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态决定命运的24堂课
5481000000026

第26章 放下是人生哲学(2)

现在社会中,我们的生活节奏要快得多了,为自己腾出一些时间来看看日落、打打太极恐怕已经成为遥不可及的奢望。这些生活工作中的诸多压力,往往让我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但真正取得成功的人,恰恰是懂得放下的人,懂得放下,才能修身养性,最终成为生活的强者;而整日忙碌不休的人,收获的往往只是焦虑和疲惫。人生和做人一样,要想成功,先得学会放下。

在现实生活中,权、钱的追逐,已经是打破头撕破脸了,谁也不愿放弃,但在随波逐流中,又有谁不被碰得头破血流,又有谁能够放弃呢?只有那些强者和智者,对自身价值和身边环境有自己的一番解释。放弃眼前的利益,去追逐更大的利益和避免自己在大众的追逐中受伤。

拿得起放得下,是勇气也是度量!

范蠡追随勾践二十多年,军国大计多出其手,为消灭吴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官封上将军。作为一名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家和对人生社会具有深刻洞察力的思想家,凭借他多年从政的经验深深懂得功高盖主的后果。灭吴之后,越国君臣设宴,他看到群臣皆乐,独勾践郁郁寡欢,立即猜到勾践的想法。勾践在谋取天下之时爱惜群臣性命,而今天下已定,他就再也不想将功劳归于臣下了。常言道:“大名之下,难以久安。”范蠡认为自己名声太显赫,不可在越国久留,何况他也深知勾践的为人是可以共患难,而难以同安乐的。

于是,范蠡毅然决定急流勇退。他给勾践写了一封辞职信。越王对范蠡恋恋不舍,于是拼命挽留他。而范蠡对宦海沉浮,洞若观火。他一语双关地说:“君行其法,我行其意。”他不辞而别,驾一叶扁舟,入三江,泛五湖,逃出了是非之地,人们不知其所往。而与他风雨同舟二十多年的文种却得到了另外一种结果,被人诬告企图谋反,尽管文种反复解释,也无济于事。最后文种被赐死,文种是一腔孤愤:“我始为楚国南阳之宰,终为越王之囚,后世忠臣,一定要以我为鉴!”

范蠡和文种这两种不同的结果,不仅仅忠臣要借鉴,我们现在的每个人都要借鉴。现在许多人不但对功名利禄趋之若鹜,甚至把它看成是一个人全部的生存价值。一旦争名夺利失败,便一蹶不振,对生命失去了信心和热情,从此人生变得黯淡无光,这实在是当代人的悲剧。

很多人总是对名誉、金钱和权力看得过重,在工作中,总是因为一些小事争吵不休,斤斤计较,不能够把心全部放在工作上。总是追求这追求那,追求到最后一无所有,连相处多年的同事也会悄悄离去,最终成了孤家寡人。这样的人,在竞争中失去的不仅仅是名誉、金钱和权力,也许是一生的幸福,最终抱憾终生。所以在人生旅途中,要拿得起放得下,这是勇气也是度量,只有这样人生才会收获更多成功。

3.淡泊名利,修身养性

“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思想清静,除私欲,戒妄念,实为养生一大要素。

曾国藩曾言:“廉者足不忧,贪者忧不足;知足者常乐,寓乐自足中。”欲望越多,快乐越少,不管处在什么位置,都应该放下身段,不与人攀比。这样内心才能充满宁静,生活才不浮躁。不攀缘外境,随遇而安,适可而止,生活才能常乐。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为了不被沉重的负担所压倒,我们更应该修身养性,淡泊名利。对事情应该顺其自然,对朋友应该坦诚相交,对亲人应该爱护有加。如果事事瞻前顾后,生活就会变得沉重,每件事都计较,人生就会烦躁。要经常反思自己,指出不经意间犯过的错误,纠正自己才能有所得。但是做事又不能患得患失,否则就会原地踏步,难有所成。如果我们能认识到这些,在人生发展中就会获得更多的惊喜。

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张仲景,既擅长治病,又擅长养生。他精通养生术的核心观念是:为人处事要清心寡欲,排除杂念,思想清静,绝不见异思迁,想入非非,注意消除嫉妒心理。在当上大官以后,他仍然把权、势、钱看得淡如清水,从不为身外之物烦恼,继续专心致志地攻读医书,行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德行。他每天利用空余时间为广大百姓治病,没有一点儿架子,随叫随到;对就诊者,不分亲疏、贫富、贵贱,一视同仁,并且一概只收成本,对无钱买药的穷人,他还解囊相助。他这样做引起了家人的不满。有一天,夫人抱怨说:“我们没有指望你升官发财,和你享福,可是你每天忙,我们陪你忙,还把钱财搭进去,我们也并不富有啊!”张仲景听后坦然一笑说:“此为人生区区小事,何必去多想!”常言道,“心底无私天地宽”,去除一个“私”字,多少烦恼忧愁化为乌有!

思想清静,除私欲,戒妄念,实为养生一大要素。

正自身之私念,可以正其行,正国家之私欲,可以救一国。反腐倡廉一直是有国家以来政府工作的重点,但这些弊病却总不能根除。究其原因,还是人在起作用。清朝的大贪官和珅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他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却牺牲国家人民的利益。其贪已经不再是个人的私念,而是国家之贪。正如民间谚语所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和珅(钮祜禄氏,字致斋,原名善保,满洲正红旗人),他是清朝乾隆时代的权相,是皇帝身边的宠臣。最初,他精明强干,为政清廉,皇帝对他宠信有加,将最小的女儿和孝公主嫁给了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使得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一跃成为皇亲国戚。随着权力的增长,他的私欲也日渐膨胀,他利用职务聚敛钱财、贪污贿赂,后来发展到结党营私、擅权掌政,成为清朝赫赫权臣。

他的人生被历史这样记载:擅政二十余年,升迁47次,权倾朝野,公然勒索纳贿,又排斥异己,上下相蒙,唯事贪赃渎货,始如蚕食,渐至鲸吞。据后人研究,历史记载和珅被查抄的财产,价值上亿两白银,他的家产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国库15年收入的总和,使和珅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贪官。

相比于和珅,同为清朝的官员的曾国藩却能严于律己,其品行为世人所道。他从金陵官署中搬回老家的财物,主要是一些书,他一般衣服的价值不超过三百两银子。同治十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曾国藩移居经过翻修的总督衙署,他到署西的花园游览,花园修工未毕,正在赶办。游观后,他感叹道:“偶一观玩,深愧居处太崇,享用太过。”这是他逝世前两个月最后一次游览。

晚年,他自感身体太差,实在“有玷此官”,他多次上疏恳辞官职,他认为:“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怀浩大是真正受用。”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人,不知道什么叫淡泊名利,修身养性,就知道互相攀比、炫耀,在荣华的背后藏着肮脏的交易,有的人还恬不知耻地说,“这是我的功劳应该得的。”其实这样提心吊胆地生活,还不如像曾国藩那样,淡泊名利,会得到很多人的尊重和敬仰。权、钱乃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看淡权、钱交易,为天下百姓多作贡献,你的名字会刻在百姓的心中,而不是迟早风化的石头上。淡泊名利,修身养性,多做有益的事,会使你得到历史的承认,所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而不要遗臭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