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学点怪诞行为学大全集
5280900000064

第64章 拯救伪快乐(3)

年轻的女人通过某种心灵投射游戏,把她苦恼的根源归结为衣服,来得到一件“愉悦色彩”的衣服让她重拾生活的趣味。服装于是代表了一个潜在的游戏空间,在那里自我极力去再次发现自己,去抓住某些失去了的自己的东西,找到了一件在自我眼中可以重新确定自己的外衣。在咖啡馆中,她不再与世界和物体保持在“同一平面”,感到自己被排除在了欲望的动力之外,不再是世界一部分的感觉,拥有如此痛苦的色调,以至于它不得不寻找一条出路。她要重建自我,重新发现自我,解决的办法就是通过寻找一身新衣来再次征服欲望。她的征服于是有了目标。

一段孤独的愉悦时光后,年轻的女人审视自己,向自己的影子问出了关于他人欲望的神秘问题。同样,征服的目标并非不尽相同。正是如此,通过一个男人观看女友试装的爱慕眼光,再次引入了别人的欲望,装帮助营造出必要的梦幻空间,重新构筑出一个不断翻新、总是处于变化之中的自我。

生活中,很多事情无聊又乏味,很难保持新鲜度,想要过的开心,就要学会自己掌控情绪,简单的事情也可以让人很开心,最重要是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快乐生活将时刻伴随你。

什么使人不快乐

为什么我们会感到不快乐,又是什么使我们感到不快乐呢?

动物只要健康并且有足够的食物,便会觉得快乐,人类是否也是如此呢?其实不然,至少绝大多数人是这样的。如果你本人是不快乐的,你也许会承认你并不是一个例外。即使你是快乐的,那么请问你的朋友中有几个和你一样。当你对朋友做过一番考察后,你可以去学学察言观色的艺术,你不妨去感受一下你平日所遇到的那些人的心境。英国诗人布莱克写道:我所看到的每张脸上都有一个印记,那是弱点和苦恼的印记。

虽然不快乐的形式各异,但是它和你形影不离。假定你是周末站在马路旁,或者是在上班时间站在热闹的大街上,或是在夜总会中,请把你的自我意识从脑子里抛开,让周围的那些陌生人依次占据你的思想。你将发现,在这些不同的人当中,谁都有自己的烦恼。

在周末的马路上,你将看到形形色色的男女,有的很有钱,他们全都一心一意地去寻求欢乐。大家都采用同样的速度,即坐着慢到无可再慢的汽车鱼贯而行。开车的人要看见前面的路或四周的风景是不可能的,因为稍一旁视就会闯祸,车中所有乘客的唯一愿望是超过其他车辆,但这又由于拥挤而办不到。如果那些有机会不自己驾车的人把思绪移到别处去,一种难以言状的烦闷便会占据他们的心,并使他们露出微微懊恼的神情。若有一车人表现出真正的快乐,这种荒唐的举止立刻就会引起他人的愤怒,并且最终会由于某种“事故”落入警察之手:假日里的快乐是违法的。

在上班的那些人身上,你将看到焦虑、不能玩耍、过度专心、消化不良、只对争斗感兴趣,全不觉得有同事的存在。

而那些夜总会里的人,大家来时都打定了主意要寻欢作乐,仿佛决计不在口腔医院大惊小怪似的。饮酒和亲昵被认为是快乐的途径,所以人们开怀畅饮,并尽力不去注意伙伴们的作呕之举。饮到一定程度,人们开始哭泣,叹惜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如何的不快乐,人际关系如何如何的复杂麻烦。酒精对他们所起的作用不过是使那种罪恶感得以释放,而这在神志正常时则是为理性所抑制的。

这些不同种类的不快乐,部分是由于社会制度的缘故,部分是由于个人心理的缘故--当然,个人心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社会制度的产物。改变社会制度、消灭战争、终止经济剥削和废除残忍与恐怖的教育,对于我们的文明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对于我们普通人,可以说是无能为力的。所以,与其白费力气苦恼这些事情,还不如做些我们力所能及的能使自己开心的事情。但是,此时此地的男人和女人,在我们这个怀旧的社会里,怎样做才能使他们自己得到快乐?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我的注意力将集中在那些并无外部痛苦的人身上。我将假定他们有足够的收入来保证吃和住,并且身体健康到可以从事一般的肉体活动。我将不考虑大的灾难,如子女全部夭折和蒙受公众耻辱。关于这类事情有不少话可说,并且也很重要,但却有别于我所要讨论的事情。我的目的是要提供一张根治日常烦恼的药方,那烦恼是文明国家里的大多数人所共有的,而且由于并无明显的外因,以至显得无法避免,所以就更令人感到难以忍受。我相信这种不快绝大部分是由于错误的世界观、错误的伦理道德和错误的生活习惯的缘故,是它们破坏了人们对于一般事物的天然兴致与口味,而一切快乐,无论是人类的或兽类的,都得以这些事物为依据。这些都是在个人权限以内的事情,因此我觉得,要快乐,我们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伦理道德和生活习惯。

其实,活的快不快乐,更多的是由自身决定的,想要快乐,就要学会感受快乐,万事要学会从好的一面去看,人才能快乐。

为什么会放弃的人活得更洒脱

其实,有时候对某些事物太过于执着的话,生活反而会更痛苦,所以,如果你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放弃一些事物,就会活的更洒脱。

有时候为了强求一样东西而令自己的身心都疲惫不堪,是很不划算的。再者,有些东西 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旦你得到了它,日子一久你可能会发现其实它并不如想象中 的那么好。如果你再发现你失去的和放弃的东西更珍贵的时候,我想你一定会懊恼不已。所以,有这样的一句话“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最好的。”所以当你喜欢一样东西时,得到它并不是你最明智的选择。

人生旅途,得走好长好久。且歌且行,乐观豁达的人,能把枯燥的行程变得富有情趣,才能不失去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选择的结果,而每个选择必然都有个反面,即放弃。拿报纸出版来说,从头版新闻到影视评论,每一个版面的组成都是编辑选择的结果。选择刊登这条消息,就等于放弃了另一些内容。这样做只是为了在被广告日益挤压的狭小空间里,争取把最有价值的东西摆在读者面前。再比如每个大学生毕业后,肯定都会考虑是去工作,还是出国,或者去考研,或者去西部做志愿者,选择其中一个,你就得放弃另外的几条路,甚至可以这样说,只有当你能够放弃其他的方式,你才能安心地选择剩下的一种。

生活中太多的机会、太多的诱惑,也有太多的欲望,可我们毕竟分身乏术,脚踩两只船都会晃悠,更何况三只、四只呢?许多时候,得到就是失去,而失去也就是得到,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啊!

生活就是这样,在坚持选什么的同时,你也选择放弃了另一些东西。人往往就是因为舍不得放弃,选择才变得异常痛苦。但也正因为舍不得放弃,人生才变得异常沉重,甚至因为不堪重负而过早地衰亡。要知道,翅膀上系着黄金的鸟儿是飞不起来的。

当生活强迫我们必须付出惨痛的代价以前,主动放弃局部利益而保全整体利益是最明智的选择。智者曰:“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趋利避害,这也正是放弃的实质。

生活中,有时不好的境遇会不期而至,使我们措手不及,这时我们更要学会放弃。放弃焦躁性急的心理,安然地等待生活的转机,让自己对人生有一种超然的心态,即使我们达不到这种境界,我们也要学会放弃,争取活得洒脱一些。就算“鱼”与“熊掌”同等重要,在必须只取一种时,必然要放弃另外一种。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纵然会有一点酸,一点苦,一点痛,但更多的是快乐和幸福!该执着时执着,该放弃时放弃,衡量清楚,才不会太过于委屈自己。苦苦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但迷失了自己,也徒然地耗费了青春和精力,与其如此,不如轻轻放下,反而会惬意无比。人生需要放弃,放弃了无路可走的死胡同,你就会有新的契机。不劳而获的便宜需要放弃,便宜的背后,往往潜藏着祸患。如果你的成功已达顶峰,你更要学会放弃,急流勇退,给世人留下的是辉煌的记忆。放弃是一种智慧,放弃是一种豪气,放弃是真正意义的潇洒,放弃是更深层面的进取!

人生是一份没有答案的问卷,苦苦的追寻并不能让生活更圆满。也许一点遗憾,一丝伤感,会让这份答卷更隽永。收拾起心情,继续走吧。错过太阳,你将获得星星。

所以,要在适当的时候放弃一些不适当的事物,这样,你的人生将会更加的美好,更加的洒脱。

为什么信任让我们更快乐轻松

生活中,我们常会碰到一些猜疑心很重的人。他们整天疑心重重、无中生有,认为人人都不可信、不可交。在现代社会,信任不知何时也成为了奢侈品,我们在报纸、杂志、电视上看到了太多因为信任别人而上当受骗的例子,于是每个人都开始用怀疑的目光揣测身边的人,信任似乎开始远离我们的生活。然而,信任却也是我们生活中最不可少的一件事物,如果缺少了信任,我们的生活就失去了阳光,世间就缺少了温暖。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口水淹死人、挑拨离间、搬弄是非、嚼舌根等词语,都反映了信息对信任的影响。信任有的时候仿佛是易碎的玻璃花,有时候哪怕只是一句玩笑,都会对信任产生影响。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曹操刺杀董卓败露后,与陈宫一起逃至吕伯奢家。曹吕两家是世交。吕伯奢一见曹操到来,本想杀一头猪款待他,可是曹操因听到磨刀之声,又听说要“缚而杀之”,便大起疑心,以为要杀自己,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拔剑误杀无辜。

这是一出由猜疑心理导致的悲剧。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历来是害人害己的祸根,是卑鄙灵魂的伙伴。一个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必定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对他人失去信任,对自己也同样心生疑窦,这不仅会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也会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1950年,美国兰德公司的弗雷德和德雷希尔两个专家提出了相关理论,后来由顾问艾伯特以囚徒方式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基本内容是:警察抓住了两个嫌疑犯,但证据不足,就给他们三种选择:一是两个人都不坦白,各判半年;二是一个人坦白并指证另一个人,坦白的无罪释放,不坦白的判十年;三是两个人都坦白,并相互指证,各判两年。

这个假设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广泛关注,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专家在深入研究和广泛运用。在这种困境中,只有双方保持沉默,各判半年,才是最佳选择。但实验发现,很多人并不信任对方。为了避免被判十年的厄运,作出了坦白自己、指证他人,最后顶多判两年的选择。这从反面证明了:彼此信任才是最关键的,尤其对于集体而言。

也许大胆地相信他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信任一个人有时需要许多年的时间,有些人甚至终其一生也没有真正信任过任何人。但是,只有懂得信任他人的人才会拥有朋友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这些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信任虽然只是一种感觉,一种情感,但信任更是一种连接人与人的纽带,甚至能决定一个的生死。

一艘货轮在浩瀚的大海上行驶。突然,一个在船尾搞勤杂工作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滚滚的海中。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有听见,他眼睁睁地看着货轮拖着浪花越走越远……

船越走越远,船身越来越小,到后来,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汪洋。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冰冷的海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挥动着瘦小的双臂,努力使头伸出水面,睁大眼睛盯着轮船远去的方向。

过了不久,孩子的筋疲力尽,实在游不动了。他对自己说,放弃吧。突然,他想起老船长那张慈祥的脸和友善的眼神。如果船长知道我掉进海里后,一定会来救我的!想到这里,他又使劲向前游去……

后来,船长发现黑人孩子失踪了,下令返航回去找。这时,有人劝说:“这么长时间了,肯定已经死了……”船长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回去找。

终于,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一刻,船长赶到了。当孩子苏醒来之,向船长表示感谢。船长好奇地问孩子:“孩子,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

孩子说:“我知道您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

“你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的?”

“因为我知道你是那样的人!”

听到这里,老船长羞惭地说:“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耻辱……”

可以说,能够完全被一个人信任是一种幸福,能够毫无保留地信任一个人也是一种幸福。然而,信任也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同时也是最脆弱的因素,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特别是信息的影响。我们需要在脆弱的缺乏信任的世界中学会信任,用信任温暖朋友,获得友谊,用信任为自己的事业、为自己的人生保驾护航。

为什么越来越有钱,却感到不幸福

现代社会在快速地发展中,但是我们的幸福感却没有同经济一样快速发展,反而是在不断地降低中。

刊登在幸福期刊上的最新一项研究的数据调查,着重强调了逐步壮大的中国经济中的一个显著矛盾——我们变得愈来愈富有,但是他们变得越来越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