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向上吧!中华少年
5302200000033

第33章 在探索中前行(5)

那时他的导师瓦尔德施米特教授给了季羡林一个有关佛教梵语的论文题目,希望季羡林能够写好,并且拿去评奖。于是季羡林用了三年的时间来翻阅书籍和杂志,从书籍和杂志中,季羡林整理出大量的资料和卡片,后来论文写好之后,季羡林为了炫耀自己的文采,还扬扬洒洒地在论文前面写下了一篇《导言》。

《导言》写完之后,季羡林越看越喜欢,越看越觉得自己有学问有文采,认为这样的《导言》给教授一看,教授怎么也要对自己赞美几句。谁知道瓦尔德·施米特教授看完《导言》之后,却拿出一支红笔,在《导言》前面划上了一个前括号,又在最后画上了一个后括号,然后对季羡林说:“这些华而不实的空话,你写得再多,也没有新意,而且别人要攻击你时,你到处都是暴露点,一点防御也没有!”

面对这两个鲜红的括号,季羡林惊呆了,从此之后,季羡林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不要华而不实,就像鸡蛋,表面上再光滑,里面也是充满了水分,只要稍稍一用力,就承受不住压力,结果只能破裂。而和鸡蛋一样圆的卵石,虽然表面看起来也许是坑坑洼洼,但却能够经受起任何攻击,因为它的里面是实的,所以它最强悍。

记者这才明白,其实那些华而不实,戴在头上的称号就是那一个个好看的鸡蛋,而季羡林的“三辞”就是为了自己能够成为颗坚实的石头。

启功:让半壶水沸腾

儿子拿了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题目来考我:“有个人口渴了才发现没水了,他想烧一壶开水,可是等他生好火才发现柴火可能不够,他该怎么做才能比较快地喝到开水呢?”我的答案,也是一般人的第一反应:“马上去找到柴火,去借一点,或者买一点。”儿子摇了摇头说:“等你找到柴火,那壶水也就全凉了。你怎么就不晓得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呢?”

我一呆,是啊,我怎么只知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柴火就只知道考虑柴火的问题,而不知道反过来想呢?

其实也不是现代人才晓得玩脑筋急转弯,老前辈们早就会这一套了。

话说启功先生虽然是以书法闻名,实际上他从小受祖父影响而喜爱绘画,在他十五到二十五岁的那段期间,他结识了一些当时知名的艺术家,这其中就有齐白石。而恰巧启功有个开棺材铺的远房四叔祖,因为曾给齐先生做过一口上等好寿材,所以和齐先生有些交情。四叔祖特别喜欢齐白石的画,并且还认为画齐先生那种画就能赚钱,而当时启功家又很穷,于是四叔祖就介绍启功去向齐先生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