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戊戌喋血记(下)
5301100000040

第40章

当天午后,许鼎霖拿去的那张字条就起了作用。大通水师装着大批枪支弹药的那艘快艇被官兵抄没了。接着,全城戒严,孙道毅的寓所也被查封了。抚院还特派了一名武卫副前营督带一哨兵勇,前往大通水师捉拿秦鼎彝等谋反主犯。省城内外顿时充满了紧张的气氛。

115

孙道毅飞马赶到大通,找到秦鼎彝,说明情况后,秦鼎彝十分震惊,立即派人分头找来哥老会首领符焕章、大通盐局会办狄英杰、水师管带高雄及其他亲信骨干等驾了一只小艇,到大江中去密议。

按照武汉自立军总部的部署,本来决定要到七月十五日,前、后、左、右、中五路大军同时在汉口、大通、常德、新堤等地起义。现在是七月十二日,时间尚未到。原定在起义前送来作起义经费,并准备分发给各地起义者的大批款项也还没见送来。新买到的一批枪支弹药,现在又被扣押抄没了。仓卒起事,困难是很多的。但是事机既已暴露,危险就在旦夕,又不能坐以待毙,束手就擒。众人反复商议了很久,最后还是认为只有提前动手,立即起义,才是惟一出路。

决议既定,立即分头行动。

因为大通盐局地势高峻,屋宇坚固,又凭临大江,易于防守,秦鼎彝便要狄英杰立即回盐局去,作好准备,将盐局作为起义军的指挥部和中心堡垒。

高雄立即带领水师各营,符焕章马上发动会党群众分头攻占武器库和州道衙门,迅速打垮各营旗兵、练兵,拿下全城,然后武装民众,向省城进军。

秦鼎彝又向武汉总部唐才常发去密电,说明提前起义的原因,请总部组织兵力,大力支援。

会散后,秦鼎彝便带领孙道毅和一哨水兵,驾了一艘巡逻快艇,进驻大通盐局。盐局主管钱绶甫早已闻讯逃走。大通防营管带肖镇江宣布中立。盐局很快就全部落入了自立军前军起义者的手中。

秦鼎彝在大通盐局建立了起义指挥部,并且迅速赶印了武汉总部发来的文告和法令,全文如下:

中国独立协会鉴于端王、荣禄、刚毅之顽固守旧,煽动义和拳以败国,是以决定不认满政府有统治中国之权,将欲更始以谋中国人民及全世界之乐利,端在起复光绪帝,立二十世纪最文明之政治模范,以立宪自由之政治权与之人民。望我友邦人民,于起义之时,万勿惊惶。别有军令八条附览:

一、保全中国自立之权;

二、清光绪帝复辟;

三、无论何人,凡有心保全中国者,皆可入会;

四、会中人必须祸福相依,患难相救,且当一律以待会外良民;

五、不准奸淫;

六、不准酗酒逞凶;

七、不准用毒械残待仇敌;

八、凡捉获顽固旧党,应照文明公法办理,不得妄行杀戮。保全善良,革除苛政,共进文明,而成一新政府!

文告公布了,起义开始了。还在安徽抚院派来捉拿秦鼎彝的兵弁,到达大通之前,起义军已经打响了第一枪。

起义第一天,水师各营攻占了沿江一些库房和衙门,但哥老会的群众,却因饷银未到,又十分分散,并未发动起来,致使水师力量十分孤立,顾此失彼。第二天,王之春派出营官邱显铭带领的武卫楚军赶到了大通。起义水师便节节败退,全部退缩到大通盐局中去了。

大通盐局建筑在长江岸边的一处高地之上,四面都是高达数丈的风火高墙,墙壁坚实,形成一座天然的堡垒。起义后,四面墙头上都派了岗哨,轮班守卫。盐局库房内也早已准备了大批粮食和菜蔬。秦鼎彝、孙道毅、狄英杰、高雄等日夜巡查,亲自荷枪实弹,与众水师弟兄并肩作战。尽管盐局被围,形同孤岛,但起义军的士气始终很高。官兵们虽四面围攻,激战了五六天,这座堡垒仍然屹立不动,岿然如山,并且给官兵造成了大量的伤亡。

到了第六天,盐局内的情况开始艰苦起来了。伤亡虽不太严重,但经过五天多的昼夜苦战之后,起义者们都已经精疲力尽,疲惫不堪了。许多人都是枪声一息,就倚着枪杆酣睡起来,枪声一响,马上又惊醒过来还击。粮食菜蔬也快吃完了。第六天已经吃了一天的盐水粥。更重要的是子弹已快耗尽了,眼看就有弹尽粮绝的危险。而消息断绝,武汉方面的援军又迟迟不见到来。

到第七天早晨,官兵方面的力量又加强了。根据王之春的指令,由芜湖防营统领李本钦率领的安定军威字营也赶到了。李营与邱显铭营会师后,总计共约八九百名丁勇,立即向困守盐局的起义军展开了更猛烈的合围和进攻。

守卫战越来越艰苦了。秦鼎彝等主要的起义领导者都头发蓬松,形容消瘦,满身尘污。可是,他们的精神却仍是很旺盛的。昨晚在战斗间隙时间,他们紧张地进行了一次磋商,决定今天再坚持一天,如果援军还不到来,今晚便组织突围,向城外九龙山撤退,保存实力,待与武汉自立军取得联系后,再图大举。

早饭时,他们只喝了一点盐水米汤,便分头爬上墙头去督战。孙道毅守东门,高雄守北门,狄英杰守西门,秦鼎彝亲自带领十几个水兵守卫南边的正门。

官兵们有的抬着巨大的木头,想把墙壁撞倒;有的搬来柴草,堆到高墙下面,准备采用火攻;有的挖地洞,准备埋炸药炸倒墙壁。自立军则躲在墙头女墙后,进行点射,也击毙了不少官兵。

午后,官兵调来了几门大炮,局势就大变了。第一炮还没有造成什么损失,第二炮就击垮了东南角的一处墙角。官兵们鼓噪着向东南角扑过来,却被秦鼎彝、孙道毅组织火力压了回去。接着,又是一声炮响,一块弹片击中了孙道毅的胸膛。孙道毅哎呀了一声,扪住胸口,站立不住,一个踉跄倒在秦鼎彝的怀里,那鲜血就像泉水似的从指缝中涌流出来。

秦鼎彝把孙道毅抱下墙头,送到大厅上时,孙道毅已经死去了。狄英杰、高雄也都闻讯赶来。大家望着孙道毅的遗体,都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这时,枪声又响了。他们只好放下战死的伙伴,重新分头投入战斗。他们嘱咐各水兵,注意掩蔽,节省子弹,敌人不进入射程决不开枪,并且各带刀剑,准备与敌人肉搏,只要坚持到夜晚,就可突围出去,脱离困境了。

日落前,高雄又牺牲了。一颗炮弹炸断了他的双腿。秦鼎彝跑去看他时,这个刚满二十岁的青年,躺在血泊里,含着眼泪,最后望了秦鼎彝一眼,喃喃地说道:“又……又失败了,中国……真难救……啊……”接着,秦鼎彝还来不及阻拦,这青年就用自己的佩刀,插进了自己的心窝,壮烈地死在血泊之中!

从来不爱落泪的秦鼎彝,这时也悲嚎一声,伏在高雄身旁痛哭起来。

晚饭后,官兵们也要歇息、用餐了,战火暂时停息下来。秦鼎彝立即组织剩下的数十名水兵,饱饱地吃了一顿干饭,又让他们每个人都带足子弹和银钞,作好突围的准备。突围的队伍分为两组,狄英杰带几十个人作先锋,秦鼎彝亲自带领所有起义的弟兄作后卫,只等二更时分,放起火来,便先后从西、南两处墙洞中冲杀出去,撤往九龙山中。

夜幕降下来了。

这个激战了整整七天七夜的小小战场也暂时沉寂下来了。

浩浩荡荡的长江,绕过大通盐局墙脚下的岩壁,滚滚地向东流去。它是那样汪洋浩瀚,在夜色中望去,就好像整个宇宙和满天星斗都飘浮在它的胸膛上似的,空灵寥廓,给人一种无限伟大和永恒的神秘之感。然而,它又是那样温柔和美丽。它的一望无际的水波,就像缎子一样平滑而柔润。在有些地方,在那水天相接之处,它显出一片天鹅绒似的黑色;而在有些地方,在星月朗照的所在,却又闪现出一片银链似的耀眼的光辉,就好像是大自然在有意地显示它的魅力,企图用它那恬静的美来反衬、洗刷与冲淡这人间战火的痕迹似的。

江水静静地流着。夜色更深沉了。

突然,大通盐局东北角、面向长江的墙头上升起了火光。

官兵骚动起来了,呼喊着:“叛兵突围啦!要从江上逃跑啦!”

官兵中哨长以上的长官们,都到城中安歇去了。守夜的官兵们无人指挥,中了起义军声东击西的调虎离山计,一窝蜂似的都向盐局东北角长江边上涌去,想到那里去堵住突围的起义军。

这时候,秦鼎彝和狄英杰却带领众弟兄乘机悄悄地从西南角刚掏开的墙洞中钻了出来。冲出盐局后,他们只受到了少数官兵的堵截。但是战斗仍然是残酷的。狄英杰冲在最前面,一颗子弹射中了他的下腹部,他的一大截肠子都流了出来。但他扪紧伤口,继续掩护大队人马杀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杀出了大通城,直到整个起义军都冲出了城门后,他才倒了下来,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停止了最后的呼吸。

秦鼎彝悲愤欲绝。当他最后清点人数,准备向九龙山进发时,连他自己在内,已经只剩下九名弟兄了。

他揩干了眼泪,望了望眼前这些精疲力尽的战友,迈开疲倦的步伐,走在队伍前面,向九龙山方向奔去。

八名自立军战士,互相搀扶着,疲乏而又坚定地跟在秦鼎彝身后,默默地前进。许多人身上都流着血。在他们的身后,留下了一串长长的血印!

康有为

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长素、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