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我要上北大
5480000000004

第4章 摆正心态方能一往无前(2)

不会的题目,除了与同学交流外,还可以去请教老师。学习中我们会有很多疑问,有疑问就要求解,否则,越积越多,就会变成沉重的包袱。当然提问题要坚持几个原则:第一,问之前自己一定要深思熟虑,自己确实难以解决再去问,达到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这样,你的问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而见疑就问,自己不主动深入思考,不但不会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反而影响你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二,问要问到点子上,针对自己的疑难要害处发问,真正明白自己什么地方不懂,一针见血。第三,不要问偏题、怪题,例如,“为什么平面斜截圆柱体会得到椭圆”,我想,除了做过特别研究的人之外,即使是老师,也很难回答这个问题。因此,问题一定要在平时学习范围之内,不要死钻牛角尖。

要十分重视课堂效率

如果你要问取得好成绩最关键的是什么,我认为就是课堂效率。到北大后问其他同学,他们皆有同感。有人说,课堂是学习的主战场,效率是学习的生命线,由此可见课堂效率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盲目地打时间战只会拖垮自己;只有提高课堂效率,向效率要效益,才能在学习上取得质的飞跃。

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应该实现观念上的转变。2000年山东省一位理科高考状元课前不做预习,课后不做复习,上课时给自己定下目标,争取在课堂上将老师讲的东西百分之百地消化掉。我并不赞成他这种“孤注一掷”的做法,但我觉得他这种“破釜沉舟”的精神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只有在观念上实现转变,才能保证在课堂上精力高度集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课堂效率,还要做好课前预习工作,通过预习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讲,将自己的理解同老师的讲解做比较,提高听课针对性。

课堂上以听为主,不要忙于将老师讲的东西完整笔录下来。即使动笔,也只须粗略勾画,作为听课的辅助手段。

充分利用课间10分钟适当休息。但千万不要做剧烈运动,如果这样,接下来的课便很难进入状态。休息方式很多,你可以合上眼,可以到阳台远眺,也可以到走廊散步,跟同学开开玩笑。只要能将自己从疲劳中解放出来,就不失为一种好的休息方式。

另外,提高课堂效率,要注意睡眠质量,向睡眠要效率,千万不要“开夜车”,夜间可是“交通事故”高发期。

科学制订计划,合理安排时间

有人说,有计划是学,没计划也是学,何必多此一举呢?其实不然,一段较长的时间,通过合理的计划安排,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计划的完成,会使你产生一种成就感,增强学习的信心。

制订计划,一般应坚持几个原则:一是强弱分明,突出补弱。一个木桶的容量取决于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而弱科就是制约我们学习发展的瓶颈。在弱科上不能实现突破,整体推进便会受到巨大影响。要在计划中突出补弱。二是科目交叉,这样可以保持思维活跃,如果在一段很长时间内只去学一门科目,我们的脑子便会疲倦,对学习产生抵制,最终导致出工不出力。因此,一定要做到科目交叉进行,最好是数学等理科同文科交叉,这样,思维跨度大,便会更活跃持久。三要劳逸结合,确保学习可持续发展,学累了不要死撑,一定要做适当休息。不会休息就不会革命,有张有弛,才是文武之道。

对于一些经常出现的小块时间,如饭后10分钟,时间不长,但比较固定,如果不注意利用便会浪费掉。于是,这10分钟我就背会10个外语单词,积少成多,也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当然,随意找10个单词,记忆的效果也不会太好;最好能把在课文中或是阅读中碰到的生词有选择地找出10个单词,有一个阅读背景,单词记忆会更加有效。

制订计划时,要保留一段机动时间,如果有一些其他事情自己非常想做,但与计划冲突,可以通过机动时间来弥补。学习计划一定要认真贯彻执行,但不要墨守成规,一定要做到原则坚定性与政策灵活性的统一。因为计划是辅助我们更好地学习的,它决不应成为制约我们学习的绊脚石。

做好准备

俗话说“有备无患”,与其面对突发事件束手无策,不如在考前便做好周密的准备,我们决不能打没有准备的仗。因此我们一定要未雨绸缪,不可临渴掘井。

首先,要做好知识上的准备。我们已经进行了多次复习,所以考前有的同学便觉得无事可干,随意翻书,“一目十行”,这样做不仅没有效果,而且会导致心浮气躁,不利于考场上的正常发挥。考前复习,我们可以找出错题本来,将自己当时犯错过程再现,以避免考试时犯类似错误。如果要做题,不要找太难的题目,做的时候一定要做一个是一个,认真对待每一道习题,决不能贪多。

其次,要做好物质上的准备。钢笔、铅笔、橡皮、直尺等物品都要准备妥当。高考是一次综合考验,容不得半点疏忽。我的一个同学,平时学习非常优秀,大家都认为他一定能考出非常好的成绩。但是高考时他的物质准备很不充分。在考文科综合时,由于他的圆珠笔出了问题,导致他的强项没有充分发挥,最终影响了他的总成绩。因此,我想特别提醒大家,一定要做好物质准备,因为它十分容易准备,每个人都能做到,但是一旦出现问题,也可能影响成绩的发挥。

第三,要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其实,这是一个心态调节过程。拿我自己来说,高考之前,我这样告诉自己:我一定能考上北大,即使有失常也没问题;即使我考得很不理想,上北大还是十拿九稳的;如果连北大也考不上,我还可以复读,没什么大不了的,一步一步把自己从压力中解放出来。但在考试时你一定不要去想其他问题,就想眼前,就看试题,进入答题状态,抛开一切非考试因素。最好对题目抱有一种研究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考试,你的压力自然会减少,直至消失。

第四,要做好身体准备。考前不要投入大量时间学习,要好好休息,将身体状态调节好。同时不要做剧烈运动,以免受伤。考前一周左右时便要调节好生物钟,将兴奋点调节到考试时间,这样可以保证你在一天中的最佳状态时间去考试,有助于考试的正常发挥。我们五莲是一座山城,考试前一天晚上,我散步到县城的最高点,看万家灯火,真有一种“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感觉,回家后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以最佳状态迎接高考,可以说高考的较好发挥与身体调节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最后一点,我要强调紧急情况应对准备。虽然紧急情况很少发生,但我们仍然要做好周密准备,主要是学习考试中心规定的紧急情况处理办法。这样,我们的心情就会更放松一些,因为即使有紧急情况我们也知道如何处理。可以说,这一条准备主要就是为了“求其放心”。

讲究策略

高考是对我们综合素质的考核,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核。为使自己的实力得到最大地发挥,在考场上我们一定要讲求策略。

第一,合理安排答题时间。以英语为例,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这两个题目是英语的重头戏,分值大,耗时长,须仔细推敲,但是由于后面还有改错与作文,所以自觉不自觉地,我们便会将做题的速度加快,影响准确性。我作了适当调整,重新安排答题顺序,做完单选题后,立即转入改错和作文,将完形填空与阅读理解放在最后,这样,时间的充足保证了答题准确率,高考时我的完形填空得了满分,可以说时间的调整对此贡献巨大。

第二,立足基础,做到“基础题,全做对;一般题,一分不浪费;尽力冲击较难题,即使做错不后悔”。以数学为例,如果你保证基础题全做对,一般题一分不浪费,就可以得到120分左右,应该说已经非常具有竞争力。但是这里我想说的是,易题不易对。易题并非易,如果说难题考查我们思维的深度和灵活性,那么易题则考查我们思维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因此,做易题时一定要十分小心,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因为你稍有马虎,便容易掉入下面的陷阱而后悔莫及。正像棋王李昌镐讲的,“多出妙手不如减少失误”,对我们不无借鉴意义。

针对难题,我们要学会“绕过拦路虎,再杀回马枪”。考试时难免会遇到难题,费了一番力气仍然突破不了时就要主动放弃,不要跟它没完没了地耗时间。在做完其他题目后,很有可能思路便活跃起来,这时再返回来做它就可能会做出来了。难题不得零分,就是一种决不轻易放弃的进取精神,在考试时,我们一定要顽强拼搏到最后一分钟,争取拿到最后一分。

第三,我想谈一谈简便方法。简便方法在高考中作用巨大,恰当使用,既能够节省时间,又能够提高效率,做题时可以辅助寻找思路,检查时可以作为第二思路。因此,在平时我们一定要善于归类,掌握简便方法,也是高考制胜的法宝之一。

编辑点评:心态,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一半。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挫折、失败是难免的,能够以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接受失败,并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再接再厉,百折不挠,成功就在眼前。

阅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