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学校教育学
5572600000011

第11章 备课与说课(2)

教师在选用教学媒体时要明确两点:一是教学媒体并非越现代越好。不管是现代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还是传统的挂图、模型、实物教具等,在传递信息的范围、表现力、重现力、受控性等方面各有不同,各有其适用的范围。对提高教学效果来说,并不是越现代的就越好,关键是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用得恰到好处。二是教学媒体并非用得越多越好。教学多媒体的功能再强大,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总是有限的,对教学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不能代替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如果说过去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的“口灌”是不对的,那么今天教师一味地依赖计算机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电灌”同样是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

6.设计作业

作业(练习)对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也有助于教师获得学生学习状况的反馈信息,为后续的教学提供重要参考。所以,科学地设计学生的作业、练习是教师备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教研组、备课组在研究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适当研究作业,把作业设计纳入到教学设计之中。

当前作业设计中存在不少问题,如现成的作业多,自编的作业少;全班统一的作业多,分层设计的作业少;机械记忆的作业多,探究创新的作业少;纯知识性的作业多,参与实践的作业少;反复训练的作业多,方法提炼的作业少;独立完成的作业多,合作互动的作业少。这不仅导致学生课业负担重,学习效率不高,也增加了教师批阅作业的工作量。

教师设计作业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设计作业要紧扣教学目标,以充分体现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2)设计作业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建立符合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和基本技能的作业架构,设计由低到高的作业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加作业的选择性和针对性。

(3)作业的形式要多样,根据学习目标要求,可以设计书面作业,或社会调查、实践操作类作业,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作业的数量要适当,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切不可简单搬用市场上的练习册里的内容,不顾学生的具体情况,要求“从第×页写到第×页”。这样做不仅会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达不到练习的效果,而且时间长了还会引起学生厌学。另外,布置作业前,各科教师要通气,避免看起来单科教师布置的作业不多,但多个学科的作业加在一起,作业的总量就很多,造成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

(5)针对不同类型的作业作出科学的时间安排,如背诵的作业可以适当多留点时间,避免今天布置,第二天就检测,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对于要花较多时间的实践作业,可以安排在双休日,还可以考虑让学生合作完成。

拓展阅读

小学“素质作业”实验[6]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实验小学2009年秋季开始在新生中开设两个“终身发展实验班”。实验班的学生在小学一到六年级期间,没有任何书面家庭作业,取而代之的是六项“素质作业”。

第一项,劳动作业:在实验班,学校不再安排生活老师,扫地、擦桌子等所有的劳动均由学生自己完成。孩子放学回家后,家长要求其做适当的家务劳动,如洗碗、拖地等,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劳动习惯。

第二项,锻炼作业:实验班的学生每天早上提前20分钟到校,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早上的锻炼。放学回家后,也要抽出时间锻炼身体,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第三项,阅读作业:提倡学生平时多看有益的课外书籍,放学回家后要看《新闻联播》《百家讲坛》等节目,老师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为学生提供演讲的机会,以培养学生阅读和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项,思维作业:要求老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并要求家长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孩子多提问题,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锻炼思维。

第五项,组织作业:即在校期间,实验班的学生实行班干部轮换制,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当班干部。另外,老师平时要引导学生成立学习互助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合作互助能力。

第六项,鉴赏作业: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从事一些艺术鉴赏、艺术创造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实验班还进行一些艺术课的改革。以美术课为例,通常在小学期间,学生可能会接触水彩画、国画、油画、书法等艺术表现手法,学的种类很多,但每一项顶多只能学两个到三个课时,什么都没有学好。而在实验班的课程中,一年只学习一个项目。另外,在小学期间,每个学生都要争取掌握一门艺术特长。

这六项作业并不是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完成,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布置,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选择。实验班的老师布置家庭作业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常规性的作业,比如锻炼、阅读等,这是需要学生长期坚持的;第二种是随机布置的作业,比如重大节日和重大事件,需要学看电视或查阅相关资料的;第三种是弹性作业,要求老师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由家长配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采取合适的方式查漏补缺。

三、课时计划编写技术

(一)普通教案的编写

教案是教师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编制的具体的教学方案,也称为课时计划,是教师备课的文本记录。编写教案是教师备课过程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活动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一个好的教案是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育智慧和教学个性的综合体现。写好教案是保证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1.教案的一般格式

教案的编写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不同学科、不同学生、不同教学条件应有不同的教案,但无论新老教师,也无论是哪一学科,一份完整的教案都应反映以下10项基本内容。

(1)课题:本课名称,即教材的章、节、目。课题表述要明确、具体,通常用“××版××年级××内容的教学设计”来表示。

(2)课型: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3)课时:说明所需课时,或属于第几课时。

(4)教学目标:即教学目的要求。“目标是一种预先设计的靶子,一种还没有实现而想要获得的东西”,也就是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

(5)教学重点:本课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6)教学难点:本课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地方。

(7)教学进程:这是教案的主体部分,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措施等。

(8)板书设计: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9)作业处理:须布置的书面或口头作业。

(10)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所使用的手段、工具。

撰写教案是一项非常个性化的工作,是教师的一项创造性活动,它有一定的格式要求,但又不限于某种格式。“教学进程”部分宜写得眉目清楚、文字表述口语化。详略的处理因教师而异,老教师教书二三十年,对教学内容烂熟于心,如数家珍,临场经验丰富,这一部分就可以写得简略一些,写个提纲就行了。新教师临场经验少,对教学内容不是非常熟悉,就该写得详尽一些。新教师要重视写教案的工作,一开始就养成认真工作的习惯,形成写教案的规范。

教案要及时补充、修订。教师在讲课中或讲课后在教案的旁边匆匆记下的任何想法,对将来参考都是非常有用的。教案制定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每次上课都需要作些修改,做到常教常新。要想教学技能有质的飞跃,制定教案的技能就必须不断充实。

2.教案编写的一般程序

(1)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

课程标准是教师备课的纲领性指导文件,教师必须认真钻研,吃透课标;同时要通览教材,准确把握本章节、特别是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如有可能,教师应通读所任学科的各年级所有教材,便于对总体情况的把握。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后需要花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7]

(2)分析学生

教师在编写教案时,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分析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需要、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特点、生活经验、个性差异、认知规律等。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学生的情况、特点,要努力认识,悉心研究,知之准,识之深,才能教在点子上,教出好效果。”[8]教学最忌讳的就是不问对象,“对牛弹琴”者本身就是不高明的。

(3)查阅资料和汲取教学经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学参考资料是由有经验的优秀教师或教研员编写的,是教师备课的主要参考资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借鉴好的教学经验,从而更好地搞好自己的教学设计。很多新老师在没有教学经验的情况下就是借助教学参考资料慢慢熟悉课堂教学,掌握教学规律,逐渐成长起来的。教师备课时认真查阅“教参”等资料,科学地用好教参,编写教案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要注意的是,教参仅仅是教师备课的参考,切忌过分依赖教参,甚至不加思考,对着教参亦步亦趋,人云亦云,照本宣科,久而久之,没有教参就不会教书了,最终失去自我,成了教参的奴隶,教学质量就无从谈起了。正如斯霞老师所说:“教学参考书写得再详细、再具体,也不能代替自己钻研教材。有的青年教师有了参考资料就不去研读课文了,他们认为写参考书的人水平比自己和其他老师高,不必再花功夫去钻研教材。这种想法和做法是用别人的劳动直接代替自己的劳动。长此以往,必定会影响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9]

(4)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灵魂,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归宿。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马杰认为,教学设计由三个基本主题组成:首先是“我要去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定;其次是“我如何去那里”,包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介的选择等;三是“我怎么判断我已经到达了那里”,即教学监控和教学评价。显然,在这三个主题中,教学目标居于核心地位。

首先,教师要有目标意识,要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

其次,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清楚目标之间的层级关系,整体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该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而课程目标又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单就教学目标来说,又有学年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也就是说,课程目标是教学目标的上位目标,单元目标是课时目标的具体化。就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来说,教师不仅要明确这个知识点在本单元的教学要求,还要了解这个知识点在本学年甚至相应的学段的教学要求。据此,教师才可能依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和学段目标、学年(学期)目标、单元目标找准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不能简单地对着教参抄个一二三条目标在教案上,这样做将导致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

最后,目标的表述要具体、明确、可观察、可测量。教学目标的叙写要明确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4个要素。行为主体即学生,规范的行为目标开头应该是“学生应该……”,书写的时候可以省略,但思想上要牢记;行为动词是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写出、列出、认出、辨别、比较、对比、指明、绘制、解决、背诵等;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和范围等,如“根据地图”“看完全文后”等;表现程度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生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至少写出3种解题方案”“90%都对”“完全无误”等。

相关链接

叙写教学目标的正反例子[10]

正例:

(1)学生能自己组织语言完全无误地解释细胞分化的含义。

(2)学生在教师的提醒下能推断分化的特点,正确率至少80%。

(3)学生在新的情境中能扩展分化的意义,至少能说出一点。

(4)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区分分化程度和分化能力的关系,准确率至少达60%。

反例:

(1)以教育目的代替学习目标,如“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等。

(2)含糊其词,难以评价,如“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3)行为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4)行为动词没有指向具体的概念或内容,如“学生能获得发展”。

(5)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并对其他内容的学习起重要作用的知识点,是教学的核心所在。教学难点是那些抽象或深奥、学生难以理解、不易掌握的知识或技能。教学重点能否抓住、能否突破,教学难点能否找准、能否化解,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

教师要在理解学生接受能力的情况下,确定一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并对重点怎么突破,难点怎么攻克有一个事先的预案。