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石嘴山之最
5381400000033

第33章 社会·其他(2)

第一任石嘴山市市长

1960年1月7日,国务院第93次全体会议决定设立石嘴山市,撤销惠农县。17日,国务院议字10号文件通知:“设立石嘴山市,撤销惠农县,将原惠农县的石嘴山等十个乡(镇),为石嘴山市的行政区域,其余地区划归平罗县。”3月26~29日,石嘴山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石嘴山镇(今惠农区)举行,会议期间宣布了国务院关于设立石嘴山市的决定,选举产生了市人民委员会,李波当选为首任市长。截至2012年年底,先后担任过市人民政府(含市人民委员会及筹备委员会、市革命委员会及筹备小组、银北地区革命委员会及筹备小组)市长的还有:马铁轮、于学进、董滋全、徐芊、郭文举、王瑞刚、张学儒、白贵生、李俊杰、任启兴、马文亮、王贵增、马瑞文、马金虎、田明、王儒贵、张作理、王永耀。

第一任石嘴山市政协主席

1960年3月25~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石嘴山市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会议的委员33人,代表16个界别出席。会议由中共石嘴山市工委书记杨正喜主持。会议选举产生了政协石嘴山市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杨正喜当选为市政协首任主席(兼)。会后建立了市政协组织机构,与工商联合署办公,负责日常事务。截至2012年年底,先后担任过市政协委员会主席的还有:王杰、张贵京、梁鸿岳、何国成、刘昆、王中。

波及全宁夏的石嘴山“双反”运动

20世纪60年代初,宁夏发生过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坏人坏事”的“双反”运动。运动发端于石嘴山钢铁厂,同时在石嘴山市及宁夏各地全面推开。在运动刚开始的头两天里,仅石嘴山市就突击抓捕了1776名所谓“坏人”,其中逮捕643人,劳动教养254人,集中劳动879人。运动中宁夏全区总计抓人27000余名,其中被判刑的有3263人,数以千计的人死亡或失踪。

运动的起因:上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国家对贺兰山煤炭资源的全面开发和当时“大跃进”运动的影响,石嘴山掀起了大规模的基本建设高潮,全市厂矿企业职工队伍迅速扩大。这些职工来自全国各地,其中有一部分属外地自流(时称“盲流”)人员,因此职工队伍存在着人员情况复杂、底子不清等问题。当时中共石嘴山工委书记处决定结合“肃反”(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运动,决定对全市职工队伍进行一次清查摸底工作。

在此期间的1958年8月,根据冶金工业部文件,确定在石嘴山快速建设年产20万吨至30万吨钢规模的石嘴山钢铁厂。次年12月31日,随着第一座55立方米高炉的投产,石嘴山钢铁厂开始了仓促生产。由于建厂初期战线拉得过长,摊子铺得过大,工程质量较差,致使设备简陋、不配套,工艺技术不过关,以及矿源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和矛盾日益显露;加之当时职工文化水平低、技术素质差、生产管理落后等诸多因素,导致企业生产事故频发,生产难以正常进行。石嘴山钢铁厂的这些问题,引起了自治区党委的高度重视。1960年7月,自治区党委派出工作组进驻石嘴山钢铁厂调查了解问题所在。随后,自治区党委一位领导到钢厂视察,在听取工作组汇报后提出:“宁夏的民主革命不彻底,暗藏的坏分子很多。石钢是全区最坏的一个企业。过去都说是技术问题,现在要转过来,一切从政治破坏出发,要捕办坏人。”根据这个讲话精神,自治区工作组把在“大跃进”中仓促上马的石钢存在的工艺技术问题、生产管理问题以及发生的生产事故等,都归结为企业“领导干部思想右倾,职工队伍严重不纯,敌人破坏,坏人当道”,为此要求钢厂集中力量“打击坏人,纯洁队伍”。并对全厂职工进行政治调查排队,得出了在拥有4000名职工的石钢中,“14%的干部、13%的职工有政治历史问题”的结论。同年8月22日,工作组以《关于石嘴山钢铁厂当前的问题和我们的意见》为题,向自治区党委作了报告。8月30日,自治区党委根据这个材料整理形成上报中共中央并向全自治区各地、市、县转发的《宁夏党委报送汪锋〈关于石嘴山钢铁厂当前问题的检查报告〉》中指出:“在我们宁夏地区,像石钢这样的领导干部严重右倾、官僚主义,职工队伍严重不纯,内部十分混乱,以致生产长时间没有起色的厂矿企业是很多的。”为此,必须“在全区的所有厂矿企业中(包括社办的)都要来一次彻底清查”。于是,一场“反对坏人坏事”的政治运动在石嘴山发端,同时在宁夏各地、市、县全面推开。

不仅如此,9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文件,向全国批转自治区党委报送的汪锋《关于石嘴山钢铁厂当前问题的检查报告》。中共中央指出,“报告中所反映的这些严重情况和问题,在各地的落后企业单位中,特别是大量吸收‘盲流’的企业中也都可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在一个企业里,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严重不纯,怎么能把生产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做好呢?中央希望你们按照中央于八月十七日批转中央工业工作部关于改造落后企业问题的报告中所提的意见,参考宁夏的办法,注意抓一下这方面问题。”运动开始后,自治区对各市、县层层下达捕人指标,简化法律手续,把批准捕人权下放。县及公社“先捕后报”,采取快捕快判、快送劳改的办法,甚至“边审讯、边查证、边判决”,放手大搞。不少企业公开宣布“调皮捣蛋的、吊儿郎当的、能说会道的、经常旷工的都要搞起来”。

“双反”运动刚开始时,尚能依法办事,按照审批手续抓人,但随着迅猛发展的大揭发、大批判的势头,很快出现了“快捕、快办”等乱抓人的情况,形成了“群众斗、群众捕、群众押、群众管”的群众运动。一些单位为了“凑数”完成“双反”任务“指标”,就把“看着像坏人”的人先抓起来,然后再整材料上报,最终演变成“抓人越多,成果越大”的局面,严重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1967年,中共中央下达了〔1967〕67号、〔1967〕407号文件,其中指出:“双反”是一次政治陷害案件,应根据毛主席提出的“有反必肃,有错必纠”的指示,彻底进行复查平反。自治区党委召开会议,认为:“1960年9月在全区开展‘双反’运动,由于当时对阶级斗争形势和职工队伍的状况作了错误的估计,抛开了正常的法律程序,采取了大捕、大抓的错误做法,严重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造成一大错案”,决定由各级党组织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对“双反”进行全面复查平反。宁夏全区共计有26801人得以平反纠正。

最早的插队落户知青

1969年1月30日,根据毛泽东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指示,全市首批370多名初中、高中毕业生上山下乡,到农村安家落户。至1979年,石嘴山市(不包括平罗、陶乐县)共组织知识青年13337人下乡、场(农场)参加农业生产。截至上世纪80年代,全市插队落户的“知青”,基本都通过招工、考学等方式,陆续返城回到了城市。

第一位舍己救人的**式好民兵

1979年8月5日下午,位于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的石炭井矿务局总机修厂组织民兵进行手榴弹实弹投掷时,女民兵白梅英因过度紧张,将拉了环的冒着白烟“嗤嗤”作响的手榴弹脱手,落在离自己不到5米的地方。危机关头,民兵班长宋宝光飞身上前,抓起冒烟的手榴弹欲投向远处。但此时手榴弹在他手中爆炸,宋宝光壮烈牺牲,时年25岁。自治区政府批准其为革命烈士;自治区政府、宁夏军区授予他“**式的好民兵”荣誉称号。宋宝光是石嘴山市第一位获得自治区授予“**式的好民兵”称号的烈士。

宋宝光祖籍河北省景县,1954年4月出生,后随父母举家来到宁夏石嘴山。少时品学兼优,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1970年10月的一天,宁煤基建公司汽车队的油库起火,16岁的宋宝光奔向火场加入抢险救灾的行列。他发现一位老工人昏倒在油库门口,衣服已被大火烧着,立即冲上去扑打老工人衣服上的火苗,并背着老工人离开油库区安全脱险。1971年6月,宋宝光被招工到西北轴承厂当了工人。1974年1月宋宝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多次受到嘉奖。1976年4月,部队的一位老领导因车祸受重伤在医院抢救,需要输血施行手术。宋宝光得知后主动报名献血500毫升。1977年3月,宋宝光从部队退伍被分配到石炭井矿务局总机修厂。在厂里凡重活、累活、危险的活他都抢着干。1978年,车间一名工人开机床作业时,油糟突然起火,宋宝光冲上前去关闭开关,手被烧伤,避免了一场事故。他在担任厂民兵班长期间,被评为“投弹能手”。1978年6月19日,厂里民兵进行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女民兵魏兰英投弹时由于紧张,将手榴弹投在离自己不到6米的地方。当时没反应过来的魏兰英站在原地发愣,宋宝光立即冲向前去,一把将魏兰英推入掩体,避免了一场严重事故。1979年8月5日下午,在组织民兵手榴弹实弹投掷时,女民兵白梅英过度紧张,将手榴弹脱手,落在了离自己不到5米远地方,此时旁边站有15名民兵,情况万分危急。在手榴弹即将爆炸的瞬间,宋宝光冲上前去抓起冒烟的手榴弹正待投向远处,手榴弹在他手中爆炸了,宋宝光壮烈牺牲,时年25岁。在场的人都安然无恙。宋宝光被石嘴山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自治区政府批准他为革命烈士。自治区政府、宁夏军区授予他“**式的好民兵”荣誉称号,追记一等功,并做出向宋宝光学习的决定,在全区组织了宋宝光英雄事迹报告会和展览,引起强烈反响。

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

1982年6月2日~30日,兰州军区在大武口贺兰山地区组织了代号为“826”的实兵演习。陕、甘、宁、青省军区和自治区领导及群众3万余人观摩。参加这次演习的有5310部队所属各部队和直属分队,还有兰空歼击航空兵、轰炸航空兵、强击航空兵和运输大队。此次演习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石嘴山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

第一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

1985年9月16日~18日,石嘴山市第一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在大武口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66人,列席代表14人,有关部门负责人11人,共91人。会议学习了有关文件,审议并通过了朱华忠作的题为《认真做好侨务工作,为振兴石嘴山市贡献力量》的工作报告和《石嘴山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章程》。正式成立石嘴山市归国华侨联合会,选举慕容光为市侨联主席,牟善福为副主席,李维金为秘书长,以及2名常委、19名委员。

第一位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的人

曾在平罗县定居的曹立明,是石嘴山市唯一一位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的人。曹立明生于1892年,河北省交河县双庙村人。民国初年与其三弟来到今石嘴山市平罗县定居,在汝箕沟私人煤窑挖煤度日,后到天津一家纱厂做工。前苏联在中国招华工时,曹立明应招去了苏联西伯利亚,后参加苏联红军,加入了了苏联共产党。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曹立明参加过著名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后,曹立明由部队专业至乌克兰铁路部门工作,并在乌克兰取妻结婚。1959年10月,曹立明从前苏联乌克兰回到中国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前进公社前进大队探亲,受到平罗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县武装部领导接见。在平罗期间,曹立明应当地学校邀请,为师生作报告,讲述了他在苏联几十年的战斗、工作、生活经历。曹立明在平罗探亲居住了40天后返回前苏联。1961年在乌克兰去世,享年69岁。

第一位舍己救人的小学生

1987年5月25日,平罗县崇岗小学五年级14岁的小学生李芳(女),因抢救落水同学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这是石嘴山市第一位舍己救人的小学生。是日下午放学后李芳和同学们回家,走到第二农场渠葫芦桥附近,女同学刘芳下渠游泳,被突涨的渠冲倒卷走。李芳见状立即扑向落水同学,抓住刘芳用力往渠边上推,但因渠水不断上涨,水大流急,多次把两人冲倒。这样坚持了半个多小时,俩人被渠水冲出30多米远。李芳的体力已渐不支,但她始终抓住刘芳不松手,几次把刘芳推出水面,为抢救刘芳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随后崇岗水管所工人赶来,工人赵云发下水救起刘芳时,李芳因筋疲力尽而沉入渠底。花季少年李芳为抢救同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表彰李芳舍身救人的崇高精神,中共平罗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李芳“优秀少先队员”称号;共青团平罗县委员会追认李芳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并号召全县人民开展年向李芳学习的活动。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追认李芳为革命烈士。

石嘴山市树市花市歌

1988年2月29日,经石嘴山市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审议通过,市人民政府颁布决定:国槐为石嘴山市市树,月季、丁香花为石嘴山市市花。2004年5月13日,石嘴山市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决定,将杨春光作词,高建堂、张驰作曲的《石嘴山人》确定为石嘴山市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