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一分钟看透他人内心
5377200000027

第27章 习惯动作背后的自然流露

如果你懂得体态语言能够透露人的心理状态,那么你和对方没有交谈,也可以知道对方的心理。人在心情不舒畅时,会胡乱地吸烟,吸到一半又随手丢掉也会把小纸片折来叠去,或撕个粉碎人在期待成功或遇到难题有所考虑时,往往会搓搓手掌。凡是搓手掌就是在期待或考虑什么,而搓得快慢也有许多奥妙之处搓得敏捷,表示事情好办慢慢地搓几下,表示事情难办。如你和什么人谈一笔生意,对方若慢慢地搓手掌,那说明他疑虑较重,希望不大。

俗话说人心隔肚皮,人心莫测。事实上,人的内心状态并非不可揣测。人们的表现即使在有声语言方面有所掩饰,也会通过无声语言,尤其是体态语言表露出来。因为体态语言具有习惯成自然的下意识特性,所以它比有声语言更能表现出人的心理状态。

一天晚上,丈夫很晚回来。进门后,他就向妻子解释因为有许多事要和同事与客户交谈,所以耽误了很久的时间。但他说话时却下意识地用手摸摸嘴唇,而且尽量避免与妻子目光相对。如果妻子善于观察,一眼便可看出:他的理由是编造的,为了隐瞒什么。

影片《列宁在一九一八》中,克里姆林宫的卫队长马特维耶夫打入敌人营垒,由于伪装巧妙,没有露出破绽,但有一次,当他突然听到敌人要刺杀列宁时,他却在敌人面前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引起了敌人的怀疑和追杀。这就是体态语言的一个显著特性——富有心理表现力。

为什么体态会泄露天机呢?因为这是很早形成的习惯,不易掩饰和改变。一个孩子向父母撒谎,说完话,他会下意识地用手捂嘴巴。在人的一生中,这一动作会一直使用下去,只不过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有所变化,不那么明显罢了。如捂嘴不再用整个手掌,而是改用手指轻轻触摸一下嘴角或鼻子,其意图仍像童年时一样用手捂嘴,阻止谎言出口,但手的动作却变得快速、轻巧而微妙了。

既然人的经历越复杂,经验越丰富,其体态语言也就越含蓄微妙,那么一个人在体态语言上只要善于掩饰、伪装,不就可以不被别人看穿了吗?然而,要做到完全不露痕迹、天衣无缝是不可能的。孩子对父母撒谎,还有一种习惯动作,就是常把手藏在背后;而成年人撒谎时,会把这一动作演变为双手插进衣兜里,或是摆出一副双臂交叉,以示防范的姿态。我们已知手掌敞开表示诚实,那么你撒谎时有意地把手掌敞开,不就行了吗?问题没这么简单。虚假的体态瞒不住懂得体态语言而又细心观察的眼睛。主要的消极手势被控制了,但其他体态信号仍然“泄密”:脸色变化、动作不自然、肌肉紧张、眼神不自然等。这些信号与敞开的手掌相矛盾,仍然会给人一种不诚实的感觉。这就是说,当人的大脑有某种打算时,其思维活动会支配身体的各个部位发出各种细微信号,这是人们不能完全控制,也是难以充分意识到的。可以控制的有声语言与难以控制的体态语言之间,有意识控制的部分体态与难以意识到的部分体态之间,有意控制的短暂时间与难以控制的较长时间之间,必然会出现某种矛盾、差别,显得不协调、不自然。这就是体态语言的心理表现不可改变的原因。

人事部经理与求职者的谈话结束了。经理站起来和求职者握手:“请回吧,我们研究一下,会告诉你消息的,再见。”这位求职者心中没底,拿不准主意:他应该等这个单位的通知,还是立刻再到别处去联系?其实,他如果懂得体态语言就已经看出这次面试的结果了。因为在谈话时,经理的右手总是撑在脸上,中指封在嘴上,食指伸直指向右眼角,左臂又横在胸前,目光很少对着这位求职的青年人。这种体态就是表示:我对你讲的不感兴趣,你不是我们所需要的人。

体态语言的心理表现可使我们从体态上看出人物关系和交际效应。你和某人交谈,对方已经想停止谈话,却还在耐着性子同你应付,他的脸上仍有微笑,并不时地点头,可他却会有这样的表示:身体朝向其他方向,或脚尖指向另一个方向,或眼睛盯着别处,不时地看一眼手表等。这些就是已经厌烦、很想摆脱的信息。再如,一个人往前走,另一个紧步伴随,并歪着脖子和前者谈话。前者若无意交谈,就会坚持顺着既定的方向前进。

体态的表现在两个关系密切、很谈得来的朋友之间还会相互感染,采取同样的姿势。倘若两个好朋友相遇,停在路边谈起来,那么两个人就会面对面,身对身,脚尖对脚尖。两个伙伴栽树时,都会把各自的手搭放在拄地的锹柄顶端上而两个女孩子在公园的长椅上谈心,都会抱腿相对而坐……这些表现不正反映了人际关系和交际效应吗?

两个人在交谈,你作为第三者插了进去。倘若那两人把各自的身体稍稍转向你,并都有一只脚对着你,三双脚构成大体等边的三角形,这就是表示欢迎;如果他们只是看了你一眼,身和脚没转向你,这就是冷淡的表示。

假设三男一女谈话,三男对这个女子都有爱慕之心,那么每个男人的脚都会有一只指向这个女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脚位指示会透露内心的奥秘。脚尖所指的方向不仅可以指示一个人所向往的目标,而且会指示对他有吸引力的人。这个女人如果懂得这一点,她就会从脚上发现这三个男人都喜欢她。倘若她的态度暧昧,她的脚位指示会不偏不倚,保持中立,如果她对其中一个男人有意,而嘴上又不便吐露,那么她的目光和脚位所指就会泄露她内心的秘密。

有一次,一位女病人对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有声有色地讲述她的婚姻是如何幸福,但弗洛伊德注意到她在讲这些话的时候却下意识地将她的订婚戒指从手指上滑上滑下。弗洛伊德对这个下意识手势的含意十分清楚她对自己的婚姻并不满意,也不珍惜。后来,这个病人的婚姻果然出现了问题,弗洛伊德一点也不奇怪。许多事实和研究成果表明体态语言传示出的心理信息和交际效果是有声语言的四五倍,当二者不一致的时候,精明的人往往注重体态语言,而对有声语言不大理会。因为两者相比,还是有声语言容易控制掩饰,而体态信息就不那么容易“随心所欲”了。

常言道:细微处泄天机。生活中的小细节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真实本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小动作是在长期的生活中无意识地形成的,因而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一个识人高手往往就是通过观察这些习惯小动作,在瞬间把握一个人的内心动态。

美国学者们曾做过一个作弊的试验。他们给受测者很难的问题,同时把答案放在他们面前,但是告诫他们“不能看答案”,然后监考人员走出房间。他们使用反视镜等器具,在受测者不会发觉的情况下,观察其行动。有趣的是,观察结果发现,靠自己的能力解答者,约有83%的人表现出咬指甲、含拇指、舐手背等习惯动作;而作弊的一组人中,做出这些动作的只有48%。此外,还出现了一些搔头或以手指卷头发,以及闻身体的味道的动作。靠自己能力答题的一组人做出这些动作的,约为作弊组的两倍。

这个实验不难看出,不断地压抑想看答案的欲望与苛求自己之后,无形中会使这些习惯小动作一一呈现出来。

这种测试在一般人群也同样具有相当程度的共通性。每一位考试人员,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搔头发、咬指甲的行为,将这种司空见惯的小动作加以分析,便是在日常人际关系中识别人心的一种重要手段。

下面,我们来看看和这些习惯动作所对应的心理状态:

1.遮口

以手遮口的人,大多生来比较羞怯,同时也容易顺应社会。尤其在笑的时候,用手遮口、盖住牙齿的人,此种倾向更为强烈。美国一位心理学者评论前总统卡特在笑的时候,总是有意展露他那副排列整齐的牙齿,称为“具有强烈权势意向的证据”。通过逆向思维,刻意遮住口的人,则具有相反的性格。

而对于女性,则与男性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一般认为女性口小是一种美丽的象征,而张口大笑有失修养,因此,女性多是以手挡口,掩饰口大的缺陷。当然,其中也有某些女性,在交谈之时,刻意地遮口,目的是刻意强调自己的女性美,企图让人认为她教养好,以期能够吸引对方,获得关注。

2.拉耳垂

有些人爱拉自己的耳垂。当我们谈话时,看到对方不断用手拉耳朵,这些小动作乃是希望打断对方的谈话。在小学里,学生们被训练出先举手后发言的习惯,此后,一遇到想发言的情况,便会有举手的欲望,可是又害怕这样做被人笑话,只好用拉耳垂的动作来替代。手经常用于制止对方行动,因此,一想到要打断对方讲话,便会一面在心里祈望,一面用手付诸行动。久而久之便产生了拉耳垂的习惯。心理学家从研究中发现了希特勒就是一位习惯拉耳垂的人,这可能与幼年时期不顺利的生活遭遇有很大关系,这同时还体现了神经质的特征。

3.边说话边打手势

这种人与人谈话时,只要他们一动嘴,就一定会有一个手部动作伴随,如摊双手、摆双手、相互拍手掌心等等,好像是对他们说话内容的强调。他们做事果断、自信心强,习惯于把自己在任何场合都塑造成一个领导型人物,很有男子汉的气派,性格大都属于外向型。

这类人去演讲一定会极尽煽动人心之能事,他们良好的口才时常让你不信也得信。

这类人对朋友相当真诚,但他们不轻易把别人当作自己的知己。踏实肯干的性格使他们的事业都小有成就。

4.拍打头部

这个动作多数时候的意义是表示懊恼和自我谴责。

倘若有人有这样的动作,而他拍打的部位又是脑后部,那么这种人不太注重感情,而且对人苛刻,他选择你作为他的朋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某个方面他可以利用。当然,他也有很多方面值得你去和他交往,诸如对事业的执着和开拓等,尤其是他对新生事物的学习精神,你不由得从心底真心佩服他。

时常拍打前额的人一般都是心直口快的人,他们为人坦率、真诚,富有同情心。在“耍心眼”方面你教都教不会他。他很愿意为别人帮忙,替别人着想。这种人心里藏不住秘密,如果对人有什么得罪的话,他们也不是有意的。

5.摆弄饰物

有这种习惯的人多数是女性,而且一般都比较内向,不轻易使感情外露。他们的另一个特点是做事认真踏实,大凡有座谈会、晚会或舞会,曲尽人散后,最后收拾打扫会场的总是他们。

6.耸肩摊手

摊开双手,耸耸肩膀,一般是表示自己无所谓,满不在乎。习惯于这种动作的人大都为人热情,而且诚恳,富有想象力,会创造生活,也会享受生活。他们追求的最大幸福是生活和睦、舒畅。

7.抹嘴捏鼻

习惯抹嘴捏鼻的人,大都爱好哗众取宠,喜欢捉弄别人,却又不敢“敢作敢当”,这种人最终是被他人支配的人,别人要他做什么,他就可能做什么,没有什么主见。

8.常常低头

总爱低头的人为人慎重,讨厌过分激烈、轻浮的事,属勤劳型,交朋友也很谨慎。

9.掰手指节

这种人习惯于把自己的手指掰得咯嗒咯嗒地响。他们通常精力旺盛,非常健谈,喜欢钻“牛角尖”,对事业、工作环境比较挑剔。如果是他们喜欢干的事,他们会不计任何代价而踏实努力地去干。

10.腿脚抖动

这类人总是喜欢用脚或脚尖使整个腿部抖动,有时还用一只脚的脚尖去磕打另一只脚的脚尖或者以脚掌拍打地面。这种人喜欢自我欣赏,性格保守,很少考虑别人,凡事从利己出发,对别人很吝啬,对自己却很慷慨。但他们很善于思考,能经常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11.抚摸颈后

当一个人习惯用手抚摸其颈后时,往往是出现了心理上的懊悔怨恨等消极情绪。这个姿势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防卫式的攻击姿态”。在遇到危险时,人们常常不由自主地用手护住脑后,但在防卫式的攻击姿势中,他们的防卫是伪装,结果是手没有放在脑后,而是放在颈后。女人经常伸手向后,撩起头发,来掩饰自己的恼恨情绪,并装作毫不在意的样子。

12.谈话间频频咬手指或指甲

该动作表明此类人性格焦躁,易紧张,性格还非常不成熟,极其幼稚。

13.叉腰

有一种人喜欢当众叉腰。这种人总是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经过最短的距离达到自己的目标。这个姿势,就像V字是代表胜利的符号一样,成为他的特征。“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就是这种人的特征。

14.抚弄头发

如果与你面对面坐着或站着,这种人总要时不时地抹抹头发,好像在引起你对他们发型的兴趣。其实这种人就是一个人独自在家看电视,他也会每隔三五分钟“检查”一下头发上是否沾了什么东西。

他们大都性格鲜明,个性突出,爱憎分明,尤其嫉恶如仇。倘若公共汽车上有小偷,而乘客都是这种人的话,那个小偷一定会被当场打个半死。他们一般善于思考,做事细致,但缺乏对家庭的责任感。

他们喜欢拼搏和冒险对生活的喜悦来源于追求事业的过程而不在乎事情的结局他们在某件事情失败后总是说:“我问心无愧因为我去干了。”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小动作常常难以引起人的注意,然而,它们却是忠于人的行为“主题”,详实地记录了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和思想动态。可以说,人的行为是由一个个小动作组成的,忽视了对小动作的观察,你就可能失去一种更好地把握一个人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