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石嘴山之最
5381400000012

第12章 工业·交通·邮电(5)

第一个享受宁夏最优惠政策的经济试验区

2005年6月28日,经自治区批准建立享受全区最优惠政策的投资乐园——石嘴山市循环经济试验区在平罗县河东地区(陶乐)正式揭牌和启动。该试验区包括陶乐轻工业基地和宁夏精细化工基地两个工业基地,沙漠-湖泊1条旅游线及良种繁育、中草药种植、畜牧养殖3个高科技农业产业园。凡进入试验区投资的企业,除继续享受自治区现行的关于招商引资、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外,企业从生产经营之日起,免征所得税5年;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免税5年期满后,再减半征收所得税两年。土地使用税可由当地政府向有关部门提出免征5至7年的申请,由有关部门给予审批;土地有偿使用费除上缴中央的30%以外,上缴自治区的50%部分全额返还。企业还在电价、水利等方面享受全区最优惠政策。

第一个国家工程中心

2005年8月8日,经科技部批准,国家钽铌特种金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石嘴山市,这是宁夏工业领域第一家国家工程中心。自治区副主席张来武为工程中心揭牌,标志着宁夏特种金属材料科研与开发步入新的发展时期。国家钽铌特种金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宁夏东方有色金属集团公司,该公司是集科研、生产与技术开发为一体的国家大型稀有金属企业集团,在钽、铌、铍及其合金和特种金属靶材等领域有雄厚的研究开发实力,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技术领先地位。

第一个打入国际市场的矿用链设备

2005年10月10日,国内规格最大的矿用链48毫米×152毫米矿用链,经宁夏西北奔牛实业集团全体技术攻关人员努力研制成功。该产品一举打破长期由英、德等国的市场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标志着奔牛集团公司矿用链迈入国际市场前列。宁夏西北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原名西北煤矿机械一厂,1970年建成投产。1987年2月21日,公司生产的煤友牌中心双链刮板输送机获得1986年国家质量金牌奖,成为宁夏在国家优质产品评选活动中获得的第一枚金牌。1998年改制成国有独资公司并更为现名,是国家煤矿专用输送设备刮板输送机、刮板转载机、破碎机及洗选设备的重点骨干生产企业。据原煤炭部信息资料显示,宁夏西北奔牛集团公司生产的刮板输送机占全国同行业产销总量的24.23%,位居第二;刮板转载机、破碎机分别占全国同行业产销总量的57.41%和63.48%,位居第一。2006年5月,企业与北京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施重组,更名为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个全国自动化水平最高的制砖项目

2006年7月13日~12月,7月13日,石嘴山国能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2×8000万块煤矸石制砖项目开工建设。到11月1日,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后,窑炉顺利点火,两条生产线进行试生产,原料车间一次联动试车成功。11月25日,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等四部委组织的专家在石嘴山市检查禁黏禁实政策执行情况时指出:“石嘴山市建设的煤矸石制砖项目目前全国仅有3条,其技术水平全国一流,世界领先,其建窑速度和工程质量是目前全国最好和最快的,值得总结和推广。”该项目一期工程投产后,每年可消耗利用煤矸石35万吨,节约土地35亩,增加绿化用地13.5亩,同时,满足全市80万平方米的建筑需求,产品煤矸石砖具有保温、节能、环保等功效,是建筑市场不可或缺的主要产品。整个生产过程无污染物排放,符合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是典型的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到12月底,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700万元。在短短的110天建设工期内,建成了当时全国自动化水平最高、技术一流、窑炉截面最大的制砖项目。11月1日石嘴山国能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2×8000万块煤矸石制砖项目生产线正式点火,标志着当时西北地区最大、全国自动化水平最高、技术最为先进的煤矸石制砖窑炉正式投入生产,石嘴山市走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循环经济发展路子的步伐已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第一个世界最大的活性炭项目

2007年6月16日,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年产25万吨活性炭项目在石嘴山市举行了一期工程开工奠基仪式。这个项目的开工奠基,标志着当时世界最大的活性炭项目正式在石嘴山市落户。根据自治区五大新型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神华宁煤集团计划投资3.76亿元,在石嘴山市建设年产25万吨活性炭项目,打造全世界最大的活性炭“航母”。一期工程将建设年产5万吨活性炭项目,其生产规模居全国首位。为了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年产25万吨活性炭项目在神华宁煤集团太西工业区内建设。这个项目充分利用太西洗煤厂洗选的精煤作为原料,实现产品的就地转化,太西洗煤厂产生的煤矸石和高灰中煤供给矸石电厂作燃料进行发电,再供给太西洗煤厂、活性炭厂及周边企业使用,这些企业排出来的蒸汽等用作活性炭生产的活化剂,使工业区内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这个项目的建成,对于进一步调整石嘴山市乃至全区的产业结构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次工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

2007年,石嘴山市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100亿元,连续5年增幅15%以上;重点考核的11种产品除原煤增长7%以外,其余增幅均超过10%。全市在抓大项目的同时,不断加大对现有企业改造提升的力度,254家规模以上企业有209家实施了技术改造,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85%以上。先后有62家企业在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应用上实现了突破,仅西北骏马公司开发新产品达17种。全市3家工业园区入园企业达到541家,企业累计投资192.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占全市的80%。

在国内第一次使用井下瓦斯抽采新技术

2007年1月,神宁集团与中澳矿业公司合作,成功地解决了市境白芨沟矿在掘进过程中瓦斯抽采问题,该项技术在中国也是首次使用,开创了中国瓦斯治理的新篇章,得到了国家安监总局的高度评价和认可。汝箕沟煤矿也是高瓦斯矿井,瓦斯突出问题尤为严重。

市县属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中央区属工业

2007年上半年,石嘴山市市县属工业完成总产值22.21亿元,同比增长29.7%,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0.2%,比去年提高了3.8个百分点,自1960年建市以来首次超过中央区属工业。据统计,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市高耗能工业产品中,铁合金、金属镁、双氰胺的价格有了大幅度上扬,每吨分别平均增长了1200元、2000元、500元。价格的上扬有力地拉动了产量的增加,上半年这3种主要高耗能产品的产量分别增长了4.16倍、54.1%、81.9%,从而使工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攀升。再者,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市县属工业强有力的“推进器”。上半年,全市仅私营企业就增加了100多户,工业产值达到了9.24亿元,占市县属工业产值的41.6%。

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项目

2007年,国家批准的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项目中,宁夏共有9个项目列入其中,石嘴山市占了5个。石嘴山市作为宁夏唯一的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石嘴山市的5家循环经济试点项目获得国家2.73亿元的国债资金支持,为石嘴山市全面实现国家制定的节能减排目标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内煤矿开采史上最大的一次爆破

2007年12月20日上午11时30分,随着一声巨响,中国最大的煤炭开采爆破工程——神华宁煤集团大峰露天矿羊齿采区硐室爆破工程,瞬间使一座相对高度230米、600多万立方米的山头轰然倒塌,山峰下沉了约40米,宣告了中国煤炭开采第一爆在石嘴山爆破成功。这是继甘肃白银铜矿、四川攀钢狮子山和广东珠海炮台山3次万吨级硐室爆破后全国第四大硐室爆破,也是中国煤矿开采史上最大的一次爆破。由于采取干扰减震技术,爆破时震感范围5公里,飞落物最远不超过500米,保证了1000米以外砖混结构建筑物的绝对安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爆破协会理事长汪旭光认为,此次爆破所遇到的地下裂隙、塌陷和火区等复杂的地形条件,是世界爆破史上未曾有过的,是中国近15年来硐室爆破最大的一次,其威力相当于半颗原子弹。为保证矿区及周边居民安全,神华宁煤集团制定了严密保卫方案,转移疏散居民1.2万人。

起步中的石嘴山汽车制造业

汽车制造业是石嘴山市产业转型的新兴产业。2007年7月底,中国重汽集团与宁夏西北煤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合作的年产2000辆重型车辆改装生产线项目正式下线,标志着石嘴山市汽车制造业的起步。2009年初,宁夏君功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与山东泰安机械航天特种车有限公司合作投建的非公路用重型自卸车项目实现了当年投建当年投产。2010年9月16日,市政府与中国青年汽车集团公司就汽车制造项目签署了合作协议,该集团首期在石嘴山市投资90亿元,建设年产20万套卡车零部件、50万台(套)汽车发动机零部件、6万台混合变速箱等5个项目。2010年6月23日,宁夏三庆特种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开业庆典暨新车下线仪式在石嘴山经济开发区举行;一期投资3.8亿元,可年产和改装特种汽车1万辆,二三期总投资9.1亿元,可建成年产10万辆轻卡汽车生产线。

第一次利用瓦斯代替原煤发电

2007年,神华宁煤集团瓦斯发电项目——宁夏安泰新能源股份公司石嘴山瓦斯发电站试运行发电,填补了西北五省利用瓦斯代替原煤发电空白。石嘴山瓦斯发电站共计8台机组,装机容量4000千瓦,实现了就地发电上网。石嘴山矿区煤层气储量19.77亿吨,一直未能得到很好地开发利用,每年对空排放瓦斯气体1200万立方米,相当于损失14572吨标准煤。煤层气富含甲烷(CH4),大量排放,会引起地球的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严重危害地球生态环境。石嘴山煤矿瓦斯发电项目引入《京都议定书》中的清洁发展机制(简称CDM),是全球二氧化碳减排和技术转让的手段之一。根据《京都议定书》规定,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联合开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排,发展中国家可通过CDM项目获得援助资金和先进技术。日本丰田通商株式会社转让这些项目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项目总投资4945万元,项目建成后,年回收矿井煤层气(纯量)1133万立方米,相当于回收13758吨标准煤,每年可实现利润847万元。

第一批自治区级工业园区

2006年,宁夏石嘴山工业园区、宁夏石嘴山经济开发区、宁夏平罗工业园区3家工业园区通过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的集中审核,被确定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至2010年,全市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增加到4个(增加了宁夏精细化工基地),入园企业866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6户;是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99.03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90亿元,利税38.88亿元。

第一个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点园区

2009年,宁夏石嘴山经济开发区被确定为自治区唯一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点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金属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和自治区十个特色园区之一。石嘴山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02年,2006年经国家发改委审核公告,确名为宁夏石嘴山经济开发区,属省级经济开发区。截至2011年,园区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核准面积8.9平方公里,有企业24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0家,园区重点发展新材料、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新能源、汽车等主导产业。同时,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两家,建有全国机电行业首个院士工作站。几年间园区承担了国家、自治区及石嘴山市科技项目166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87项、科技进步奖59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超过70%。2011年实现总收入266.9亿元,主要指标均居自治区省级高新科技园区前列。

第一个中国煤炭工业质量奖

2010年5月,位于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的宁夏天地奔牛集团公司荣获2009年中国煤炭工业质量奖,这是煤炭行业质量方面的最高奖项。2009年度全国获此项荣誉的有8家企业,全国煤炭机械制造业仅天地奔牛一家。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下属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集团公司,是国家煤矿专用输送设备的研究、开发、生产基地,全国大型工业企业。2002年后稳居中国煤炭工业百强企业;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位列298、349位;2007年进入全国煤炭工业100强,排名第83位。同年获得2007至2010年产品质量国家免检证书。2008年成功入选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50强企业,位列第五名。荣获2008年度全国煤炭机械工业双十佳企业。2009年荣获全国机械工业先进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