即使有些时候是无意识的,只是因为他的表达方式让你觉得他不关心你的感受或者是让你觉得他不是善意的,所以,在说话的时候说话的技巧很重要,在说话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公司或领导已经决定的事情就不要评价,不要给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无论你认为这些建议和想法对公司有多大的好处都要坚持不说的原则。但是在公司决定以前一定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是你的职责,决定事情是公司领导的事,我们要认识清楚自己的职位和存在价值,不要给出超越职权的建议和想法,否则受到伤害的是你自己和公司。

已经发生的事情不要去追究。这是说我们要适度地追究责任。不是什么事情都要追究到最后的责任人,才罢休。有些小事情,过分地追究,可能伤害别人的面子和积极性,以后的事情就不好做了。

我们要善于制造愉快的谈话气氛,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不是拍马屁而是说话的技巧,这方面一大部分年轻人是做不到的,因为年轻气傲,很多事情做起来都显冲动,更不要叫他们来制造气氛与见什么人说什么了。所以,没有经验的年轻人要更加注意这一点,好好训练自己。

无论在谈生意还是交际中,幽默永远都不会落伍,幽默是一种亲和力。它会让我们的距离拉得更近,也会让我们的事业更进一步。

刚认识的客户,礼貌是不可少的。与刚认识的朋友,最成功的做法就是做一个忠实的听众,把说话的权利让给别人。当然了,万事没绝对,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变!大家都要随机应变,见机行事。

坏事情,先说结果。先讲结果,这样就有了沟通的底线,剩下的时间就可以用来沟通怎样解决问题。

其实,很多时候说话不是要表明什么观点,而是要表明自己的态度,或者试探别人的态度。这样的说话技巧是“放话”。

自信是很重要的,我们要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的。这是成功的前提。说话也一样。大家都要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优秀的演讲家。

语言能力是一个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说话不仅仅是一门学问,还是你赢得事业成工的常变常新的资本。好口才会给你带来好的运气和财气,所以拥有好口才,就等于拥有了辉煌的前程,一个人,不管你生性多么聪颖,接受过多么高深的教育、穿着多么漂亮的衣服、拥有多么雄厚的资产,如果你无法流畅、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你仍就无法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有经验的人都知道,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事情、在不同的时机,说话的方式不一样。很多沟通技巧都要综合运用,比如要先听后说,要以对方为中心等,书上介绍的沟通技巧也有很多,但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背景不同、经验不同,因此对沟通技巧的体会和掌握也不同。沟通技巧是实践经验的总结,需要一辈子去学习、体验、训练,在任何时候,心中要有主心骨:沟通中,沟是手段,通是目的。

当然了,既然你能学习说话的技巧,别人也就一样可以。所以当一个人委婉地跟你说话时,你就要谨慎了,因为这个讲话者可能是将带有攻击性和烦扰性的话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

语言中的人情债轻易赖不掉

如果我们能在三言两语中就让对方觉得受了恩惠而觉得不安,甚至觉得有所亏欠,那其实就意味着,双方之间的利益关系已经建立,而且我们占据了主动权。

在人际关系中,如果你能够及时地向对方施以不同方式的恩惠、帮助、关心……对方的内心深处,会因亏欠心理产生负债感,在以后的生活和交往中,便经常会试图通过同样的方式或者是相似的方式,回报对方。这其中就蕴含着“互惠原则”。

“互惠原则”语言技巧的关键是让对方感觉欠你人情,你不需要达成任何结果,只要让对方感觉对你有所亏欠即可。想要达到这种效果,可以常用“你觉得……?”这种句式。这么说会让你显得非常优雅。你只要问对方:“你觉得现在……”然后提出你想要的结果即可。比如说:“你觉得现在签合同合适吗?”“你觉得现在约定时间可以吗?”。

生活中如果你想有效地影响他人心理,为自己做事情,就要学会向对方施以某种形式的恩惠,让对方在内心深处对你产生亏欠感,就在对方试图寻找内心平衡的时候,你所想的事情以及你将要让对方做的事情,将会被对方主动地完成。多数情况下,你所付出的只是一小部分,而得到的却远远比这要丰厚得多,这便是一则不等价交换。例如,你只是给对方一块巧克力,但是对方却可能在不同的时间或者不同的地点,回报给你一盒巧克力。但正如心理学家约·穆勒说的一样,这样的原则并不是损害他人利益的奸诈伎俩,而是一种实现自我目的的正确方式,就像付出和收获成正比一样再平常不过了。例如,你想让你的小儿子帮你拿垃圾桶,不要直接告诉他,你帮我做什么,你可以说:“宝贝,你是个听话的孩子,愿意帮妈妈做很多事情对吗?”就在小儿子高兴地回答“是”的时候,你的垃圾桶会很快到手。难道你能说这位妈妈为了让儿子帮自己做事情,不择手段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便是不等价交换的智慧之处。

互惠原则认为,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也许有人提出疑问,为什么人会产生这种互惠现象呢?原因在于,每个人都想保持内心的安静与平衡,所以当他们感觉到自己亏欠对方时,会本能地还予对方。

对此,著名的考古学家理查德·李基说:“我们能够成为人类,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学会了在一个公平的偿还网络中分享食物和技能。”这便是心理平衡性的作用,这种平衡性使人们之间形成了互惠原则。

张达是一个用心经营服装店的店主,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他将自己的一家小店扩展出五家分店,迅速成为当地服装行业的龙头。他做服装生意秉承两个原则:一是“以量制价,物美价廉”,二是有着一套较好的互惠模式。如客人A在商店购买到物美价廉的货物后,如果能够介绍客人B购买货物,那么客人A将会得到一张打折卡,客人B介绍客人C,客人B也会得到打折卡,循序渐进地进行,在商店获得利润的同时,客人也会因得到商店给予的利益,激发介绍朋友的欲望,从而促进商店的消费。

张达这种看似吃亏的促销方式,其实巧妙地运用了心理学中的互惠原则:把实惠送给顾客,同时使顾客自发地为自己介绍客户。

生活中这种互惠原则随处可见。只有灵活掌握这种原则的人,才能有效地影响他人,才能更轻松地掌控事情发展的大局,做事情的时候才会更加顺利。要想更好地影响别人按照你的意图做事,就要学会给对方创造价值,让其心理产生失衡于你的亏欠感,然后再向其提出请求,这样对方会理所应当地满足你的要求。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成功者,就要好好儿利用人们的互惠心理。也就是说,当你想得到他人帮助时,之前不妨先向对方提供帮助,这等于在人际关系的银行中,提前存下了丰厚的资金,当你有一天需要时,就可以随时支取,甚至透支使用。

什么能决定说服的成功率

说服力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力量会比你去影响和说服你身边的人的力量更能够影响你的生活品质。说服力能帮助你最快地获得你想要的东西。你的说服力能让你得到客户,老板,同事,同僚和朋友的支持和尊重。说服别人去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你就能成为你所在的圈子里最重要人物。

那么,什么能决定说服的成功率?又该如何提高说服力呢?

决定说服成功率的因素(信息强度)有以下几个方面。

成功说服的基本:数量比质量更重要! 当你在说服他人的时候,论据越多,信息强度就越高。若只凭一个论据,是肯定不可能成功说服对方的。但是,如果提前准备好10个论据,那么肯定至少会有一个论据能够打动对方的心。人们总会因为大量的论据而信服别人的劝说。

丰富的细节介绍能够增加说服力。丰富的细节介绍是很容易被忽略掉的,就是在劝说对方时,要增加一些细节介绍。比如,在餐厅里点菜时,若菜单上写着 “厨师长拿手菜——微火炖黑牦牛牛肉”肯定比“炖牛肉”更容易受客人的欢迎。

防震家具的销售员在推销防震家具时,如果只是说“地震非常恐怖,所以一定要加强家具的防震性能”,那么肯定不能引来很多的顾客。但如果销售员换种说法,“仅仅是4~5级地震,家具就会猛烈晃动,书本、餐具也会掉落,而摔碎的玻璃碎片极有可能会碰伤身体”,当听到这些关于地震的情景时,大多数的顾客就会开始意识到防震家具的重要性。因此,只要多说一些细节的内容,就会大大地提高说服力。

第三个因素,就是说话的内容要“容易记忆”。如果辛辛苦苦地说了一番说服对方的话,但对方却一点都没记住,那就等于做了无用功。对方记不住你所说的话,就说明对方根本就没有理解你所说的话。

第四个因素就是激励。人的行为都是因为受到了激励。所以你要找出激励人的因素,然后给予激励。人有两大激励因素:对获得的渴望和对失去的恐惧。对获得的渴望激励人们去不断地追求。不管已经得到多少,我们总是渴望更多。如果你能让别人看到他们如何通过帮助你达到目标使而自己获得更多的话,你就能激励他们帮你做事。害怕失去同样激励着人们的行为。这种恐惧,不管形式如何,通常强于对获得的渴望。只要你能让人明白通过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他们就能避免某些损失,你就能影响他们去做特定的事情。

总之,要记住信息强度的四要素即论据的数量、细节内容、简单易记和激励。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我们想要说服别人,我们就要了解别人,既要了解擅长说服他人的人,也要了解很容易被说服的人。

擅长说服他人的人有哪些特点呢?心理学家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信用度(与对方的信赖关系,社会信用度)

专业性(对于话题的专业了解度)

共同性(与对方的共通点)

外在形象(服装、打扮等外在魅力)

说话方式(包括声音、语气)

姿势(站姿优雅大方、手势等)

表情(眼神、丰富的表情等)

其中,最重要的并且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专业性”。举一个实例来说,有人曾进行过一次销售虚拟的磁带清洗器的实验。若使用专门性的知识和词汇推销时,有66.7%的人会选择购买。但若在推销时没有任何的专业性知识时,只有21.6%的人会购买磁带清洗器。因为论据越多,信息强度就越大,而拥有较多的专业知识就相当于掌握了大量的说服论据。

在生活中,有一些人很容易被说服,这一类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没有主见(很容易听信他人的意见)

容易被暗示(容易轻信迷信或是算命的)

内心极易不安

这种人一般很容易被说服成功,也容易被不法商贩所欺骗。如果你就是这种人的话,一定要小心!但是,从说服者的角度来看,因为这一类人面对对方的说服抵触力很低,比较容易被别人影响,所以说服者可以轻松地成功说服他们。因此要学会通过看对方是否具备以上3个特点来判断对方是否容易说服。

换言之,这其实是一个关于自信的问题。如果对方越自信,就越不容易被说服成功,相反地,如果对方越不自信则越容易被说服。所以,以后在说服他人的时候要学会看清对方是否有自信。

成功掌握说服的技能将帮助你更加接近成功,你将获得了你所想要的,与此同时,你也让听从的说法的人感到满意。

为什么第一句话非常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讲话让人觉得兴趣盎然,但是有的人讲话却总是让人觉得索然无味,到底是什么让人感觉到兴趣盎然,又是什么让人觉得索然无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