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向上吧!中华少年
5302200000032

第32章 在探索中前行(4)

就这样,华罗庚终生的学位都是初中毕业生,但这阻挡不了华罗庚在数学领域的杰出贡献,他提出的理论被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而这一切成就的取得,都是因为华罗庚一生都紧紧记着王维克老师的那句话,专攻自己的数学,学对自己适用的,所以尽管一辈子只有初中文凭,他一样成为了数学领域的大师。

季羡林:实在就是最强悍

季羡林是我们国家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还有的人称他为国宝级的人物,可是季羡林却撰文,坚辞这三个称号,他写道:“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

对于学界泰斗,季羡林写道:“这样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但是,现在却偏偏把我‘打’成泰斗。我这个泰斗又从哪里讲起呢?”季羡林认为自己只是一介教书匠而已,至于成绩也没有别人夸的那么大,所以不能够担当“学界(术)泰斗”的这个称号,他要人们把他头顶上的这个“学界(术)泰斗”的桂冠摘下来。

至于国宝,季羡林更是不认同这样的称谓,他说有一次在一个会议上,被一位官员称为国宝,他当时就十分惊愕,因为在中国,一提到“国宝”,人们一定会立刻想到人见人爱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这种动物数量极少,而且只有中国有,称之为“国宝”,它是当之无愧的。“是不是因为中国只有一个季羡林,所以他就成为‘宝’。但是,中国的赵一钱二孙三李四等等,等等,也都只有一个,难道中国能有1 3亿‘国宝’吗?”

季羡林的“三辞”在媒体上一发表,一下子引起各种议论,有为季羡林叫好的,也有说季羡林炒作的,更有些不了解的人说季羡林是倚老卖老,故意用“三辞”来换得这三个称号。

面对这场沸沸扬扬由自己掀起的“三辞”风波,季羡林却是依然故我地做自己的学问,季羡林的朋友和家人却看不下去,多次要季羡林站出来澄清自己的“三辞”,就是自己心底无私的表现,而不是那些不了解季羡林的人对他的无端指责所说的那样,可是季羡林却微笑着对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说:“解释什么?有必要解释吗?知我者我不用解释,不知我者解释又有什么用?”这场风波最终因为季羡林的泰然处之,而风平浪静。

2006年,季羡林获得了感动中国人物奖,在采访他的记者中,有一位记者又提到“三辞”,并且问是什么能够让季羡林面对风波的时候宠辱不惊,季羡林这才对记者讲起自己早年留学德国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