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怎样做记者
5532600000028

第28章 学好采访是记者的第一基本功(19)

张世伦表示,承包后他将从调整厂领导班子、竞聘干部、改革分配制度、更新产品结构、搞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等方面来振兴海河塑料厂。

(本文1987年9月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新闻联播》播出)

第6篇连续报道:《张世伦和他的群体经营工作法》

(略,请见第二编第三章第一节所附例稿(16)中的①~⑥)

第7篇信息:李瑞环说群体经营工作法

要继续实践推广补充完善

7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同志给天津海河塑料厂和劳保橡胶厂厂长张世伦同志写信,强调指出“群体经营工作法是正确的,要继续实践、继续推广并加以补充完善。”

李瑞环同志在信中说,“在海河塑料厂和劳保橡胶厂的改革中,你注意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相信和依靠工人群众,坚持发挥政治优势,这些思路都是正确的。”“你提出的群体经营工作法,市委、市政府在帮助总结的过程中,吸收了一些先进企业的改革经验,对企业改革是有一定指导意义的。今后,你们要继续实践,在有条件的企业还要继续推广,并不断加以补充、完善。”

李瑞环在信中说,“希望你和海河塑料厂、劳保橡胶厂的全体同志,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把改革搞得更好,把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技术进步搞得更好,取得更大的成绩。”

(本文1989年7月2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部《内部通报》第29号刊出)

第8篇消息:天津劳保橡胶厂依靠群体经营度难关,今年利税大幅度增长

中央台记者金树华、工人日报记者刘俊生报道:

以锐意改革,实行群体经营而闻名的天津市劳动保护橡胶厂,在连续疲软之年,他们的经济状况如何?

在12月22号的全厂职工大会上,厂长张世伦向职工及来宾报喜:今年1月到12月中旬,已实现利税35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7倍,职工收入也比去年增长30%。张世伦还宣布,因为经济效益好,全厂职工在去年向上浮动一级工资的基础上,今年再向上浮动一级。顿时,会场里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这个厂在经济疲软大背景下,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用张世伦的话说,就是“千变万变改革的路不能变,职工主人翁的地位不能变;千难万难只要依靠群众就不难!”

进入1990年后,由于市场疲软、原材料涨价,天津劳保橡胶厂的减利因素达100多万元,是承包指标的两倍半。这个难关能否顺利闯过,对张世伦和他的群体经营工作法都是一个严重的考验。在困难面前,张世伦带领职工采取3项措施消化了诸多不利因素。

一是把调整产品结构、增加适销对路产品的各项指标承包给各个群体并落实到人头。由于进一步完善了新品开发的承包责任制,绝缘鞋、安全帽等畅销产品生产能力提高了50%以上,使全厂产值比上一年同期上升了32%。

二是全厂各个群体内实行了质量承包、一等品率承包和售后质量承包,全厂进行了一次全员性、全方位的质量整改活动,采用100多条改进措施。通过狠抓质量,1990年几种主要产品的一等品率达到了95%以上,创造5年来的最高水平。

三是强化对销售人员的承包力度,奖金比全厂平均数高1.5倍。这个政策有效地调动了他们开发新市场的积极性,一举新建100多个销售网点,产品在全国占有率由60%上升到70%,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0%。

(本文1990年12月2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播出)

(2)以具有延伸、放大性的新闻事件为线索,不怕重复地进行追踪报道并不断深化主题,拓展新闻的横向冲击力。

在现实社会中,作为主流大众媒体,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所发布的新闻,特别是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新闻,大量属于重复性的。比如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的“四季歌”类的春耕春种、夏除夏收、秋种秋收、冬种冬管等等的报道;再比如春季的防火、防旱,夏季的防暑、防虫,夏秋的防水、防灾,冬季的防冻、防冷等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新闻等等,无论是大小机关报,还是大小喉舌电台、电视台,年年重复同一主题的新闻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谁也无法省略或回避。所不同的是在表现技巧、对客观环境的描述上有些差异罢了。

作为一个专业记者,就要学会在这些司空见惯的、大量机械式重复的新闻报道过程中,慧眼识宝地把那些虽有重复,但却具有内在潜力的新闻事件,抓住不放,下工夫、花气力进行追踪报道。

1996年中央宣传部把天津和平区作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典型,并于11月初,由宣传局局长带领16家中央媒体的数十名记者,到天津和平区深入采访1周时间。并要求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妇女报等16家新闻单位,在同一时间段进行集中刊播报道。实事求是地讲,中宣部领导之所以选天津和平区为宣传推广典型,这与笔者连续多年对这个区开展社区志愿者义务为群众服务活动和每年由群众评选一次十佳公仆活动的追踪报道是分不开的。

1988年,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办事处辖区内的新兴里居民,率先成立了社区志愿者协会,会员们都是当地居民,他们组织起来帮助居民区里的住户解决各类生活难题,除个别项目是有偿服务外,大多数服务项目都是义务的。新兴街办事处的副主任董春芙是个热心为群众服务的干部,在她的支持倡导下,街道办事处迅速推广了新兴里居委会的经验,成立了街道和居委会两级社区志愿者协会。

笔者对和平区的追踪报道也从这时候开始了。1988年,首次采写了消息《天津和平区新兴街成立志愿者协会》,报道了这个街的志愿者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服务的事迹。稿子在中央台《新闻报摘》节目播发以后,笔者颇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在当时,一个街道成立社区志愿者协会,虽是全国第一家,但属于街道级的,社会影响面毕竟太小,能上中央台已算不错了。按常规,这个题目已经完成,可以画句号了。可自己心里却放不下这个题目,觉得这里有很多文章可作。互助友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华民族的老传统,特别是在城市的平房住宅区、四合小院里,邻里间互相帮助,互通有无,是非常平凡多见的。可随着城市的发展,特别是旧城区的改造,城市里的平房推倒了,四合院拆除了,一幢幢高楼大厦矗立在城市里。一家一家居民住进了大楼,面积增加了,条件改善了。但随着私人空间隐秘性的加大,生活舒适度的增加,人们之间的来往、接触、沟通却越来越少,昔日的近邻渐渐成了陌生人。人际关系的变异,给城市里的老年人、小孩子们带来许多不便。而新兴街社区志愿者协会的出现,正是解决这个新的城市难题的好办法,是一把金钥匙。有了这把金钥匙,我们现代人就可以把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保留住并发扬光大。

当时考虑到这个新鲜事物刚刚出现,没有更多的新闻内容可报道,决定过一段时间,看看发展状态再择机进行深度报道。此后几年里笔者陆续采写了相关内容的消息、通讯、特写、录音报道等数十篇稿件,在中央台的《新闻报摘》、《全国联播》、《十点新闻》、《经济生活》、《百姓人家》及对台湾的《时事》节目播出。其中,介绍天津和平区区长陈福生加入志愿者协会,连续几年为孤独老人义务理发的录音报道《公仆的心意》在《全国联播》头条播出,笔者和编辑部柴增禄合采的系列报道《这里有一批志愿者》,连续3天在《报摘》节目播出,首篇为头条。

1988年,天津和平区还发生了一件值得追踪的新闻事件,即该区群众自发地组织评选十佳公仆。群众表扬当官的,评选条件只比谁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多,不发奖金和奖品,只给一个荣誉证书,这在中国绝对是有特色的新闻事件。于是笔者抓住这条线索,一次一次,一届一届地追踪着、报道着。在长达八年多时间里,笔者采用各种新闻体裁,充分发挥广播特点,对十佳公仆、对公仆本人、对公仆所在单位等从全方位、多层次、立体的、全影式进行报道,先后在中央台播发数十篇稿件。

经过多年对和平区社区志愿者协会和评选十佳公仆这两个选题的追踪报道,笔者经过分析、研究,惊奇地发现,这两个不断延续扩大的新闻事件属于同一主题,即精神文明建设。把两个选题合二为一,其深度和广度就凸显出来。于是笔者把多年的采访积累,从新的高度进行挖掘,撰写了内参《天津和平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内参刊发后,引起丁关根同志的重视,时任中宣部副部长的刘云山、徐光春先后到天津考察了解和平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在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之后,中宣部把和平区作为重大典型在全国推广。1996年刘云山同志亲自在天津主持了《和平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经验报告会,并讲话说:“学习宣传贯彻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的精神,是当前全党全国人民的一项重要任务。把和平区作为一个重大典型,在全会后进行集中宣传,是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的一项具体举措。我们推广天津和平区经验,就要像他们那样,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就要像他们那样,坚持用改革的精神推动各项工作,逐步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运作机制;就要像他们那样,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的有机统一。我们要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力度,使和平区的经验,在全国更多的城市生根、开花、结果。”

附例稿(29)

追踪报道:天津市和平区精神文明建设

第1篇通讯:他是真正的公仆

下面播送中央台记者金树华采写的通讯:

7月27号凌晨,天津市和平区民园街三义里居委会主任李文轩同志病逝了。噩耗传出,居民们不约而同地送去了一只又一只花圈。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区委区政府送来了花篮,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同志也送了花圈。

一个居民委员会的主任,为何得到这么多人的敬仰?答案很简单,他是真正的公仆。李文轩同志1920年10月生于河北省安新县赵北口村,1942年2月参加了冀中军区抗日义勇军。在党的领导下,他为拯救祖国而英勇战斗,荣立战功。1949年6月李文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荣立3等功。1956年李文轩转业到新疆石油管理局,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都尽职尽责地工作,为油田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80年由于身体有病,组织上安排李文轩离职回天津休养。李文轩回到妻子身旁,本可以安安稳稳地享清福。但他放弃了安逸地离休生活,拒绝了工商企业的高薪聘请,选择了街道居委会的工作。1982年,李文轩担任了不占编制的芝麻官——三义里居委会主任,操起了为市民服务的平凡而难干的工作。三义里居民区的污水外溢是群众最感头痛的问题,严重困扰着群众的生活。经过李文轩多方联系,奔走呼吁,终于根治了下水道,解决了污水外溢,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每年天冷之前,李文轩都要挨家挨户地了解冬煤、冬菜储存情况,尔后又主动找到煤店、粮店、副食店等单位,联系供应工作,保证家家户户冬季有煤烧,有菜吃。几年来,李文轩虽然和家人生活在一起,但全家人却没有过过一次团圆年。每年的除夕,李文轩带着党支部的干部巡逻在大街小巷,维护居民区的安定环境。这几年,三义里居民区没有发生一场火灾及治安案件,连续3年被区政府评为先进居民区标兵。

由于李文轩为群众办了许多好事,不少人为了感激他,送去了礼品,都被他拒绝了。他对送礼的人说:“你给我送礼,咱俩都有损失。你损失的是钱,我损失的更大,我用低价卖掉了共产党员的牌子。”李文轩高风亮节的行为,给全区的党员和干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从1986年以来,他连续4年被评为区级优秀党员。今年2月,他又被全区50万人民推选为十佳公仆之一。在接受市委书记、市长李瑞环的祝贺时,李文轩激动地说:“我是共产党员,要永远珍惜共产党员的称号,只要有一分光,就发一分热,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

(本文1989年8月1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十点新闻》播出)

第2篇消息:天津和平区新兴街建立志愿者协会开展互助活动解决社区生活难题

中央台记者金树华报道:

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建立居民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开展居民志愿服务活动,创造了邻里之间互帮、互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环境,不仅使大量的社会难题得到解决,而且改善了人际关系,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

去年4月,新兴街办事处通过调查了解到,不少家庭需要提供为老年人看病、理发、照看小孩、代买物品等家庭劳动服务。为此,办事处首先在朝阳里居委会建立了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负责为孤老病残人员和困难户进行义务服务。今年3月正式成立了街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协会要求会员,每月至少两次志愿义务为居民服务。他们通过双向互助、单项服务、协同包户服务等形式,开展了100多个服务项目,先后为2000多户居民解决生活难题5000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