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向上吧!中华少年
5302200000051

第51章 在探索中前行(23)

1970年,磨难又来了,他被下放到河北农村。当巴黎的同窗们都在艺术的田野里耕耘的时候,他却只能在中国的农田里挥锄洒泪。与心爱的艺术分离的痛苦日复一日地折磨着他。直到两年后,他才想到一个继续作画的办法。他买了很多当时用来写毛主席语录的轻便黑板,在上面刷了胶后画油画。没有画架他就用那种又背菜又背粪的背筐当架子。每天偷偷把画板放在粪筐里背着下地,然后躲在麦地里画,谁也看不见。后来他因此被人嘲笑为“粪筐画家”。

怀着满腔的热忱回国,他本来是要寻找自己这棵麦子生长的麦田的,可回来后生活却一再不顺利,处处受尽排挤,后来有人问过他:“你后悔吗?有没有觉得这不是你要的麦田?”而他却只是笑着说:“不,我从来不后悔,相反,我觉得种种的不顺和磨难,都是肥料。”

就这样,曾度过战争、革命、外强侵略、艰难坎坷的岁月,更经受住了回国后的飘摇风雨的他,终于闯出了自己的艺术之路,成为深孚众望、学贯中西的画坛耆宿。他,就是被国际艺坛认定的20世纪现代中国画的代表画家,被当今国际艺坛称为“东方的马蒂斯”的吴冠中。

人生的境遇有千万种,如果处处苛求条件,这个世界可能就会少了很多大师的诞生。一棵能把所有的磨难都当作肥料的麦子,有什么理由不比别人更加茁壮成长呢?

范曾:死里得生

好多年前看旧版电视剧《聊斋》时,一眼看到片名题字和那幅画着蒲松龄的画上署名“范曾”,就总觉得是那么上口,细一想,原来是和西楚霸王项羽的谋士亚父范增的名字同音,字形也很像。后来才知道这个范曾也不简单。1938年,他出生于江苏南通一个书香世家,祖上是范仲淹,从他以上十三代都出诗人,曾祖父范伯子曾为当时诗坛巨擘,连弘一大师也对其推崇备至,而祖父范罕与弘一又是莫逆之交,外祖父缪篆为人狷介,与鲁迅在厦门大学共事过。范曾生性聪慧,自幼开始学习历史、文学和绘画,才四岁便能对着鸡冠花吟出“绿羽顶红冠,花开处处啼”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