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怎样做记者
5532600000026

第26章 学好采访是记者的第一基本功(17)

解放桥派出所辖区地处天津繁华的闹市区。几年来,他们把日常工作的重心,放在开展社区服务上,推行了警民联系卡、警民留言簿和委托办理户口制度等,做到群众办事不跑第二趟。

1995年的一天深夜,一户居民的住房在暴雨的袭击下,出现险情。接到报警电话后,干警们迅速赶到,抢救财产并协助修缮了房屋。

家住兴安路的张修成夫妇,因为单位不景气,去年先后下岗,全家生活失去经济来源。所领导闻讯后,派民警多次与房管等部门联系,为他们跑手续、办执照,帮助他们利用自家的住房,开了一个食品店,使张修成一家过上了富裕生活。

几年来,解放桥派出所干警,坚持在管界内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700多件,得到群众的信任和爱戴。广大群众积极支持治安工作,主动揭发举报可疑人、可疑事,并积极参与巡逻防范,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好局面,达到了保一方平安的目的。

(本文1997年3月2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播出)

第2篇录音报道:心装千家事,诚解万户难

下面播送中央台记者金树华采制的录音报道:

各位听众,在天津,有一个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派出所,它就是公安和平分局解放桥派出所。

解放桥派出所把日常工作的重心放在开展社区服务上,全体干警的行为准则是“心装千家事,诚解万户难”。由于干警们长年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廉洁执法,先后获得市级“优秀窗口”、“规范化管理优秀单位”、“模范派出所”、市级和全国“青年文明号”等殊荣。去年12月4号,又被公安部确定为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为人民服务,树公安新风”活动的“文明示范窗口单位”。

天津解放桥派出所成为广大群众拥护爱戴的先进群体,首先得力于这个所有一个过硬的领导班子,从而带出一个过硬的队伍。

所党支部书记、所长马双庆告诉记者:

(以下出马双庆讲话录音)

“作为一个派出所所长,官不大,但权力不小。如何用好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作为领导班子必须约法三章,第一就是请客不到,第二送礼不要,第三就是权钱交易不搞。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党风建设的需要,是一个老百姓的需求,是一种社会的需要,是一种社会精神文明的需要。只有我们按照要求去做,才能影响我们的干警群体,你才有说服力,你才有感召力,干警队伍才跟你走。”

解放桥派出所辖区地处天津繁华的闹市区,管界面积虽仅0.64平方公里,但有常住人口7654户、23917人,界内有银行、宾馆、商店、饭店、文化娱乐场所900多家。为了进一步为社会为群众创造“有困难找民警”的方便条件,这个所先后出台了5项密切警民关系、方便群众的办事制度,以“便民、利民、为民、助民”为宗旨,扎扎实实地做好群众工作。他们把专门制作的“有困难找民警”和有解放桥派出所电话号码的金属标志牌,钉挂在界内主要交通干线的马路墙上。他们还印制8000张文明服务卡,发放到界内所有居民住户和单位,使派出所的优质服务工作不仅覆盖面更大、更广,而且也进一步网络化,立体化。

为了把“心装千家事,诚解万户难”的承诺变成全所42名干警的实际行动,天津解放桥派出所成立了“爱民工程”领导小组,所领导亲自推动,各警区责任民警拉出界内“孤困残户”的名单,分别与“被扶助对象”订立包保协议。所党支部还提出“扶助孤困残,保一方平安”的口号,号召全体干警少吸一包烟,省下10元钱,捐资救助界内的孤老户、残疾户和困难户,让他们过好日子,让他们体会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今年元旦、春节期间,全所干警自愿捐款3600多元,由所领导带领民警把捐款送到孤困群众家中,为界内的8户特困户买了过冬白菜、劈柴及蜂窝煤等送上门,解决了他们冬季生活困难。

记者来到残疾人王普选家里,他68岁的母亲康大娘向记者夸起片警周海平。

(以下出康大娘讲话录音)

“海平为我们家里,马所长、张所长为我家做了不少的好事啊。尤其是我们户口那时还没有解决时,就把我们大小子裁下来了,没有工作了。我们老头那会儿发不了工资,我也发不了工资,我们老小子也下岗。我们一家子就坐在屋里,活不了,就哭。这怎么办?我说找所里。我们老头子就说,你找所里,人家所里能管你家庭的事啊?我找到所里去,我说,海平,把普选给裁下来了,我们找去。人家说,我们裁100多人哩,叫你孩子回来,我们怎么做这工作呀。人家把我们顶回来了。管我们这儿的警察海平就说,我给他去电话问问。他对厂长说,你把他裁下来,他有点残疾,你得叫他吃饭吧,你们得研究研究。这么一说,去了两次电话,就又叫回去上班去了。这是周海平做的,为我们家庭解困做的实际工作。”

康大娘含着泪告诉记者,周海平还积极为她儿媳妇申报解决了“农转非”户口。几次送礼品给周海平,均被谢绝。当康大娘得知小周义务献血身体不适时,拿出500元钱说,小周,大娘没别的报答你,这钱你拿去买营养品,补补身体吧。周海平说,我有组织照顾,您的钱我不能要,您要是感激我就多支持我的工作吧。

在天津解放桥派出所,像周海平这样替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爱民警官有十几位。仅近两年他们就为群众办好事700多件,收到群众感谢信180多封,锦旗、镜匾70多面。

记者来到和平路泰康大楼田士章家,他妻子高素云告诉记者说:

(以下出高素云讲话录音)

“自从尚庆华接我们这片儿以后,对我们家了解比较清楚,一年待我们像亲人一样。尤其一年三节,过年和领导一块儿来给我送包饺子钱,逢年过节,五月节、八月节什么也不落。一入冬就来买白菜买煤,给我买米买面。几年如一日。我有困难不用找民警,小尚他准到。一过来就问,您有事吗?对我感动最深的是,咱们分局的马局长,顶着瓢泼大雨,不但解决我生活实际困难,而且来到我们家,先从口袋给我掏出200块钱。从所领导的照顾和小尚经常来我们家访问这些事上我体会到警民一家。他们不是拿我们困难户瞧不起,轻视我们,而是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确实脚踏实地办实事,说实话办真事。”

田士章患有类风湿病,行走不便,1993年下岗回家,每月只有50元工资。一家4口人,3口人没有常住户口,一家生活处于极度困难境地。解放桥派出所户籍警尚庆华,多方奔走,为田士章的爱人和两个孩子申报并解决了农转非户口问题;并通过居委会,为高素云在家门口设立了一个茶水摊。为了不让孩子失学,尚庆华还主动帮助联系学校。平时,尚庆华经常帮助田家夫妇干家务,赠款捐物,竭尽所能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

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在居民区里见到了青年民警尚庆华。

(以下出记者问话和尚庆华讲话录音)

记者:小尚,听说你在辖区内为很多群众办了很多实事、好事。很多老百姓对你是非常感激的,称你是爱民的警官。你谈谈为什么能长期坚持为群众做好事?

尚庆华:作为一名户籍民警,我把户勤区作为我的阵地。每天在与群众打交道中,发现他们的疾苦,我争取主动地去为老百姓服务。这样我就能拉近与老百姓的关系,增进我们的感情。以前,我们的服务意识比较淡薄,为老百姓服务,意识还没有那么深化。以前我认为都是被动服务,都是老百姓找到我们,我们才去给老百姓办一些事。我认为是被动的。现在我们转变了这种意识,变成主动服务了。我们主动走出去,群众不出家门,我们就可以帮他把户口办了。我们外勤民警、户籍民警下去,发现群众的困难,发现群众的疾苦,主动地上门去替他排忧解难,才赢得老百姓对我们的赞誉。

(本文1997年3月22日、23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社会大观》、《新闻纵横》播出)

第3篇录音专访:一个邱娥国式的警官群体

下面播送中央台记者金树华采制的录音专访:

记者:张政委,解放桥派出所这次被公安部列为全国55个文明示范窗口之一,您作为这个派出所的领导,您对解放桥派出所的工作有什么评价?

“我谈几点看法。”

“作为一个示范窗口单位,要求标准要高,起步要高,要给人一个示范作用。这几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解放桥派出所在我们市局党委和分局党委的领导下,按照市领导提出的四个过硬的思路,狠抓班子建设,强化队伍管理,学习济南交警,开展实施形象工程。12月4号被公安部列为首批全国示范单位。我们听了以后,压力也很大。他们派出所压力也很大。因为我们虽然这些年来做了一些工作,但是总感觉无论在业务工作上,还是在队伍管理上,包括解放桥派出所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上级的要求和兄弟省市、兄弟分县局的先进相比,也还有很大差距。”

“这次公安部推出学习邱娥国先进典型,我们感觉到同他相比差距就更大了。但是我们也感觉到这是对我们的一次促进。解放桥派出所也变压力为动力,所以从12月4号以后,他们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旨在起到示范作用。比如说他们搞的服务承诺,想尽一切办法要兑现。这个服务承诺关键还是落实兑现,让老百姓确实看到我们警察的形象在变。所以在居民区户籍民警当中,他们抓了一个开展学习尚庆华这个典型。就是通过一个户籍民警、一个片警的一言一行,从小事做起,从老百姓最关心的,或者是急需要政府或者人民警察帮助给解决的,这些小事做起。通过这些小事,来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来赢得人民群众对我们党和政府的信赖和赞誉。所以解放桥派出所就提出来一个很好的观点,就是为政府作劲,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只有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是最大地为政府分忧,也是最好的密切警民关系、树立新形象、人民警察的形象的体现,也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公安机关、基层公安机关这个职能的作用,维护稳定,保卫改革开放。在树立公安形象这方面,我觉得解放桥派出所的确想了一些实招,办了一些实事,因此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另外,就是他们爱民、为民,就是我们要当好卫士、公安卫士,守土安民,让老百姓有安全感。在这方面,他们按照分局的要求,积极地想一些办法,加强防范,加强群众的群防群治,不断地扩大群众的巡逻义务小分队,创建安全文明小区,使得群众不断增强安全感。”

“再一个我感觉他们有一个特点很重要,就是把自己开展为人民服务、树公安新风活动与和平区的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在所党委的领导下,主动地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排头兵。我觉得,这也是解放桥派出所能够在树公安形象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本文1997年3月2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社会大观》播出)

实践证明,连续(系列)报道这种方式用在自然灾害、火灾、矿难等类事件性新闻上效果最为明显,可以使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件新的、正在变动的事实,随时呈现在受众面前,比起那种回顾总结式的一次性报道,它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第五节怎样搞追踪报道

无论是报纸等平面媒体的记者,还是广播电视及网络媒体的记者,大家每天都拼搏在信息的大海里,争分夺秒地打捞有价值、有核心竞争力的原创新闻。

职业性质决定记者必须具有高度的机动性,于是,年轻记者整天如搭在弦上的箭,许多人往往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抢新、抢先、抢快上,常常忽视了深度报道,特别是容易忽视对新闻事件的追踪报道,使新闻报道失去纵向和横向延伸力。为此,一线记者,特别是青年记者,应该把搞好追踪报道列入重要采访日程。

一、为什么要搞追踪报道

所谓追踪报道,就是沿着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分阶段地进行全方位、立体、全息式的报道,在纵向上把新闻事件衍生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亮点,用一根主线串起来,再在横向上把新闻事实摆到面上,使新闻具有更强的冲击力。

笔者在一线记者岗位连续工作了28年,积多年的采访经验,认为至少有三大重要理由,要求一线记者必须搞好追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