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我要上北大
5480000000024

第24章 行动是成功的阶梯(2)

二是在微观上突出重点。先来说说语文。语文应在牢固掌握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着重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和作文写作能力。语文课是一门语言学科,学好它同学好所有的语言一样,应该着重于听、说、读、写。高考中对听、说考查很少,如果功利一些只考虑分数因素,我们应该在读、写上下大工夫。我个人认为,对于阅读题,做题技巧能起的作用不大,关键在于通过多读加强语感;对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都是如此。我建议同学们高三一年里坚持阅读好文章,既可以增强语感,又可以拓宽视野,对写作也很有好处。在此,我格外要提一提《语文报》,报纸的质量很高,尤其是阅读版,文章短小却很有意味;而且每份报纸上都提供了若干古文名篇,虽然是文言文写成的,但我读起来仍然觉得兴趣盎然,不知不觉中,对古文的语感就提高了。再来说一说写作。这是一个很让我兴奋的话题,不仅仅是因为我作文取得了满分的成绩,更因近几年来作文命题方式的改革让我感到这里会有较大的空间去发挥。改革前的作文又是文体限制又是标题限制,常常让我感到头痛不已,总觉得稍有疏忽就会扣题不紧而得不了好分数,于是只能写一些中规中矩的文章。改成话题作文后就不一样了,话题作文鼓励我们对题材进行多方面的思考,鼓励那些有新意的观点和语言风格。大家应该还记得那篇《赤兔之死》吧。文言白话式的语言加编撰的故事,让考官觉得耳目一新;再加上文章所体现出来的作者不寻常的语言功底,于是它得了满分。要是在若干年前,文章说不定就被判离题了。知道了这个趋势,大家在复习的时候应该着重于拓宽思路。当然这不是让大家写太玄乎的文章,而是建议大家写文章的时候多角度想问题。切题可以是“为什么”,也可以是“结果是什么”,还可以写“应该做什么”、“意味着什么”、“与什么相似”等,涉及的事例可以来源于古今中外的历史或时政,也可以是科幻故事、人生小品、科学说明。

至于写作方式,说明、议论、抒情或者是剧本、访谈,只要与话题相关就可以。另外,还可以尝试逆向思维。我高考的时候面对“诚信”这个题目,并没有如大多数同学那样从诚信的重要性入手;而是反向想到,在每个人都将信誉危机的字眼挂在嘴边时,却往往忽视了对于自己守信的要求,于是我的作文就定位在“诚信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这个主题上。主题本身不算太有新意,但我觉得它确实指出了问题的部分所在,而且是一个比较中肯比较为人接受的提法。除了思路,结构上也可以创新,比如来个插叙倒叙什么的。尤其要提的一点是高考作文的层次一定要清晰,千万不要绕弯弯,跟阅卷老师捉迷藏;毕竟老师阅卷的工作量是很大的,一旦让老师看不明白了,吃亏的肯定是你自己。在练习的方法上我建议大家作一些思维训练,经常给自己出一些话题然后进行多角度分析,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原来可以有许多奇妙的思路。稍正式些的训练方法就是写提纲了,写提纲除了作思维训练外还要格外注意文章段落层次的安排,力求段落之间逻辑关系明确、过渡自然。那么要不要多写作文呢?我认为时间充足的话当然可以,但在紧张的备考最后阶段还是应该以思维训练为主,因为此时你的语言水平恐怕已经很难有大的飞跃,而学会选择一个好的思路还是可以做到的。经过了这些训练后,相信你在考场上思路会开阔许多,而不至于大脑发紧,挤不出几个词来。

说到数学备考,我觉得总结错误很重要。我力争将平时的考试做题与对易错点和难点的分析结合起来,一方面力求题不二错,另一方面将千变万化的题目按考点来归一个类,从而理清思路,形成体系。高三上学期的寒假,数学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作业,就是要求每个人做一个错题本,将从前做过的卷子中的错题抄写在上面,并列出错误分析。我按老师要求完成了作业后,感觉许多盲点被扫清了,对自己知识掌握上的漏洞也有了新的认识。于是,从那以后,错题渐渐都被我请进了那个厚厚的本子。此外,我认为一题多解是个好方法,对解题法的比较,可以帮助我们在高考中找到最为简洁明了的方法解题。而在高考中节约了时间就相当于具有了拿到更多分数的可能。备考数学中,实战练习也非常重要。许多文科生对数学有畏惧情绪,常常是一拿到题目就万分紧张,遇到有做不出来的题时更是慌作一团,结果考得严重失常。解决这个问题,最为有效的方法恐怕还是那句老话了——“把平时当高考,把高考当平时”,即每次做数学卷子时都要同面对高考一样,这样才能养成严谨认真的习惯,而且也可以锻炼自己处理考场上各种情况如遇到难题呀、做不完试卷呀等的能力。我在高考前的最后一个星期里曾经一天一张数学高考试卷总共做了6年的高考试题。做的时候我严格地计时,做完后我又给自己认真地评了分,可以说是对自己的实力心里有了底,对高考也就不那么畏惧了。8号上午走进考场后,我深呼了几口气,然后和平时一样开始浏览试卷。可以说,整个考试过程中我相当紧张,但平时的考试经验使得我并没有惊慌失措。

对于英语学习,我恐怕是没有发言权的了,因为我的英语一直学得不是很好,直到现在还常常为自己过去没有打好英语基础而懊悔。英语应该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无奈我高三时只能为了高考分数而忙于作练习背语法,学得很是痛苦。要说经验,恐怕只有一点了,就是每天固定数量的练习是很有用的,熟能生巧嘛,多做题肯定会收到效果的。

文科综合考试中深入考单个知识点比考学科内综合多,考学科内综合又比考学科间综合要多,深入理解课本上每一个知识点是做好综合题的基础知识保证。文科综合试题有一个趋向就是:小缺口、深挖掘,题目往往截取一小段材料,然后由浅入深层层安排问题。这就要求对知识点的掌握要深要透,倘若只是浮于现象表面分析问题,恐怕很难将题做好。当然,对知识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复习中要格外注重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知识的联系,看书的时候要经常“前思后想”,必要的时候还应该做一些知识联系的结构图,来帮助自己理清思路、拓展思维。文科综合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与时事热点联系紧密。高考综合题考好的一条原则是做题时千万不要只写少量要点,而应该尽可能地多写相关内容,因为评卷中多数情况下还是按点给分,写的要点越多,得分可能就越多。在这样的判分机制下,考前根据问题把相关知识点归结完整,其好处相信大家能够想象得出来。

以上是我对各科学习谈的一点看法,许多内容都有些突击的味道,但“临阵磨枪,不快也光”,高三复习中如果抓住了各科的重点要害,方法又使用得当的话,相信会十分有利于大家在高考中考出理想成绩的。

调整考试心态是成功的关键

既期盼又恐惧的高考终于来到了,对于十年砺剑、志在一搏的学子,想想即将走进影响自己一生命运的考场,其内心的紧张与不安是可想而知的。这很正常,没有必要畏惧;事实上,适度的紧张可以使注意力更加集中,并且可以转化为谨慎和细心,避免不必要的错误。记得考语文的时候,我几乎是战战兢兢挺过来的,就连写作文的时候手还有些抖,作文的词语更是一个一个地想出来的,完全没有平时写作时的挥洒自如。这种感受对我来说还是头一次,很是担心。但事实上,我语文考的成绩比平时任何一次考试都要好。现在回想当时的状态,我认为正是紧张让我对题目审读得格外仔细,写作文的时候虽然不是洋洋洒洒,但语言的准确、层次的清晰也胜过了平时。当然,如果考试过于紧张以至于心慌意乱精力无法集中,那就会从坏的方面影响成绩了。这个时候调整心态就格外重要了。记得刚刚走进考场的时候,一向被认为心态很好的我竟也感到心怦怦直跳。这时,我竭力让自己想两个问题:第一,凭我的实力,只要正常发挥,就一定能够考上理想中的学校。一直以来,我不是都在期待这样一个凭实力取得成功的机会吗?那么,它来了!第二,即便是发挥不好,也应该有一所大学可上。高考前我真的非常想上北大,但我并没有将自己定在非北大不上的位置,我想得更多的是考上一所大学来完成我的高等教育。当时我想,只要有实力,在其他大学同样能有作为。这样一想,信心足了,压力轻了,心情也平静了许多。这一点,我尤其感激我的父母,他们在默默地关怀我的同时,在这方面几乎没有给我压力。他们告诉我,只要我努力了上什么学校他们都可以接受。考试的当天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在我的考桌上不知是谁刻下了“自信自强”4个字,在我考试遇到困难时,这几个字给了我对考试取得成功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回首高考,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成功并不很难,只要你拥有扎实的基础,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并具备良好的心态,那么心目中的圣殿之门就会在高考的铃声中向你开启。

阅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